娜仁图雅
目的: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治疗的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均符合有关规定的诊断标准,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实施治疗。结果实验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3.6±6.5)min、(20.5±3.4)mL,(2.84±0.5)cm、(4.1±1.2)d,对照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2.5±7.5)min、(41.5±5.6)mL,(6.26±0.5)cm、(6.2±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并发症1例,为切口疝,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切肠粘连1例,切口感染1例,口疝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切口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泽勋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成人腹腔镜补片疝修补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与专项护理组,各32例,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方法下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专项护理组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较专项护理组相比满意度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专项护理不仅可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的同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建雄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观察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我院从2014年1月全面实行护理层级管理的效果,通过护理质量评价、满意度调查表的方式对实施前后护理效果、护士、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层级管理实施后病房管理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优秀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由实施前的76%和50%提高到91%和8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层级管理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促进护士和患者满意度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尹双双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对社区慢性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干预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辖区居住并接受综合干预管理的慢性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干预管理,观察组接受规范化综合干预管理。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统计两组的药品知识知晓情况、遵医依从性及自我规范管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干预管理前,对药品知识知晓情况、遵医依从性及自我规范管理情况的优良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干预管理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各项指标的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应用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对社区慢性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显著提升患者对药品知识知晓情况、遵医依从性及自我规范管理情况的优良率,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学利;施小明;李园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甲功检测中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3/FT4)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果不协调的情况。方法采用罗氏Cabos e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我院内分泌科诊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48例进行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FT3、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检测,并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进行FT3/FT4与TSH的整个治疗过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中的T3、T4、FT3、FT4激素的水平和甲状腺的功能状态成平行关系,甲功状态处于不稳定的个体所具有的情况各不相同,FT3、FT4浓度的可信度比较高,在治疗甲低或甲亢的开始阶段,TSH和FT4浓度的不协调情况出现,当重新调节此类激素平衡时,TSH的反应较慢,处于稳定阶段时,TSH与FT3、FT4表现出比较协调的关系。结论在甲状腺疾病中明确FT3/FT4与TSH的不协调结果的因素,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利于病情的缓解和身体状况的改善,有效提高疗效。
作者:李晓微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小儿护理工作中运用肢体语言沟通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肢体语言沟通。结果在治疗接受度方面,观察组总接受率为90%,对照组为61.6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与常规护理配合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接受治疗,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小儿护理工作中推广。
作者:王春红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探究人工晶体植入术不同术式在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白内障的70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术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治疗,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有2例出现玻璃体溢出,1例出现囊膜破裂,1例出现角膜水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白内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整体的治疗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肖雪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结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合理用药和护理,探究合理用药对老年糖尿病人病情控制的影响,并总结合理用药经验。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的老年糖尿病病住院患者70例进行跟踪分析,其中采用护理用药和进行常规护理的各35例。对护理用药组实施合理用药监测,常规护理组实行一般护理。在患者出院十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用药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患者出院十周后,护理用药组患者在用药效果、患者用药满意度上均优于常规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疗效和患者治疗满意度。
作者:姜伟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胆囊大部切除术用于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普外科急性胆囊炎患者245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23例和对照组各12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治疗组采取腹腔镜下大部切除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的时间显著延长,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大部切除术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创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杰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质松散脊柱压缩骨折患者100例,根据数字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采用保守治疗的对照组和利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实验组,每组患者各50例;结果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椎体丢失高度以及术后疼痛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椎体后凸成形术来对骨质疏松症压缩骨折老年患者进行治疗,能让患者术后疼痛感有效减少,让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发生几率降低,同时还能更好恢复患者的椎体丢失高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冉新华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分析研究呼吸消化科的住院患者的病情,并对他们的用药情况来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6月到我院就诊全部的呼吸消化科患者579例,其中,女225例,占患者总数的38.86%,男354例,占患者总数的61.40%,依据患者疾病的构成比以及分布情况,患者在治疗以后的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他们使用药物销售额的前20名药物进行统计,药品名称、销售金额、每个月的平均销量以及对临床药物的应用影响。结果呼吸消化科在总住院方面收入达450.65万元,其中,西药与中药的总收入金额高达288.14万元,占总收入的63.94%;抗感染的药物总收入的金额达到150.32万元,在总医药的收入金额比例中占52.17%;患者共使用229种药物,其中销售金额在前20位药物的金额在全部药物的总金额中占82.11%。我院对于抗感染的药物使用比较频繁,其使用率高达77.95%,然而,对于患者采取多种药物进行联合使用治疗的情况比较少,总体用药率为59.87%。通过不同药物的使用,579例呼吸消化科的患者,187例患者得到了治愈,占患者总数的32.30%,患者并且有一定好转的330例,占患者总数的56.99%,无效患者25例,占患者总数的4.32%,死亡患者37例,占患者总数的6.40%。结论很多药物在每个月的销量具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人为因素对于药物销售的影响很大,并且,对于同一类的药品,价格较高的,它们的销量有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
作者:李晓莲;杨琳;孙永楠 刊期: 2015年第33期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肩部常见骨折之一,该骨折系肱骨解剖颈下2~3 cm处的骨折,骨折主要分为无移位型、外展型、内收型、骨折脱位型,多由间接暴力所致。临床医生治疗该骨折的方法颇多,如夹板固定、绷带固定、甩肩疗法、柯氏针固定、髓内钉固定、钢板固定及人工肩关节置换疗法,各有优缺点。做好临床治疗的护理工作,可以提高临床医生的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1-2]。选取2009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选择手法复位内收棉固定的患者46例,行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秀芹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及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优化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殷丽花;贺宗婷;陆文杰;沈怡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对消化内科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究内科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血白细胞、白蛋白、血淀粉酶及APACHE-Ⅱ评分发生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消化内科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朱艺艺;徐敏;张永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硬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带状疱疹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带状疱疹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不良心理状态,避免出现其他并发症。
作者:李燕燕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玫瑰糠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给予异维A酸与左旋咪唑配合中药养血润肤饮加减治疗,治疗疗程为1个月。结果本组56例患者中有46例患者痊愈,4例患者疗效显著,3例患者治疗有效,3例患者治疗无线,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94.6%。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玫瑰糠疹,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李扬平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14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运用新生儿科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各73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胆红素指数变化和家属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胆红素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胆红素指数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率为94.52%(6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9%(6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胆红素指数,增加护理满意率。
作者:候琳琳;张宁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于荨麻疹患者的影响,探究其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荨麻疹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参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荨麻疹治疗的护理干预手段可有效提升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轻患者的水肿、皮肤瘙痒等病情,是临床护理荨麻疹患者的重要方法。
作者:郑兆玲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B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治疗,C组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比较分析3组治疗效果。结果带锁髓内钉固定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治疗方法。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效果为显著,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付洪龙;刘显翠;陶风海;郭进贤;王守彬 刊期: 2015年第33期
达比加群酯系德国Boethringer Ingelheim公司研发的新型口服抗凝血药,属于非肽类凝血酶抑制剂。该药2008年4月在德国和英国上市,并于2010年获得美国FDA批准。达比加群酯口服后经胃肠吸收,在体内转化为具有直接抗凝血活性的Dabigatran。Dabigatran与凝血酶的纤维蛋白特异结合位点结合,阻止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从而阻断凝血瀑布网络的后步骤及血栓形成。Dabigatran具有可逆的抗凝作用,可以从纤维蛋白-凝血酶结合体上解离。由于其无需特殊用药监测,并且具有高效、药物干扰少等优点,达比加群酯在医药行业被广泛应用。达比加群酯化学名为3-[[[2-[[[4-[[[(己氧基)羰基]氨基]亚氨甲基]苯基]氨基]甲苯]-1-甲基-1H-苯并咪唑-5-基]羰基](吡啶-2-基)氨基]丙酸乙酯,英文名Dabigatran etexilate,分子式C34H41N7O5,分子量627.73,其结构式如下。
作者:汤传飞;黄安民;王彪 刊期: 2015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