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比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

付洪龙;刘显翠;陶风海;郭进贤;王守彬

关键词:内固定, 四肢创伤骨折, 骨不连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B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治疗,C组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比较分析3组治疗效果。结果带锁髓内钉固定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治疗方法。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效果为显著,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有临床推广价值。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手足口病患儿体液免疫检测法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体液免疫检测法在手足口病(HFMD)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HFMD患儿167例作为治疗组,另选健康志愿者166名作为对照组。待患儿入院后,于次日检查清晨在患儿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2 mL,采用放射性免疫扩散法测定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lgG、IgM)及补体C3水平。结果治疗组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lgG、IgM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血清中补体C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FMD患儿行体液免疫检测,能够预测患儿病情的轻重,在治疗时,除采取对症治疗及抗病毒治疗外,还需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用免疫调节药物及丙种球蛋白,以促进疾病的恢复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英芹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静脉输液小组用于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成立静脉小组对护理工作中风险管理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2200例,对输液过程进行评定、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100例。统计患者对成立静脉输液小组的满意度,观察患者在静脉输液小组成立前后,对输液途径的选择以及患者在输液中是否发生意外。统计结果,分析并研究。结果实验中对照组出现静脉注射药物外渗的情况40例。小组成立之后,更多的患者选择留置针作为输液途径。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后得出,患者对静脉小组成立满意。结论成立静脉输液小组,提高护士在静脉输液方面的防患意识,有利于降低护理操作中风险的出现,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利于护士与患者之间建立等位的良好关系。实验证明,成立静脉输液小组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祁薇;刘姝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探讨社区一体化管理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一体化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社区一体化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通过社区医生的专职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和监测。比较管理前后患者对于糖尿病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合理用药情况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一体化管理后,可以发现与管理之前相比,患者的血糖达标率、健康知识知晓率等指标均明显提高,管理后与管理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社区一体化管理,有助于提升糖尿病的防治水平,可显著提升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血糖达标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作者:汪美红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早期康复在脑梗塞患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在脑梗塞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CT或MRI确诊,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早期康复2个月总有效率为88%;早期康复4个月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疗2个月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4个月总有效率为7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以明显改善脑梗塞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娜仁图雅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优质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用于小儿肺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肺炎患者106例,将其随机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各53例,常规组使用一般的常规护理,优质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总满意度为92.5%,总有效率为98.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5.5%和8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用于儿科肺炎护理中,能够增加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也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施晓燕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肌电图在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针极肌电图(EMG)与神经传导速度(NCV)和CMAP波幅在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中的效果。方法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63例行针极肌电图(EMG),并测定部分正中、尺、腓总、胫神经的NCV及运动神经的CMAP波幅,将检测结果与同年龄组正常值对照。结果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经肌电图检测均显示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肌电改变;经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显示严重受累肌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轻度减慢或正常,而运动神经的CMAP波幅降低或未引出。感觉神经不受累或者传导速度轻度减慢。结论采用EMG,并对NCV和CMAP波幅进行测定,有利于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与鉴别。

    作者:郝月桥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胃癌组织中CD44V6、E-钙黏附素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及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分析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中CD44V6、E-钙黏附素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及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胃癌患者73例,对其实施免疫组化SP法进行诊断,检测患者胃癌组织中CD44V6、E-钙黏附素表达,有效判断淋巴结转移与其之间的关系。结果 CD44V6阳性与E-钙黏附素阳性与淋巴结微转移呈负相关性,CD44V6与胃癌生长方式、浸润程度关系密切,E-钙黏附素与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关系密切,CD44V6、E-钙黏附素表达在胃癌组织中差异显著,呈负相关性,CD44V6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E-钙黏附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E-钙黏附素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关系密切,在胃癌浸润转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者:孙新超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放射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放射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放射性肠炎48例,依据临床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与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各24例。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比较,研究组并发症较少,护理有效率及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放射性肠炎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意义大,效果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黄枫云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探析

    目的:探究小儿护理工作中运用肢体语言沟通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肢体语言沟通。结果在治疗接受度方面,观察组总接受率为90%,对照组为61.6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与常规护理配合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接受治疗,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小儿护理工作中推广。

    作者:王春红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边远山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质量现状分析

    2013年11月我县正式启动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迄今为止项目实施一年有余,据报表统计数据看,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和0~36月龄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数量已达到预期目标,但在督导检查中我们发现:该项工作服务质量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对策。

    作者:詹骅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在医院质量控制中的优势和作用

    目的:分析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在医院质量控制中的优势和作用。方法通过对比集中调配和传统配液各工作环节以及质量把控的严格程度,体现集中配液的优越性和先进性。结果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在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方面有很大优势。结论积极开展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保障医院静脉用药安全合理。

    作者:刘剑;亢泽坤;张媛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2月治疗的4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始剂量10 mg/d,逐步过渡到20~4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钠,始剂量200 mg/d,逐步过渡到800~1200 mg/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6周、1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痊愈13例,占65.0%,显著进步4例,占20.0%,好转2例,占10.0%,无效1例,占5.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痊愈8例,占40.0%,显著进步5例,占25.0%,好转3例,占15.0%,无效4例,占20.0%,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小组,值得推广。

    作者:张慧芳;李志刚;郭艳平;宁彩红;刘秋丽;刘爱红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肺癌患者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肺癌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15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标准化疗,观察组在标准化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针素钙,分别在第0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分别检测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血小板水平的变化,并在整个期间内观察出血及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第4周、第8周、第12周较第0周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第4周、第8周、第12周降低与第0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第4周、第8周、第12周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3例中2例发生出血(发生率3.77%),观察组62例中有2例发生出血(发生率3.23%),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3例中发生12例发生VTE(发生率22.64%),观察组62例中3例发生VTE(发生率4.8%),两组患者VTE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肺癌患者血栓的形成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且对血小板及出血的影响较小。

    作者:张明晖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与灌注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与灌注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借鉴。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接诊的脑部肿瘤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实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的患者48例,灌注成像扫描的患者42例,比较不同类别及级别脑肿瘤的ADCmin值和rCBVmax值。结果不同脑肿瘤实质区的ADC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瘤ADCmin数值低,低级别胶质瘤ADCmin数值高,脑膜瘤ADCmin值小于高级别胶质瘤、神经鞘瘤、低级别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与脑膜瘤之间rCB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脑肿瘤实质区的ADCmin及rCBVmax值存在差异,磁共振弥散加权与灌注成像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脑肿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崇杰;黄亚博;姚雷;张晓红;郝小宁;郭兴华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医院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调查与预防

    目的:研究医院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的具体情况,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使用呼吸机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0例。甲组正常使用呼吸机,乙组患者在使用呼吸机的同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感染措施,记录和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36%,乙组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0%,乙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呼吸机的同时给予患者进行预防感染措施有利于降低因呼吸机导致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丕晔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对比。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模式后,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5.1%(39/41),术后并发症为9.8%(4/41);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70.7%(29/41),术后并发症为19.5%(8/41)。无论是并发症发生情况还是治愈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而言,在治疗时选择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能够降低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提升疗效。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吴景军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APACHEⅡ评分对急诊内科危重患者的预后评估

    目的:分析APACHEⅡ评分对急诊内科危重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诊内科危重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和简单临床评分(SCS)系统进行评定,对评分和危重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估。结果随着SC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分值的不断提高,患者病死率也越来越高,APACHEⅡ评分的诊断准确度强度更高且;病死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内科危重患者的预后应用APACHEⅡ评分进行评定,能够准确预测患者预后,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李玉玺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腔镜甲状腺切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腔镜甲状腺切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229例,将其分为对照组114例和治疗组1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切除甲状腺,治疗组患者则在腔镜下切除甲状腺,手术完成后常规应用抗生素5天,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切除的总有效率为94.78%,高于对照组的7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腔镜甲状腺切术,减少了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洪春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的护理

    目的:回顾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进行介入封堵术患者12例,回顾手术过程以及总结术前、术后、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患者12例的手术都顺利进行,术后没有发生并发症与不良反应;通过0.5~1.5年心电图、X胸片等随访检查,全部患者都无残余分流,封堵装置的位置形态保持良好,疗效显著。结论介入封堵术是治疗PDA的重要方法,有效的护理是顺利进行手术以及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许娟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肠内营养在结直肠术后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术后的临床应用,观察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行外科术后患者给予肠内营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方法进行数据提取,利用revman软件对数据分析。结果 EN组与PN组术后7天AL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56,95%CI(-0.09,1.20),P>0.05);术后7天PA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3.63,95%CI(-16.96,24.21), P>0.05);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与PN对比,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9.8,95%CI (-21.89,-17.72),P<0.05)、(WMD=-20.57,95%CI(-28.98,-12.16),P<0.05),EN住院时间显著少于P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3.43,95%CI(-4.15,-2.72),P<0.05)。EN组发生并发症感染例数14例低于PN组18例,而发生腹胀风险34例高于PN组7例。结论给予行结直肠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治疗能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恢复肠道菌群的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汤龙 刊期: 2015年第33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