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晓燕
目的:比较腹腔镜根治术和开放性根治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3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采用腹腔镜膀胱根治术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开放式手术行膀胱切除,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所用平均时间为(3.8±1.2)h,长于开放手术组的(2.5±0.9)h;术后患者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腹腔镜组短于开放手术组;血红蛋白下降情况和术中输血发生率,开放手术组均高于腹腔镜组。并发症的总体发生情况,腹腔镜组低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在术后恢复、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方面优于开放性根治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张庆卫;陈鑫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6~12月我院使用人血白蛋白患者75例,根据药品说明书、美国医院联合会人血白蛋白应用指南及循证医学证据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涉及10多个疾病系统使用人血白蛋白,以肿瘤、癌症病人居多,个人用量以10~20 g为主,不合理应用主要是无适应症用药。结论我院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基本合理,应规范应用指征,有利于节省医药资源。
作者:罗美凤;彭梅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产妇提高新生儿护理技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产妇18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1例。对照组行妇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根据我院自行设计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评分标准,观察组母乳喂养、新生儿沐浴、抚触、换尿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明显提高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增加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振华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微创技术在急诊普外手术中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症普外手术中采用腹腔镜微创技术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腹腔镜微创技术在急诊普外手术中的应用情况。结果经研究发现,所有患者经过腹腔镜的检查均得以确诊,因此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术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和病死现象。结论腹腔镜微创技术在急诊普外手术的应用中作用明显,显著提高确诊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正高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对存在的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为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合理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4个内科住院病历945份,对这些病历中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45份病历中有使用中药注射剂706份,使用率为74.71%。其中不合理用药病历253份,不合理率为35.84%。对中药注射剂的适应症、用法用量、溶媒体积、联合用药情况、配伍禁忌及使用疗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我院内科系4个科室使用中药注射剂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合理用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宋淑香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探析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手术室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对比组患者行日常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日常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恢复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孙洋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分析高龄心脏病患者实施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选择2013年05月~2015年05月在我院进行非心脏手术治疗的心脏病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麻醉处理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后给予呼吸支持17例,循环不稳定30例,中枢神经功能障碍15例。全部患者术后镇痛效果非常理想,无麻醉死亡病例。结论术前必须了解高龄心脏病患者各项脏器的代偿能力及病变程度,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及管理,尽可能减小手术麻醉风险,保证麻醉期患者的安全。
作者:阿尔祖古丽·图尔荪尼亚孜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小儿护理工作中运用肢体语言沟通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肢体语言沟通。结果在治疗接受度方面,观察组总接受率为90%,对照组为61.6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与常规护理配合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接受治疗,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小儿护理工作中推广。
作者:王春红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小儿支气管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且给出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支气管炎患儿100例,对其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调查,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等措施进行护理(如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健康护理、心理护理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呼吸道护理、生命检测、心衰、氧气等护理)。结果所有患者中支气管肺炎14例,发病率为14.0%,以往的小儿支气管炎发病危险因素为家族史、住房装修史、呼吸疾病史、年龄等,患儿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总效率为89.54%,观察组总效率为96.3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炎发病率较高,应加强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时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家君 刊期: 2015年第33期
达比加群酯系德国Boethringer Ingelheim公司研发的新型口服抗凝血药,属于非肽类凝血酶抑制剂。该药2008年4月在德国和英国上市,并于2010年获得美国FDA批准。达比加群酯口服后经胃肠吸收,在体内转化为具有直接抗凝血活性的Dabigatran。Dabigatran与凝血酶的纤维蛋白特异结合位点结合,阻止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从而阻断凝血瀑布网络的后步骤及血栓形成。Dabigatran具有可逆的抗凝作用,可以从纤维蛋白-凝血酶结合体上解离。由于其无需特殊用药监测,并且具有高效、药物干扰少等优点,达比加群酯在医药行业被广泛应用。达比加群酯化学名为3-[[[2-[[[4-[[[(己氧基)羰基]氨基]亚氨甲基]苯基]氨基]甲苯]-1-甲基-1H-苯并咪唑-5-基]羰基](吡啶-2-基)氨基]丙酸乙酯,英文名Dabigatran etexilate,分子式C34H41N7O5,分子量627.73,其结构式如下。
作者:汤传飞;黄安民;王彪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分析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急诊生化检验血样75份,血样来自本院门诊、住院患者和进行健康体检者,对抽取的血样采用血清、肝素抗凝血浆进行生化指标检测,生化指标为:血清钾(K+)、血清钙(Ca+)、血清钠(Na+)、血清镁(Mg2+)、血清氯(Cl-)、肌酐(Cr)、血糖(GLU)、血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直接胆红素(LDH)、谷氨酰转肽酶(GG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比较血清和肝素抗凝血浆的监测结果。结果血清、肝素抗凝血浆中K+、LDH指标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抗凝血浆应用于急诊生化检验中操作简单且速度快,较好地克服了血凝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即准确性高,干扰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葛秋芬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分析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在医院质量控制中的优势和作用。方法通过对比集中调配和传统配液各工作环节以及质量把控的严格程度,体现集中配液的优越性和先进性。结果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在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方面有很大优势。结论积极开展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保障医院静脉用药安全合理。
作者:刘剑;亢泽坤;张媛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观察急诊内科诊治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阿莫西林、甲硝唑,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35例(85.37%);观察组总有效39例(95.1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内科胃溃疡的治疗时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作者:永华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幼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产生表面抗体的情况,全面预防与控制爆发性乙型肝炎的发生。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接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检测的幼儿15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检测。结果2岁幼儿阳性检出率为85.04%;3岁幼儿阳性检出率为65.25%;4岁幼儿阳性检出率为5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幼儿阳性检出率为55.43%,女幼儿阳性检出率为56.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儿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检测,能够准确掌握幼儿抗体水平的详细情况,达到预防与控制乙型肝炎的目的。
作者:孟丽娟 刊期: 2015年第33期
谢轶哲主任熟读经典,精于临床,临证强调四诊合参,谨守病机,用药灵活,理、法、方、药丝丝入扣。擅长于中医药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方面,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运用温阳化痰法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呃逆证,疗效确切。
作者:郜海宽;王新新;谢轶哲 刊期: 2015年第33期
高龄股骨粗隆间的骨折是患者下肢骨折中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目前,对于粗隆间骨折有关的临床研究着重关注于合理治疗技术的选择、并发症和死亡率控制等方面随着老龄化人口数量和期望治疗结果的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议题。第一,疾病治疗模式从以“骨折”为中心演变为以“高龄患者”为中心,需要骨科医生对高龄病医学有更深入地理解;第二,骨折治疗的期望结果是能够使得患者尽早离床活动,降低致死性并发症的产生;第三,粗隆间骨折患者数量的增多和骨折复杂程度加剧要求治疗医生必须根据自身经验,提供佳治疗策略。以股骨粗隆间骨折为代表的高龄性骨折将挑战整体骨科医生的智慧,目前的医疗技术和护理条件也会面临一定的考验。
作者:曹晓赟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研究高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探讨与血栓形成是否存在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高龄患者135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即初次检查后6个月内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观察组67例,即初次检查后1个月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并通过GE彩超得到确认。观察两组患者的静脉管径和静脉流速变化。结果观察组的股静脉管径、静脉管径的宽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股静脉流速、管静脉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可用GE彩超辅助进行血流动力变化的检测,该种方式在临床上对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一定帮助。
作者:尹海霞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用于小儿肺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肺炎患者106例,将其随机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各53例,常规组使用一般的常规护理,优质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总满意度为92.5%,总有效率为98.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5.5%和8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用于儿科肺炎护理中,能够增加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也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施晓燕 刊期: 2015年第33期
执业药师在药房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执业药师的管理体系,对确保执业药师的地位以及发挥执业药在药房管理中的作用有重大的意义,但是该体系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此对执业药师在药房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论述,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和研究了我国执业药师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执业药师管理体系的主要措施,希望对于进一步发挥执业药师在药房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有所帮助。
作者:谷盛峰 刊期: 2015年第33期
肝胆管结石是我国常见病例之一,近年来有关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报道日趋增多,逐渐引起了外科医师的广泛关注。根据肝胆管内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资料显示,目前国内的发病率约为0.35%~10%,而国外的发病率为2.5%~10%,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病情十分复杂,加大了术前的诊断难度。随着先进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可加强医师对于该病的认识,逐渐提高术前诊断率,但仍然有误诊或漏诊的情况发生。本文通过对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疗效进行初步分析,并对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过程和预后进行相关讨论。
作者:何锋 刊期: 2015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