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秋芬
目的:探讨血涂片分析对于血常规检验的重要性和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化验正常的血液标本300例作为观察组;560例出现异常的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实施血涂片检测分析,对比两组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液涂片中发生异常18例,假阴性率为6%;对照组血液涂片中异常277例,假阳性率为49.46%。结论血涂片分析可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滕菊芳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于荨麻疹患者的影响,探究其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荨麻疹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参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荨麻疹治疗的护理干预手段可有效提升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轻患者的水肿、皮肤瘙痒等病情,是临床护理荨麻疹患者的重要方法。
作者:郑兆玲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病治疗中X线胸片的影像表现对县级疾控中心的应用,指导县级疾控中心对肺结核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法选取我中心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37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X线胸片影像在县级疾控中心对肺结核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72例患者中Ⅰ型患者6例(1.61%)Ⅱ型患者2例(0.54%)Ⅲ型患者349例(93.82%)Ⅳ型患者15例(4.03%),Ⅰ~Ⅲ型合并胸膜炎患者27例(26%)。结论 X线胸片能观察肺结核病类型、发病部位、病灶范围、病变进展情况及动态观察病灶转归,并且方便、快捷、廉价对没有CT等设备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肺结核病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强;阵锋;王琴英;李艳兵;岩甩;许梅惠;罗烂 刊期: 2015年第33期
恶性实体肿瘤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早期发现是根治手术的必要因素,多数病例发现已是中晚期,放化疗能够延缓寿命,但同时病人也备受摧残,中医药在中晚期肿瘤治疗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作者:应丹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结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合理用药和护理,探究合理用药对老年糖尿病人病情控制的影响,并总结合理用药经验。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的老年糖尿病病住院患者70例进行跟踪分析,其中采用护理用药和进行常规护理的各35例。对护理用药组实施合理用药监测,常规护理组实行一般护理。在患者出院十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用药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患者出院十周后,护理用药组患者在用药效果、患者用药满意度上均优于常规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疗效和患者治疗满意度。
作者:姜伟 刊期: 2015年第33期
蛋白尿是慢性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理条件下,足细胞可能发生凋亡、脱落等病理改变而形成蛋白尿,因此,研究足细胞的脱落机制尤为重要。α-辅肌动蛋白(α-Actinin-4)是在人类肾脏足细胞中特异表达的细胞骨架辅肌动蛋白,可以通过与F-肌动蛋白(F-actin)、SD复合物、整合素(integrin)α3β1等蛋白作用介导足细胞的形态学、细胞骨架动力学、足细胞与GBM的粘附和细胞内外信号传递等重要生物学过程。本文对α-actinin-4在足细胞脱落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探讨蛋白尿的产生原因和慢性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作者:胡光华;刘治民;焦波;陈锐;李兰兰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观察急诊内科诊治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阿莫西林、甲硝唑,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35例(85.37%);观察组总有效39例(95.1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内科胃溃疡的治疗时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作者:永华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肺癌放疗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放疗患者106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放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放疗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可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癌放疗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放疗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肺癌放疗患者的疗效。
作者:田峰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探析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手术室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对比组患者行日常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日常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恢复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孙洋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与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04~2015.04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肝脏疾病患者90例,分别应用磁共振、多排螺旋CT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方法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准确率。结果磁共振检查诊断的准确率约为87.50%(98/112)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的61.22%(6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多排螺旋CT检查,可作为肝脏病变诊断的首选。
作者:程广河;姜怀洲;朱海东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诊断。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接收的神经梅毒患者共2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具体临床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结果神经梅毒的表现主要是以亚急性和急性疾病,只有少部分为慢性疾病;患者螺旋体明胶凝集,以及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阳性率较高;检查患者脑脊液结果显示主要表现为细胞数目与蛋白含量明显增加。结论神经梅毒患者的表现不存在特异性,易出现误诊,所以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予以观察以及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神经梅毒的有效依据,及时诊断对患者实施有效治疗,是增加患者治愈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翁瑞高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对带状疱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对其神经疼痛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100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50例结合护理干预,探究两组间疼痛程度、满意率及疱疹愈合时间、结痂、止疱、止痛时间。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疼痛程度相比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结痂、止疱、止痛时间、疱疹愈合时间相比于对照组均有所缩短,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总满意率84%相比于对照组54%有所提高, 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明显的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程度,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提高了满意程度,促进了预后。
作者:张小金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18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87%(92例),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0.43%(85例),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74%(90例),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7.23%(82例),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晓嫚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的优缺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对其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知情同意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则行腹腔镜手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疗效明显,可缩短住院时间,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峰远;曹庆同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研究高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探讨与血栓形成是否存在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高龄患者135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即初次检查后6个月内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观察组67例,即初次检查后1个月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并通过GE彩超得到确认。观察两组患者的静脉管径和静脉流速变化。结果观察组的股静脉管径、静脉管径的宽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股静脉流速、管静脉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可用GE彩超辅助进行血流动力变化的检测,该种方式在临床上对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一定帮助。
作者:尹海霞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行泌尿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尾号的偶数分为研究组43例主要在术中、术后预防性用药,对照组41例根据患者情况术前、术中及术后均给予预防性用药。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率、术后感染率以及术后用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前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能够明显增强疗效,缩短用药时间,并降低并发症率。
作者:郭瑞宾 刊期: 2015年第33期
头颈部癌是一个大类疾病,其中包含相关软组织、耳鼻喉、口腔、涎腺、甲状腺等相关位置所产生的恶性肿瘤。虽然头颈部解剖复杂,组织来源众多,但大部分为鳞癌,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头颈部鳞癌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根据肿瘤的临床分期和部位,结合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及病人的耐受性综合分析,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是决定治疗手段的关键。
作者:黄丽艳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和观察在疝气术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收集疝气术后患者共110例,通过入院日期单双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9%;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2±2.3)天,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7±2.2)天,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4%,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3.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疝气术后患者的护理中使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负担,使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段吟喜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新生儿的发育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新生儿182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及常见并发症情况;跟踪随访24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发育商。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0天神经行为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30天神经行为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近期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3、6、12、18、24个月观察组新生儿发育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新生儿健康成长和智商发育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刘芳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对肿瘤性肠梗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肿瘤性肠梗患者40例,对术前和术后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在肠梗塞病因的诊查过程中,相比于传统的X线和B超检查,CT检查的检出率明显要高。术后肿瘤切除病死率为7.5%,并发症发生率为17.5%。结论在肿瘤性肠梗诊查方面,CT检查效果更好,但手术方式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合理选择。
作者:史剑峰 刊期: 2015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