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泌尿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对照研究

郭瑞宾

关键词:泌尿外科手术, 抗菌药物, 预防性,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行泌尿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尾号的偶数分为研究组43例主要在术中、术后预防性用药,对照组41例根据患者情况术前、术中及术后均给予预防性用药。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率、术后感染率以及术后用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前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能够明显增强疗效,缩短用药时间,并降低并发症率。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我院从2014年1月全面实行护理层级管理的效果,通过护理质量评价、满意度调查表的方式对实施前后护理效果、护士、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层级管理实施后病房管理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优秀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由实施前的76%和50%提高到91%和8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层级管理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促进护士和患者满意度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尹双双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腹腔镜下胆囊大部切除术用于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胆囊大部切除术用于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普外科急性胆囊炎患者245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23例和对照组各12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治疗组采取腹腔镜下大部切除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的时间显著延长,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大部切除术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创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杰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胃癌组织中CD44V6、E-钙黏附素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及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分析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中CD44V6、E-钙黏附素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及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胃癌患者73例,对其实施免疫组化SP法进行诊断,检测患者胃癌组织中CD44V6、E-钙黏附素表达,有效判断淋巴结转移与其之间的关系。结果 CD44V6阳性与E-钙黏附素阳性与淋巴结微转移呈负相关性,CD44V6与胃癌生长方式、浸润程度关系密切,E-钙黏附素与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关系密切,CD44V6、E-钙黏附素表达在胃癌组织中差异显著,呈负相关性,CD44V6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E-钙黏附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E-钙黏附素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关系密切,在胃癌浸润转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者:孙新超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微创手术治疗体外震波无效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手术治疗体外震波无效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体外震波无效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输尿管镜方法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首次治疗的结石消除率、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两组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体外震波无效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显著,有效提高首次结石消除率,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作者:钱晨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14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运用新生儿科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各73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胆红素指数变化和家属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胆红素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胆红素指数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率为94.52%(6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9%(6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胆红素指数,增加护理满意率。

    作者:候琳琳;张宁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滋阴除畸活精汤治疗畸形精子症2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滋阴除畸活精汤治疗畸形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畸形精子症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维元素片口服,实验组患者给予滋阴除畸活精汤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18/2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0%(14/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在正常精子比率、精子密度、活动率、活力等临床观察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除畸活精汤治疗畸形精子症患者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能让患者的正常精子比率、精子活力、精子密度以及活动率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镝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循证护理在阑尾炎穿孔感染患者术后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阑尾炎的患者手术后对穿孔感染进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的收治的阑尾炎患者,在进行手术的治疗后阑尾炎的穿孔感染患者80例,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的患者在进行手术后按照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再进行循证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并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护理治疗后,患者的满意率要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阑尾炎患者术后的穿孔感染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效果非常理想,对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有效的降低,值得临床使用与推广。

    作者:张艳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上颌前部骨内埋伏多生牙的定位与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上颌骨内埋伏多生牙的定位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上颌骨内埋伏多生牙患儿40例,多生牙发生的错位方向:正位4例,水平位或斜位10例,倒置26。多生牙数目:本组多生牙49颗,其中只有1颗32例,2颗7例,3颗1例。对40例患儿进行定位,定位方法有四种,第一种为临床检查直观定位法,第二种为根尖片水平定位法,第三种为颅定位侧位片法,第四种为曲面断层全景片与上颌咬合片对比法。腭侧多生牙一般采用保留切牙乳头的“m”形切口,唇侧多生牙一般作弧形切口,翻瓣、去骨,然后拔除。结果本组40例患者49颗多生牙,位于牙列之间并横跨牙列者3颗,占6.1%;埋伏于牙槽突中者7颗,占14.3%;位于腭侧者36颗,占73.5%;唇侧者3颗,占6.1%。结论临床检查直观定位法、根尖片水平定位法、颅定位侧位片法、曲面断层全景片与上颌咬合片对比法是上颌前部骨内埋伏多生牙的主要定位方法,手术治疗是上颌前部骨内埋伏多生牙的主要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赵金荣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研究

    高龄股骨粗隆间的骨折是患者下肢骨折中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目前,对于粗隆间骨折有关的临床研究着重关注于合理治疗技术的选择、并发症和死亡率控制等方面随着老龄化人口数量和期望治疗结果的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议题。第一,疾病治疗模式从以“骨折”为中心演变为以“高龄患者”为中心,需要骨科医生对高龄病医学有更深入地理解;第二,骨折治疗的期望结果是能够使得患者尽早离床活动,降低致死性并发症的产生;第三,粗隆间骨折患者数量的增多和骨折复杂程度加剧要求治疗医生必须根据自身经验,提供佳治疗策略。以股骨粗隆间骨折为代表的高龄性骨折将挑战整体骨科医生的智慧,目前的医疗技术和护理条件也会面临一定的考验。

    作者:曹晓赟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小剂量分次静脉注射吗啡治疗晚期肿瘤患者呼吸困难研究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吗啡用于治疗肿瘤晚期临终患者呼吸困难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静脉注射吗啡组(实验组):吗啡2 mg IV 15 min评估,不缓解重复给药1次,4 hr prn。皮下注射吗啡组(对照组):吗啡5 mg IH 4 hr prn。结果30 min缓解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60 min缓解率两组无显著差别。结论小剂量分次静脉注射吗啡治疗晚期肺癌呼吸困难安全有效。

    作者:谢峰;陈昌南;潘岐作;陈婵娟;钟文杰;魏展惠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消化内科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究内科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血白细胞、白蛋白、血淀粉酶及APACHE-Ⅱ评分发生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消化内科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朱艺艺;徐敏;张永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医院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调查与预防

    目的:研究医院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的具体情况,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使用呼吸机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0例。甲组正常使用呼吸机,乙组患者在使用呼吸机的同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感染措施,记录和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36%,乙组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0%,乙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呼吸机的同时给予患者进行预防感染措施有利于降低因呼吸机导致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丕晔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抗生素+肝素封管治疗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总结抗生素加肝素封管治疗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5月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进行抗生素周围静脉滴注、肝素封管,研究组进行导管滴注、肝素加抗生素封管。统计两组患者导管感染情况和使用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2%,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导管平均置留时间比对照组显著延长,研究组拔管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使用抗生素加肝素封管经导管滴注抗菌药物,有效治疗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延长导管置留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此方案可以在临床抗置管感染中推广应用。

    作者:程仁盛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的护理

    目的:回顾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进行介入封堵术患者12例,回顾手术过程以及总结术前、术后、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患者12例的手术都顺利进行,术后没有发生并发症与不良反应;通过0.5~1.5年心电图、X胸片等随访检查,全部患者都无残余分流,封堵装置的位置形态保持良好,疗效显著。结论介入封堵术是治疗PDA的重要方法,有效的护理是顺利进行手术以及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许娟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18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87%(92例),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0.43%(85例),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74%(90例),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7.23%(82例),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晓嫚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高龄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分析高龄心脏病患者实施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选择2013年05月~2015年05月在我院进行非心脏手术治疗的心脏病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麻醉处理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后给予呼吸支持17例,循环不稳定30例,中枢神经功能障碍15例。全部患者术后镇痛效果非常理想,无麻醉死亡病例。结论术前必须了解高龄心脏病患者各项脏器的代偿能力及病变程度,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及管理,尽可能减小手术麻醉风险,保证麻醉期患者的安全。

    作者:阿尔祖古丽·图尔荪尼亚孜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支急性发作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抗炎、平喘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剂辅助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疗效。结果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可达到标本兼顾,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照明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放射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放射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放射性肠炎48例,依据临床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与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各24例。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比较,研究组并发症较少,护理有效率及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放射性肠炎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意义大,效果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黄枫云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对比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B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治疗,C组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比较分析3组治疗效果。结果带锁髓内钉固定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治疗方法。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效果为显著,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付洪龙;刘显翠;陶风海;郭进贤;王守彬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中价值。方法对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66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后怀疑存在CRBSI的危重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入组当天检测血清PCT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计数,同时留取血培养和导管培养,依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各指标水平是否存在差异,计算PCT、CRP、WBC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PCT、CRP、WBC均有统计学意义,而PCT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均高于CRP、白细胞计数的相应指标。结论 PCT在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优于传统的炎症指标,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价值。

    作者:林华;郑瑞强;吴晓燕;於江泉;邵俊;王海霞 刊期: 2015年第33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