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生素+肝素封管治疗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疗效观察

程仁盛

关键词:抗生素, 肝素, 封管,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 导管感染
摘要:目的:研究总结抗生素加肝素封管治疗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5月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进行抗生素周围静脉滴注、肝素封管,研究组进行导管滴注、肝素加抗生素封管。统计两组患者导管感染情况和使用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2%,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导管平均置留时间比对照组显著延长,研究组拔管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使用抗生素加肝素封管经导管滴注抗菌药物,有效治疗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延长导管置留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此方案可以在临床抗置管感染中推广应用。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综合干预治疗糖耐量低减的研究进展

    研究认为,处在糖尿病人与正常人二者间的中间状态即为糖耐量低减(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其属于糖尿病自然病程内的基本阶段之一,绝大多数处于此期的患者,没有任何不适及症状,都是通过生化检查得出的结果,而大多数病人对此结果不够重视,他们将是进展到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因此有效干预糖耐量低减,能对糖尿病的形成进行延缓或预防,把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降低,提高其健康水平。对IGT人群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健康教育、心理干预、中药等),属于中医“治未病”理论范畴,临床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综述 IGT的中医病因病机、综合性干预措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作者:朱艺;马福荣;赵采花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探析

    目的:探究小儿护理工作中运用肢体语言沟通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肢体语言沟通。结果在治疗接受度方面,观察组总接受率为90%,对照组为61.6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与常规护理配合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接受治疗,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小儿护理工作中推广。

    作者:王春红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呼吸消化科579例住院患者的用药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呼吸消化科的住院患者的病情,并对他们的用药情况来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6月到我院就诊全部的呼吸消化科患者579例,其中,女225例,占患者总数的38.86%,男354例,占患者总数的61.40%,依据患者疾病的构成比以及分布情况,患者在治疗以后的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他们使用药物销售额的前20名药物进行统计,药品名称、销售金额、每个月的平均销量以及对临床药物的应用影响。结果呼吸消化科在总住院方面收入达450.65万元,其中,西药与中药的总收入金额高达288.14万元,占总收入的63.94%;抗感染的药物总收入的金额达到150.32万元,在总医药的收入金额比例中占52.17%;患者共使用229种药物,其中销售金额在前20位药物的金额在全部药物的总金额中占82.11%。我院对于抗感染的药物使用比较频繁,其使用率高达77.95%,然而,对于患者采取多种药物进行联合使用治疗的情况比较少,总体用药率为59.87%。通过不同药物的使用,579例呼吸消化科的患者,187例患者得到了治愈,占患者总数的32.30%,患者并且有一定好转的330例,占患者总数的56.99%,无效患者25例,占患者总数的4.32%,死亡患者37例,占患者总数的6.40%。结论很多药物在每个月的销量具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人为因素对于药物销售的影响很大,并且,对于同一类的药品,价格较高的,它们的销量有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

    作者:李晓莲;杨琳;孙永楠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高龄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分析高龄心脏病患者实施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选择2013年05月~2015年05月在我院进行非心脏手术治疗的心脏病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麻醉处理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后给予呼吸支持17例,循环不稳定30例,中枢神经功能障碍15例。全部患者术后镇痛效果非常理想,无麻醉死亡病例。结论术前必须了解高龄心脏病患者各项脏器的代偿能力及病变程度,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及管理,尽可能减小手术麻醉风险,保证麻醉期患者的安全。

    作者:阿尔祖古丽·图尔荪尼亚孜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全程导乐陪伴在初产妇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全程导乐陪伴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无痛自然分娩初产妇2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一对一全程导乐陪伴,各110例。观察比较两组产妇麻醉药物用量、VAS评分、产后2h出血量、总产程时间、自然分娩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宫缩剂和麻醉药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2 h出血量、总产程时间、自然分娩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分娩应用全程导乐陪伴,能够在心理和生理上给予产妇有效支持,提高生产质量,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张康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保乳手术联合化疗在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疗效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联合化疗在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乳腺外科早期乳腺癌患者135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根治术联合化疗进行治疗,试验组采取保乳术联合化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美容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美容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联合化疗治疗早期乳房患者,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提高了美容效果,术后康复较快,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炜红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的护理

    目的:回顾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进行介入封堵术患者12例,回顾手术过程以及总结术前、术后、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患者12例的手术都顺利进行,术后没有发生并发症与不良反应;通过0.5~1.5年心电图、X胸片等随访检查,全部患者都无残余分流,封堵装置的位置形态保持良好,疗效显著。结论介入封堵术是治疗PDA的重要方法,有效的护理是顺利进行手术以及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许娟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优质护理对小儿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采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炎患儿72例,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36例,护理组实施优质护理方法,对照组普通看护,观察患儿在护理中的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治疗有效率情况,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4.4%,护理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支气管炎患儿可以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有效减少患儿产生的不良反应,其护理效果非常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亓立珍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唑来膦酸辅助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辅助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所接诊的初发乳腺癌女性患者103例,并按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52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的患者单纯应用放射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在放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唑来膦酸进行治疗,若患者疼痛较为距离,则需按照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给以止痛药;所有患者均以2周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疼痛总有效率为94.23%,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74.51%,两组患者的疼痛总有效率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辅助治疗因乳腺癌骨转移而引起的骨痛有着显著的止痛功效,其起效时间不仅快而且缓解骨痛效果持久,延缓了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时间及提高了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生存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建诚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抗生素+肝素封管治疗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总结抗生素加肝素封管治疗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5月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进行抗生素周围静脉滴注、肝素封管,研究组进行导管滴注、肝素加抗生素封管。统计两组患者导管感染情况和使用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2%,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导管平均置留时间比对照组显著延长,研究组拔管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使用抗生素加肝素封管经导管滴注抗菌药物,有效治疗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延长导管置留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此方案可以在临床抗置管感染中推广应用。

    作者:程仁盛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优质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产妇提高新生儿护理技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产妇18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1例。对照组行妇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根据我院自行设计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评分标准,观察组母乳喂养、新生儿沐浴、抚触、换尿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明显提高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增加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振华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神经梅毒的临床诊断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诊断。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接收的神经梅毒患者共2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具体临床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结果神经梅毒的表现主要是以亚急性和急性疾病,只有少部分为慢性疾病;患者螺旋体明胶凝集,以及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阳性率较高;检查患者脑脊液结果显示主要表现为细胞数目与蛋白含量明显增加。结论神经梅毒患者的表现不存在特异性,易出现误诊,所以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予以观察以及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神经梅毒的有效依据,及时诊断对患者实施有效治疗,是增加患者治愈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翁瑞高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肺癌患者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肺癌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15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标准化疗,观察组在标准化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针素钙,分别在第0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分别检测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血小板水平的变化,并在整个期间内观察出血及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第4周、第8周、第12周较第0周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第4周、第8周、第12周降低与第0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第4周、第8周、第12周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3例中2例发生出血(发生率3.77%),观察组62例中有2例发生出血(发生率3.23%),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3例中发生12例发生VTE(发生率22.64%),观察组62例中3例发生VTE(发生率4.8%),两组患者VTE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肺癌患者血栓的形成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且对血小板及出血的影响较小。

    作者:张明晖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达比加群酯制备路线

    达比加群酯系德国Boethringer Ingelheim公司研发的新型口服抗凝血药,属于非肽类凝血酶抑制剂。该药2008年4月在德国和英国上市,并于2010年获得美国FDA批准。达比加群酯口服后经胃肠吸收,在体内转化为具有直接抗凝血活性的Dabigatran。Dabigatran与凝血酶的纤维蛋白特异结合位点结合,阻止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从而阻断凝血瀑布网络的后步骤及血栓形成。Dabigatran具有可逆的抗凝作用,可以从纤维蛋白-凝血酶结合体上解离。由于其无需特殊用药监测,并且具有高效、药物干扰少等优点,达比加群酯在医药行业被广泛应用。达比加群酯化学名为3-[[[2-[[[4-[[[(己氧基)羰基]氨基]亚氨甲基]苯基]氨基]甲苯]-1-甲基-1H-苯并咪唑-5-基]羰基](吡啶-2-基)氨基]丙酸乙酯,英文名Dabigatran etexilate,分子式C34H41N7O5,分子量627.73,其结构式如下。

    作者:汤传飞;黄安民;王彪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社区管理

    目的:探究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开展社区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内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社区管理操作。统计并比较管理前后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服药、控烟戒烟、疾病急性发作次数,以及健康知识得分等情况。结果管理后患者的正确呼吸功能锻炼数、正确服药数以及控烟戒烟数,与管理前相比发生显著升高,疾病急性发作的次数显著下降;健康知识得分情况也明显优于开展社区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开展社区管理与护理干预操作,可强化患者对疾病及健康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在逐步学会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实现治疗情况的改善与身体的康复。

    作者:吴红红;张新恒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人工晶体植入术不同术式在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疗效

    目的:探究人工晶体植入术不同术式在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白内障的70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术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治疗,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有2例出现玻璃体溢出,1例出现囊膜破裂,1例出现角膜水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白内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整体的治疗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肖雪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2月治疗的4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始剂量10 mg/d,逐步过渡到20~4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钠,始剂量200 mg/d,逐步过渡到800~1200 mg/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6周、1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痊愈13例,占65.0%,显著进步4例,占20.0%,好转2例,占10.0%,无效1例,占5.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痊愈8例,占40.0%,显著进步5例,占25.0%,好转3例,占15.0%,无效4例,占20.0%,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小组,值得推广。

    作者:张慧芳;李志刚;郭艳平;宁彩红;刘秋丽;刘爱红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疝气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和观察在疝气术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收集疝气术后患者共110例,通过入院日期单双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9%;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2±2.3)天,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7±2.2)天,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4%,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3.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疝气术后患者的护理中使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负担,使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段吟喜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X线胸片在县级疾控中心治疗肺结核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肺结核病治疗中X线胸片的影像表现对县级疾控中心的应用,指导县级疾控中心对肺结核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法选取我中心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37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X线胸片影像在县级疾控中心对肺结核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72例患者中Ⅰ型患者6例(1.61%)Ⅱ型患者2例(0.54%)Ⅲ型患者349例(93.82%)Ⅳ型患者15例(4.03%),Ⅰ~Ⅲ型合并胸膜炎患者27例(26%)。结论 X线胸片能观察肺结核病类型、发病部位、病灶范围、病变进展情况及动态观察病灶转归,并且方便、快捷、廉价对没有CT等设备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肺结核病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强;阵锋;王琴英;李艳兵;岩甩;许梅惠;罗烂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宫颈癌筛查方法及筛查起始年龄控制条件探讨

    目的:探究宫颈癌筛查方法及其筛查起始年龄。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妇科接受宫颈癌检查的例患者21000为研究对象,其中仅有2722例病人接受宫颈癌病变筛查,回顾性分析资料。结果共检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66人,其中浸润癌、原位癌及CN分为14人、6人、46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中,年龄21~81岁,平均年龄31~65岁。结论应重视宫颈癌的筛查工作,依据患者的实际年龄选取合适的筛查方法,有利于提高宫颈癌筛查率。

    作者:郭瑞丽 刊期: 2015年第33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