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康复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

李曼;朱平;陈爽;金枫;张淑燕

关键词:康复, 临床路径, 住院时间
摘要:目的 探讨实施康复临床路径在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控制方面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比较实施临床路径前(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后(2013年5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4个常见康复病种脑出血、脑梗死、脊髓损伤及痉挛型脑瘫患者各50例的住院费用、药物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 实施临床路径后,各病种患者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t>5.226,P<0.001),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显著下降(t=3.327,P<0.001),其他疾病住院费用和药物费用均无显著性差异(t<1.777,P>0.05).结论 对常见病住院康复患者实施临床路径,能够对诊疗措施进行有效规范,缩短住院时间.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Irisin与糖尿病

    Irisin是一种肌肉因子,在体内广泛分布.Irisin与糖代谢、脂肪代谢,以及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运动疗法研究的新热点.

    作者:刘江山;张庆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8例报道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脊髓损伤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8例脊髓损伤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应用rTMS治疗5周,治疗前后采用疼痛数字分级量表和睡眠状况自评表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患者疼痛数字分级评分下降4~6分,疼痛程度由重度降至轻中度;睡眠状况自评分下降9~20分.结论 rTMS对部分脊髓损伤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效,可与药物联合治疗.

    作者:刘曦;王剑雄;李涛;汪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康复医学本科教学的探讨

    康复医学本科教学是教育和培养康复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讨论康复医学本科教学的内容、方法 、模式及改进康复医学本科教学的设想.

    作者:桑德春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入院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58岁)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管理,观察组予规范化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强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满意度计分.结果 两组患者VAS评分术前无显著性差异(Z=0.845,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Z=5.427,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1.346,P<0.001).结论 规范化疼痛管理能够显著地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提高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克聪;孙海燕;范静宇;张宝翠;杨威;刘克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电针百会、神庭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电针百会、神庭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损伤大鼠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手术组(n=19).手术组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90 min后再灌注模型,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1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6只.电针组电针百会、神庭穴7 d.采用Longa评分检测大鼠神经功能;小动物磁共振成像分析系统T2加权成像观察脑梗死体积;Barnes迷宫测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Longa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1);Barnes迷宫测试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平均进入错误洞口次数显著减少(P<0.001).透射电镜显示,模型组突触结构溶解,数量减少,囊泡稀疏、破坏;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突触结构较清晰,突触数量较多,突触囊泡较多.结论 电针百会、神庭能有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海马CA1区突触的超微结构,提高突触可塑性有关.

    作者:宋长明;黄佳;林冰冰;杨敏光;张秀峰;柳维林;陶静;陈立典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美国注册作业治疗师考试的设计原理与样题解析及对中国作业治疗专业建设的启示

    美国注册作业治疗师(OTR)考试由非盈利机构全美作业治疗资质认证委员会(NBCOT)设立与管理.OTR考试以美国临床一线作业治疗师的定期分析调查为基础,由注册考试发展委员会(CEDC)根据调查的结果,通过制定考试蓝本、设计考题、反复论证和放入保密性题库等步骤,供电脑按知识领域比例随机选题.美国OTR考试的设计特点在于与时俱进、专业性强,具备广泛民意基础,与美国临床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设计过程具有高度循证和科学性,对我国作业治疗专业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作者:邓学;邓欢;虞乐华;叶永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和缺血半暗区Tolls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和电针预处理组(n=12).后两组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模型.电针预处理组在缺血前给予电针百会干预2周.再灌注24 h后,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HE染色观察缺血侧脑组织脑损伤程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缺血半暗区Tolls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脑组织损伤程度减轻,缺血半暗区TLR4、NF-κB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 电针预处理通过下调缺血半暗区TLR4、NF-κB蛋白表达,诱导脑保护作用,降低炎性损伤程度,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功能.

    作者:叶涛;朱路文;唐强;李宏玉;梁碧莹;张继瑶;郑婷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腰椎位置觉与腰肌耐力、疼痛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与健康人腰椎位置觉的差异,探讨腰肌耐力、疼痛与腰椎位置觉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选取CNLBP患者和健康人各30例,采用Biodex System 3系统检测脊柱前屈、背屈位置觉误差(AE),同步测试腰肌耐力;CNLBP患者采用疼痛数字分级量表(NRS)自我评估腰部疼痛,计算AE与腰肌耐力、NRS的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 CNLBP患者前屈、背屈位AE均大于健康人(t>1.862,P<0.05),腰肌耐力低于健康人(t=2.307,P<0.05).CNLBP患者腰肌耐力与脊柱前屈位AE负相关(r=-0.71),与背屈位AE中度负相关(r=-0.47);NRS与脊柱前屈位AE高度正相关(r=0.78),与背屈位AE中度正相关(r=0.49).健康人前屈、背屈位AE与腰肌耐力低度负相关(r=-0.38、r=-0.29).结论 CNLBP患者的脊柱本体感觉下降,其脊柱本体感觉差异大小与腰痛程度、腰肌耐力有关.

    作者:王新;舒适;方凡夫;顾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阿尔茨海默病脑内小胶质细胞的极化状态及电针的影响研究进展

    脑内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有两种极化状态M1和M2.M2状态可吞噬β-淀粉样蛋白、防止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还可清除部分病理产物.针刺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转变小胶质细胞的极化状态有关.

    作者:李珑;柳维林;王志福;陶静;陈立典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2年随访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阻滞术缓解脑瘫患儿痉挛的长期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13年12月,51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n=27)接受常规康复,试验组(n=24)在常规康复基础上接受BTX-A阻滞术治疗.治疗前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医师用评价量表(PRS)运动功能部分、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D区和E区进行评价;治疗2年后,采用PRS、GMFM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及术前MAS、PRS、GMFM均无显著性差异(t<1.207,χ2=0.076,P>0.05).2年后复诊时,两组患儿PRS、GMFM较治疗前提高(t>2.217,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095,P<0.05).结论 BTX-A阻滞术长期疗效肯定.阻滞术后开展康复训练,有助于患儿运动功能提高.

    作者:刘建军;齐婧;张雁;曾凡勇;李南玲;席冰玉;吴卫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推拿手法对脑卒中患者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推拿手法作用于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所产生的肌电效应.方法 2016年1月至5月,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20例,由同一高年资推拿治疗师对患者双侧股直肌实施滚、拍、揉、搓、抖、按手法,每种手法持续1 min,间隔1 min.采集静息状态和实施手法过程中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RMS)和中值频率(MF).结果 静息状态下,两侧iEMG、RMS和MF均无显著性差异(t<1.147,P>0.05).手法过程中,拍法iEMG和RMS高(F>21.376,P<0.001),按法MF高(F>11.772,P<0.001),其他手法下各肌电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拍法作用下,患侧iEMG、RMS低于健侧(P<0.05),其他手法两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不同的推拿手法对脑卒中偏瘫侧和健侧的刺激作用不同,拍法更能刺激神经肌肉兴奋和募集更多运动单位.

    作者:廖若夷;张婷;蔡华安;张月娟;彭廷云;陈芊妤;樊冰倩;桂一莎;尹臻臻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抗阻运动对透析低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透析中抗阻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频繁透析低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治疗中频繁发生低血压患者80例,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两组均予常规血液透析护理,试验组行透析中抗阻运动.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性和低收缩压、舒张压.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收缩压变异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t=-4.356,P<0.001),低收缩压、低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122,P<0.001).结论 透析中抗阻运动能改善血液透析频繁低血压患者透析中收缩压变异性,升高低血压.

    作者:刘洋;沙丽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弥散张量成像观察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皮层-纹状体神经传导束的影响

    目的 运用小动物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大脑中动脉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缺血侧运动皮层-纹状体神经传导束完整性的影响.方法 36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后两组线栓法制备缺血2 h再灌注模型.术后24 h,电针组电针患侧曲池、足三里穴,每天1次,连续14 d.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转棒测试观察大鼠运动功能;小动物磁共振成像系统行T2加权成像(T2WI)、DTI扫描,测量脑梗死体积,运动皮层、纹状体区神经传导束相对各向异性分数(rFA)和相对神经纤维数.结果 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较假手术组mNSS评分显著增加;干预7 d、14 d后,电针组评分较模型组降低(P<0.05);转棒测试电针组较模型组转棒上停留时间延长(P<0.05).T2WI成像显示,电针组较模型组脑梗死体积减少(P<0.05);DTI成像发现,电针组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运动皮层、纹状体rFA增加,运动皮层相对纤维束数增多(P<0.05).结论 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与促进缺血侧运动皮层-纹状体神经传导束损伤的修复相关.

    作者:林冰冰;王鲜;柳维林;梁胜祥;杨敏光;陶静;陈立典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外骨骼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外骨骼下肢康复机器人根据其辅助步行训练的特点可分为基于平板训练的机器人和平地行走训练机器人.这两类外骨骼下肢康复机器人均在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得到应用,对脑卒中患者步态、平衡功能的改善,以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李宏伟;张韬;冯垚娟;林海丹;白定群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抗阻训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相关性肌少症的研究进展

    肌少症是慢性心衰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慢性心衰相关性肌少症发病机制复杂.抗阻训练作为慢性心衰相关性肌少症的主要干预手段,干预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可,安全有效,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苏媛媛;张伟宏;宋晓月;孙丹;余珍;潘利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关节镜下治疗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2例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锁扣带袢双钛板固定术治疗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适应症及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2例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术前完善影像学检查及评估,在关节镜下行复位及锁扣带袢双钛板固定,术后积极康复训练.结果 成功1例,术后早期开始康复训练;术后3个月,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失败1例,改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推迟2周开始康复训练,术后4个月基本恢复正常膝关节功能.结论 对于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块体积较大、较为完整的非骨质疏松患者,采取关节镜下锁扣带袢双钛板固定术可达到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有利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

    作者:徐峰;崔志刚;闵红巍;亓攀;田罡;冯建璞;刘克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可穿戴技术在康复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兴起和发展,可穿戴技术逐渐成为康复医学领域的热点.可穿戴技术具有微型化、智能化和便捷化的特点,在神经康复、骨科康复、脊髓损伤康复以及老年退行性疾病康复等领域有越来越广泛的研究与应用.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可能是在保证动态监测条件下的信号可靠性、可穿戴设备长期使用的舒适性,以及基于个人隐私的数据安全性等.

    作者:张文豪;李建军;高峰;杨德刚;郭韵;刘长彬;杨明亮;杜良杰;崔尧;李大鹏;张鑫;蔡畅;张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重庆市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的流行率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重庆市城乡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流行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10月至11月,整群抽样185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应用自制老年人一般情况调查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IADL)和老年人抑郁量表(GDS)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行单因素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重庆市城乡老年人MCI流行率为11.73%.不同居住地、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是否吸烟、饮酒,是否食用河鲜、禽蛋,是否锻炼、从事大强度劳动、小强度劳动、家务劳动、参加户外活动、常打麻将/棋/牌、常看电视或听广播或读报纸、常参加社会活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高血糖、脑供血不足及抑郁,MCI流行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092,P<0.05).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在农村、增龄、独身、肥胖、高血压及抑郁是发生M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57,P<0.05);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脑力劳动者,戒烟,常吃河鲜、禽蛋,锻炼,每天从事大强度劳动,每天从事小强度劳动,每天及有时从事家务劳动,每天及每周至少参加一次户外活动,每天打麻将/棋/牌,每天看电视或听广播或读报纸是MCI的保护因素(OR<0.606,P<0.05).结论 重庆市城乡老年人MCI的流行率较高,应尽早针对MCI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延缓或阻止MCI向痴呆发展.

    作者:王婷婷;曹诚;邓境;练婧曦;严可;汪曾子;杨珉;蒋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运用六西格玛法缩短危重患者从病房到重症监护室的转运时间

    目的 探讨缩短危重患者从病房到重症监护室转运时间的护理管理方案.方法 2015年11月至12月,实地调研普通病房转运至重症监护室抢救的30例危重患者,运用六西格玛DMAIC五步法,将转运流程细化为7个主流程及22个子流程,确定转运过程中的质量关键点,识别对患者安全转运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提出改进措施为配置多功能危重患者转运车、设计危重患者转运重症监护室前核查表、增加危重患者转运小组、加强低年资护士培训、运用SBAR标准交接模式等.实施系列控制方案后,2016年5月至6月再次调查30例危重患者的转运资料.结果 改进后,在不增加转运人员和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危重患者从病房至重症监护室的总转运时间显著缩短(t=15.052,P<0.001),抢救成功率从91.67%提高至98.01%.结论 运用六西格玛DMAIC方法重建了危重患者从病房到重症监护室的转运流程,能有效缩短转运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宋剑平;冯燕;吕敏芳;徐珏华;张玉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康复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

    目的 探讨实施康复临床路径在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控制方面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比较实施临床路径前(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后(2013年5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4个常见康复病种脑出血、脑梗死、脊髓损伤及痉挛型脑瘫患者各50例的住院费用、药物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 实施临床路径后,各病种患者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t>5.226,P<0.001),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显著下降(t=3.327,P<0.001),其他疾病住院费用和药物费用均无显著性差异(t<1.777,P>0.05).结论 对常见病住院康复患者实施临床路径,能够对诊疗措施进行有效规范,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李曼;朱平;陈爽;金枫;张淑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刊

主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