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莉;封飞虎;李春艳;扈盛;盛一帆;朱炎锋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是一项安全、无创、经济和可重复的检查方法,可以精确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对未来的临床事件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核磁扫描像素可达到亚毫米级,采用“黑血”技术,广泛应用于动脉管壁及斑块成分的研究。应用HRMRI评估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包括动脉重塑、斑块负荷、斑块内出血和强化、斑块分布等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于瑾;白皛;吴士文;徐蔚海;吴卫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法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7月,本院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首诊时间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分期分型的不同,选取阿是穴和环跳穴,采用不同的针刺方法,即急性期采用改良扬刺法,缓解期采用齐刺针法,恢复期采用傍刺针法。两组治疗均1次/d,连续7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和治疗第1、第2、第3疗程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F>7.12, 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4.43, 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χ2=5.594, P<0.05)。结论不同针刺法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作者:孙钰;江文文;王鹍;刘刚刚;杨可;储浩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女性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的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查阅本中心社会康复科的档案资料,包括基本信息、辅导记录、出院后跟进记录,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女性工伤职工的因素。结果本次共有研究对象232名,其中149名(64.2%)回归工作岗位,缺勤中位数为206.5 d。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婚姻、缺勤时间、文化程度与女性工伤职工结局不相关(P>0.05);社保归属地、户籍、受伤严重程度与女性工伤职工结局相关(P<0.05)。结论女性工伤职工大部分能回归工作。除受伤严重程度外,一些体制性因素也影响女性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
作者:杨晓姗;张国兴;林岳卿;罗筱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为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并发肺栓塞应用下腔静脉滤器(IVCF)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方法回顾2014年12月~2015年7月本院急性脊髓损伤患者95例。结果23例出现下肢DVT,其中15例置入IVCF,除10例有抗凝禁忌证外,其他患者行抗凝治疗。随访观察有3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2例出现滤器以远广泛血栓形成,并发双下肢重度肿胀、肾功能不全、高血压;1例患者出现持续高热。结论脊髓损伤并发下肢DVT后,尽管IVCF置入作为预防肺栓塞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但应该高度重视滤器并发症的形成,滤器置入应非常谨慎。
作者:张军军;程潭;周钱宏;赵冰;范宁建;卢占斌;王立功;宋海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等速被动测试指标与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8月~2015年3月,本院接收康复治疗慢性脑卒中患者18例作为痉挛组,16名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MAS评定痉挛组踝关节肌张力,BIODEX等速运动测试系统评定两组踝关节被动运动,角速度分别为10°/s、60°/s、120°/s、180°/s、240°/s。测试峰力矩(PT)、峰力矩体重比(PT/BW)、平均力矩(AT)、峰力矩-角速度线性斜率(SLOPE)。运用Spearman法对上述两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痉挛组不同角速度PT、PT/BW、AT均大于对照组(P<0.05),等速指标随角速度增大而增大,120°/s后上升缓慢。痉挛组4个等速指标与MAS相关系数为0.3043~0.7632(P<0.01),SLOPE的数值大。结论等速指标与MAS具有相关性,符合痉挛中速度依赖的定义。120°/s敏感性高,SLOPE与MAS相关性显著。
作者:邓思宇;卢茜;郄淑燕;刘畅;毕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热射病大鼠不同阶段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探讨其远期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42只,建立热射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热射病7 d组(HS7,n=21)和热射病21 d组(HS21,n=21);另取18只大鼠麻醉后行股动脉插管作为手术对照组(Sham,n=18)。3组分别于造模后7 d、21 d行Morris水迷宫实验5 d,记录逃避潜伏期,跨越平台的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结果逃避潜伏期各个时间点HS7组均较Sham组延长(P<0.05);第4、5天,HS21组较Sham组延长(P<0.05);第3、4、5天,HS21组较HS7组缩短(P<0.0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HS7组较Sham组缩短(P<0.05);HS21组较HS7组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HS7组和HS21组较Sham组减少(P<0.05);HS21组与HS7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热射病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在发病7d后严重,并可遗留远期损害。
作者:张云;万明胜;董会;吴士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引起老年人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全国14个省份22个地区的60岁以上听障者展开病因调查,并进行听力检查。结果在引起老年人听力障碍的病因中,中耳炎占10.5%,遗传性聋占2.9%,噪声性聋占3%,药物性聋占6.4%,外伤占2%,老年性聋占33.8%,突发性聋占1%,其他占36.2%,11.3%病因未明。结论老年性聋是引起我国老年人听力障碍的主要原因,其次是中耳炎。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老年人听力障碍的原因有所不同,城镇和农村引起老年人听力损失的原因不同。
作者:任丹丹;陈振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残疾人自尊、自我控制与心理症状的特点、关系以及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残疾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1~3月使用方便抽样法对598名残疾人以面访形式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尊量表(SES)和自我控制量表(SCS)进行评定。结果残疾人心理问题检出率为58.03%。不同户籍(t=-4.664)、不同残疾类型(F=5.774)、不同收入来源(F=5.402)和不同文化程度(F=2.810)的残疾人SCL-90评分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t=2.049)、不同户籍(t=2.661)、是否先天残疾(t=-2.617)、不同残疾类型(F=5.338)和不同收入来源(F=4.476)在SCS评分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是否先天残疾(t=-3.652)、不同文化程度(F=2.443)在SES评分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残疾人SES评分(r=-0.179)和SCS评分(r=-0.396)与SCL-90评分呈明显负相关(P<0.01),SCS评分与SE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216, P<0.01)。SES对SCL-90回归效应显著(P<0.001), SES对SCS回归效应显著(P<0.001),SES和SCS对SCL-90回归效应均显著(P<0.01)。结论残疾人自我控制在自尊与心理症状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自尊既直接影响心理症状又通过自我控制间接对其产生影响。
作者:张爽;李楠柯;李祚山;密忠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针刺结合医护合作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2013年3月~2015年1月本院病程1周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2)。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在一般护理模式下由专业治疗师行系统康复训练;观察组额外接受医护合作模式下的针刺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及误吸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χ2=4.615, P=0.032)。观察组会厌谷、梨状窝滞留量(t稀钡=21.01, t稠钡=19.85),咽期时长(t稀钡=17.03, t稠钡=13.68)及咽期起始时间(t稀钡=19.63, t稠钡=17.86)低于对照组(P<0.05)。稀钡实验中,观察组患者误吸率低于对照组(χ2=4.03, P=0.044),但在稠钡及固体实验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医护合作模式可降低急性卒中患者误吸率及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可能与改善其吞咽功能有关。
作者:牛瑛琳;白艳杰;王晓丹;刘雁;王莉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上肢运动缺陷及相关因素。方法2014年2~5月北京市4所学校30名7~13岁孤独症儿童和30名7~8岁的普通儿童,依据儿童运动发展自编测试表对其上肢运动能力进行测试。结果孤独症儿童除右上肢肌张力(P>0.05)外,其他上肢运动明显落后于普通儿童(P<0.01)。孤独症男生的左、右上肢运动耐力均好于女生(P=0.020),其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孤独症上肢运动多型与肩井穴不通呈中高相关(r=0.515, P=0.013),与上肢运动少型显著性差异(χ2=8.533, P=0.003)。结论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比较,上肢关节活动相对灵活、力量不足、持久性差、左右手发展不均衡,要结合他们的运动特点和经络通畅情况进行相应的运动康复。
作者:王梅;耿迪;杨艳平;王文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科廖利民教授与付光主任医师主编的《尿失禁诊断治疗学》一书已于2012年10月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该书组织了7位欧美著名专家、以及国内本领域专家学者,深入阐述了尿失禁相关的基本理论、诊断与治疗现状和进展。全书约81万字,定价199元,邮费6元。本刊编辑部有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外源性磷酸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抗体对惊厥持续状态(SC)后海马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c-Jun表达的影响,探讨pCREB在惊厥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成年Wistar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24)和惊厥持续状态组(SC组, n=24)。SC组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诱发SC模型。两组均根据脑室注射内容分为无注射组、生理盐水注射组(NS组)和抗pCREB注射组(抗pCREB组)3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注射后6 h处死动物。取双侧海马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ISH)观察Bcl-2蛋白/mRNA、c-Jun蛋白/mRNA的分布,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NC组中,3个亚组注射侧Bcl-2蛋白/mRNA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C组中抗pCREB组低于无注射组和NS组(P<0.05)。NC组和SC组中,3个亚组注射侧c-Jun蛋白/mRNA表达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 NS组和抗pCREB组c-Jun蛋白/mRNA表达高于无注射组(P<0.05),抗pCREB组高于NS组(P<0.05)。结论 SC后脑室内注射外源性抗pCREB抗体可下调SC后海马Bcl-2蛋白/mRNA表达,上调c-Jun蛋白/mRNA表达。
作者:苑爱云;刘秋燕;李小平;侯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脊髓损伤的预后涉及多种因素,尚存在损伤机制、严重程度及个体差异大的特点,因此,规范的临床试验对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故需要高度重视患者的入选、排除标准和相关伦理学问题,以及治疗标准化、知情同意等问题。本文分别叙述这些因素对脊髓损伤临床研究的影响。脊髓损伤临床研究应根据具体研究内容制定纳入及排除标准,并控制其一致性;知情同意对于临床研究是必要的,尤其是不确定效益和有风险的临床试验;还需规范化手术操作及标准化康复治疗。
作者:王玉明;宫慧明;武永刚;马科;李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超短波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水肿及巨噬细胞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6只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n=8)暴露硬脊膜后,不予打击,直接缝合;模型组(n=24)采用Allen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不给予任何治疗;超短波组(n=24)在SCI后第2天开始给予受损部位小剂量超短波(大输出功率40 W,实际输出功率11.58 W)治疗,7 min/次,1次/d,至取材前。于造模后1周、2周、3周、4周采用BBB评分评定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胞质抗原(ED-1)的表达。结果治疗后,BBB评分逐渐增加;术后1~4周,与模型组相比,超短波组评分明显增加(t>3.368, P<0.01)。术后1周起,模型组、超短波组的AQP-4及ED-1阳性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加,且呈下降趋势;与模型组相比,超短波组各时间点的AQP-4及ED-1表达均减少(t>3.156, t>4.466, 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超短波治疗可以减轻损伤处继发性水肿,减少炎症细胞的活化及浸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万峪岑;孙师;赵利娜;尹艳梅;冯智萍;周禹鑫;张志强;张立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评价其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方法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8例(复发组),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78例(初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神经功能好转率。结果复发组脑白质疏松(χ2=8.666)、高血压(χ2=8.189)、吸烟(χ2=6.973)、饮酒(χ2=4.722)的发生率高于初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白质疏松(OR=1.690,95%CI:1.198~2.384, P=0.003)、高血压(OR=1.715,95%CI:1.135~2.592, P=0.010)、吸烟(OR=1.896,95%CI:1.233~2.915, P=0.004)是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组入院及出院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初发组(t=-3.645, t=-4.675, P<0.001),神经功能好转率明显低于初发组(t=2.643, P<0.01)。结论高血压、脑白质疏松、吸烟是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较初发者病情严重,短期神经功能恢复慢。
作者:田婷;关智媛;石正洪;栗静;冯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儿童康复人员远程培训进行探讨。方法2013年4月~2014年11月,本中心应用电脑软件,对7家合作单位通过网络开展远程教育15次。培训结束后,每个单位各抽取10名学员,对培训实施的效果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共有2693人次接受远程培训,其中参加直播培训2109人次,观看网络录像584人次。92.8%的学员认为对工作有帮助,98.6%的学员认为直播培训的形式更好,88.6%的学员认为培训后康复治疗水平提高。结论儿童康复的远程培训具有廉价、方便、快捷的优势,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刘建军;吴卫红;张雁;曾凡勇;李南玲;席冰玉;董婕;庞冬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周天健、李建军主编《脊柱脊髓损伤--现代康复与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本书是国内首部以介绍脊柱脊髓损伤现代康复技术为主的大型专业参考书,内容全面、丰富。定价176元/册,本刊编辑部有售,邮资20元/册。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评估开展情况。方法2013年7月~2014年5月,依据《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评估表》,对经筛查纳入“组合适配”的1996名潜在适配对象展开专业评估。结果与结论组合适配对象中肢体残疾占绝大多数。97.69%的评估对象日常生活活动需要他人或辅具不同程度地协助,生命质量较低。建议适配的辅助器具种类齐全,平均4.34件/人。
作者:田壮;宋毓;金荣;许斌;陈万春;李衡;季敏;吕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