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脊髓损伤数据集:疼痛基础数据集

康海琼;周红俊;李建军;刘根林;郑樱;郝春霞;张缨;王一吉;卫波

关键词:脊髓损伤, 康复, 疼痛基础数据集
摘要:慢性疼痛是降低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仍缺乏统一的收集疼痛数据的标准方法.采用统一的方法收集脊髓损伤患者的疼痛信息将有利于疼痛产生机制的研究及治疗结果的比较.本文旨在通过设立疼痛基础数据集来对脊髓损伤患者疼痛信息的收集和报告标准化.文中对数据集的变量进行了详细说明,并通过3个训练案例解释如何填写基础数据集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Jamar握力器对老年男性的重测信度和测量误差

    目的 分析Jamar握力器在老年人握力测量时的重测信度和测量误差.方法 40位老年志愿者,平均年龄(82.2±8.4)岁.接受间隔1周共2次Jamar握力器测量握力.结果 组内相关系数为0.99.测量标准误(SEM、SEM%)为1.18~1.69、4.11%~6.41%;个案小真实改善程度值(SRD、SRD%)为3.27~4.68、11.39%~17.75%;Bland-Altman分析显示没有系统误差.结论 在老年男性中,Jamar握力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与可接受的测量误差.

    作者:瓮长水;侯惠如;王娜;闫雅凤;杨微;朱才兴;刘立明;焦伟国;成忠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复发率.方法 12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3例,分别采用西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应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愈后进行评分;随访观察6个月及1年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能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杜平;陈春林;郑春梅;赵宗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早期干预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智力发展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智力发展的影响.方法 将107例脑损伤综合征患儿分为干预组73例与观察组34例.干预组按早期智力落后儿童早期教育手册进行干预.观察组患儿只指导家长进行家庭训练.每1~2个月随访1次.6个月后行Gesell发育量表测试.结果 干预组在复查智测时适应性发育商(DQ)保持在正常范围或恢复到正常范围的例数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 早期干预有助于减少脑损伤综合征患儿智力落后的发生.

    作者:覃蓉;周洪涛;刘娟;王跑球;肖曙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莫诺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目的 研究山茱萸有效成分莫诺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神经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3 d或7 d.以维生素E(VE)为阳性对照药,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皮层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免疫组化法观察神经细胞数量变化.结果 莫诺苷(270 mg/kg)能显著增强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莫诺苷(30 mg/kg、90 mg/kg、 270 mg/kg)能抑制神经元数量减少.结论 莫诺苷能通过增强大鼠皮层抗氧化能力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元损伤.

    作者:王文;许栋明;相婕;李蕾;王培昌;艾厚喜;张丽;李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老年人握力研究进展

    握力是上肢肌力评估的重要方法,又是预测多种关键结局,如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功能下降等的重要指标,对于老年人群的意义重大.本文就近年来对于老年握力的测量方法、正常握力值及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娜;瓮长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通用设计原则与产品研发策略

    本文介绍了通用设计的概念和设计原则,并阐述了根据此原则实施通用设计的产品研发策略.通用设计惠及的不仅是残疾人,也惠及了包括普通公众在内的广泛人群,以及企业.应将通用设计的原理应融入政府相关政策和未来发展的规划中,为残疾人以及更多人群提供合理便利的通用设计产品.

    作者:王保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双人康复操对肩关节周围炎后期康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新编双人康复操对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分别采用双人康复体操疗法和强制主动被动锻炼方法.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76.66%,有效率96.66%;对照组治愈率45%,有效率73.33%(P<0.0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及其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双人康复体操疗法临床效果优于强制主动被动锻炼方法.

    作者:翟向阳;刘天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38例运动相关脊髓损伤的特点

    目的 调查运动相关脊髓损伤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致伤原因为运动相关脊髓损伤38例病例.结果 男性占84.2%,年龄5~58岁,平均23.4岁,跳水是运动损伤中多的运动项目(73.7%).2例无骨折,1例为腰椎骨折,其余为颈椎骨折,其中爆裂骨折占57.9%,骨折脱位占18.4%.完全性脊髓损伤占47.2%,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占52.8%.运动员占10.5%,学生占31.6%.结论 运动相关脊髓损伤可以发生在运动员和非运动员,大多为少年、青壮年,大部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预防运动所致脊髓损伤很重要.

    作者:甄巧霞;洪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功能性蹲屈测试系统在老年人下肢等长肌力测量中的重测信度

    目的 研究功能性蹲屈测试系统测量老年人下肢等长肌力的重测信度.方法 20例老年人在仰卧位屈膝屈髋90°位置,分别测试左、右下肢持续5 s的等长肌力,记录其大肌力和平均肌力.1周后重复测试1次.结果 组内相关系数为0.77~0.88(P<0.01).结论 功能性蹲屈测试系统测量老年人的下肢等长肌力具有满意的重测信度.

    作者:王娜;瓮长水;朱才兴;刘立明;焦伟国;成忠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老年人跌倒的评估与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跌倒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严重公共卫生事件.跌倒的预防和干预是老年康复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回顾近年来老年人跌倒的相关文献,对跌倒的概念、流行病学调查、危险因素分析与评估以及多学科多因素干预策略进行综述,并就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作者:张丽;瓮长水;王秋华;彭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5次坐-立试验在膝骨关节炎患者功能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明确运动功能测试结果能否反映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患肢肌力水平.方法 对30例经放射影像学确诊且有临床症状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5次坐-立试验、10 m步行速度、计时起立-行走和等速肌力测试.结果 5次坐-立试验与10 m步行速度和计时起立-行走之间相关(P<0.001);5次坐-立试验、10 m步行速度、计时起立-行走与患肢伸肌肌力均相关(P<0.05).结论 5次坐-立试验测试既能反映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行走能力又能反映患肢肌力水平,可以作为评价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功能水平的评估方法.

    作者:焦伟国;郭燕梅;朱才兴;瓮长水;黎春华;陈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针刺配合语言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

    目的 比较针刺加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和单纯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的疗效.方法 4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疗程为3个月.分别在入组当天,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行评价.结果 针刺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在听理解、说、出声读、听写、描写方面,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加语言康复训练治疗方案的疗效肯定.

    作者:常静玲;高颖;李胜利;汪洁;曹克刚;马斌;周莉;卫冬洁;张庆苏;秦江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地震伤员心理状况及康复护理心理干预措施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的地震伤员恢复期和康复期心理护理.方法 90例地震伤员按年龄分为4组分别进行心理护理,震后1年评估伤员是否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结果 震后1年伤员未发生PTSD.结论 心理护理能改善地震伤员心理应激能力.

    作者:曾晓梅;蒋春燕;罗娇;王凤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用Berg平衡量表和大步行速度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户外步行自立性

    目的 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步行速度作为评价工具,来判别脑卒中患者的户外步行自立性.方法 80例脑卒中患者依据户外步行自立性评价分为两组:步行自立组与步行非自立组.用BBS、10 m大步行速度(MWS)对每位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BBS和MWS预测户外步行自立性正确率为88.8%.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提示判断户外步行自立性的佳BBS临界值为49.5分,其相应的敏感性为86.2%,特异性为78.4%,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判断户外步行自立性的佳MWS临界值为1.0 m/s,其相应的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90.2%,ROC曲线下面积为0.961.结论 BBS和MWS作为筛查工具可以较好地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户外步行自立性.

    作者:赵宏;瓮长水;高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老年男性握力増龄性变化横断面研究及与国外参考值比较

    目的 评估不同年龄层老年人的握力表现,并与国外参考值比较.方法 112名老年人依其年龄分成65~69岁、70~74岁、75~79岁、80~84岁、85~89岁和90~95岁6组.通过Jamar握力器对受试者进行握力测量.结果 握力与年龄之间呈现中度负相关(左侧:r=-0.681,P<0.001;右侧:r=-0.68,P<0.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因素可以解释47%右利手握力变化(R2=0.468, F=47.951,P<0.001).在75~79和85~89岁两个年龄段的握力下降程度较其他年龄段更为显著.结论 老年人的握力随着年龄增大而呈逐渐下降趋势,在75岁以上老年男性人群中尤为明显.国外老年男性握力参考值并不适用于中国人.

    作者:瓮长水;王娜;朱才兴;刘立明;焦伟国;成忠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足部矫形器在下肢运动损伤中的应用

    总结足部矫形器治疗下肢运动损伤的装配方法、临床应用和生物力学原理.

    作者:魏晨婧;曹学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结构化智力训练系统对脑损伤患儿综合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结构化智力训练系统对全面提高患儿能力的影响.方法 100例脑损伤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实验组加强结构化智力训练,训练前后采用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综合能力评分均有增加,实验组训练前后增加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认知、自理和社会适应分项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结构化智力训练系统可全面提高脑损伤患儿的综合能力.

    作者:张雁;吴卫红;刘建军;李南玲;曾凡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吞咽训练与实时电刺激结合治疗80岁以上老年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目的 探讨吞咽训练与实时电刺激结合治疗80岁以上老年人脑卒中后的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17例80岁以上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采用Vocastim吞咽言语诊治仪进行吞咽训练与实时电刺激结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分级、吞咽能力评价方法和适应性系数α值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20次后患者的洼田氏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分级、吞咽能力评价方法和适应性系数均有显著改善(P<0.001).结论 吞咽训练与实时电刺激结合治疗可改善高龄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能力.

    作者:刘立明;瓮长水;贾建军;王娜;聂永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老年人的运动认知能力与跌倒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人的运动认知能力和跌倒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过去1年的跌倒经历将91名老年人分为无跌倒组和跌倒组.对两组的睁闭眼起立-走时间测试(TUGT)的预测值、实测值与预测值和实测值差值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在闭眼预测值、实测值、睁闭眼预测时间差、睁眼预测与实测时间差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易跌倒的老年人对运动的认知能力受到视觉的影响,运动认知能力下降是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原因之一.

    作者:常冬梅;林建华;霍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变化情况、治疗结果,并于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结果 治疗组GCS、GOS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满意的近、远期疗效.

    作者:邓元央;黄海能;赵邦;张高炼;黄华东;罗前颖;符黄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刊

主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