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主动性静态和动态平衡测试的重测信度:Korebalance平衡测量系统

朱敏;闫雅凤;瓮长水

关键词:主动性平衡测试, 信度, 老年人
摘要:目的 研究Korebalance平衡测量系统老年人在主动模式下静态和动态平衡测试的重测信度.方法 20名符合入选条件的老年人参与本研究,应用Korebalance平衡测量系统测试受试者在主动模式下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在7 d后同一时间由同一测试者重复测试1次.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重测信度.结果 主动模式下静态和动态平衡测试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ICC=0.804~0.923).结论 Korebalance平衡测量系统测试老年人在主动模式下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具有高度重测信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上海市老年期痴呆患病现况研究

    目的 了解上海市65岁及以上人群痴呆患病情况.方法 运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上海3个街道(镇)共计15158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经过量表筛查和精神科医生确诊2个阶段,实施老年期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筛查阳性率为9.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阳性率为9.9%;有2306名老人作为可疑患者进入确诊流程;终确诊老年期痴呆患者1271例,65岁及以上社区人群老年期痴呆粗患病率为8.1%,年龄标化后为6.1%,患病率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有关(P<0.01).结论 老年期痴呆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作者:季敏;姚新伟;吕军;薛海波;张云;刘寅;虞慧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多聚鸟氨酸海藻酸钡微囊物理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 验证多聚鸟氨酸(PLO)与海藻酸钡(BPA)微囊结合制备的多聚鸟氨酸BPA(B-PLO-A)微囊是否能够提高传统BPA微囊的物理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方法 用静电微囊发生仪制备多聚鸟氨酸海藻酸钡(B-PLO-A)微囊和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钡(B-PLL-A)微囊,通过对微囊在低渗环境中的形态变化和体外培养后直径变化的观察,以及对微囊在机械振荡后破损率的计算来评价微囊的物理性能;然后将两种微囊移植入大鼠腹腔,观察两者的完整性和生物相容性.结果 B-PLO-A微囊较B-PLL-A微囊在低渗环境下更稳定坚固;体外培养14 d时B-PLO-A微囊较B-PLL-A微囊直径增加的程度更小;机械振荡96 h后,B-PLO-A微囊的完整率为(99 3±1.0)%,B-PLL-A微囊为(96.2±1.5)%;腹腔移植2、4和8周后,从大鼠腹腔内取出的B-PLO-A微囊与B-PLL-A微囊结构均较为完整,呈圆形,表面光滑,光镜观察无明显结缔组织包裹,移植8周后B-PLO-A微囊完整率为(97.3±2.1)%,B-PLL-A微囊完整率为(95.4±2.4)%.结论 B-PLO-A微囊的物理性能比B-PLL-A微囊有所提高,同时保持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王健;邱丽媛;张文君;段翠密;郝彤;林秋霞;王常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脊髓损伤后脊髓内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及其作用

    脊髓损伤后脊髓内神经递质分泌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脊髓损伤模型动物或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近年来有关神经递质的研究在脊髓神经恢复中越来越受关注,本文对脊髓损伤后脊髓内主要神经递质及其在不同措施干预下含量的变化进行综述.

    作者:蔡艳华;岳峰;叶超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颈胸髓损伤患者H反射测定值与痉挛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完全性颈胸髓损伤后H反射相关值的变化及其定量评价痉挛的程度.方法 对13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和30例脊髓损伤患者(亚急性期18例,慢性期12例)进行两次比目鱼肌H反射测定,两次之间相隔1个月,对患者同时运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分级进行痉挛评估.结果 通过比目鱼肌H反射检测,各阶段脊髓损伤患者Hmax/Mmax比、大H波波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波幅均较健康成人明显减小(P<0.01).脊髓损伤亚急性期痉挛程度与大H波波幅、Hmax/Mmax比均呈quadratic关系(P<0.05),慢性期后两者间呈线性关系(P<0.05).结论 脊髓损伤后比目鱼肌Hmax/Mmax比与痉挛有密切的关系,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还需要更大样本来证实.

    作者:熊国星;洪毅;张军卫;刘亚东;陈世铮;关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脑损伤后注意障碍的评定

    目的 对脑损伤(脑外伤、脑卒中)后注意障碍进行评定.方法 采用多类型注意测验(持续作业测验、Stroop字色干扰任务、连线测验B及同步序列听觉加法测试)从不同维度对26例脑损伤患者(脑损伤组)和30例正常人(正常组)进行评定;整理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脑损伤组与正常组的注意测验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脑损伤组中脑外伤与脑卒中的注意测验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损伤患者注意功能可表现为持续、选择、分配及转移性注意障碍;脑损伤后注意障碍临床表现不受病因的影响,与损伤部位密切相关.

    作者:王科英;恽晓平;张丽君;何小花;李艳;隋晓亮;戴文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血压晨峰与冠心病心肌缺血事件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中血压晨峰(MBPS)与缺血事件的关系.方法 入选2009年2月~2010年1月连续在本院门诊就诊且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315例,在相邻的1周内行动态血压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按照动态血压晨峰与否,分为晨峰组和对照组,比较血压晨峰和心肌缺血时间.结果 晨峰组患者年龄更高,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年龄、性别、吸烟等变量进行校正后,血压晨峰对于总心肌缺血和症状性心绞痛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压晨峰与冠心病心肌缺血事件密切相关,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铁岭;孟凡华;范利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褪黑素与脊髓损伤

    临床研究表明褪黑素具有其独特的生物化学特性,本文主要从褪黑素的特定作用区域、抗氧化、抗细胞凋亡、钙离子拮抗作用等方面阐述褪黑素治疗脊髓损伤的有效性,并对用药做一简要说明.

    作者:丁红霞;杨拯;田芸;张晓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关系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与运动功能、平衡能力等临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分别用CSI量表测评痉挛侧下肢临床痉挛指数、Fugl-Meyer法测评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测定平衡功能.对偏瘫下肢临床痉挛指数与运动功能、平衡能力临床变量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然后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确定影响临床变量重要的下肢临床痉挛指数因素.结果 患者偏瘫侧下肢临床痉挛指数与运动功能、平衡之间负相关(P<0.05),偏瘫侧腱反射、肌张力、阵挛分别是下肢运动功能(P<0.05)、平衡能力(P<0.05)重要的决定因素.结论 脑卒中患者的偏瘫侧下肢临床痉挛指数可显著影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的恢复,合理的评价和改善偏瘫侧下肢临床痉挛指数,对优化康复治疗程序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奕雄;倪莹莹;陈为坚;张芸;邱承尧;刘云义;冯重睿;陈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老年期痴呆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与老年期痴呆发病有关的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措施的研制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与老年期痴呆发病相关的影响因素及其关联程度.结果 高龄为老年期痴呆的决定因素,血管性因素是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共同的危险因素.结论 积极采取早期生活干预;关注女性人群及心理健康;进一步明确剂量-反应因素的阈值.

    作者:张云;吕军;季敏;李衡;王海东;傅传威;阎元;虞慧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康复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60例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妇女进行治疗,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A组给予盆底锻炼,即Kegel训练;B组联合雌激素局部治疗;C组联合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结果 尿失禁量与Kupperman评分呈正相关(r=0.752,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3个月后Kupperman评分A组、B组、C组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1个月后,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Kupperman评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3个月后进一步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3个月后尿失禁量A组、B组、C组均明显降低(P<0.01);A、B两组比较,尿失禁量治疗1个月、3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两组比较,治疗1个月,3个月后尿失禁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盆底锻炼、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可以明显减轻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

    作者:魏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我国老年期痴呆研究现状分析

    目的 系统分析我国老年期痴呆的研究现况,为探索构建老年期痴呆患者社会支持体系奠定基础.方法 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评阅对国内2000年以来发表的406篇老年期痴呆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老年期痴呆的筛查诊断方法日趋成熟,但病因机制仍不明确,无法根治,早期干预及护理、社会支持方面的研究开展严重不足.结论 当前应规范筛查诊断标准、定期开展社区筛查评估;在明确危险因素基础上,加强病因学研究以期突破;开展系统化的干预研究,加强居家护理技术的培训;探索构建老年期痴呆患者社会支持体系.

    作者:吕军;张云;虞慧炯;阎元;刘寅;季敏;李衡;吴静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脊髓型颈椎病的一体化康复治疗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一体化模式治疗的效果.方法 自2001年4月~2004年10月,采用术前、术中、术后的一体化治疗模式,对68例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实行一体化康复治疗.随访并复查X线片,测量术前及术后12个月病变椎间隙高度,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标准(JOA)评价手术前后脊髓功能,对各阶段进行评价.结果 全部病例中50例获得随访,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高,其中症状明显好转49例,缓解1例,加重0例.术后12个月时,X线显示全部病例植骨愈合、病变椎间隙骨性融合.手术后病变椎间隙高度和术后JOA评分优于手术前.本组无颈髓损伤、钢板和螺钉松动及椎前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一体化康复治疗对脊髓型颈椎病具有满意的效果.

    作者:杨成林;黎清炜;付春江;栾景斌;潘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无锡市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

    目的 探讨无锡市残疾人康复和社区康复网络建设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无锡地区74387名持证残疾人的类别、康复需求和现有康复服务进行调查.结果 实际调查的74387名残疾人.不同类别的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有差异;残疾人的康复服务需求对社区康复网络的建设有指导意义.结论 应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建立一个包括上级医院、社区康复指导中心、社区康复站、家庭康复站在内的社区康复网络,以提供不同残疾人所需的康复服务.

    作者:郑瑜;党英杰;荣墨仪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老年人主动性静态和动态平衡测试的重测信度:Korebalance平衡测量系统

    目的 研究Korebalance平衡测量系统老年人在主动模式下静态和动态平衡测试的重测信度.方法 20名符合入选条件的老年人参与本研究,应用Korebalance平衡测量系统测试受试者在主动模式下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在7 d后同一时间由同一测试者重复测试1次.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重测信度.结果 主动模式下静态和动态平衡测试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ICC=0.804~0.923).结论 Korebalance平衡测量系统测试老年人在主动模式下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具有高度重测信度.

    作者:朱敏;闫雅凤;瓮长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216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治疗手段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46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82)、家庭指导组(n=82)和强化治疗组(n=82)进行治疗,使用数字类比疼痛评分法、改良Oswestry腰痛调查表,分别在治疗开始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评估.结果 家庭指导组和强化治疗组均能减轻腰痛,且强化治疗组疗效更好.结论 以主动运动训练为核心的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可有效改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症状.

    作者:郭险峰;张大成;陶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上海老年期痴呆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评估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老年期痴呆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方法 在前期老年期痴呆现况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神经精神量表(NPI)对1271例确诊的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进行测评.结果 50.95%的患者近1个月内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行为和精神症状,32.17%为临床显著性症状(CSD).对照顾者影响大的症状是妄想(2 .32±1.48),其次是异常的运动行为(2.30±1.31)和幻觉(2.16±1.25).严重程度的分级为Ⅰ级(轻度)620例、Ⅱ级(中度)238例和Ⅲ级(重度)406例.结论 上海老年期痴呆患者BPSD发生率较高,老年期痴呆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需结合研究目的进行确定.

    作者:张云;薛海波;吕军;刘寅;姚新伟;虞慧炯;季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康复运动室小组管理模式的评价

    目的 探讨康复运动室小组管理模式的临床实践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根据脑瘫的类型,按照一定的床位与人员配置比例,将治疗师分为3个小组,并保持人员相对固定,病种床位轮流,对实施3年的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实施小组管理模式后,治疗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技能提升,患儿满意度提高,减少意外损伤的发生.结论 康复运动室小组管理模式有利于规范治疗师行为,提高治疗师理论和实践能力,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漆带丽;刘娟;丁玉莲;苏珍辉;刘跃琴;张惠佳;王跑球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高压氧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脑梗死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高压氧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脑梗死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及联合高压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吸入性肺炎、吞咽困难恢复情况.结果 联合高压氧组吞咽困难康复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和电刺激组(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结论 高压氧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邵金花;赵爱娟;郭丽曼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高尿酸血症与青年脑梗死的相关性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与青年脑梗死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18~45岁青年脑梗死住院患者84例进行空腹血尿酸水平、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的测定,与80例年龄相匹配的体检者进行比较,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高尿酸血症及其他危险因素与青年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血尿酸、血压、血脂、血糖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尿酸的OR值=1.94,95% CI=1.28~2.83,P=0.0320.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青年脑梗死发病有相关性.

    作者:张敏;宋鲁平;杜蕾;侯庆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康复治疗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目前广泛地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在康复治疗专业课程教学中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仅能激励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发展性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作者:卫芳盈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刊

主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