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雪;毛淑静;万虹;历俊华;翟晶;刘丽萍;王拥军
吞咽功能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可高达30%~65%[1],表现为进食饮水困难、呛咳、误吸甚至呼吸道梗阻窒息,如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功能,患者易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营养失衡、肺内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
作者:赵文红;徐贵侠;辛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脑损伤后的激动,攻击行为与抑郁等现象常见,重者伤人与自伤,且常影响康复及其功效,阻碍病情恢复.本文对激动病人的处理介绍了抗精神病性药物,情绪稳定剂,即抗癫痫药物的应用与抗焦虑性药物的应用.在对抑郁状态,介绍了三环与四环抗抑郁制剂和选择性5-羟色胺抑制剂(SSRIs)的正规化使用和注意事项.特别提出要注意SSRIs综合征与SSRIs撒药综合征.与使用以上药物特别是吩噻嗪类和丁酰苯类等引发的抗精神病药物恶性综合征,后者如处理不当,死亡率可达25%.
作者:朱镛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整体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1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整体护理.结果 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康复治疗,可在监视下独立完成体位转移,站立平衡达3级,生活上达到部分自理.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常见危险因素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可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型护理模式,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配合康复治疗.
作者:骆京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家庭环境的特点.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对71例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评分析,并与49例未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比较.结果 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亲密度、情感表达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矛盾性、控制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亲密度是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保护因素,矛盾性、控制性是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较差,家庭环境不良,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复发的重要因素.
作者:罗继明;朱先文;莫慧娟;金枝;李秀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通过文献回顾,分析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制定出应对的措施,为老年人提供了预防跌倒的自我护理知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季淑凤;朱慧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应力是调节骨生长与重建的重要因素,低频振动是软科学刺激之一,具有良好的促进骨形成作用,其成骨效果受振动频率、方式、强度影响.低频振动促进骨形成作用的机制可能与细胞膜离子通道、整合素-细胞骨架复合体激活促细胞分裂剂活化蛋白激酶途径、第二信使调节RANK-RANKL-OPG轴有关.
作者:叶超群;纪树荣;史清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方法 经过对7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心理护理,医护配合和恢复期指导等措施,明确形成了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中的护理项目和责任.结果 78例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无-例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过程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医护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郭梅;龚海芬;汪丹;周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失眠患者采用心理治疗和针灸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失眠患者分别采用心理和针灸综合治疗(治疗组)36例和单纯应用针灸治疗(对照组)36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治愈15例,显效1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3.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心理治疗和针灸综合治疗对失眠的治疗效果较单纯针灸治疗提高.
作者:何键铭;陈春华;张汉平;刘敏;欧兰芳;谭小燕;董嘉兰;蔡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以往认为心肌细胞坏死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死亡的惟一形式,但近年的研究提示心肌细胞坏死或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冯其茂;杨祖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方法 对24例抑郁症患者和24名健康受试者进行计算机多相个性测量诊断系统中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MMPI)测试软件测查.结果 抑郁症患者与正常组相比较神经症质、外向-内向、非社会化、压抑因子、外显性焦虑、自我强度、依赖性、支配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症质、压抑因子的T分高于中国常模分值.结论 抑郁症患者具有心情压抑、自卑、内向忧郁、焦虑不适、对刺激耐受差、反应过强、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等个性心理特征.
作者:滕晶;王玉来;刘子旺;王爱成;秦绍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脑性瘫痪康复过程中,癫痫是经常遭遇的棘手问题.人口普查性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医院或康复机构报道,脑瘫儿中癫痫患病率为8%~62%;癫痫可以发生在任何类型的脑瘫中,但以痉挛型四肢瘫和偏瘫常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发作、癫痫家族史、认知障碍、皮层损伤等因素明显增加癫痫的危险;脑瘫患儿癫痫半数以上1岁内发病,痉挛型四肢瘫癫痫发病年龄早于其他类型脑瘫;癫痫类型以部分性常见,其次是婴儿痉挛和Lennox-Gastaut综合征;脑瘫患儿的癫痫往往预后差,半数属于难治性癫痫,需要多药治疗,发作控制率37%~65.2%.
作者:侯梅;陈晓峰;于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痉挛导致运动功能障碍、个人生活能力及社会参与能力降低,延缓康复进程,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药物有助于改善痉挛状态,减少并发症,但是,有的药物对认知功能有不利影响.用药时注意个体化差异.
作者:王瑞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石蜡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80例肩周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石蜡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则只行关节松动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石蜡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香云;刘密群;张石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神经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类细胞,其增殖分化与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环境信号等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成年脑组织内也发现了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成体神经干细胞的发现改变了以往中枢系统不可再生的理论.中药能够有效地诱导成体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为神经再生治疗策略开辟了崭新的研究方向,并在治疗缺血性脑损伤中显示出巨大潜能.
作者:王文;黄文婷;艾厚喜;安宜;李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笔者在康复实践中强烈感到:康复医学不同于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康复目标的确立.
作者:吕卫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针刺疗法治疗共济失调型脑瘫的疗效.方法 将40例共济失调型脑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评定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衡功能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刺治疗能有效提高共济失调型脑瘫患者的平衡功能.
作者:金建华;王浙东;李岩;汤继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s)属糖蛋白二聚体(分子量27000~35000)家族,它向间质源细胞施以有力的促有丝分裂和趋化活性活动.PDGFs在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和对组织损伤的反应等过程中具有许多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创面愈合过程中较早出现的生长因子之一.特别是对一些慢性难愈性伤口,如糖尿病溃疡、慢性静脉性溃疡、压疮、放射性溃疡等PDGFs均有明显促进愈合作用.
作者:闫国和;艾国平;邹仲敏;粟永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猫大脑中动脉(MCA)受机械性刺激痉挛后早期(2 h内)的血管直径、脑血流量和谷氨酸变化.方法 6只猫开颅暴露右侧MCA,机械刺激MCA 30 min,测量刺激前后MCA直径的变化,监测皮层脑组织灌流指数,测定脑皮层细胞间隙中谷氨酸浓度的变化.结果 机械性刺激MCA后,MCA直径缩小,为刺激前的68.2%.脑组织灌流指数下降到刺激前的48.7%.刺激结束后2 h,MCA直径恢复正常.脑组织灌流指数恢复到刺激前的63.8%.机械刺激期间谷氨酸浓度迅速增加,可达到正常值的40倍,在撤除刺激后,谷氨酸浓度没有明显减少.结论 机械性刺激可致脑血管痉挛,脑血流量降低,兴奋性氨基酸升高.
作者:陆菁菁;张绍东;翟晶;万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注射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分为3组:注射针刀组40例,封闭组30例,牵引理疗组30例;20 d后观察各组疗效.结果 注射针刀组有效率97.5%,显效率90.3%;封闭组有效率86%,显效率66.7%;牵引理疗组有效率86.7%,显效率53.3%,注射针刀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6个月后,注射针刀组复发率为12.5%,封闭组为33.3%,牵引理疗组为37.5%,注射针刀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注射针刀组将针、刀、药有机结合,无论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均优于封闭对照组和牵引理疗对照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东雁;梁雪微;刘守亮;李金钧;王小明;陶玉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上海市居民的疾病谱发生了显著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危害人民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
作者:曹斐;黄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