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晶;王玉来;刘子旺;王爱成;秦绍林
目的 探讨影响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主要脱落时间特点及脱落原因.方法 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的抑郁症患者共15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1个月、1~3个月、3~6个月、6~9个月、9个月以后脱落原因进行研究.结果 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差者占61.7%;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1个月内、1~3个月、3~6个月、6~9个月、9个月以后脱落百分比分别为:25.3%、18.2%、7.8%、5.8%和4.5%.结论 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至关重要;治疗早期脱落率高;对疾病知识缺乏是导致脱落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明;许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机制、病因学一直未明,笔者就多发性硬化的遗传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扫描、遗传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方丽波;王拥军;张星虎;李明慧;刘广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BPI-1095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6组:BPI-1095大剂量组(240 mg/kg)、BPI-1095中剂量组(80 mg/kg)、BPI-1095小剂量组(27 mg/kg)、阿司匹林组(80 mg/kg)、安慰剂组、假手术组,每组15只.于线栓法复制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模型术后10 min,动物分别以灌胃的方式给予不同剂量的观察药物及对照药物.于给药后4 h、24 h采用动物行为学量表对缺血动物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24 h评分完成后,在造模成功且存活的各组动物中,每组随机取7或8只(使每组各剩余5只)用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大脑半球梗死面积百分数.结果 大剂量及中剂量BPI-1095可以改善缺血大鼠神经功能障碍(P<0.05);大、中剂量治疗组梗死面积百分数小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 80~240 mg/kg BPI-1095可以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缩小梗死体积.
作者:王春雪;毛淑静;万虹;历俊华;翟晶;刘丽萍;王拥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方法 经过对7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心理护理,医护配合和恢复期指导等措施,明确形成了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中的护理项目和责任.结果 78例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无-例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过程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医护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郭梅;龚海芬;汪丹;周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在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术后静脉镇痛中的临床效应及副作用的发生率,并探讨氯胺酮的合适剂量.方法 将87例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接受颈后路椎管减压术的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3组:M组接受吗啡0.02 mg/kg·h,MK1组接受吗啡0.02 mg/kg·h+氯胺酮0.02 mg/kg·h,MK2组接受吗啡0.02 mg/kg·h+氯胺酮0.04 mg/kg·h静脉术后镇痛治疗.分别于手术结束后2 h、4 h、8 h、12 h、24 h、48 h记录疼痛、镇静评分、发生的不良反应(瘙痒、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血氧饱和度.结果 MK2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M组和MK1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P<0.01),而M组和MK1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之间的镇静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M组中恶心、呕吐(18.5%)以及皮肤瘙痒(7.4%)的发生率较高,但是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中均未出现具有精神症状的病例.3组的血氧饱和度值在各时间点均不低于96%,而且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0.04 mg/kg·h氯胺酮在颈髓损伤患者静脉术后镇痛中能够增强吗啡(0.02 mg/kg·h)的镇痛作用,而且不增加副作用.
作者:王强;王增春;王保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上海市居民的疾病谱发生了显著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危害人民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
作者:曹斐;黄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吞咽功能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可高达30%~65%[1],表现为进食饮水困难、呛咳、误吸甚至呼吸道梗阻窒息,如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功能,患者易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营养失衡、肺内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
作者:赵文红;徐贵侠;辛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认知内容广泛丰富,记忆注意等均为认知的基础组成.脑损伤后如何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就成为当今康复医学的主要课题.本文介绍了能促进记忆的常用药物,同时还介绍了增进注意功能的药物.
作者:朱镛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内皮功能异常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致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的关系,及其在NLB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NLBP组50例,对照组36例,检测尿沉渣HCMV-DNA和包涵体,外周血HCMV-IgM、IgG和内皮素水平.结果 NLBP组尿HCMV-DNA和包涵体,血HCMV-IgM、IgG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LBP组内皮素水平增高(P<0.05).结论 NLBP常伴有HCMV感染及内皮功能异常.
作者:吴建贤;王斌;李红;胡勇;胡雪莹;王明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注射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分为3组:注射针刀组40例,封闭组30例,牵引理疗组30例;20 d后观察各组疗效.结果 注射针刀组有效率97.5%,显效率90.3%;封闭组有效率86%,显效率66.7%;牵引理疗组有效率86.7%,显效率53.3%,注射针刀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6个月后,注射针刀组复发率为12.5%,封闭组为33.3%,牵引理疗组为37.5%,注射针刀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注射针刀组将针、刀、药有机结合,无论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均优于封闭对照组和牵引理疗对照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东雁;梁雪微;刘守亮;李金钧;王小明;陶玉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失眠患者采用心理治疗和针灸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失眠患者分别采用心理和针灸综合治疗(治疗组)36例和单纯应用针灸治疗(对照组)36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治愈15例,显效1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3.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心理治疗和针灸综合治疗对失眠的治疗效果较单纯针灸治疗提高.
作者:何键铭;陈春华;张汉平;刘敏;欧兰芳;谭小燕;董嘉兰;蔡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骨桥蛋白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细胞的黏附与迁移、组织的修复、细胞的信号转导中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显示,骨桥蛋白参与关节炎的病理发展过程.
作者:邵阳;周京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笔者在康复实践中强烈感到:康复医学不同于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康复目标的确立.
作者:吕卫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方法 对24例抑郁症患者和24名健康受试者进行计算机多相个性测量诊断系统中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MMPI)测试软件测查.结果 抑郁症患者与正常组相比较神经症质、外向-内向、非社会化、压抑因子、外显性焦虑、自我强度、依赖性、支配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症质、压抑因子的T分高于中国常模分值.结论 抑郁症患者具有心情压抑、自卑、内向忧郁、焦虑不适、对刺激耐受差、反应过强、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等个性心理特征.
作者:滕晶;王玉来;刘子旺;王爱成;秦绍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猫大脑中动脉(MCA)受机械性刺激痉挛后早期(2 h内)的血管直径、脑血流量和谷氨酸变化.方法 6只猫开颅暴露右侧MCA,机械刺激MCA 30 min,测量刺激前后MCA直径的变化,监测皮层脑组织灌流指数,测定脑皮层细胞间隙中谷氨酸浓度的变化.结果 机械性刺激MCA后,MCA直径缩小,为刺激前的68.2%.脑组织灌流指数下降到刺激前的48.7%.刺激结束后2 h,MCA直径恢复正常.脑组织灌流指数恢复到刺激前的63.8%.机械刺激期间谷氨酸浓度迅速增加,可达到正常值的40倍,在撤除刺激后,谷氨酸浓度没有明显减少.结论 机械性刺激可致脑血管痉挛,脑血流量降低,兴奋性氨基酸升高.
作者:陆菁菁;张绍东;翟晶;万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痉挛导致运动功能障碍、个人生活能力及社会参与能力降低,延缓康复进程,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药物有助于改善痉挛状态,减少并发症,但是,有的药物对认知功能有不利影响.用药时注意个体化差异.
作者:王瑞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通过文献回顾,分析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制定出应对的措施,为老年人提供了预防跌倒的自我护理知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季淑凤;朱慧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脑损伤后的激动,攻击行为与抑郁等现象常见,重者伤人与自伤,且常影响康复及其功效,阻碍病情恢复.本文对激动病人的处理介绍了抗精神病性药物,情绪稳定剂,即抗癫痫药物的应用与抗焦虑性药物的应用.在对抑郁状态,介绍了三环与四环抗抑郁制剂和选择性5-羟色胺抑制剂(SSRIs)的正规化使用和注意事项.特别提出要注意SSRIs综合征与SSRIs撒药综合征.与使用以上药物特别是吩噻嗪类和丁酰苯类等引发的抗精神病药物恶性综合征,后者如处理不当,死亡率可达25%.
作者:朱镛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应力是调节骨生长与重建的重要因素,低频振动是软科学刺激之一,具有良好的促进骨形成作用,其成骨效果受振动频率、方式、强度影响.低频振动促进骨形成作用的机制可能与细胞膜离子通道、整合素-细胞骨架复合体激活促细胞分裂剂活化蛋白激酶途径、第二信使调节RANK-RANKL-OPG轴有关.
作者:叶超群;纪树荣;史清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1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24岁,因体检发现脾脏占位性病变1个月入院.1个月前体检发现脾脏占位,无反酸、恶心、呕吐,无腹胀、腹痛,无发热、贫血、乏力及消瘦,近期无外伤史.
作者:马霄虹;张红梅;宋颖;石素胜;戴景蕊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