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堂;鲁秀敏;曾琳;高洁;伍亚民
目的 研究莫诺苷对H2O2诱导的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培养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加入莫诺苷(1、10、100 μmol/L)预孵育24 h,加入H2O2 500 μmol/L作用18 h诱导产生氧化损伤,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一氧化氮(NO)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 莫诺苷(10、100 μmol/L)使活性氧的释放分别降低了37%(P<0.01)、27%(P<0.05),NO的释放分别降低了31%(P<0.05)、53%(P<0.01),莫诺苷(1、10、100 μmol/L)有明显抑制GSH的降低的作用.结论 莫诺苷能够抑制H2O2诱导的SH-SY5Y细胞氧化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艾厚喜;黄文婷;王文;李林;安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胰岛素外敷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 大剂量胰岛素和生理盐水外敷治疗压疮患者16例(实验组),常规剂量胰岛素和生理盐水外敷治疗压疮15例(对照组),观察压疮愈合情况.结果 Ⅱ度压疮实验组7例9处愈合时间为(4.5±2.1) d,对照组4例5处的愈合时间为(8.2±4.1) d(P<0.05).Ⅲ度压疮实验组8例9处愈合时间为(7.4±3.3) d,对照组3例3处的愈合时间为(13.1±4.9) d(P<0.05).两组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大剂量胰岛素能更好地促进压疮创面愈合.
作者:唐月学;曾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规范的中医康复法与神经生理疗法对处于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条件的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纳入中医组和对照组,中医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规范的中医康复手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和神经生理疗法(NPT),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时利用Fugl-Meyer评定(FMA)、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 与入院时相比,出院时中医组和对照组患者的FMA、BI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中医组BI改善值优于对照组(P=0.015),FMA评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医康复手法和神经生理疗法均能明显地改善恢复期脑卒中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中医康复手法在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更有优势.
作者:朱勤贤;张国庆;顾伯林;周湘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弥散张量成像分析传导性失语患者言语障碍的特点.方法 选择传导性失语患者5例(试验组)及性别、年龄与其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5名(对照组),进行利手评定及口语流利型评定,应用弥散张量成像分析两组Broca区、Wernicke区及其与弓状纤维束之间的关系.结果 1例患者为非流利型口语,其他4例为流利型口语;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均为右利手;传导性失语患者的Broca区、Wernicke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如病变靠近Broca区引起非流利型口语,靠近Wernicke区则为流利型口语.结论 传导性失语的患者病变部位不仅累及弓状纤维束,Broca区、Wernicke区也可受累,弓状纤维束损伤的部位不同,传导性失语言语障碍的特点不同.
作者:张玉梅;马越涛;赵性泉;王春雪;周筠;王丽敏;李磊;王拥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分成常规护理组(A组)和常规护理+健康宣教组(B组),入院时和1个月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结果 1个月后,两组S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B组SAS评分明显优于A组(P<0.01).结论 常规护理可使脊髓损伤患者的焦虑症状减轻,结合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作用更加明显.
作者:夏艳萍;郑红云;唐和虎;张晓光;李国新;石静静;陈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初步探讨正常人温度觉阈值的正常范围,以及各阈值与性别、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神经感觉分析仪(TSA-Ⅱ)的Limits法测定20例正常人上肢10个部位的冷觉、温觉、冷痛、热痛阈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各部位的冷觉、温觉个体差异不显著,冷痛觉和热痛觉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男女之间在有些部位的温度觉阈值上有一定差异;左右侧在某些部位和某些温度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结论 正常人的温度觉阈值与性别、部位有一定关系.
作者:黄富表;奈良进弘;陈彤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电项针早期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尚未达到抑郁诊断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电项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前后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分别进行抑郁状态评定.结果 电项针组发生PSD 5例,其中轻度3例,中度1例,重度1例;对照组发生PSD 12例,其中轻度6例,中度4例,重度2例(P<0.05).结论 电项针能减少PSD事件的发生并减轻其程度,可以应用于PSD的早期干预.
作者:李宝栋;白晶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累及大脑半球及神经纤维通路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等)也可发生Wallerian变性,其病理特点与发生在周围神经的Wallerian变性一致.运动功能恢复程度和Wallerian变性程度之间有明确的相关性.本文就脑卒中后Wallerian变性的特点及Wallerian变性与运动功能康复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王强;崔利华;张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神经痛性肌萎缩的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神经痛性肌萎缩患者的临床及各种辅助检查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主要的临床特点.结果 和结论 5例(63%)患者病前存在可能的诱因;7例(88%)以疼痛起病,随后出现肌无力和萎缩,1例未出现疼痛.臂丛的上、中干受损害多见.2例患者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在5例行脑脊液检查者中,2例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5例患者因颈椎MRI检查而曾被误诊为颈椎病.6例接受激素及康复治疗,2例患者仅接受康复治疗,随访2~18个月,5例完全恢复.
作者:马维娅;吴士文;苏惠;冉敏;杨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通过移植的方法促进轴突的再生和部分功能的恢复是目前脊髓损伤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这些方法在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中和一些临床试验中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综述目前应用于临床或基础研究的植入物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陈晓斌;孙天胜;马舟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本文对胸腰椎椎弓根钉安全植入的手术技巧、专用器械、影像引导的导航技术、机器人导航、电生理监测以及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等进行综述.认为,传统的胸腰椎椎弓根钉安全植入方法还在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术者所接受.MRI技术的特殊成像原理可以使术者在术中随时观察椎弓根探子或椎弓根钉尖部所作用的组织特征.然而,由于设备昂贵,MRI导航技术很难普及推广.
作者:杜良杰;李建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神经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针对性心理护理对神经症患者康复的影响.结果除躯体形式障碍者外,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能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结论 掌握神经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王线妮;袁琰琴;闫荣;郭睿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家属支持辅导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诊疗和护理,同时对观察组患者家属实施同步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 家属支持辅导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秀云;章义利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药汽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68例KOA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中药汽疗组34例.对照组采用微波+热磁物理治疗;中药汽疗组在物理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汽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用Lequesne OA严重性和活动性指数评估法对患者膝关节临床表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0.5年后随访,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临床症状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但中药汽疗组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0.5年随访;中药汽疗组症状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增加中药汽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复发率.
作者:郑昌恩;张鹰;危昔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皮激光间盘减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 使用Nd:YAG激光治疗机(波长1064 nm)对56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进行经皮激光间盘减压术,术后参考Macnab标准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 术后3个月时,优32例,良20 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2.9%,无神经损害、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激光间盘减压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作者:任宪盛;杨有庚;程杰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开放式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内康复的影响.方法 对113例进行开放式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组)与同期进行封闭式管理的141精神分裂症患者(乙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等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两组在总的病情改善时间、用药及出院疗效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甲组在服药依从性、社会能力、个人卫生方面比乙组提前获得改善且程度更显著(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乙组(P<0.01).结论 开放式管理有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改善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尚小英;章小萍;丁群芬;赖利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深化对脑出血的早期病程发展及出血后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对改善脑出血的治疗及预后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脑出血的形成机制、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等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郑建新;李强;刘诗翔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镜像运动作为一种异常运动现象,可见于脑卒中及帕金森氏病,它的存在对于康复预后有何种影响尚有争论.近年来已有人利用镜像运动的研究成果对卒中后患者进行双侧运动训练并已取得初步效果.
作者:芦海涛;张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康复训练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和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重点介绍总病程在5年以内的门诊患者的生活技能训练模式和具体训练方案.
作者:张倬秋;邓红;张树森;胡咏梅;陶庆兰;沈峰;申文武;邱昌建;朱燕;耿婷;吴嘉;孙学礼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高压氧治疗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锥体细胞的影响.方法 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及治疗组,高压氧治疗30 d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锥体细胞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明显提高,海马锥体细胞数目明显增多.结论 高压氧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叶建新;林航;穆军山;姚丽青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