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珺;郭阳;谭盛
目的 对比带线锚钉、空心螺钉及钢丝固定治疗青少年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病例来自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确诊为胫骨髁间棘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的青少年患者,共计46例,根据术中固定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带线锚钉组)、B组(空心螺钉组)及C组(钢丝组).所有患者均统计总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次数,评估膝关节Lysholm、Tegner、IKDC及VA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平均13个月(11~14个月)随访,无神经血管损伤、感染、骨骺损伤及骨折移位等并发症.术前,A组、B组及C组间的Lysholm、Tegner、IKDC及VAS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0.67 ± 16.68/114.00 ± 20.28/111.88 ± 20.07)min,住院时间分别为(8.40 ± 1.12/15.47 ± 1.25/15.19 ± 1.17)d,手术次数分别1/2/2次.术后,各组末次随访的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及C组间的Lysholm、Tegner、IKDC、VAS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线锚钉、空心螺钉及钢丝固定治疗青少年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相似.相比之下,带线锚钉具有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少,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可优先考虑使用.
作者:杨君君;吴江怡;肖晟;周益昭;黄术;夏铎;刘宝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3%高渗盐水联合布地奈德经鼻雾化辅助治疗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及经规范抗哮喘治疗未能控制的轻中度持续哮喘患儿,同时合并有鼻塞和(或)流涕等症状、并经鼻部CT证实有鼻部病变;30例患儿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常规药物治疗+避开过敏原)作为对照组;89例患儿采用经鼻雾化联合治疗方法(常规药物治疗+避开过敏原+鼻雾化治疗)作为治疗组;并根据IgE高低将治疗组分为IgE介导组和非IgE介导组二个亚组;疗程为7 d.观察患儿临床症状评分、鼻部症状视觉评分(VAS)、大呼气流量(PEF)指标,记录并分析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1周临床症状评分、鼻部症状VAS评分呈下降趋势,PEF%值呈上升趋势.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鼻部症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E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方案的不同与治疗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1周后非IgE介导组PEF%值显著高于IgE介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渗盐水联合布地奈德雾化辅助治疗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疗效显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建萍;许芳明;竺婷婷;王岭;刘春梅;姜玮;陈辉;章学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神经外科患者术前血清炎症因子及血常规对预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共156例.根据术后DVT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DVT组48例及非DVT组108例.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指标(TNF-α、IL-1β、IL-6、IL-8),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神经外科患者术后DVT的可能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检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预测截断值.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TNF-α、IL-6、IL-8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及血清TNF-α浓度升高可能是患者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中性粒细胞计数值预测神经外科术后DVT形成的ROC曲线相应的预测敏感性为61.7%,特异性为82.7%;TNF-α水平预测神经外科术后DVT形成的ROC曲线相应的预测敏感度为72.3%,特异性为83.1%.结论 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与TNF-α水平升高对预测神经外科患者术后DVT的发生具有一定提示作用.
作者:赵信德;谢韬;连宗德;金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三结构域蛋白家族28(TRIM 28)和p16基因在食管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观察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ESCC患者肿瘤组织136例,并选取37例距肿瘤边缘5 cm以上的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用免疫组化SP法及对各个组织中TRIM28、p16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定位二者在ESCC中的表达部分,依据结果对它们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探究.结果 (1)TRIM28与p16在ES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1.2%(124/136)、32.4%(44/136),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4%(9/37)、57%(21/3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二者均主要定位于ESCC癌细胞的胞核中.(3)二者的表达情况均与ESCC的TNM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4)TRIM28与p16在ESC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84,P=0.001).结论 在ESCC发生发展过程中TRIM28及p16均可呈异常表达,协同检测二标记物可辅助ESCC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孙微;刘博;李秀娟;李坤;林媛媛;吕洋;李凤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剖宫产术中对产妇血压、心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 42例剖宫产的产妇被分为两组: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组(GA组,n = 20)和椎管内麻醉组(RA 组,n = 22).记录产妇基础值(T0)、切皮前(T1)、切皮即刻(T2)、切皮后1 min(T3)、3 min(T4)、5 min(T5)、胎儿娩出断脐时(T6)SBP、DBP、HR及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结果 与T0时比较,GA组SBP、DBP各时点无明显差异,T1∽T4时HR明显降低(P <0.05);RA组T1~ T5时SBP、DBP、HR明显降低(P < 0.05).T1~ T4时GA组SBP、DBP明显高于RA组(P < 0.05),HR无明显差异.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 > 0.05).GA组麻黄碱使用例数明显低于RA组.结论 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剖宫产术中应用,产妇血压、心率稳定,不增加新生儿呼吸抑制.
作者:徐光红;李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骨髓细胞学及骨髓活检病理结果,探讨伴自身抗体阳性的原发ITP(PITP-ANA)患者的骨髓形态学变化规律.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自2001年1月至2015年7月住院治疗110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的免疫学检查,分为伴自身抗体阳性的原发ITP(PITP-ANA)组、原发ITP(PITP)组、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ITP(SITP)组,并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骨髓形态学及病理特点.结果 骨髓增生程度在3组患者中均以增生活跃及明显活跃为主.骨髓巨核细胞减少比例在PITP组、PITP-ANA组及SITP组分别为4.92%、16.67%、26.32%,SITP组巨核细胞数量较PITP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幼稚巨核细胞数量在SITP组高于PITP-ANA组.骨髓病理检查中网状纤维PITP-ANA组较其他两组增生明显.结论 SITP和PITP-ANA组患者的骨髓更易表现为巨核细胞计数减少和骨髓纤维化.
作者:周红琳;陈以娟;蔡欣;任潇潇;郭慧霞;张晶晶;王立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中度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常规输液,观察组采用羟乙基淀粉行中度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于全麻插管后10 min(T1)、稀释后10 min(T2)、二氧化碳气腹和Trendelenburg体位后30 min(T3)和手术结束时(T4)4个时间点,经颈内静脉球部和桡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CERO2、CaO2、CjvO2、SjvO2、Da-jvO2及VADL等指标,记录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和输血量.结果 观察组未输入异体血,对照组异体输血率和输血量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Da-jvO2在T2和T3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SjvO2和CERO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VADL在各时间点组内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度等容量血液稀释不影响患者脑氧供和脑氧代谢,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达到节约用血目的.
作者:徐霞;胡礼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尿毒清颗粒对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大鼠生存质量及TGF-β1/Smad通路表达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构建腹膜透析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低剂量组(L组)、高剂量组(H组).L、H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4 g/(kg·d).观察大鼠体质量、自主活动次数、肾脏肥大指数、Scr、BUN、TGF-β1、p-Samd2/3.结果 (1)体质量增长速度:N组>H组>L组>M组;(2)M组自主活动次数减少快,与其他组差异明显;(3)4组Scr、BUN、肾脏肥大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L组、H组Scr、BUN、肾脏肥大指数、TGF-β1、p-Samd2/3与M组比较,均显著降低,L组、H组TGF-β1、p-Samd2/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尿毒清颗粒可提高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大鼠生存质量,降低Scr、BUN水平,调节机制可能与TGF-β1/Smad通路有关.
作者:程锦绣;郝军荣;王琳琳;刘翠兰;潘星;刘圣君;刘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反比通气对单肺通气老年患者肺功能和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两组双肺通气期间VT 7 mL/kg,I:E=1:2.单肺通气期间调整A组I:E为1.5:1,B组不变,于双肺通气15 min(T1)、单肺通气20 min(T2)、单肺通气60 min(T3)、恢复双肺通气15 min(T4)进行血气分析,记录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指标和脑组织氧饱和度(rSO2).结果 与B组比较,A组T2~T4时PaO2、Pmean和Cdyn升高,Ppeak、VD/VT降低(P<0.05);单肺通气期间,A组rSO2<50%或rSO2降低>20%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与T1时比较,两组在T2~T4时点PaO2、Cdyn、rSO2降低(P<0.05),Ppeak、Pmean、PaCO2、VD/VT升高(P<0.05).结论 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期间采用反比通气可以降低术中气道峰压,改善氧合,增加肺顺应性,减轻rSO2的下降程度.
作者:李亚鹏;闫龙剑;陈捷;刘功俭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干燥综合征涎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怀疑干燥综合征患者79例,临床依据2002年欧美专家共识(AEGC)分类标准分为SS组、非SS组,以及收集同时期健康志愿者30例,比较各组间腺体之间杨氏模量Emean的差异性,采用人工受试者曲线分析腮腺及颌下腺杨氏模量值Emean诊断干燥综合征涎腺病变效能.结果 各组左、右腮腺之间及左、右颌下腺之间平均杨氏模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组与非SS组、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颌下腺杨氏模量Emean诊断干燥综合征涎腺病变ROC曲线下面积、截断值、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921 vs. 0.916、18.30 kPa vs. 16.57 kPa、71.7% vs. 86.8%、94.4% vs. 78.5%.结论 剪切波弹性成像可定量获得干燥综合征患者腮腺及颌下腺杨氏模量平均值可以定量评估腺体硬度,剪切波弹性成像为诊断干燥综合征涎腺病变提供一种无创、简便方法.
作者:刘志兴;陈莉;赖珍珍;王婧玲;吴锐;陈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药单体穗花杉双黄酮(AMF)对钛颗粒诱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及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构建骨溶解模型,随机分组:对照组;钛颗粒组;低、高浓度组.2周后行Micro-CT、HE、TRAP染色验证AMF对骨溶解的作用.CCK-8、TRAP染色及骨吸收实验验证AMF对破骨细胞生成及功能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AMF对MAPKs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Micro-CT及组织学分析示AMF能够抑制骨溶解及体内破骨细胞生成.CCK-8、TRAP染色及骨吸收实验示AMF (0、2.5、5、10 μmol/L)能够抑制体外破骨细胞生成及功能并且无明显的毒性作用.Western Blot示AMF阻断了MAPK信号通路.结论 AMF抑制钛颗粒诱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及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的生成可能是通过阻断MAPK通路起作用.
作者:张振;禚小琪;孙钰;李小磊;张武;颜连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黄为主中药组方联合持续血液灌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 124例APP患者随机分为A组(血液灌流组)40例、B组(大黄为主中药组方联合血液灌流组) 42例及C组(大黄为主中药组方联合持续血液灌流组)42例.治疗前及治疗3、7 d,检测Ⅲ型前胶原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的变化;分析APP患者PⅢNP与百草枯浓度相关性和28 d病死率.结果 治疗前3组PⅢNP、CⅣ、TGF-β1、MDA、SOD和SOFA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3 d,3组MDA和SOFA评分高于治疗前,A组升高明显,SOD活性降低,A组降低显著(P<0.05);治疗7 d,3组MDA和SOFA评分低于治疗3 d,C组降低显著,SOD活性升高,C组升高显著(P<0.05).治疗3、7 d,3组PⅢNP、CⅣ和TGF-β1逐渐升高,C组升高缓慢(P<0.05);APP患者PⅢNP与百草枯浓度呈正相关(P<0.05);3组病死率分别为65.00%、45.24%和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黄为主中药组方联合持续血液灌流治疗APP患者能降低PⅢNP、CⅣ、TGF-β1和MDA水平,提高SOD活性,降低病死率.
作者:马国营;齐洪娜;肖青勉;高珣;朱保月;李伟;刘永建;王璞;王维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氯吡格雷作为目前应用广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其治疗效果因多种因素的作用而存在差异,其中重要的因素包括氯吡格雷代谢基因的多态性、血小板反应性、药物相互作用等.针对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增加氯吡格雷剂量以克服氯吡格雷抵抗,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结局,是目前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从氯吡格雷代谢基因、不同剂量、血小板反应性及治疗策略调整等方面着手,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珺;郭阳;谭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人体肠道内定植着数以亿万计的微生物,它们与宿主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这个庞大而多样化的微生物系统在调节宿主代谢和免疫中起关键作用.HIV感染导致肠道微环境平衡被破坏,改变肠道菌群组成以及代谢,破坏正常的宿主反应机制,扰乱宿主-菌群正常相互作用中的微妙平衡.本文对人体肠道微生物与HIV感染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张敏;申元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运用八珍汤颗粒配合精心护理方案治疗抗结核药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抗结核药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在正规抗结核(2HRZE/4HR)治疗的同时,观察组运用升白胺配合八珍汤颗粒治疗白细胞减少.对照组则采用升白胺配合安慰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为73.33%.两组治疗后白细胞数值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显效病例白细胞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八珍汤颗粒配合临床精心细致、科学合理的治疗护理措施,对抗结核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有明显趋利作用.
作者:周日花;傅根莲;石燕;胡雪;甄利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策略在婴儿单肺通气中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胸腔镜肺切除婴儿64例,随机分为正常碳酸血症组(N组)和高碳酸血症组(H组),每组32例.记录患儿气管插管后10 min(T1),人工气胸后30 min(T2)和60 min(T3),以及术后30 min(T4)4个时间点的一般生命体征和呼吸通气参数,并同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利用公式计算氧合指数.于术前和术后行支气管灌洗,并收集支气管灌洗液,检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T1相比,两组患儿于T2和T3时Ppeak均明显升高(P<0.05),PaO2明显下降(P<0.05).N组于T2和T3时MAP较T1时降低(P<0.05),H组T2和T3时HR和PaCO2较T1时升高(P<0.05),而pH值以及Lac则明显降低(P<0.05).与N组相比,H组于T2和T3时MAP、HR以及PaCO2较N组明显升高(P<0.05),而Ppeak、Vt、MVV、pH值以及Lac则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儿术后RAGE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与N组相比,H组RAGE表达水平较低(P<0.05).结论 婴儿实施OLV时采用PHC策略可在保证氧合的同时,有效改善组织氧合,并且有一定的肺保护意义.
作者:李永乐;罗辉;黄微;李海洋;蔡明阳;黎昆伟;胡祖荣;刘晶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血流向量成像(VFM)来研究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LV)腔内在等容收缩期(IVC)的血流特征.方法 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58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观察组)和5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心尖长轴切面进行彩色多普旋涡勒血流显像.在离线VFM工作站上分析IVC期间的血流信号.结果 在IVC开始时,对照组漩涡的面积(15 ± 3)cm2和流量(36 ± 8)cm2/s均显著小于观察组[(27 ± 8)cm2,(45 ± 12)cm2/s,均P=0.000].在IVC结束时,两组涡旋流量相似[(28 ± 4)cm2/s vs.(29 ± 11) cm2/s,P=0.617],对照组旋涡的面积显著小于观察组[(16 ± 3)cm2vs.(24 ± 9)cm2,P=0.000].在IVC期间,对照组旋涡的面积轻微增加并不显著(P=0.073),但流量明显减少[(10 ± 27)%];观察组旋涡的面积和流量均显著下降,其中流量减少了(29 ± 5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当主动脉瓣开口时,观察组在LV室的中部和基底部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多变量模型中,左心室射血分数减少是IVC期间旋涡面积百分比下降的唯一独立预测因子(P=0.000),QRS宽度(P=0.026)和左心室收缩末期长径(P=0.004)是旋涡流量百分比减少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VFM技术能够通过旋涡显像更好地评估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IVC期间LV腔内血流能量损耗的病理生理状态.
作者:朱达;彭映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创伤骨科医师对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风险重视程度不断提高[1].预防DVT已经成为创伤骨科医师管理围手术期骨折患者的重要课题.目前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抗凝已达成共识[2],但是踝关节骨折抗凝方案尚未形成,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9%[3].踝关节骨折多需石膏固定并长时间制动,负重时间晚,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损伤可能,这些特点符合Virchow提出的DVT发生三要素[4],并存在可进展为致死性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可能.多数足踝外科医师将踝关节骨折血栓研究置于足部骨折、跟腱断裂等研究之中,未单独研究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抗凝的必要性.虽然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DVT发生率不高,但仍存在致死性肺栓塞可能.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于2010年提出的VTE预防指南倡议[5],对于所有下肢骨折石膏固定的患者,推荐应用药物抗凝.但是HAMILTON等[6]对NICE推荐的VTE预防指南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药物抗凝的指征被放大了.这些争论促使笔者对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抗凝的必要性进行研究.目前国内尚无关于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抗凝的大宗数据临床研究,尚无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血栓防治的标准指南.本文通过对23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抗凝策略的比较研究,探讨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抗凝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为制定远端肢体骨折围手术期抗凝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李东亚;郑欣;李洪伟;王业华;蒋健;袁泉;王龙;郭开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EP4表达下调对K1细胞生长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EP4沉默K1细胞株,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K1细胞EP4 mRNA及蛋白表达;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生长及凋亡;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EP4基因沉默后K1细胞EP4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及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同时EP4沉默的K1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结论 EP4沉默可显著抑制K1细胞生长及诱导其细胞凋亡,并降低其细胞迁移能力.
作者:钟荣誉;徐芬;艾鹤英;周丹莉;杨小颖;孙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二孩政策放开,对剖宫产后再生育面临问题的认识加深,自然分娩重新提到临床工作研究中.仰卧位分娩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使用广泛的传统体位.自由体位分娩有多种方式,如常用侧卧位、跪趴位、蹲位等取得良好效果,但仍存在很大争议[1].笔者将2016年1-8月我院收治的284例初产妇随机给予侧卧位、跪趴位两种不同体位,分析和比较无保护会阴接生联合侧卧位与跪趴位两种分娩的第二产程的异同点,为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石慧娟;李科莲;刘冬艳;韦涛;吴海燕;韦晓静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