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清胱抑素C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

金明月;李国姣;郭妍;刘艺璇;吴兵书;陈彦彦;王应昉;王涤非

关键词: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同型半胱氨酸, 血清胱抑素C
摘要: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203例,DPN(DPN+)组123例,非DPN(DPN-)组80例,测定Cys-c、Hcy等指标,并对两组的以上指标及基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cy、Cys-c及病程在DPN+组较DPN-组显著升高(P<0.05),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HOMA-islet(CP)在DPN-组较DPN+组明显升高(P<0.01);高水平Hcy组的DPN患病率明显升高;控制病程等影响因素后,Hcy水平与Cys-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高Hcy、Cys-c是DPN的重要危险因素,协同测定Hcy及Cys-c可能对DPN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Res)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和白藜芦醇治疗组(DM+Res组).DM组和DM+Res组确定造模成功后次日即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灌胃12周后处死3组大鼠取眼球.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并测量视网膜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DM组大鼠视网膜总厚度及视网膜内、外核层厚度均减少(P<0.01);与DM组相比,DM+Res组大鼠视网膜总厚度及视网膜内、外核层厚度均增加(P<0.05).与Control组相比,DM组Bcl-2表达减弱,Bax表达增强,Bcl-2/Bax比值下降(P<0.01);与DM组相比,DM+Res组Bcl-2表达增强,Bax表达减弱,Bcl-2/Bax比值升高(P<0.01).结论 Res能减轻视网膜的病理改变,并可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及下调Bax的表达,调整Bcl-2/Bax比值,抑制视网膜神经节的细胞凋亡,从而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李青春;邢怡桥;李岱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白质病变与精神行为症状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差异.方法37例AD患者采用3.0 T MRI仪检查,MRI白质高信号(WMH)采用Fazekas量表评分分级,分为无或轻度WMH组(14例)和中重度WMH组(23例),用神经精神科问卷(NPI)、简易智力检测量表(MMSE)、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评估基线和随访4周末精神行为症状和认知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无-轻度WMH组和中-重度WMH组组间年龄分别为(71.3 ± 12.5)岁和(78.7 ± 6.1)岁(P<0.05);两组间NPI基线和4周末评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中-重度组评分高于无-轻度组(P<0.05);NPI基线-4周变化值则无统计学差异,余项MMSE和ADAS-cog评分和基线-4周变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可能与伴发的精神行为症状有关.

    作者:沐楠;潘集阳;吴华旺;邹灿芳;刘文滔;马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通元针法联合隔药盐灸神阙对产后抑郁大鼠行为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

    目的 观察通元针法联合隔药盐灸神阙对产后抑郁大鼠行为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探索该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疗效机制.方法 雌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20只;空白组不予处理,假手术组实行不摘除卵巢的假手术,模型组、药物组、常规针刺组、实验组参照文献造产后抑郁症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不干预治疗,药物组采用盐酸氟西汀治疗,常规针刺组电针百会穴、太冲穴治疗,实验组采用通元针法联合隔药盐灸神阙治疗.在干预治疗开始后的第2、4周末每组各随机选取大鼠10只,检测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后处死,检测大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CRH、ACTH、Cor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治疗后药物组、常规针刺组、实验组大鼠血清CRH、ACTH、Cor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大鼠血清ACTH、Cor水平低于药物组和常规针刺组(P<0.05),实验组大鼠血清CRH、ACTH、Cor水平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元针法联合隔药盐灸神阙均对产后抑郁大鼠的抑郁症状行为和血清CRH、ACTH、Cor水平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可能与其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激素水平有关.

    作者:张贵锋;吴晓玲;曾统军;于玉珊;曾艺文;李力强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维生素K2及腹主动脉钙化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维生素K2及腹主动脉钙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60例,其中低通量血液透析(HD)患者30例,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患者30例,选取与研究组年龄、性别相仿的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血生化检测血清钙、磷、镁、白蛋白、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腹部侧位X线计算腹主动脉钙化积分,ELISA测定3组血清维生素K2水平,进一步分析维生素K2水平与腹主动脉钙化积分的相关性.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HD组、HFHD组维生素K2水平降低(P<0.05);HD组患者维生素K2水平低于HFHD组(P<0.05);(2)HD组腹主动脉钙化积分大于HFHD组(P<0.05);(3)维生素K2水平与腹主动脉钙化积分负相关(r=-0.319,P<0.05),与25羟维生素D3、钙、磷、钙磷乘积、镁、甲状旁腺激素无相关性(P>0.05).结论 MHD患者中,HFHD组维生素K2水平高于HD组,腹主动脉钙化积分低于HD组,维生素K2延缓血管钙化的进程.

    作者:赵明杰;黄静静;王伟伟;唐晓倩;杨晓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两种球囊在孕足月中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比较

    目的 比较单腔球囊和COOK球囊在孕足月中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产科收治的126例符合引产指征的产妇,均使用宫颈扩张球囊引产.其中61例产妇选用单腔球囊引产,65例产妇选用COOK球囊引产.比较两组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诱发有效宫缩所需时间、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顺产率、自然临产率以及产后出血、羊水浑浊、产褥感染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单腔球囊组和COOK球囊组诱发有效宫缩所需时间分别为(16.39±2.68)h,(14.54±3.30)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其余项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腔球囊与COOK球囊在孕足月中促宫颈成熟效果相似.不同的是,单腔球囊诱发有效宫缩所需时间长于COOK球囊,但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两种球囊均推荐在孕足月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中使用.

    作者:刘娜;朱薏;张兰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高分辨率MRI-T2加权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肛瘘及其活动性的评价

    目的 评价高分辨率MRI脂肪抑制T2加权成像(T2W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肛瘘及其活动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已行高分辨率MRI扫描的59例肛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临床及手术结果将瘘管分为活动性(PIA)和非活动性(NIA)并测量瘘管的ADC值.结果59例患者经手术证实共71条瘘管和62个内口.PIA瘘管和NIA瘘管间的ADC值存在差异(P=0.001),ADC佳阈值为1.214.高分辨率MRI脂肪抑制T2WI、DWI及T2WI联合DWI对瘘管及内口的敏感性分别为80.28%(57/71)、83.10%(59/71)、95.77%(68/71)及82.26%(51/62)、83.87%(52/62)、96.77%(60/62).结论 MRI-DWI在评价肛瘘的活动性中具有重要作用,高分辨率MRI脂肪抑制T2WI联合DWI对瘘管和内口的敏感性高.

    作者:杨来华;吴如雷;符昕;丁冬生;张炜;王冬青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肾脏替代治疗在公民死亡器官捐献供肾移植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肾脏替代治疗在公民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DCD供肾移植术后41例行肾脏替代治疗受者,其中腹膜透析14例、间断性血液透析(IHD)21例、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6例,回顾性分析3种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3组透析治疗后血BUN、Crea、血钾的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5),IHD及CRRT组治疗前后Crea、BUN差值高于腹膜透析组(P<0.05),IHD与CRR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D供肾移植术后根据受者病情选择恰当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是保护移植肾功能甚至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作者:丁利民;罗文峰;黄小梅;徐志丹;李新长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血清IgA/C3在IgA肾病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A、补体C3和IgA/C3比值在IgA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与IgA肾病病情监测之间的联系,为IgA肾病的诊断和分级提供微创、简易的新思路.方法 收集来自大连某医院的60例IgA肾病患者、60例非IgA肾病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及24 h尿液标本,分别检测三组的多项生化和免疫学临床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三组人群的血清肌酐、尿素、尿酸、白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IgA、以及IgA/C3水平上均有统计学差异IgA和IgA/C3比值,在观察组、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应用统计学两两比较,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与肾病对照组之间的C3水平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诊断疾病的特异性和敏感度研究中分析,IgA和IgA/C3在区分IgA肾病和非IgA肾病时均存在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度,且IgA/C3明显优于IgA.而C3在区分这两种疾病时不具有参考价值.Lee氏病理分级反映了IgA肾病病情的轻重程度,结果显示,IgA和IgA/C3在Ⅲ-Ⅴ级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C3在Lee分级Ⅰ-Ⅱ级组和Ⅲ-Ⅴ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IgA/C3与IgA肾病的关系紧密,在IgA肾病诊断和病情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和探索价值.

    作者:段梦夕;刘博智;曹华军;朱鸿;李士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线粒体泛素连接酶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线粒体泛素连接酶(MITOL)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8月到2016年12月诊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5例作为PHN组,以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IDH组.通过ELISA及蛋白印迹法检测脑脊液MITOL表达.分析PHN组患者脑脊液MITOL表达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PHN组脑脊液MITOL表达明显高于ID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与患者年龄及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值2.717)和疼痛程度(OR值3.042)是PH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MI-TOL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脑脊液中表达升高,其可能与患者年龄和疼痛程度有关.

    作者:涂涛;叶玙;董蜀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院外人性化关怀对1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的影响

    目的 评价院外人性化关怀对1型糖尿病(T1DM)患者的血糖、血脂控制达标率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T1DM患者50例,进行院外人性化关怀,干预前后分别收集患者1年内的HbA1c、LDL-C、HDL-C、TG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次数等数据,进行整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以HbA1c<6.5%、LDL-C<2.6 mmol/L为控制目标.进行院外人性化关怀后,T1DM患者的血糖、血脂控制达标率分别由32.0%、22.0%提高至60.0%、80.0%,DKA的发生率由40.0%降至1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院外人性化关怀有利于提高T1DM患者血糖、血脂综合控制达标率,降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

    作者:李洁凌;钟舒琴;古东海;阙飞燕;周雪满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外科手术对克罗恩病早期诊断延迟的影响及手术风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对克罗恩病(CD)早期诊断延迟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CD诊断前手术与非手术病例的比较,分析手术对早期诊断延迟的影响、手术率高的风险因素对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215例CD患者中,男女比为1.7:1,有合并症114例,其中诊前手术组75例,合并症未手术组39例,无合并症组101例,3组的发病年龄、确诊年龄有明显差异性(P<0.05),确诊时长无明显差异.并发症常见为肛周病变(P,脓肿和/或瘘管)(49.1%)、肠梗阻(23.7%)、阑尾回盲部病变(12.3%);而诊前手术常见原因为肛周病变(38.7%)、阑尾回盲部病变(17.3%),肠梗阻(16.0%),肠穿孔易获得组织病理学确诊,肠外腹部手术10.5%.男性手术率高,而女性合并症及手术率低.3组病变均好发于回结肠(L3),而手术组单纯小肠型明显高于无合并症组及合并症未手术组(P<0.05),且疾病行为狭窄型(B2)+穿透型(B3)达60%,而合并症组炎症型(B1)+B2达87.2%,无合并症组B1达68.3%,且合并症组P占61.5%高于手术组44.0%,3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CD早期行外科手术致诊断延迟是值得关注的.男性,年龄17~40岁,病变部位L3或小肠型、疾病行为B2和B3,是诊前手术的高风险因素;而女性,年龄17~40岁,有或无慢性合并症,更易获得早期诊断,手术风险小,预后相对好.肛周病变是CD早期的特征性表现,可以作为常规筛查的指标,其次是反复发作的肠梗阻.胃大部切除及胆囊术后的反复腹泻需警惕CD可能.

    作者:曹慧;司淑平;王磊;孙静;许玉花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盆底表面肌电特征及生物反馈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盆底表面肌电的特征,并对生物反馈治疗患者行疗效评价.方法 分析258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盆底表面肌电测量五个步骤的12项指标.其中74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行生物反馈治疗,老年组50例,非老年组24例,使用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及疗效对比,并分析老年组治疗前后盆底表面肌电测量的12项指标.结果 盆底表面肌电与非老年组对比:前基线阶段老年组(静息)波幅低于非老年组(P<0.05),变异系数(CV)高于非老年组(P<0.05).快速收缩阶段收缩反应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大波幅小于非老年组(P<0.05).持续收缩阶段老年组收缩波幅小于非老年组(P<0.05),中值频率高于非老年组(P<0.05),变异系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耐久收缩阶段老年组收缩波幅小于非老年组(P<0.05),变异系数及中值频率均高于非老年组(P<0.05).后基线阶段老年组(静息)波幅小于非老年组(P<0.05),变异系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生物反馈治疗后老年组盆底表面肌电快速收缩阶段大收缩波幅、持续收缩及耐久收缩阶段收缩波幅均有升高,前基线阶段及耐久收缩阶段变异系数降低,耐久收缩中值频率降低.结论 老年组盆底表面肌电特征:前基线波幅、快速收缩大波幅、持续收缩波幅及耐久收缩波幅较非老年组明显降低;前基线及耐久收缩变异系数升高与非老年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生物反馈治疗能提高老年患者盆底肌张力及提高运动协调性.

    作者:邓罡;徐丽姝;覃铁和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婴幼儿先心病术后拔管前血气分析对早期撤机的影响

    目的 分析拔管前血气分析对婴幼儿先心病术后早期撤机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在心儿ICU监护的婴幼儿先心病术后拔管前血气分析指标,分析与术后早期撤机的关系.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后早期撤机率与拔管前血气分析中PH、HCO3-、Lac-、SaO2、A-aDO2、RI及OI均有关(均P<0.05).(2)非条件Logisitic回归分析提示PH、HCO3-及Lac-是独立影响因素,其OR值(95% CI)分别为50.1(80~311)、1.51(1.12~2.02)和0.18(0.05~0.65).结论 拔管前SaO2高、A-aDO2≤100 mmHg、RI低及OI高有利于婴幼儿先心病术后早期撤机;PH、HCO3-及Lac-是独立影响因素,虽在早期撤机组中稍差,但在基本正常值范围内仍可实现早期撤机.

    作者:林超;龚蓓桃;李运泉;林约瑟;李轩狄;巴宏军;朱玲;覃有振;王慧深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心内科病房急性肾损伤后高钾血症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心内科病房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情况及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利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患者的电子数据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共纳入37837例患者,1571例发生AKI(4.3%),517例(1.4%)住院期间发生高钾血症.AKI患者发生高钾血症比例高于非AKI患者(10.1%和1.0%,P<0.001).1~3级AKI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6%、13.9%和2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KI的分级、慢性肾脏病和心力衰竭是高钾血症的危险因素.AKI及高钾血症与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肾替代治疗、院内死亡等不良结局相关.在AKI基础上,合并高钾血症会显著增加临床负担和不良结局.结论 在心血管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需同时加强血肌酐、血钾水平的监测.

    作者:吴燕华;陈源汉;董伟;陈诗歆;谢志勇;张凯聪;梁馨苓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簇状锐钛矿/金红石纳米线修饰纯钛表面的体外活性研究

    目的 探索纯钛表面纳米结构对细胞的生物活性,对纯钛表面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通过制备独特的簇状锐钛矿/金红石纳米线(AR@NWs)并进一步探讨是否有利于成骨细胞的早期生物学反应.方法 采用水热法制备独特的AR@NWs.主要通过三步合成过程制备,进一步通过X射线衍射仪验证纳米线表面晶相结构,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索纳米线的生物活性.结果 本实验制备出的纳米线直径约为200 nm.制备过程阶段可以产生3种形貌相似、极具润湿性但晶相不同的纳米线,体现出不同的生物特性.细胞实验中,相对钛酸钠纳米线(STi@NWs)和钛酸纳米线(HTi@NWs),AR@NWs表面利于细胞粘附,显示出表面化学组成和晶相在细胞的早期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即一定程度上,锐钛矿和金红石的产生可以补偿纳米线的细胞排斥性.结论 纯钛表面除了表面形貌等物理特性,表面化学特性在促进细胞早期生物活性方面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岩;刘影;徐淑兰;周磊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白藜芦醇对过氧化氢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过氧化氢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培养的人RPE细胞系分为正常对照组、过氧化氢损伤组和白藜芦醇保护组,过氧化氢损伤组加入200 mg/L过氧化氢,白藜芦醇保护组加入50 mg/L白藜芦醇作用24 h后加入200 μmol/L过氧化氢培养2、8、24 h.采用CCK-8检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 CCK-8法检测发现白藜芦醇保护组明显降低了细胞抑制率,且与氧化损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经白藜芦醇保护作用2、8、24 h后,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处于G0/G1期细胞比例和氧化损伤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处于S期细胞比例和氧化损伤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白藜芦醇对过氧化氢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效应可能和细胞周期调节有关.

    作者:杨影;吴峥峥;程依琏;林伟;曲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清胱抑素C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203例,DPN(DPN+)组123例,非DPN(DPN-)组80例,测定Cys-c、Hcy等指标,并对两组的以上指标及基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cy、Cys-c及病程在DPN+组较DPN-组显著升高(P<0.05),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HOMA-islet(CP)在DPN-组较DPN+组明显升高(P<0.01);高水平Hcy组的DPN患病率明显升高;控制病程等影响因素后,Hcy水平与Cys-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高Hcy、Cys-c是DPN的重要危险因素,协同测定Hcy及Cys-c可能对DPN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金明月;李国姣;郭妍;刘艺璇;吴兵书;陈彦彦;王应昉;王涤非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血腺苷脱氨酶在1型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目的 探讨腺苷脱氨酶(ADA)在1型糖尿病(T1DM)患者中与糖代谢、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T1DM患者184例(T1DM组):其中根据合并并发症情况分为单纯1型糖尿病组(sT1DM组)、急性并发症组(aT1DM组)、慢性并发症组(cT1DM组).同时纳入同期正常人群108例为对照组(CN组).测定临床及生化指标,分析影响ADA水平的因素.结果(1)T1DM组ADA水平高于CN组,cT1DM组ADA水平较aT1DM组增高(P<0.05).(2)两两相关性分析:ADA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56(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T1DM患者中,ADA水平的升高是罹患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59,95% CI:1.044~1.286),是罹患急性并发症的保护性因素(OR:0.857,95% CI:0.748~0.981).结论 T1DM患者的ADA水平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同时ADA水平的增高是罹患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是罹患急性并发症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周佳雁;华飞;蒋晓红;唐暎;王龙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高压氧预处理在大鼠同系异体肾移植中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受体高压氧预处理在大鼠同系异体肾移植模型中对移植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Sham组);(2)肾移植组(KTx组);(3)高压氧预处理组(HBO+KTx组).高压氧预处理24 h后行肾移植手术.每组大鼠术后24 h后处死,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移植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肾组织固定后行病理检查.结果 与KTx组相比,HBO+KTx组中血清Scr、BUN明显降低;肾组织MDA水平明显下降,SOD活性显著提高.经高压氧预处理后,HBO+KTx组中肾小管坏死的比例明显减少.HBO+KTx组中的HO-1含量明显高于KTx组.结论 高压氧预处理能够减轻移植肾组织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并且提高HO-1含量,进而起到肾保护作用.

    作者:陈晓翔;张辉;杨璐;熊玮;黄雄庆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经皮置钉联合单侧开窗跨顶减压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目的 探讨经皮置钉联合单侧开窗跨顶减压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双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26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经皮置钉联合单侧椎板开窗跨顶减压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置钉联合双侧半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治疗.对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并发症、治疗后腰痛和腿痛VAS评分以及ODI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上比对照组少.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腰痛和腿痛的VAS评分及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腰痛和腿痛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在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术后3个月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微创置钉联合单侧椎板开窗跨顶减压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勇喜;覃海飚;覃浩然;韦家鼎;付拴虎;伍亮;宋泉生;卢大汉;谷金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