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邓西龙;潘越峻;蔡水江;黄煌;李幼霞;刘勇进
由于超声内镜在操作过程中具有相对安全、微创、有效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操作超声内镜在临床工作中难免会出现相关并发症.本文对近年来超声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介入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作一综述,并总结如何预防和管理这些不良事件,以期为内镜操作者提供帮助.
作者:王晓松;陈双;郑世勤;缪林;张秀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CSI-ET)患者卵母细胞颗粒细胞的端粒长度与早期胚胎发育潜能及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为实验室评估胚胎发育潜能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 收集生殖中心92例行ICSI-ET患者的卵母细胞颗粒细胞,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低龄(≤35岁)组55例和高龄(>35岁)组37例.利用QRT-PCR法检测患者的颗粒细胞端粒长度,分别记录每组患者卵裂率、优胚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 卵母细胞颗粒细胞的端粒长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P<0.05).妊娠患者端粒长度较未妊娠患者长(P<0.05).结论 颗粒细胞端粒长度与早期胚胎发育潜能及临床妊娠率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楠;唐妮;韦立红;李忻琳;林忠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极早期控制性低温雾化对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后咽喉疼痛(POST)等咽部并发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胸科手术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后POST相关咽喉部不适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5例.采用头戴式雾化口鼻吸入装置,雾化吸入时间15 min,C组拔管即刻行20℃生理盐水12 mL雾化吸入,R组拔管即刻行20℃生理盐水10 mL加布地奈德混悬液2 mL(1 mg)雾化吸入,L组拔管即刻行0℃生理盐水10 mL加布地奈德2 mL(1 mg)雾化吸入.记录拔管后1、2、6、24 h各组患者咽喉疼痛、咽喉干涩、声嘶和吞咽困难评分.术后1 d行QoR-40量表评分.结果 L组拔管后1、2、24 h的咽喉疼痛、咽喉干涩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1、6、24 h吞咽困难的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1 h咽喉疼痛评分显著低于R组(P<0.05).R组的各个评价指标评分拔管后1 h及以后的各个时间段均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间不同时间点声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后1 d QoR-40量表总分显著高于C组和R组(P<0.05).结论 术后双腔气管导管拔管即刻布地奈德低温雾化吸入能有效缓解POST相关并发症的程度,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有助于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陈琪;钟雪娇;胡开红;兰淋;杨斌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变化及其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纳入并筛选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脊柱外科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手术治疗的腰椎单椎体压缩骨折资料完整的85例患者.术前、出院前及随访时行脊柱全长正侧位X片检查.全长侧位片上测得脊柱-骨盆参数有:矢状位平衡(C7SV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并问卷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 PKP术后末次随访时C7SVA由(35.9 ± 17.1)mm降至(30.8 ± 12.8)mm(P=0.002).SF-36各个角色评分均发生显著变化(P<0.01).PKP术前、术后3 d、6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C7SVA与SF-36中总体健康呈显著负相关(r=-0.343,-0.264,-0.272,-0.258;P=0.001,0.015,0.012,0.017).结论 PKP手术能有效治疗OVCF,并能改变OVCF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且该类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
作者:刘涛;李浩曦;邱水强;李新华;徐志刚;顾继生;罗振东;吴德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Neuritin与HSP60在肝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为研究肝损伤修复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将48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6)和实验组(n=42),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均行70%肝左叶切除以诱导急性肝损伤,并于术后6、12、24、48 h和3、7、14 d再次切除残余肝左叶,采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Neuritin与HSP60在相应时间点肝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差异,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各时间点肝脏病理学改变,同时于尾缘静脉采血检测ATL和AST水平变化.结果 (1)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组于术后6、12、24、48 h血清ALT、AST含量持续增高并于48 h达到高峰,3 d开始降低、7 d几乎接近正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提示: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组肝小叶结构排列紊乱,气球样变明显,在术后48 h为明显;(2)在肝损伤修复的整个过程中,Neuritin与HSP60的表达变化呈现截然相反的差异,Neuritin的表达与肝损伤的加重或修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P<0.001),并且在肝损伤重的48 h时其表达量低;HSP60的表达与肝损伤的加重或修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01),并且在肝损伤重的48 h时其表达量高.结论 (1)采用单纯性70%肝左叶切除术,成功建立了SD大鼠的肝损伤修复模型,其损伤在术后第48小时重,该方法造模成功率为100%(42/42),操作简单、实用性强,为研究肝再生、肝损伤、肝移植等提供了一种可靠且简便的动物模型;(2)Neuritin的表达在肝损伤后逐渐降低,并在第48小时达到低,而HSP60的表达逐渐升高,并在第48小时达到高;(3)Neuritin与HSP60的表达变化与肝损伤修复过程密切相关(P<0.001),呈现出一定变化规律,两者可能通过某种相互作用而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共同参与并促进了肝损伤的再生修复.
作者:王朝阳;朱美意;欧阳军;张宏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近年来患者个性化器械(PSI)技术及3D打印技术在治疗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与进展,并对该领域的未来所面对的挑战进行了展望.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PSI技术及3D打印技术在关节外科修复重建领域应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PSI技术及3D打印技术在髋关节置换及膝关节置换应用较为成熟,而肩关节置换尚属于起步阶段,其他关节修复重建鲜有报道.结论 PSI技术及3D打印技术在关节外科领域必将得到更广泛地应用.
作者:刘德健;李彦林;毛健宇;蒙旭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国产血管内无载体含药物洗脱支架(Nano支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比较术后12个月心血管事件、靶血管小内膜腔面积、小支架截面积及内膜增生面积.结果 随访12个月,组1心血管事件7例,组2心血管事件6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7);术后12个月,组1共有4例患者因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再次行支架植入术,组2共有3例再次行支架植入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2);术后12个月,两组靶血管内膜均有增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靶血管小内膜腔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1);两组患者小支架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4).结论 Nano支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和Endeavor Resolute支架相当,心血管事件较少、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作者:陈新军;郑若龙;黄凤娇;杨增芯;徐卓文;李伟章;张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光棒、Shikani喉镜及Macintosh喉镜引导气管插管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90例ASAⅠ-Ⅱ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Macintosh喉镜组(M组)、光棒组(L组)和Shikani喉镜组(S组),每组30例.观测入室后(T1)、诱导后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3 min(T4)、5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情况,记录完成插管时间、插管次数、1次插管成功率、咽喉疼痛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T1比较,三组T2时MAP和HR明显降低(P<0.05);与T2比较,T3时L组HR升高,S组MAP和HR升高(P<0.05);与M组比较,L组和S组T4和T5时MAP和HR降低(P<0.05).L组1次气管插管完成时间明显短于S组及M组(P<0.05),咽喉疼痛发生率S组低于L组和M组(P<0.05),三组的首插管成功率、插管次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一般患者气管插管中,光棒和Shikani喉镜在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Macintosh喉镜小,光棒插管完成时间短,而Shikani喉镜咽喉疼痛发生率低.
作者:何妹仪;蔡建历;贾振华;王美容;王琼;柳垂亮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七氟醚对单肺通气(OLV)大鼠肺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上皮间质转化(EMT)通路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肺癌模型.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4组(n = 6):对照组(C组)、双肺通气组(T组)、单肺通气组(O组)和七氟醚+单肺通气组(SO组).T组气管插管后行双肺通气2.5 h;O组和SO组气管插管后行OLV 2 h,双肺通气0.5 h.SO组OLV期间维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2.6% (相当于人1.5 MAC),双肺通气0.5 h时处死大鼠取左肺组织,Western blot测定肺癌组织低氧诱导因子(HIF)-1α、波形蛋白(Vimentin)、纤连蛋白(Fibronectin)表达水平.RT-PCR检测肺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表达.结果 与C组和T组比较,O组和SO组HIF-1α、Vimentin、Fibronect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MMP-2和MMP-9 mRNA表达上调;与O组比较,SO组HIF-1α、Vimentin、Fibronectin蛋白表达水平下调,MMP-2和MMP-9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七氟醚抑制OLV上调大鼠肺癌HIF-1α/EMT通路活性及侵袭力的作用.
作者:熊艳峰;赖晓红;梁桦;张涛;周桥灵;杨承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利用化疗期间超声弹性成像指标构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模型,探讨该模型适用价值.方法 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的102例乳腺癌患者,参考Miller&Payne分级方法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分别于化疗前、化疗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进行超声弹性检查,建立疗效的预测模型并分析其价值.结果 102例患者中82例化疗有效.化疗2个周期时,有效组肿瘤大直径、肿瘤内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病变侧与对侧横向剪切波速度比值(SWVr)均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PSV、SWVr为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以化疗2个周期时PSV、SWVr构建的疗效评估模型,对患者疗效的预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913.结论 化疗2个周期时PSV、SWVr能够有效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疗效.
作者:陈磊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自我院未足月单胎胎膜早破产妇326例作为研究组;选自我院足月单胎胎膜早破30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调查孕产妇和新生资料.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两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子宫发育异常、瘢痕子宫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生殖道感染率和胎位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生殖道感染和胎位异常为影响单胎未足月胎盘早破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肺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新生儿体重低于对照组,以及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殖道感染和胎位异常为影响单胎未足月胎盘早破独立危险因素,单胎未足月胎盘早破新生儿结局不良,新生儿窒息和肺炎发生率高,且体重轻,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作者:朱薏;路妍妍;田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β-catenin、淋巴细胞增强因子1(LEF1)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62例初诊AML患者、23例初诊ALL患者、20例对照及K562、HL-60、THP-1、Raji细胞株β-catenin和LEF1 mRNA表达.结果 AML组β-catenin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LEF1 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 ALL组β-catenin、LEF1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AML 、ALL组β-catenin与LEF1 mRNA表达均呈相关性(P < 0.05).在三种AML细胞株中,THP-1细胞β-catenin mRNA表达高,LEF1 mRNA表达低,表达方向基本与AML患者一致.结论 AL患者有Wnt/β-catenin路通的异常激活,β-catenin/LEF1转录复合体可能在ALL发病中发挥作用.
作者:王巍;刘文鑫;黄永彬;洪运广;杨志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硝苯吡啶对HK-2细胞铁超载引起的氧化应激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 HK-2细胞分成空白组、铁超载组、硝苯吡啶组和共处理组,用柠檬酸铁铵和(或)硝苯吡啶处理细胞24 h后检测细胞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谷胱甘肽(GSH)含量,细胞内铁含量以及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MT1)和膜铁转运蛋白1(FPN1)的表达.结果 与铁超载组相比硝苯吡啶组和共处理组MDA含量降低(P<0.05),T-SOD活性增加(P<0.05),GSH含量增加(P<0.05),细胞内铁含量降低(P<0.05),DMT1表达增加(P<0.05),FPN1表达增加(P<0.05).结论 硝苯吡啶在铁超载HK-2细胞的氧化应激中有保护作用,这一作用与硝苯吡啶促进DMT1和FPN1的表达、降低细胞内铁含量有关.
作者:吕小梅;冉兵;杨茂;李雪森;蔺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拟行前瞻Ⅱ期临床研究,探讨CYP2D6基因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他莫昔芬代谢的关系.方法 使用ABI 3500遗传分析仪通过Sanger测序行CYP2D6基因型测定.使用HPLC-MS/MS(API 2000)测定他莫昔芬和吲哚昔芬的血药浓度.CPIP数据库下载CYP2D6等位基因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中国乳腺癌患者常见的等位基因型是CYP2D6*1,*2和*10;主要的双倍型是*1/*10(38.3%)和*10/*10(18.8%).(2)在不同的CYP2D6活性预测标准下,代谢表型的分布存在差异,吲哚昔芬血药浓度以及吲哚昔芬/他莫昔芬血药浓度比值在正常代谢表型(EM)与中间表型(IM)之间结果不一致.(3)通过聚类分析三组之间吲哚昔芬血药浓度以及吲哚昔芬/他莫昔芬血药浓度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国人CYP2D6基因型分布与西方人不同.以前被称为CYP2D6中间代谢型的患者间血清吲哚昔芬浓度有相当大的差异.在目前精准医学的时代,仅靠标准的CYP2D6基因型-表型分类系统不能对中国人群中不同吲哚昔芬浓度进行分层.
作者:杨帏;李苏;邓颖斐;何彩云;廖海;魏文文;史艳侠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早期使用孟鲁司特钠预防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喘息发作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于儿科门诊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而尚无喘息发作患儿共120例,其中60例(观察组)在抗支原体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1个月,另60例(对照组)仅接受抗支原体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喘息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及体温、咳嗽、啰音等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和随访期间,观察组喘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早期预防性使用孟鲁司特钠可显著改善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患儿临床症状、减少喘息发作.
作者:曾军;何丽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较为凶险,且具有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常的血液恶性肿瘤.研究发现,微小RNA(miRNAs)对血液系统肿瘤的不同细胞发展阶段进行调控,其作用形式是通过降解目标RNA或者抑制目标蛋白质的翻译进行转录后调控.既往研究表明,miRNAs在APL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作为癌基因,还可以作为抑癌基因,这为APL的诊断以及治疗的提供了新型标志物.本文综述了miRNAs与APL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APL精准诊疗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陈诚;陈占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成年大鼠脊髓中央管膜下神经干细胞(NSCs)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为临床进行成体脊髓中央管膜下NSCs自体移植或异体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室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显微外科方法分离成年大鼠脊髓中央管膜下NSCs行体外培养,利用CCK8检测筛选EPO促进NSCs增殖的适宜处理时间,并检测96 h的EPO对NSCs的细胞计数和Cyclin D1表达的影响.结果 成年SD大鼠脊髓中央管膜下可提取出稳定表达Nestin蛋白和Sox2转录因子的NSCs;CCK8结果示20 U/mL、96 h可能为EPO促进NSCs增殖的适宜浓度和处理时间,细胞计数及荧光定量PCR结果示EPO处理NSCs 96 h后可明显促进细胞增殖.结论 EPO可促进行体外培养的成年大鼠脊髓中央管膜下NSCs的增殖,且20 U/mL和96 h可能为EPO促进NSCs体外增殖的适宜浓度和适宜处理时间.
作者:周潇齐;吴波;严鑫平;朱美松;彭延凯;陈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血透通路是晚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线.自体血管通道因感染率低且并发症少等特点,优于人工血管透析通道或中心静脉插管透析[1-2].我科于2014 年开始对前臂血管条件差及前臂自体内瘘失功无法行重建、上臂头静脉无法满足高位透析通道的患者选择行上臂贵要静脉一期转位(onestagebasilic vein transposition,BVT)内瘘手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正东;王玖言;宋斌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夜间支具与Boston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6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夜间支具组和Boston支具组,各30例.分别制作支具,夜间支具组夜间佩带,Boston组全天佩带.每3个月复查1次,行全脊柱正侧位片检查,同时评价相应指标.结果 夜间支具组在主胸弯Cobb角改善、ICR及IAV方面明显优于Bosto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33,P=0.038).而在佩戴时间、腰弯Cobb角改善、T4-T12后凸及L1-S1前凸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Boston支具相比,夜间支具治疗轻中度AIS更具优势,疗效更为确切.
作者:王泽维;张平;钟志宏;周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肿瘤科护理人员对静脉血栓栓塞(VTE)护理水平的现状,并全面分析护理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预制的调查问卷,于2017年7-8月间以匿名方式在线调查了广东省两家三甲医院(南方医院和珠江医院)肿瘤科63名护理人员对VTE护理水平的现状.问卷共30题,答对60%及以上认为护理水平达标.此外,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可能影响肿瘤科护理人员对VTE护理水平的因素.结果 63名参与调查者中,VTE护理水平达标率为23.8%(15/63).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参加VTE相关培训是提高VTE护理水平明显的影响因素[OR=8.643(95% CI :3.372~15.871),P=0.003],其次为主管护师以上职称[OR=3.269(95% CI :1.989~8.788),P=0.024].进一步观察发现,达标的7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中,6名(85.7%)参加过VTE相关培训.而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及获得奖励或荣誉称号与否对VTE护理水平并无明显影响(均P>0.05).结论 目前,肿瘤护理人员对肿瘤患者VTE的护理水平仍不高;而有针对性的VTE相关培训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对肿瘤患者VTE的护理水平,值得广泛采用.
作者:莫晓琼;芮东升;胡丽娟;陈婷;陈丽珊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