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咽癌同期放化疗口腔咽区黏膜毒性预测因素探究

黄柏隆;刘宇;邱慧芝;田允鸿;徐安安;郑荣辉

关键词:鼻咽癌, 同期放化疗, 黏膜反应
摘要:目的 探讨鼻咽癌同期放化疗期间口腔咽区黏膜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同期放化疗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全组患者放化疗期间口腔咽区黏膜反应情况,采用Spearman′s秩相关分析口腔咽区黏膜反应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82例患者同期放化疗期间有23例发生较严重(Ⅲ~Ⅳ度)黏膜反应.Spearman′s秩相关分析发现,同期放化疗期间患者较严重口腔咽区黏膜反应与T分期、N分期分类(N0&N3 vs.N1&N2)、是否采用调强放疗(r值依次为-0.289、0.366、-0.221,P<0.05);与性别、年龄与是否行诱导化疗无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也显示T分期、N分期分类(N0&N3 vs.N1&N2)、是否采用调强放疗3个因素终留在回归模型中.结论 T分期、N分期分类、是否采用调强放疗是鼻咽癌放化疗期间口腔咽区黏膜毒性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LasI/rhlI基因缺失和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的影响

    目的 探讨lasI/rhlI基因缺失和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PA)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野生型及lasI/rhlI基因缺失的PA菌株(PA-ΔlasI,PA-ΔrhlI,PA-ΔlasIrhlI)培养6 h,同时以2μg/mL的阿奇霉素处理上述菌株6 h,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lasI/rhlI基因缺失以及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及其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缺失lasI基因后,其下游毒力基因lasA、aprX、rhlA、rhlB、phnA及phnB的表达水平均下调(P<0.05,P<0.01),而上述毒力基因在rhlI基因缺失后表达水平则无明显变化.阿奇霉素处理PA后,lasI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lasI下游毒力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P<0.001),QS系统抑制剂qscR的表达水平也显著上调(P<0.001).结论 lasI基因缺失可以明显抑制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毒力基因的表达,阿奇霉素可能通过抑制qscR而促进毒力基因的表达.

    作者:鄂顺梅;陈富;龙一飞;林冬玲;蔡壬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胆道梗阻患者合并胆道感染对肝纤维化及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胆道梗阻患者合并胆道感染对肝纤维化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8例胆道梗阻患者(观察组)和20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观察组中合并胆道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构成情况;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肝纤维化及肝功能指标的差异;分析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与肝脏纤维化的关系.结果 208例胆道梗阻患者合并胆道感染的发生率为59.13%,胆道梗阻并发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构成中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63.89%);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的肝纤维化四项水平和肝功能指标浓度均高于不合并胆道感染患者及健康体检者(P<0.05);胆道梗阻患者胆道感染与肝脏纤维化之间成正相关(P<0.05).结论 胆道梗阻患者并发胆道感染的概率较高;胆道梗阻并发胆道感染对肝脏的损伤更为严重,临床上应积极且重点关注胆道梗阻并发胆道感染患者.

    作者:查梅;张伟;刘心怡;周贵;杨靖;罗德军;王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与照料者苦恼程度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与照料者苦恼程度的关系.方法 纳入87例伴BPSD的AD患者,应用临床痴呆评价量表(CDR)对AD患者进行痴呆严重程度分组,采用神经精神量表(NPI)调查各组BPSD的发生情况,分析不同严重程度下BPSD发生情况及其对AD照料者苦恼程度的影响.结果 应用CDR量表可将纳入的AD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87例AD患者中,以女性为主,受教育年限(6.98±10.46)年,平均年龄(71.13±10.46)岁;NPI量表的统计结果中,排名前5项的BPSD为易激惹46例(52.87%)、激越43例(49.43%)、焦虑41例(47.13%)、异常运动行为41例(47.13%)、淡漠37例(42.53%);轻、中、重度组在NPI总分、频率、严重程度及照料者苦恼程度的对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PSD各项的对比上,与重度AD组相比,发现轻、中度AD组在激越和睡眠障碍、照料者的苦恼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与中、重度AD组相比,在妄想、情感淡漠的频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照料者苦恼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严重程度AD患者的BPSD发生情况不同;不同严重程度的AD患者发生不同的BPSD对AD照料者造成的苦恼程度不同;痴呆程度越严重的AD患者的BPSD越严重,对AD照料者造成的苦恼程度越重;与轻、中度相比,重度AD组的激越、睡眠障碍对照料者造成的苦恼程度更加严重;中、重度AD患者的淡漠和妄想发生频率虽然增加,但其对照料者所造成的苦恼程度无明显增加.

    作者:陈丽坚;萧鲲;张翠玲;肖明月;肖铃娴;邹玉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胸科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60~75岁,随机分为两组:静脉镇痛组(C组)、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每组30例.T组于麻醉诱导前行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并置管,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观察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后30 min(T2)、术毕(T3)、术后2 h(T4)的无创血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心排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每搏量变异度(SVV).各时点采动脉血样检测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及皮质醇(cort)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T组患者在异丙酚用量及瑞芬太尼用量减少,T组T2-4时点的MAP和HR降低,T2-4时点的AT-Ⅱ及cort降低(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减弱应激反应的程度.

    作者:何炳华;郭庆聪;黄德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前列地尔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慢血流及无再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全部为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中出现慢血流及无再流病例,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和前列地尔组.术中出现无再流或慢血流后,硝酸甘油组单纯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前列地尔组在给予硝酸甘油的基础上,冠脉内注射前列地尔.评价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血管血流变化情况,不同时间点心电图、心肌酶学、心功能变化.结果 前列地尔组术后血管TIMI分级3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 h内不同时间点血清CK、CK-MB、LDH水平持续下降,且下降幅度优于单纯硝酸甘油组;24 h内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及回落指数优于硝酸甘油组;6个月后,前列地尔组LVEF增加及LVEDV减少幅度明显优于冠脉内单用硝酸甘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治疗后无复流患者冠脉内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和硝酸甘油可明显改善缺血心肌的微循环,逆转无复流,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谢,避免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改善心功能.

    作者:郭舜奇;王文亮;罗燕华;范景如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脓毒症大鼠IL-6、TNF-α、TH水平和D2活性变化及血必净注射液的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血必净对脓毒症大鼠IL-6、TNF-α、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下丘脑和脂肪组织2型脱碘酶(D2)相对表达的影响.方法 10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血必净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血必净组以5 mL/kg于CLP术后1 h静脉注射,其余各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2 h后再次给予等量血必净静脉注射.观察术后大鼠精神、活动状态及腹腔内情况以评估模型.各组分别于给药后12 h、24 h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大鼠血清T3、T4、TSH、IL-6及TNF-α水平;同时,提取下丘脑及脂肪组织总RNA,检测其D2 mRNA水平.结果 血必净注射液可降低脓毒症大鼠血清IL-6、TNF-α水平,并可调节甲状腺激素T3、T4、TSH的水平及下丘脑、脂肪组织D2表达水平.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通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及调节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启动脓毒症大鼠体内保护性机制.

    作者:赵露茜;朱国栋;张靖轩;杨自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重症患者发生高肾脏清除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发生高肾脏清除率(ARC)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1-12月收治的7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留取患者的血、尿肌酐,计算其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根据Ccr是否大于130 mL/min分为ARC及非AR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统计导致ARC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ICU患者ARC的发生率为31.16%;(2)两组患者在年龄、APACHEⅡ评分方面存在差异,创伤、颅脑手术及重症孕产妇的ARC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而对于存在休克、原发有糖尿病的患者,其ARC的发生比例较低(P<0.05);(3)对上述7项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02,P=0.000)、创伤(OR=0.691,P=0.012)这两个因素与ARC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 筛选出低龄、创伤是ARC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钱雅君;刘宁;郝迎迎;顾勤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血尿酸水平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血尿酸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Psy-INFO、The Cochrane Library(2017年第4期)、CNKI、WanFang Data、CBM数据库,搜索血尿酸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7月1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个研究,包括1314例患者和1121例对照.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血尿酸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相关[SMD=-0.51,95%CI(-0.81,-0.21),P<0.00001].根据不同发病阶段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血尿酸水平与首发和复发精神分裂症均相关.结论 血尿酸水平降低与精神分裂症相关.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要更多研究予以证实.

    作者:韩玉琴;赵帅;宋晨霞;周晓琴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肠道微生物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变化.方法 选取48例AA患者,其中12例为初诊AA患者(初诊组),36例为非初诊AA患者(非初诊组).收集48例AA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2周(移植前组)和移植后1个月(移植后组)的粪便样品;同时收集26例供者及1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粪便样品,提取粪便微生物中的16S rRNA并扩增其V4可变区,扩增产物在Illumina HiSeq 2500平台测序,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初诊组毛螺菌科中位数比对照组降低(6.91%vs.11.27%,P=0.039).非初诊组毛螺菌科为7.31%,也比对照组降低(P=0.010);但非出诊组毛螺菌科与初诊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5).移植前组毛螺菌科为7.20%,也比对照组降低(P=0.005).移植后组毛螺菌科为9.39%,与移植前组相比,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移植后组毛螺菌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61).结论 毛螺菌科相对丰度的降低可能与AA相关,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也许对毛螺菌科的影响较少,allo-HSCT术后AA的免疫紊乱和骨髓衰竭基本被纠正时,毛螺菌科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

    作者:陈小玉;吴亮亮;周睿卿;许艳丽;李孔扬;张玉玲;王顺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鳞状上皮内病变中RGC3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RGC32(response gene to complement 32)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正常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组织(SCC)中RGC3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且分析RGC32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宫颈鳞状细胞癌及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中RGC3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正常宫颈(P<0.05).RGC32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4).结论 RGC32在癌前病变及SCC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癌前病变,同时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提示RGC32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田杰;周东华;平静;秦艳;刘小燕;陈莹;范菊花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经椎弓根植骨与非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相对于非植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优势.方法 80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患者按手术方式分组.A组:32例,接受经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B组:48例,接受非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比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围手术期ASIA分级及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术后内植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ASIA评级无明显差异,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A组高于B组(P=0.004),A组Cobb角明显小于B组(P=0.007),A组内固定松动和断裂发生率要低于B组(P=0.038).结论 经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能够减少胸腰椎骨折术后内固定松动断钉情况及促进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并不增加出血量、手术时间及疼痛.

    作者:曹众;王敏;孟庆奇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他克莫司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本院80例均为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观察组患者接受他克莫司联合甲泼尼龙,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指标包括24 h尿蛋白定量、ANA阳性率、补体C3及肾功能,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各指标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评分、临床疗效有效率等,探讨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佳治疗方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24 h尿蛋白量、ANA阳性率明显下降,补体C3回升及肾功能均显著改善,且在SLEDAI评分、临床疗效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克莫司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疗效明显,临床缓解率高.

    作者:秦军建;邢艳芳;黄爱英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

    随着对哮喘认识的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其发病机制.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哮喘,其气道炎症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本篇综述将对目前CVA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其进展做简要总结.

    作者:孙婧怡;马礼兵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肠黏膜屏障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SAP患者54例,根据营养支持治疗方式,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n=27)和肠内营养组(EN组,n=27).PN组采用完全肠外营养的治疗方式,EN组先采用肠外营养,再肠内营养治疗的治疗方式.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治疗前后的相关炎症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APACHEⅡ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的变化,以及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血清内毒素在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 相比于肠外营养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明显降低SAP患者CRP、IL6和IL8水平(P<0.05).与肠外营养治疗相比,肠内营养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内毒素水平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排泄率.结论 早期给予SAP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更好的维护重症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预防肠源性感染,降低患者炎症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伟伟;冯慧远;田昭涛;刘瑞瑞;崔云亮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HOXB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HOXB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09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HOXB3的表达水平,分析HOXB3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分析HOXB3的表达水平与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HOXB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72.7%(152/209),强阳性率48.3%(101/209).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发现:HOXB3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显著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生存分析表明HOXB3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更短.结论 HOXB3在结直肠癌组织及转移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HOXB3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提示HOXB3在肿瘤发展及转移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林秀欣;刘森观;周颖;余更生;周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Mindin生物学功能研究新进展

    Mindin又称Spondin2,是一种分泌型细胞外基质蛋白,属于Mindin-F-spondin细胞外基质蛋白家族成员之一,Mindin广泛表达于哺乳动物的各组织.近的研究揭示了Mindin作为细胞外基质在介导炎症细胞的招募,炎症反应的应答,肝脏、脑急性损伤中细胞凋亡作用;也显示了Mindin在心脏肥大、纤维化,肥胖相关的脂肪肝、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方面的保护作用;同时Mindin表现出成为反应糖尿病肾病进程,预测前列腺癌的生物学指标等方面的潜力.本文将对Mindin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作者:白涛;罗鹏程;张杰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二甲双胍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在小鼠睾丸发育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于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采用MTT法、Annexin V-FITC/PI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二甲双胍对TM3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周期关键调节蛋白cyclin B1和cyclin D1的变化,Western Blot分析二甲双胍抑制TM3细胞增殖中AMPK蛋白的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可显著抑制TM3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显示二甲双胍未诱导该细胞发生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二甲双胍可诱导TM3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real-time PCR显示二甲双胍可下调cyclin B1和cyclin D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显示二甲双胍显著增加TM3细胞中AMPK在Thr17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二甲双胍显著抑制TM3细胞的体外增殖并通过诱导TM3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激活AMPK信号通路,发挥其对TM3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作者:李蕊秀;赵昍朋;刘婧;吴家栋;何瑞平;岳鑫;张传领;肖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红光照射联合外用药物治疗麻风溃疡的临床观察

    麻风溃疡往往经久不愈,持续多年,一直困扰着麻风患者,严重影响麻风康复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威胁生命.红光对人体组织的穿透深度可达到红光的生物作用主要为光化学作用,能促进炎症恢复、神经再生、血管形成等.目前临床已广泛应用红光治疗皮肤病,疗效满意.笔者尝试采用红光照射联合外用聚维酮碘乳膏治疗麻风溃疡,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祖锋;黄海生;邓东明;谢彩霞;冯婧;陈子晴;黄远忠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干细胞转录因子SOX2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目前全世界发病率及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肺癌总数的80%~85%.肺癌干细胞学说目前被普遍认为在肺癌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SOX2作为关键的干细胞转录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SOX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异常,且在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中起到重要调节作用,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非小细胞肺癌个性化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了新方向.本文就SOX2的结构、功能特点,及其与人体恶性肿瘤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王永芳;张春芳;陈昊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宫内感染母亲使用抗生素对晚期早产儿近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宫内感染母亲使用抗生素对晚期早产儿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两家医院母亲有宫内感染且入住新生儿科的单胎晚期早产儿资料,将早产儿按母亲产前产时使用抗生素疗程分组,仅使用1次为研究组A,使用3 d为研究组B,使用≥5 d为研究组C,未使用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早产儿近期预后情况.结果 母亲使用的抗生素均为头孢类抗生素联合(或不联合)阿奇霉素(P>0.05);研究组A和B早产儿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和B早产儿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早产儿PCT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早产儿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内感染母亲产前产时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晚期早产儿静脉血感染指标、肺炎发生率及抗生素使用率,缩短住院时间,故应尽早识别宫内感染并使用抗生素,以改善晚期早产儿预后.

    作者:杨敏;鲁利群;叶飘;黄莉;贺静;汪燕 刊期: 2018年第1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