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asI/rhlI基因缺失和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的影响

鄂顺梅;陈富;龙一飞;林冬玲;蔡壬辛

关键词:阿奇霉素, 群体感应系统, 毒力基因, 铜绿假单胞菌
摘要:目的 探讨lasI/rhlI基因缺失和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PA)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野生型及lasI/rhlI基因缺失的PA菌株(PA-ΔlasI,PA-ΔrhlI,PA-ΔlasIrhlI)培养6 h,同时以2μg/mL的阿奇霉素处理上述菌株6 h,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lasI/rhlI基因缺失以及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及其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缺失lasI基因后,其下游毒力基因lasA、aprX、rhlA、rhlB、phnA及phnB的表达水平均下调(P<0.05,P<0.01),而上述毒力基因在rhlI基因缺失后表达水平则无明显变化.阿奇霉素处理PA后,lasI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lasI下游毒力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P<0.001),QS系统抑制剂qscR的表达水平也显著上调(P<0.001).结论 lasI基因缺失可以明显抑制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毒力基因的表达,阿奇霉素可能通过抑制qscR而促进毒力基因的表达.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安宫牛黄丸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安宫牛黄丸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安宫牛黄丸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相关指标、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7%vs.76.6%,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血清乳酸以及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而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8.3%vs.46.7%,P<0.05).结论 安宫牛黄丸联合神经生长因子能够显著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耿峰;喻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40~60岁女性的颈动脉硬化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40~60岁女性的颈动脉硬化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824例40~60岁女性的体检资料,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有无粥样斑块形成,分为颈动脉硬化组和对照组,分析影响40~60岁女性颈动脉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颈动脉硬化的检出率为23.8%(196/824).颈动脉硬化组的糖尿病、高血压病、血脂异常及已绝经人数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BMI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硬化组的雌二醇平均水平为(48.63±15.95)pg/mL,低于对照组的(55.16±14.4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雌二醇与40~60岁女性颈动脉硬化显著相关(P<0.05).结论 40~60岁女性的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为23.8%,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雌二醇与40~60岁女性颈动脉硬化显著相关.

    作者:李华清;褚敏;彭娟;程智慧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经椎弓根植骨与非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相对于非植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优势.方法 80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患者按手术方式分组.A组:32例,接受经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B组:48例,接受非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比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围手术期ASIA分级及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术后内植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ASIA评级无明显差异,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A组高于B组(P=0.004),A组Cobb角明显小于B组(P=0.007),A组内固定松动和断裂发生率要低于B组(P=0.038).结论 经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能够减少胸腰椎骨折术后内固定松动断钉情况及促进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并不增加出血量、手术时间及疼痛.

    作者:曹众;王敏;孟庆奇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脓毒症大鼠IL-6、TNF-α、TH水平和D2活性变化及血必净注射液的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血必净对脓毒症大鼠IL-6、TNF-α、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下丘脑和脂肪组织2型脱碘酶(D2)相对表达的影响.方法 10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血必净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血必净组以5 mL/kg于CLP术后1 h静脉注射,其余各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2 h后再次给予等量血必净静脉注射.观察术后大鼠精神、活动状态及腹腔内情况以评估模型.各组分别于给药后12 h、24 h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大鼠血清T3、T4、TSH、IL-6及TNF-α水平;同时,提取下丘脑及脂肪组织总RNA,检测其D2 mRNA水平.结果 血必净注射液可降低脓毒症大鼠血清IL-6、TNF-α水平,并可调节甲状腺激素T3、T4、TSH的水平及下丘脑、脂肪组织D2表达水平.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通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及调节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启动脓毒症大鼠体内保护性机制.

    作者:赵露茜;朱国栋;张靖轩;杨自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对开颅手术老年患者围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对开颅手术老年患者围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开颅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丙泊酚(SP)组、生理盐水+依托咪酯(SE)组、右美托咪定+丙泊酚(DP)组、右美托咪定+依托咪酯(DE)组.比较其静脉注药前(T0)、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输注后10 min(T1)、快诱导(T2)、插管即刻(T3)、插管后1 min(T4)、3 min(T5)、5 min(T6)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 T1时DP和DE组患者HR低于SP和SE组;T2时SP组患者MAP低于其余三组,且DP组患者MAP低于DE组,DP和DE组患者HR低于SE组;T3时SE组患者MAP高于DP组,且HR高于其余三组;T4时SE组患者MAP高于其余三组,且SP和SE组患者HR高于DP及DE组患者;T5时SP和SE组患者MAP和HR高于DP及DE组;T6时四组患者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稳定择期开颅手术老年患者围插管期的血流动力学,且联合依托咪酯对该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

    作者:张杰;高杰;方茜;杨春;罗爱林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

    随着对哮喘认识的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其发病机制.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哮喘,其气道炎症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本篇综述将对目前CVA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其进展做简要总结.

    作者:孙婧怡;马礼兵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低水平HBsAg患者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

    目的 分析低水平HBsAg患者肝脏组织病理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106例HBsAg水平低于1400 IU/mL且高于0.05 IU/mL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检测其AST、PLT等,分析患者纤维化分期及相关因素.结果 106例患者中:S01例、S164例、S231例、S310例.纤维化程度≥S2者41例(38.6%).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GGT(H=13.387,P=0.004)、AST(H=13.16,P=0.004)、ALT(H=12.82,P=0.005)、G(H=13.803,P=0.003)、PLT(H=17.595,P=0.001)、spleen vein(H=10.329,P=0.016)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低水平HBsAg患者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纤维化分期≥S2.GGT、AST、ALT、G、PLT和spleen vein是低水平HBSAG者纤维化分期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立;刘春云;李俊义;杜映荣;李惠敏;李卫昆;王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重症患者发生高肾脏清除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发生高肾脏清除率(ARC)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1-12月收治的7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留取患者的血、尿肌酐,计算其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根据Ccr是否大于130 mL/min分为ARC及非AR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统计导致ARC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ICU患者ARC的发生率为31.16%;(2)两组患者在年龄、APACHEⅡ评分方面存在差异,创伤、颅脑手术及重症孕产妇的ARC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而对于存在休克、原发有糖尿病的患者,其ARC的发生比例较低(P<0.05);(3)对上述7项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02,P=0.000)、创伤(OR=0.691,P=0.012)这两个因素与ARC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 筛选出低龄、创伤是ARC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钱雅君;刘宁;郝迎迎;顾勤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心电图胸前导联倒置T波的正常化与急性肺栓塞右室功能受损改善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观察心电图胸前导联倒置T波的变化与急性肺栓塞(APE)右室功能受损(RVD)改善的关系.方法 入选经64层螺旋CT确诊的APE患者82例,记录一般临床资料.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将患者分为右室功能受损(RVD)组(n=42)和右室功能正常组(无RVD)组(n=40),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进行心肌标志物、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心肌标志物及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差异,观察心电图胸前导联倒置T波的变化与RVD改善的相关关系.结果 42例RVD组患者中,26例(62%)患者显示胸前导联T波倒置,明显高于无RVD组患者(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胸前导联T波倒置是RVD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042,95%CI:5.294~75.871,P=0.000),胸前导联倒置T波恢复正常与其超声心动图上RVD的改善呈正相关(r=0.811,P<0.05).结论 胸前导联倒置T波的变化与APE患者RVD改善密切相关,RVD改善可以通过胸前导联倒置T波的正常化来预测.

    作者:刘冬梅;张超;黄冬冬;芮炳峰;闫金辉;马向阳;吴晓华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胎儿肾动脉与大脑中动脉阻力比值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导致胎儿缺氧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胎儿肾动脉(RA)与大脑中动脉(MCA)阻力比值预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儿宫内缺氧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超分别检测5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ICP组)和50例正常妊娠胎儿(对照组)的RA与MCA的S/D值、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计算RA与MCA指标的比值,并与妊娠结局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CP组胎儿肾动脉的S/D、RI和PI阻力指标均显著升高,而大脑中动脉S/D、RI和PI阻力指标均显著降低.ICP组胎儿RA和MCA的阻力指标比值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S/DRA/MCA>1.45,RIRA/MCA>1.12,PIRA/MCA>1.32时,预测胎儿在宫内缺氧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48%、96.56%.结论 胎儿RA与MCA阻力指标比值可以有效监测ICP胎儿宫内缺氧状况.

    作者:邱鹏远;李令枝;黄浩英;黎文;黄利川;陈春丽;吴碧荔;麦雪琴沈丽菲;何丽;HE Li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恩替卡韦单用与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rtA181V/T突变乙肝患者的疗效对比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2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相关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表明,1 ~ 59岁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携带率约7.18%[2],因此,我国的乙肝形势目前依然严峻.

    作者:韩登高;吴韶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宫内感染母亲使用抗生素对晚期早产儿近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宫内感染母亲使用抗生素对晚期早产儿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两家医院母亲有宫内感染且入住新生儿科的单胎晚期早产儿资料,将早产儿按母亲产前产时使用抗生素疗程分组,仅使用1次为研究组A,使用3 d为研究组B,使用≥5 d为研究组C,未使用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早产儿近期预后情况.结果 母亲使用的抗生素均为头孢类抗生素联合(或不联合)阿奇霉素(P>0.05);研究组A和B早产儿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和B早产儿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早产儿PCT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早产儿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内感染母亲产前产时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晚期早产儿静脉血感染指标、肺炎发生率及抗生素使用率,缩短住院时间,故应尽早识别宫内感染并使用抗生素,以改善晚期早产儿预后.

    作者:杨敏;鲁利群;叶飘;黄莉;贺静;汪燕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于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导致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所致心肌损害的价值意义.方法 观察50例术前接受蒽环类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化疗4周期后及化疗8周期后的心脏超声表现,观察LVDd、LVDs、IVSTd、LVPWTd、LVEF、LVFS及E/A等常规超声心动图表现.通过QTVI测量左心室壁基底段心肌的各个位点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末的峰值速度(Vs、Ve、Va).结果 常规超声心动图结果提示:化疗8周期后舒张功能指标E/A降低,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TVI法测量结果提示:化疗4周期后,室间隔、后壁、下壁及侧壁的Ve值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间隔、前壁、后壁、下壁及侧壁的Va值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8周期后,Vs、Ve及Va值与化疗前及化疗4周期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的超声心动图及QTVI在评价心脏舒张功能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但QTVI能更早、更为准确发现舒张功能的改变,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更为敏感,同时QTVI可发现收缩功能的改变.

    作者:蔡丽珊;张建兴;陈洁;陈钰仪;万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膝骨关节炎患者本体感觉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本体感觉与膝关节肌力、BMI、疼痛、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门诊就诊的KOA患者50例,分别运用PK254动静态平衡仪、等速肌力训练仪对其本体感觉(指标包括ATE、平均力量差)、伸屈肌群肌力进行评估,并将本体感觉指标与伸屈肌群峰力矩、BMI、VAS评分、WOMAC指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KOA患者ATE与伸屈肌群峰力矩呈负相关,与BMI、VAS评分、WOMAC指数呈正相关(r=-0.542,-0.493,0.517,0.51,0.566,P<0.05);平均力量差与BMI、WOMAC僵硬指数呈正相关(r=0.496,0.59,P<0.05),与伸屈肌群峰力矩、VAS评分、WOMAC疼痛和功能指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KOA患者本体感觉与肌力、BMI、疼痛、功能具有相关性,在防治KOA的同时要重视对本体感觉的训练.

    作者:卢岩岩;许学猛;刘文刚;赵传喜;杜建平;陈国材;邱博凡;郑乙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Peutz-Jeghers综合征恶性肿瘤相关的STK11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 分析两个恶性肿瘤高发的Peutz-Jehgers综合征(PJS)家系STK11基因突变.方法 从PJS患者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Sanger测序和MLPA技术,检测STK11基因9个外显子和非编码区序列以及大片段重复和缺失.结果 Sanger测序在2个PJS家系中均未发现STK11基因变异,而应用MLPA技术在2个家系中均发现STK11基因Exon1缺失突变c.-1114-?290+?del,可能影响STK11基因转录和表达.两个家系9例PJS患者中4例发生恶性肿瘤,1例发生结肠息肉上皮内瘤变.结论 STK11基因Exon1缺失突变是PJS患者的发病原因,还可能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

    作者:王媛媛;邓秀金;陈静;冯洁;吴保平;王志青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二甲双胍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在小鼠睾丸发育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于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采用MTT法、Annexin V-FITC/PI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二甲双胍对TM3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周期关键调节蛋白cyclin B1和cyclin D1的变化,Western Blot分析二甲双胍抑制TM3细胞增殖中AMPK蛋白的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可显著抑制TM3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显示二甲双胍未诱导该细胞发生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二甲双胍可诱导TM3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real-time PCR显示二甲双胍可下调cyclin B1和cyclin D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显示二甲双胍显著增加TM3细胞中AMPK在Thr17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二甲双胍显著抑制TM3细胞的体外增殖并通过诱导TM3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激活AMPK信号通路,发挥其对TM3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作者:李蕊秀;赵昍朋;刘婧;吴家栋;何瑞平;岳鑫;张传领;肖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血尿酸水平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血尿酸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Psy-INFO、The Cochrane Library(2017年第4期)、CNKI、WanFang Data、CBM数据库,搜索血尿酸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7月1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个研究,包括1314例患者和1121例对照.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血尿酸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相关[SMD=-0.51,95%CI(-0.81,-0.21),P<0.00001].根据不同发病阶段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血尿酸水平与首发和复发精神分裂症均相关.结论 血尿酸水平降低与精神分裂症相关.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要更多研究予以证实.

    作者:韩玉琴;赵帅;宋晨霞;周晓琴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干细胞转录因子SOX2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目前全世界发病率及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肺癌总数的80%~85%.肺癌干细胞学说目前被普遍认为在肺癌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SOX2作为关键的干细胞转录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SOX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异常,且在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中起到重要调节作用,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非小细胞肺癌个性化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了新方向.本文就SOX2的结构、功能特点,及其与人体恶性肿瘤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王永芳;张春芳;陈昊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β淀粉样蛋白1-42对滋养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蛋白1-42对人滋养细胞系HTR-8/SVneo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HTR-8/SVneo细胞系,实验分为对照组、Aβ1-42组及Aβ1-42+抗Aβ1-42抗体组.Transwell迁移及侵袭试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β1-42(10μmol/L)处理细胞后,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减弱,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MP-2、MMP-9表达水平及活性均显著下降;同时给予1:750稀释抗Aβ1-42抗体处理后,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MMP-2、MMP-9表达水平及活性均显著上升.结论Aβ1-42抑制滋养细胞迁移、侵袭的能力,可能导致子宫螺旋动脉血管重铸障碍.

    作者:廖丹丹;蔡丹纯;高云飞;盛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与照料者苦恼程度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与照料者苦恼程度的关系.方法 纳入87例伴BPSD的AD患者,应用临床痴呆评价量表(CDR)对AD患者进行痴呆严重程度分组,采用神经精神量表(NPI)调查各组BPSD的发生情况,分析不同严重程度下BPSD发生情况及其对AD照料者苦恼程度的影响.结果 应用CDR量表可将纳入的AD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87例AD患者中,以女性为主,受教育年限(6.98±10.46)年,平均年龄(71.13±10.46)岁;NPI量表的统计结果中,排名前5项的BPSD为易激惹46例(52.87%)、激越43例(49.43%)、焦虑41例(47.13%)、异常运动行为41例(47.13%)、淡漠37例(42.53%);轻、中、重度组在NPI总分、频率、严重程度及照料者苦恼程度的对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PSD各项的对比上,与重度AD组相比,发现轻、中度AD组在激越和睡眠障碍、照料者的苦恼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与中、重度AD组相比,在妄想、情感淡漠的频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照料者苦恼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严重程度AD患者的BPSD发生情况不同;不同严重程度的AD患者发生不同的BPSD对AD照料者造成的苦恼程度不同;痴呆程度越严重的AD患者的BPSD越严重,对AD照料者造成的苦恼程度越重;与轻、中度相比,重度AD组的激越、睡眠障碍对照料者造成的苦恼程度更加严重;中、重度AD患者的淡漠和妄想发生频率虽然增加,但其对照料者所造成的苦恼程度无明显增加.

    作者:陈丽坚;萧鲲;张翠玲;肖明月;肖铃娴;邹玉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