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丹丹;高艺花;金成子;朴红心;侯睿
目的:分析冠心痛(CHD)合并糖尿病(DM)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及影响因素,评价CR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再住院的关系.方法:选择CHD患者270例,记录患者临床情况及检查结果,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评价CR.随访1年,记录MACE及再次住院情况,结果:NDM与DM患者CR分别为45 (33.1%)例和78例(58.2%),P<0.001,差异有显著性.CHDDM患者CR的影响因素包括心率、TG水平、冠脉严重病变数.随访1年,CS及CR组MACE分别为35例(23.8%)和47例(38.2%),P=0.010,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再次住院患者分别为15例(10.2%)和27例(22.0%),P=0.008,差异有显著性.DM组中CR与CS患者MACE的发生分别为32例(41.0%)和12例(21.4%),再次住院病例分别为19例(24.4%)和5例(8.9%),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HD合并DM患者CR明显增高,CR与心率、TG水平、冠脉严重病变数有关,DM AR患者MACE及再次住院明显增加.对于CHD合并DM患者应该进一步强化抗血小板治疗.
作者:王志军;王泽宇;王硕;周建芝;刘宁;刁增利;黄宇玲;刘铁楠;李海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法治疗男性不育弱精子症患者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脾肾两虚型”拟行IUI的不育男性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A组(补肾健脾法组)、B组(抗氧化治疗组)和C组(空白组)3组,每组26例,12周为1个疗程.检测治疗前后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精子形态学等反映精子质量指标的变化,并对IUI后的妊娠结局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精子活力和前向运动精子(PR)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治疗前后患者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形态以及精予运动参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妊娠率、累积妊娠率和活胎率均高于B组和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补肾健脾法治疗男性不育弱精子症患者,能提高该类患者的精子活力及前向运动速度,有助于改善IUI的妊娠结局.
作者:张淑婷;翁治委;梁爱军;余丽;刘立;周少虎;谢建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Ca2+作为一种广泛而又重要的细胞内第二信使参与了各种细胞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心肌细胞的收缩、舒张过程中,每一次的兴奋一收缩耦联都伴随着细胞内Ca“浓度改变,这种浓度变化的时间及空间效应形成了心肌细胞内的钙信号.由于Ca2+在生物体内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及作用,钙信号的调节机制是非常复杂的,钙信号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作者:赵灿;吴永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分析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定位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选取4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将核素骨显像技术定位的新鲜压缩骨折的责任椎体数目设为骨扫描组,将首先经查体定位、X线透视筛查后,将发现的病变椎体再进行CT以及磁共振检查,终确定新鲜压缩骨折的责任椎体数目设为标准组,将两者数据进行Kappa检验.结果:骨扫描组确定的新鲜骨折的责任椎体数目为56节,标准组中,X线定位58节椎体,CT定位54节椎体,MRI定位52节椎体,经过综合评估后,确认责任椎体为52节,两组一致性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6).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结果与综合查体定位、X线、CT以及磁共振共同诊断的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对于不能行MRI检查的患者,核素骨显像是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责任椎体的有效辅助检查方式.
作者:林玉江;杨利民;杨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与其受体(RAGE)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在肠道L细胞(GLUTag)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首先将不同浓度的AGEs作用于GLUTag细胞24 h后,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RAGE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然后将细胞分为BSA对照组、AGEs 200 μg/mL组、AGEs+ siRNA-RAGE组、AGEs+apocynin组.采用AnnexinV-FITC/PI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ADPH氧化酶亚单位p22phox、p47pbox磷酸化水平和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GEs干预后GLUTag细胞RAGE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加.AGEs单独处理组与BSA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NADPH氧化酶亚单位p22phox、p47phox的表达增多,细胞内ROS水平升高,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AGEs+apocynin组、AGEs+siRNA-RAGE组与AGEs单独处理纽相比,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NADPH氧化酶亚单位p22phox、p47phox的表达减少,细胞内ROS水平下降,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调.结论:AGEs作用于GLUTag,可上调细胞RAGE受体表达,激活NADPH氧化酶,使细胞内ROS生成增多,进而通过p53/Bax途径诱导GLUTag凋亡.
作者:胡颖辉;张振;雷蕾;杨锐;林江虹;曾惠娴;陈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评估保留自主呼吸的喉罩全麻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喉罩组与双腔支气管组各20例肺占位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患者.两组均行肋间神经阻滞,术中喉罩组不使用肌松药,保留自主呼吸;双腔管组使用肌松药,术中行单肺通气.结果:喉罩组与双腔管组在手术时间、术中低SpO2、术前、术后1 h PaCO2无明显差异.喉罩/双腔管放置满意用时、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喉罩组均短于双腔管组.插喉罩/双腔管前后,△MAP、△HR喉罩纽低于双腔管组.术中每千克体重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喉罩组显著少于双腔管组.肺叶切除后血气PaCO2、术中高P.CO2,喉罩组显著高于双腔管组.术后咽喉痛发生率、住院总费用喉罩组低于双腔管组.结论:保留自主呼吸的喉罩全麻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张洪江;潘维敏;张林;温翠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婴幼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影像分型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儿科住院的婴幼儿BO临床和影像资料,探讨BO的CT分型,并分析不同时期的影像表现.结果:本组患儿急性期MSCT均表现为肺部马赛克征、细支气管壁增厚,合并肺不张6例.CT分型:单纯型18例,肺炎型10例.治疗2~4周后复查:20例肺部恢复正常,8例转入慢性期,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7例、支气管扩张6例、支气管末梢钙化3例及胸膜粘连2例.结论:MSCT马赛克征是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早期的特征性征象,CT分型和分期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陈钧兴;洪庆山;汪小丽;傅永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脾脏VTQ值无创评估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技术对56例乙型肝炎受试者进行脾脏VTQ值测量,并行肝组织活检,按肝纤维化分期进行分组,采用组间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脾脏VTQ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3 (P< 0.05);脾脏VTQ值在肝纤维化S0期与S1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S4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截断值为2.79 m/s,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81.8%、91.7%.结论:应用ARFI技术测得的脾脏VTQ值在无创诊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丹丹;高艺花;金成子;朴红心;侯睿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骨母细胞瘤(osteoblastoma)是一种少见的成骨性肿瘤.脊柱和四肢长管状骨是骨母细胞瘤的常见好发部位,其中大约45%的骨母细胞瘤发生于脊柱[1].而脊柱骨母细胞瘤又多发生在椎体后部附件,尤以棘突、横突、椎板好发,故系统分析位于脊椎骨附件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对于全面认识骨母细胞瘤、提高诊断正确率有重要意义[2].既往国内外关于发生在脊椎骨附件骨母细胞瘤的文献资料较少,且多数为散在个案报道形式,CT诊断方面的资料也较为缺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骨附件骨母细胞瘤病例,并结合文献,系统总结其CT表现特征,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该病CT表现的认识.
作者:李杰;赵云超;马振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输尿管支架管具有较好的支撑及内引流作用,在泌尿外科腔镜领域应用广泛,通常用来解除上尿路的梗阻以及充分引流尿液,而在使用支架管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并发症[1].输尿管内支架管附壁继发性结石导致支架管拔除困难是临床上十分棘手的并发症之一.产生附壁结石的主要原因考虑为:支架管留置时间过长、支架管的质量、泌尿系感染、患者代谢改变以及妊娠等[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通过输尿管软镜处理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志国;郝斌;许长宝;刘昌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FCER2基因rs28364072位点多态性与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中国汉族哮喘患者(哮喘组)及116名汉族健康者(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PCR)反应、DNA测序、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测定等方法.结果:不同种族人群FCER2基因rs28364072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我国汉族哮喘及健康者中,均存在TT、TC和CC三种基因型.在哮喘组与对照组中,各基因型分布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对TT基因型而言,CC基因型、CC+TC均能显著增加哮喘发生的危险性.相对T而言,突变C能显著增加哮喘发生的危险性.在哮喘组TT与CC基因型的ACT评分、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汉族人群存在着FCER2基因rs28364072位点多态性,且其多态性与哮喘患病相关.
作者:邱玉明;李剑雄;肖少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效果,探究简单易行有效的综合干预模式.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在本院体检中符合纳入标准的182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强化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予以碳酸氢钠片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低嘌呤饮食干预.随访1年.分析干预组干预前后及干预后两组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1年后干预组患者BMI、血尿酸、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水平及患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组干预后BMI、血尿酸、血糖、舒张压、甘油三酯水平及患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比例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综合干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效果较好,且比单纯低嘌呤饮食干预更能降低血尿酸,减少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邓卫;谢辉;张海红;谭晓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小ADC值鉴别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0例(26个病灶)颈部淋巴瘤和18例(34个病灶)转移性淋巴结患者的MRI图像特点,同时测量并比较颈部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小ADC值.结果:颈部淋巴瘤组囊变发生率(8%)低于转移性淋巴结组(53%,P< 0.05);淋巴瘤组病灶周围渗出发生率(27%)低于转移性淋巴结(38%,P> 0.05).淋巴瘤组小ADC值低于转移性淋巴结组小ADC值,分别为(0.58±0.12)×10-3mm2/s、(0.76±0.16)×10.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MRI联合小ADC值有助于鉴别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
作者:鲁果果;孙聚葆;李新瑜;杨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在气腹过程中对PC、VC和PRVC 3种呼吸模式进行呼吸力学的监测并、对比、研究,来探讨PRVC呼吸模式临床使用的意义及价值.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压力控制、容量控制、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3组,每组30例.分别在患者气腹前、气腹后5、10、15、20 min等5个时项段记录:食管压力、气道平均压、气道压峰值、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呼气末CO2浓度或分压、潮气量、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VC模式的PES在气腹后明显高于PC和PRVC模式.PC和VC模式气腹后10 min开始PaCO2和ETCO2明显升高(P<0.05);PC不仅会使PaCO2和ETCO2升高,而且气腹后TV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PC和VC组气腹后通过使PaCO2和ETCO2上升,使MAP、HR显著升高(P<0.05).气腹后PRVC组MAP、HR显著低于PC、VC纽(P<0.05).结论:PRVC模式可有效降低气腹引起的PAWM、PAl、PES升高,避免PaCO2和ETCO2在手术期的异常升高,保证围手术期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
作者:段霞光;黄再青;郝春光;支小军;齐小冰;任玲;栾胜辉;梁成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微小核糖核酸,简称微小RNA(即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广泛存在真核细胞中.miRNAs作用广泛,通过5'种子序列结合靶基因mRNA的3'非翻译端互补配刘来调控胚胎发育、细胞增殖和凋亡、肿瘤的发生发展、脂肪代谢以及激素合成等过程.随着对miRNAs认识的深入,不同肿瘤的miRNAs表达谱不同,大量研究发现miRNAs在泌尿系肿瘤表达异常,证明其具有作为新的泌尿系肿瘤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本文就近年来miRNAs表达在泌尿系肿瘤发生发展、诊断以及预后的相关进展回顾如下.
作者:吴永璐;陈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共352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选取有统计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41例发生PPCs,发生率为11.6%(41/352),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5岁,体质指数(BMI)≥25 kg/m2,有吸烟史,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手术时间(≥3h)及术前新辅助化疗这6类因素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P<0.05),对这6类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 65岁,体质指数(BMI)≥25 kg/m2,合并COPD,手术时间(≥3h)为其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尤其术前存在慢阻肺病史或肥胖患者,若手术时间长,应充分重视PPCs的发生,加强预防.
作者:杨勇;陈小杰;陈仁雄;王新朋;方华;王宏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利尿剂抵抗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有利尿剂抵抗患者40例,采用完全随机化分为普通血液透析(HD)组和连续性血液净化(CVVH)组,每组20例.均给予调脂、抗凝及糖皮质激素等基础治疗,观察时间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清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的变化及水肿的缓解情况.结果:血液净化治疗后,患者尿量均明显增加,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的同时血浆白蛋白均显著提升,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与HD组比较,治疗2周后CVVH组患者尿量增加更明显(P<0.05),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及血浆白蛋白提升更显著(P<0.05),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尿量及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VVH组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及血浆白蛋白提升比HD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血液净化治疗利尿剂抵抗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更有效缓解利尿剂抵抗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严重顽固性水肿,促进肾功能恢复,改善肾痛预后.
作者:吴泽成;汤跃武;李良志;史继红;何先红;刘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促凋亡基因HtrA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8例AML患者(初发组、完全缓解组和难治组)及同期就诊的25例对照组骨髓及外周血标本,提取总RNA,检测HtrA2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组别、不同型别之间的HtrA2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期随访17例患者.结果:初诊组、完全缓解组和难治组的HtrA2的表达量存在较大的差异,高值与低值比值高达68.76,HtrA2水平在不同的患者存在较大差异,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13,P<0.05).FAB各型别间HtrA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4,P>0.05).随诊患者治疗后其HtrA2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HtrA2基因可以影响患者生存时间(Wald=4.979,P<0.05),而年龄和性别对患者生存状态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Wald分别为2.426和0.883,P>0.05),随访期患者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4.50个月.结论:HtrA2基因的表达水平的检测有助于AM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
作者:王楠;熊连军;马晓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吻合血管腓骨皮瓣移植法与万古霉素硫酸钙填塞法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并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35例慢性胫骨骨髓炎并骨缺损患者,分别接受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移植法(A组21例)或万古霉素硫酸钙填塞法(B组14例),比较两组感染控制率及Enneking系统评分,同时检测术前与术后2周、术后l及3个月的CRP及PCT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CRP及PCT均能控制,术前与术后2周、术后1及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感染控制率上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nneking评分上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临床疗效均满意,应视患者感染的程度和骨缺损的长短选择合适的治疗办法,有时联用两种治疗方法更值得推荐.
作者:孙劲;付纳新;刘沛;寿康全;戴鹏;谭艳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卵圆孔未闭(PFO)合并偏头痛患者视觉先兆的关系.方法:收集南华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因先兆性偏头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检查结果为阳性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氯吡格雷+手术组、氯吡格雷组、常规药物治疗组各30例.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MPV,评估各组患者治疗后视觉先兆转归情况.结果:手术组、氯吡格雷+手术组、氯吡格雷组患者治疗前MPV分别为(10.98±1.41)fL、(10.94±1.40)儿、(10.88±1.41)fL,与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治疗前MPV(10.91±1.46) f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0.029,P=0.993).手术组、氯吡格雷+手术组、氯吡格雷组患者治疗后MPV分别为(9.66±1.22)fL、(8.81±1.05)fL、(9.97±1.18)fL,与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治疗后MPV(10.86±1.39)f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常规药物治疗组治疗比较,手术组、氯吡格雷+手术纽、氯吡格雷组患者治疗后视觉先兆明显好转(P<0.05).结论:PFO合并偏头痛患者视觉先兆可能与MPV有关,下调PFO合并偏头痛患者MPV水平可改善患者的视觉先兆.
作者:叶青;林百喜;周婵娟;游咏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