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肌细胞钙信号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赵灿;吴永全

关键词:
摘要:Ca2+作为一种广泛而又重要的细胞内第二信使参与了各种细胞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心肌细胞的收缩、舒张过程中,每一次的兴奋一收缩耦联都伴随着细胞内Ca“浓度改变,这种浓度变化的时间及空间效应形成了心肌细胞内的钙信号.由于Ca2+在生物体内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及作用,钙信号的调节机制是非常复杂的,钙信号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净化治疗利尿剂抵抗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利尿剂抵抗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有利尿剂抵抗患者40例,采用完全随机化分为普通血液透析(HD)组和连续性血液净化(CVVH)组,每组20例.均给予调脂、抗凝及糖皮质激素等基础治疗,观察时间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清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的变化及水肿的缓解情况.结果:血液净化治疗后,患者尿量均明显增加,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的同时血浆白蛋白均显著提升,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与HD组比较,治疗2周后CVVH组患者尿量增加更明显(P<0.05),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及血浆白蛋白提升更显著(P<0.05),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尿量及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VVH组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及血浆白蛋白提升比HD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血液净化治疗利尿剂抵抗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更有效缓解利尿剂抵抗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严重顽固性水肿,促进肾功能恢复,改善肾痛预后.

    作者:吴泽成;汤跃武;李良志;史继红;何先红;刘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阿霉素对肾上腺皮质癌细胞系SW-13克隆特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阿霉素在体干预对肾上腺皮质癌系SW-13克隆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阿霉素干预裸鼠连续传代SW-13细胞系皮下移植瘤模型,将空白组及实验组细胞进行单细胞克隆行成试验,观察单个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克隆形成率及3种克隆(全克隆、部分克隆和旁克隆)的百分比,并进行Hoechst33342试验检测细胞的耐药性.结果:SW-13细胞系经过阿霉素干预裸鼠连续传代移植瘤模型后,克隆形成率较空白对照组增加(P<0.05);全克隆的百分此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经Hoechst33342试验发现经阿霉素干预肾上腺皮质癌细胞荧光减弱.结论:阿霉素在体干预提高肾上腺皮质癌细胞系SW-13的克隆形成能力及全克隆形成能力,并提高其耐药性.

    作者:曾文清;陈小舟;黄振兴;杨海燕;邝晓聪;罗佐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对婴幼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分型和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婴幼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影像分型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儿科住院的婴幼儿BO临床和影像资料,探讨BO的CT分型,并分析不同时期的影像表现.结果:本组患儿急性期MSCT均表现为肺部马赛克征、细支气管壁增厚,合并肺不张6例.CT分型:单纯型18例,肺炎型10例.治疗2~4周后复查:20例肺部恢复正常,8例转入慢性期,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7例、支气管扩张6例、支气管末梢钙化3例及胸膜粘连2例.结论:MSCT马赛克征是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早期的特征性征象,CT分型和分期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陈钧兴;洪庆山;汪小丽;傅永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雷公藤多苷含药血清对强直性脊柱炎病理性骨化相关炎症因子和miR-21的影响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含药血清对强直性脊柱炎(AS)病理性骨化相关炎症因子及miR-21的影响.方法:将本题组前期培养分离的AS滑膜成纤维细胞用l ng/mL IL-1刺激24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空白血清(5%,10%,15%)或雷公藤多苷含药血清(5%,10%,15%)培养48 h,Western Blot检测PGE-2、IL-17、IL-22、IL-23、CCL19、CCL21的水平,RT-PCR检测成骨相关因子BMP-2以及miR-21的表达.结果:雷公藤多苷含药血清在干预后48 h,显著抑制了炎症因子的表达,并同时抑制了BMP-2和miR-21的表达,且这一抑制呈浓度梯度改变.结论:雷公藤多苷含药血清可以抑制AS病理性骨化相关炎症因子,BMP-2和miR-21的表达,为其治疗AS病理性骨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邹宇聪;毛筝;徐敏鹏;胡少俊;接红宇;陈俊琦;刘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其拮抗剂ISO-1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参与病理性瘢痕发病的具体机制,以及其拮抗剂ISO-l对病理性瘢痕来源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皮肤、正常瘢痕以及病理性瘢痕标本,行HE以及免疫组化染色.利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人成纤维细胞,予以不同浓度ISO-1干预(0~ 100μmol/mL).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以及RT-PCR检测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以及PI3K/Akt/mTOR通路的表达情况.结果:MIF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表达强于正常瘢痕和正常皮肤.无干预组凋亡细胞较少,予以不同浓度ISO-1干预后,凋亡率逐渐上升.各组各时间点组间迁徙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预浓度上升,Ⅰ型胶原蛋白、纤连蛋白以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下降.活化PI3K以及活化Akt表达量随着ISO-1浓度增加而下降.结论:MIF在不同类型瘢痕组织中表达存在差异,ISO-1通过PI3 K/Akt/mTOR通路抑制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

    作者:梁大宁;柯昌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喉罩全麻和气管插管全麻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评估保留自主呼吸的喉罩全麻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喉罩组与双腔支气管组各20例肺占位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患者.两组均行肋间神经阻滞,术中喉罩组不使用肌松药,保留自主呼吸;双腔管组使用肌松药,术中行单肺通气.结果:喉罩组与双腔管组在手术时间、术中低SpO2、术前、术后1 h PaCO2无明显差异.喉罩/双腔管放置满意用时、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喉罩组均短于双腔管组.插喉罩/双腔管前后,△MAP、△HR喉罩纽低于双腔管组.术中每千克体重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喉罩组显著少于双腔管组.肺叶切除后血气PaCO2、术中高P.CO2,喉罩组显著高于双腔管组.术后咽喉痛发生率、住院总费用喉罩组低于双腔管组.结论:保留自主呼吸的喉罩全麻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张洪江;潘维敏;张林;温翠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输尿管软镜处理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13例

    输尿管支架管具有较好的支撑及内引流作用,在泌尿外科腔镜领域应用广泛,通常用来解除上尿路的梗阻以及充分引流尿液,而在使用支架管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并发症[1].输尿管内支架管附壁继发性结石导致支架管拔除困难是临床上十分棘手的并发症之一.产生附壁结石的主要原因考虑为:支架管留置时间过长、支架管的质量、泌尿系感染、患者代谢改变以及妊娠等[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通过输尿管软镜处理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志国;郝斌;许长宝;刘昌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疗效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自从GALIBERT首次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成功治疗C2椎体血管瘤,以及美国人REILEY发明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以来,PVP与PKP在全世界已经被广泛的用来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虽然2010年美国整形外科学会强烈建议不要使用PKP和PVP对疼痛性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管理[1],但随后的几篇研究[2-4]却肯定了PKP及PVP对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疗效.目前PVP与PKP已经成为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近年来虽然有不少文献对影响PKP及PVP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基本上都只研究了部分影响因素,而且目前国内外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全面分析的文章很少,为了更全面的分析所有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总结分析,首次将影响PKP及PVP疗效的相关因素分类为人口学因素、于术因素、骨水泥因素、椎体因素、其他因素,并以这些相关因素为主线进行综述.

    作者:唐燕剑;罗俊男;李超;兰万利;金勋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12号斜面注射针头治疗中重度手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目的:通过临床前瞻性研究局麻下12号斜面注射针头治疗中重度手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选择诊断为2~4期手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刀松解术,观察组采用1%利多卡因局麻下12号斜面注射针头松解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随访时间均为9个月,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增加(P< 0.05).观察组术后3、7和21 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TAM评定标准(total active motion,手指肌腱总活动度)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麻下12号斜面注射针头治疗中重度手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肖祥池;陈善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噻托溴铵吸入剂对合并慢阻肺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障碍的影响

    目的:研究噻托溴铵吸入剂对合并慢阻肺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障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96例使用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合并慢阻肺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治疗组,设25例未吸入制剂的患者为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生活质量量表(QOL)、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达大尿流率时间(TTQMax)、残余尿量(PVR)、膀胱排尿效率(BVE%)对患者进行排尿障碍评价,所有患者均检查肺功能、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结果: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对照组比较,IPSS(15.1±4.1、16.3±3.4和14.7±3.1,P=0.864);QOL(3.9±0.8、4.0±0.8和4.0±0.9,P=0.992);QMax(ml/s) (8.5±2.9、10.9±2.2和9.0±2.4,P=0.214);Qave(ml/s) (3.9±1.2、5.0±1.4和3.8±0.9,P=0.054);TTQMax(s)(11.1±5.6、11.2±4.0和10.4±5.1,P=0.424);PVR(mL) (56.8±33.3、62.3±30.5和57.4±29.5,P=0.981);BVE(%)(75.6±13.8、72.7±10.5和74.3±12.1,P=0.992),以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噻托溴铵吸入剂不引起合并慢阻肺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发生排尿障碍.

    作者:王刚;詹谊;何金参;陈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共352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选取有统计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41例发生PPCs,发生率为11.6%(41/352),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5岁,体质指数(BMI)≥25 kg/m2,有吸烟史,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手术时间(≥3h)及术前新辅助化疗这6类因素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P<0.05),对这6类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 65岁,体质指数(BMI)≥25 kg/m2,合并COPD,手术时间(≥3h)为其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尤其术前存在慢阻肺病史或肥胖患者,若手术时间长,应充分重视PPCs的发生,加强预防.

    作者:杨勇;陈小杰;陈仁雄;王新朋;方华;王宏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自噬减少组蛋白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自噬对组蛋白介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的效应.方法:以不同浓度组蛋白刺激HK-2,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HK-2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的表达情况,初步了解组蛋白对HK-2凋亡和自噬的影响.以自噬抑制荆3-甲基腺嘌呤(3-MA)预处理后,观察组蛋白诱导的HK-2凋亡和caspase-3活化的情况,进一步明确自噬通路对凋亡的作用.结果:组蛋白25、50、100 μg/mL组HK-2凋亡率和LC3Ⅱ、Beclin1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并且组蛋白诱导HK-2凋亡具有浓度依赖效应.自噬抑制剂3-MA显著增强HK-2凋亡和caspase-3活化(P<0.05).结论:自噬能够减轻组蛋白介导的HK-2凋亡,提示活化自噬通路在急性肾损伤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洪晓丽;王洋洋;崔绍业;常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糖尿病足的创面修复156例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创面修复.方法:总结156例糖尿病足创面,在全面正规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创面特征、血供特点、组织坏死程度,采用分期“蚕食性”清创方法,结合负压吸引、新型敷料、植皮及皮瓣修复治疗.结果:156例中2例死亡,4例失访,余150例痊愈,治疗周期平均56 d.结论: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修复要兼顾全身治疗和局部处理,创面宜分期、渐进性清创,逐步改善创面微环境,创面覆盖宜采用皮片移植,慎用皮瓣转移.

    作者:余文林;张斌;李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常规MRI联合小ADC值鉴别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的价值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小ADC值鉴别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0例(26个病灶)颈部淋巴瘤和18例(34个病灶)转移性淋巴结患者的MRI图像特点,同时测量并比较颈部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小ADC值.结果:颈部淋巴瘤组囊变发生率(8%)低于转移性淋巴结组(53%,P< 0.05);淋巴瘤组病灶周围渗出发生率(27%)低于转移性淋巴结(38%,P> 0.05).淋巴瘤组小ADC值低于转移性淋巴结组小ADC值,分别为(0.58±0.12)×10-3mm2/s、(0.76±0.16)×10.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MRI联合小ADC值有助于鉴别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

    作者:鲁果果;孙聚葆;李新瑜;杨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综合干预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效果,探究简单易行有效的综合干预模式.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在本院体检中符合纳入标准的182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强化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予以碳酸氢钠片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低嘌呤饮食干预.随访1年.分析干预组干预前后及干预后两组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1年后干预组患者BMI、血尿酸、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水平及患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组干预后BMI、血尿酸、血糖、舒张压、甘油三酯水平及患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比例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综合干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效果较好,且比单纯低嘌呤饮食干预更能降低血尿酸,减少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邓卫;谢辉;张海红;谭晓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补肾健脾法治疗男性不育弱精子症对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法治疗男性不育弱精子症患者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脾肾两虚型”拟行IUI的不育男性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A组(补肾健脾法组)、B组(抗氧化治疗组)和C组(空白组)3组,每组26例,12周为1个疗程.检测治疗前后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精子形态学等反映精子质量指标的变化,并对IUI后的妊娠结局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精子活力和前向运动精子(PR)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治疗前后患者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形态以及精予运动参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妊娠率、累积妊娠率和活胎率均高于B组和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补肾健脾法治疗男性不育弱精子症患者,能提高该类患者的精子活力及前向运动速度,有助于改善IUI的妊娠结局.

    作者:张淑婷;翁治委;梁爱军;余丽;刘立;周少虎;谢建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脊椎骨附件骨母细胞瘤的CT诊断

    骨母细胞瘤(osteoblastoma)是一种少见的成骨性肿瘤.脊柱和四肢长管状骨是骨母细胞瘤的常见好发部位,其中大约45%的骨母细胞瘤发生于脊柱[1].而脊柱骨母细胞瘤又多发生在椎体后部附件,尤以棘突、横突、椎板好发,故系统分析位于脊椎骨附件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对于全面认识骨母细胞瘤、提高诊断正确率有重要意义[2].既往国内外关于发生在脊椎骨附件骨母细胞瘤的文献资料较少,且多数为散在个案报道形式,CT诊断方面的资料也较为缺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骨附件骨母细胞瘤病例,并结合文献,系统总结其CT表现特征,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该病CT表现的认识.

    作者:李杰;赵云超;马振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不同添加时间、疗程及剂量益生菌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不同添加时间、疗程及剂量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印)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80例Hp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5个治疗组:A组:兰索拉唑片30 mg+克拉霉素片500mg+阿莫西林胶囊1 000 mg,每日2次,疗程14d;B组: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 000 mg,每日3次)服用14d后,给予A组治疗方案治疗14 d,总疗程28 d;C1组:A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 000 mg,每日2次),疗程14d;C2组:A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 000 mg,每日3次),疗程14 d;D组:C2组方案根除治疗后,继续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 000 mg,每日3次)14d,总疗程28 d.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根除疗效.治疗期间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52例(90.0%)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A、B、C1、C2、D组治疗完成率分别为78.6%(44/56)、92.9%(52/56)、87.5%(49/56)、96.4%(54/56)和94.6%(53/56),B、C2及D组显著高于A纽(P<0.05),而C2略高于B及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1、C2及D组按意向治疗(ITT)根除率分别为62.5%、80.4%、69.6%、85.7%和87.5%,B、C2及D组显著高于A组(x2=4.375,P=0.036;x2=7.864,P=0.005;x2=9.333,P=0.002),且C2组高于C1组(x2=4.171,P=0.041),而D组稍高于B纽及C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方案治疗(PP)五组根除率分别为79.5%、86.5%、79.6%、88.9%和92.5%,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胀、味觉异常(口苦、口腔异味)、厌食及便秘等.A、B、C1、C2及D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67.9%(38/56)、26.8%(15/56)、35.7%(20/56)、21.4%(12/56)及17.9%(10/56),B、C2及D组明显少于A组(P<0.05),而B、C2及D组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疗法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能够显著降低传统根除疗法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Hp的根除率,且随着益生菌剂量的增加,HP的根除率也随之增加,同时服用益生菌14d为佳选择.

    作者:彭卫斌;容海鹰;沙卫红;杨元生;李锐清;朱雅丽;张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uP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和该因子与其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通过原代细胞培养EMS患者和正常内膜各9例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并鉴定,分别经由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该因子的表达.通过侵袭小室验证uPA与腺上皮细胞侵袭性和迁移性的关系.结果:(1) uPA蛋白及mRNA在EMS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比正常内膜中明显增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EMS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的侵袭性较正常细胞明显增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uPA在EMS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加,且与其侵袭性及迁移能力明显相关,揭示uPA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刘玉锋;薛芳芳;白治苗;哈春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microRNAs表达在泌尿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微小核糖核酸,简称微小RNA(即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广泛存在真核细胞中.miRNAs作用广泛,通过5'种子序列结合靶基因mRNA的3'非翻译端互补配刘来调控胚胎发育、细胞增殖和凋亡、肿瘤的发生发展、脂肪代谢以及激素合成等过程.随着对miRNAs认识的深入,不同肿瘤的miRNAs表达谱不同,大量研究发现miRNAs在泌尿系肿瘤表达异常,证明其具有作为新的泌尿系肿瘤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本文就近年来miRNAs表达在泌尿系肿瘤发生发展、诊断以及预后的相关进展回顾如下.

    作者:吴永璐;陈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