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大宁;柯昌能
目的:观察应用鲑鱼降钙素联合补肾宣肺汤治疗COPD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补钙基础治疗加用鲑鱼降钙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宣肺汤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骨痛程度、骨密度、血钙等生化项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骨痛程度、骨密度、血钙等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鲑鱼降钙素联合补肾宣肺汤治疗COPD患者骨质疏松疗效明显.
作者:何浩森;陈嘉馨;彭炜;何影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参与病理性瘢痕发病的具体机制,以及其拮抗剂ISO-l对病理性瘢痕来源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皮肤、正常瘢痕以及病理性瘢痕标本,行HE以及免疫组化染色.利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人成纤维细胞,予以不同浓度ISO-1干预(0~ 100μmol/mL).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以及RT-PCR检测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以及PI3K/Akt/mTOR通路的表达情况.结果:MIF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表达强于正常瘢痕和正常皮肤.无干预组凋亡细胞较少,予以不同浓度ISO-1干预后,凋亡率逐渐上升.各组各时间点组间迁徙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预浓度上升,Ⅰ型胶原蛋白、纤连蛋白以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下降.活化PI3K以及活化Akt表达量随着ISO-1浓度增加而下降.结论:MIF在不同类型瘢痕组织中表达存在差异,ISO-1通过PI3 K/Akt/mTOR通路抑制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
作者:梁大宁;柯昌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促凋亡基因HtrA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8例AML患者(初发组、完全缓解组和难治组)及同期就诊的25例对照组骨髓及外周血标本,提取总RNA,检测HtrA2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组别、不同型别之间的HtrA2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期随访17例患者.结果:初诊组、完全缓解组和难治组的HtrA2的表达量存在较大的差异,高值与低值比值高达68.76,HtrA2水平在不同的患者存在较大差异,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13,P<0.05).FAB各型别间HtrA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4,P>0.05).随诊患者治疗后其HtrA2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HtrA2基因可以影响患者生存时间(Wald=4.979,P<0.05),而年龄和性别对患者生存状态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Wald分别为2.426和0.883,P>0.05),随访期患者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4.50个月.结论:HtrA2基因的表达水平的检测有助于AM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
作者:王楠;熊连军;马晓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既往命名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获得性血液系统疾病,以血小板减少及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以骨髓中血小板生成减少、自身抗体产生、网状系统血小板清除三种发病机制致病.根据2016年国际ITP工作组制定的难治性ITP[1]明确定义为对脾切除无效,或脾切除后复发,呈现重型或高风险仍需治疗.
作者:胡兰;喻雕;周泽平;刘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脾脏VTQ值无创评估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技术对56例乙型肝炎受试者进行脾脏VTQ值测量,并行肝组织活检,按肝纤维化分期进行分组,采用组间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脾脏VTQ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3 (P< 0.05);脾脏VTQ值在肝纤维化S0期与S1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S4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截断值为2.79 m/s,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81.8%、91.7%.结论:应用ARFI技术测得的脾脏VTQ值在无创诊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丹丹;高艺花;金成子;朴红心;侯睿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利尿剂抵抗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有利尿剂抵抗患者40例,采用完全随机化分为普通血液透析(HD)组和连续性血液净化(CVVH)组,每组20例.均给予调脂、抗凝及糖皮质激素等基础治疗,观察时间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清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的变化及水肿的缓解情况.结果:血液净化治疗后,患者尿量均明显增加,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的同时血浆白蛋白均显著提升,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与HD组比较,治疗2周后CVVH组患者尿量增加更明显(P<0.05),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及血浆白蛋白提升更显著(P<0.05),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尿量及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VVH组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及血浆白蛋白提升比HD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血液净化治疗利尿剂抵抗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更有效缓解利尿剂抵抗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严重顽固性水肿,促进肾功能恢复,改善肾痛预后.
作者:吴泽成;汤跃武;李良志;史继红;何先红;刘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在气腹过程中对PC、VC和PRVC 3种呼吸模式进行呼吸力学的监测并、对比、研究,来探讨PRVC呼吸模式临床使用的意义及价值.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压力控制、容量控制、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3组,每组30例.分别在患者气腹前、气腹后5、10、15、20 min等5个时项段记录:食管压力、气道平均压、气道压峰值、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呼气末CO2浓度或分压、潮气量、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VC模式的PES在气腹后明显高于PC和PRVC模式.PC和VC模式气腹后10 min开始PaCO2和ETCO2明显升高(P<0.05);PC不仅会使PaCO2和ETCO2升高,而且气腹后TV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PC和VC组气腹后通过使PaCO2和ETCO2上升,使MAP、HR显著升高(P<0.05).气腹后PRVC组MAP、HR显著低于PC、VC纽(P<0.05).结论:PRVC模式可有效降低气腹引起的PAWM、PAl、PES升高,避免PaCO2和ETCO2在手术期的异常升高,保证围手术期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
作者:段霞光;黄再青;郝春光;支小军;齐小冰;任玲;栾胜辉;梁成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和该因子与其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通过原代细胞培养EMS患者和正常内膜各9例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并鉴定,分别经由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该因子的表达.通过侵袭小室验证uPA与腺上皮细胞侵袭性和迁移性的关系.结果:(1) uPA蛋白及mRNA在EMS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比正常内膜中明显增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EMS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的侵袭性较正常细胞明显增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uPA在EMS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加,且与其侵袭性及迁移能力明显相关,揭示uPA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刘玉锋;薛芳芳;白治苗;哈春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应用二维及三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E、3D-STE)技术评估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左心室功能的毒性作用,比较两种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例乳腺癌术后的患者,均采用以表柔比星为主的化疗方案,共化疗6个周期.根据表柔比星累计剂量达0、120、240、360 mg/m2分为不同化疗阶段(即化疗前、化疗初期、化疗中期、化疗后期).分别于不同化疗阶段行2D-STE和3D-STE的监测.绘制ROC曲线以评价2D-GLS、3D-GLS、3D-GCS及3D-GAS检测左室功能早期损害的敏感度及特异度.25例健康女性志愿者组成对照组.结果:相比对照组和化疗前,2D-GLS和3D-GCS于化疗后期明显降低(P<0.05),3D-GAS、3D-GLS在化疗中期及化疗后期均明显减低(P<0.05),而3D-GRS在整个化疗阶段无明显降低.ROC曲线表明2D-GLS、3D-GCS、3D-GLS、3D-GAS判断蒽环类药物对左室功能损害的敏感度分别为60.7%、65.3%、62.7%、80.7%,特异度分别为50.0%、54.0%、64.0%、82.0%.结论:与2D-STE比较,3D-STE更具有优势,能够更早、更准确的发现蒽环类药物所致的左心室功能损害,且3D-GAS检测左心室功能早期损害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
作者:刘颂玉;王玲;陈婕;陈剑琼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超声检测不同孕期的重型α-地中海贫血胎儿(重型α-地贫)的右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面积之差与舒张末期面积之比(RVFAC),研究重型α-地贫胎儿与正常胎儿右心室RVFAC的改变关系.方法:研究组:通过回顾性分析经我院确诊为不同孕期的70例重型α-地贫所测之RVFAC数据;对照组:分析同孕期(70例)正常胎儿RVFAC数据.分析重型α【-地贫胎儿与正常胎儿RVFAC改变关系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重型α-地贫RVFAC随着孕龄的增加而递减.重型α-地贫组胎儿RVFAC低于对照组胎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α-地中海贫血胎儿RVFAC可作为评估重型α-地贫胎儿一项重要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重型α-地中海贫血胎儿RVFAC的研究对提高重型α-地贫胎儿的检出率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程志坚;龚薇;谢许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分析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定位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选取4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将核素骨显像技术定位的新鲜压缩骨折的责任椎体数目设为骨扫描组,将首先经查体定位、X线透视筛查后,将发现的病变椎体再进行CT以及磁共振检查,终确定新鲜压缩骨折的责任椎体数目设为标准组,将两者数据进行Kappa检验.结果:骨扫描组确定的新鲜骨折的责任椎体数目为56节,标准组中,X线定位58节椎体,CT定位54节椎体,MRI定位52节椎体,经过综合评估后,确认责任椎体为52节,两组一致性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6).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结果与综合查体定位、X线、CT以及磁共振共同诊断的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对于不能行MRI检查的患者,核素骨显像是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责任椎体的有效辅助检查方式.
作者:林玉江;杨利民;杨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抑郁是妊娠期间和产后常见的并发症,妊娠期间抑郁的发生率约为18.4%,产后3个月内抑郁的发生率约为19.2%[1].要诊断为围产期抑郁,必须存在超过以下5种以上的症状:失眠或睡眠过度、易激惹或反应迟缓、容易疲劳、食欲改变、无意义感或罪恶感、注意力下降、有自杀想法.除此之外,还必须存在情绪抑郁和(或)兴趣/快乐丧失.同时,以上症状要存在至少2个星期.
作者:徐阳;李元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婴幼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影像分型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儿科住院的婴幼儿BO临床和影像资料,探讨BO的CT分型,并分析不同时期的影像表现.结果:本组患儿急性期MSCT均表现为肺部马赛克征、细支气管壁增厚,合并肺不张6例.CT分型:单纯型18例,肺炎型10例.治疗2~4周后复查:20例肺部恢复正常,8例转入慢性期,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7例、支气管扩张6例、支气管末梢钙化3例及胸膜粘连2例.结论:MSCT马赛克征是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早期的特征性征象,CT分型和分期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陈钧兴;洪庆山;汪小丽;傅永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吻合血管腓骨皮瓣移植法与万古霉素硫酸钙填塞法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并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35例慢性胫骨骨髓炎并骨缺损患者,分别接受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移植法(A组21例)或万古霉素硫酸钙填塞法(B组14例),比较两组感染控制率及Enneking系统评分,同时检测术前与术后2周、术后l及3个月的CRP及PCT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CRP及PCT均能控制,术前与术后2周、术后1及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感染控制率上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nneking评分上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临床疗效均满意,应视患者感染的程度和骨缺损的长短选择合适的治疗办法,有时联用两种治疗方法更值得推荐.
作者:孙劲;付纳新;刘沛;寿康全;戴鹏;谭艳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噻托溴铵吸入剂对合并慢阻肺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障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96例使用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合并慢阻肺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治疗组,设25例未吸入制剂的患者为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生活质量量表(QOL)、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达大尿流率时间(TTQMax)、残余尿量(PVR)、膀胱排尿效率(BVE%)对患者进行排尿障碍评价,所有患者均检查肺功能、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结果: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对照组比较,IPSS(15.1±4.1、16.3±3.4和14.7±3.1,P=0.864);QOL(3.9±0.8、4.0±0.8和4.0±0.9,P=0.992);QMax(ml/s) (8.5±2.9、10.9±2.2和9.0±2.4,P=0.214);Qave(ml/s) (3.9±1.2、5.0±1.4和3.8±0.9,P=0.054);TTQMax(s)(11.1±5.6、11.2±4.0和10.4±5.1,P=0.424);PVR(mL) (56.8±33.3、62.3±30.5和57.4±29.5,P=0.981);BVE(%)(75.6±13.8、72.7±10.5和74.3±12.1,P=0.992),以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噻托溴铵吸入剂不引起合并慢阻肺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发生排尿障碍.
作者:王刚;詹谊;何金参;陈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自从GALIBERT首次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成功治疗C2椎体血管瘤,以及美国人REILEY发明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以来,PVP与PKP在全世界已经被广泛的用来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虽然2010年美国整形外科学会强烈建议不要使用PKP和PVP对疼痛性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管理[1],但随后的几篇研究[2-4]却肯定了PKP及PVP对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疗效.目前PVP与PKP已经成为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近年来虽然有不少文献对影响PKP及PVP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基本上都只研究了部分影响因素,而且目前国内外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全面分析的文章很少,为了更全面的分析所有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总结分析,首次将影响PKP及PVP疗效的相关因素分类为人口学因素、于术因素、骨水泥因素、椎体因素、其他因素,并以这些相关因素为主线进行综述.
作者:唐燕剑;罗俊男;李超;兰万利;金勋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小ADC值鉴别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0例(26个病灶)颈部淋巴瘤和18例(34个病灶)转移性淋巴结患者的MRI图像特点,同时测量并比较颈部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小ADC值.结果:颈部淋巴瘤组囊变发生率(8%)低于转移性淋巴结组(53%,P< 0.05);淋巴瘤组病灶周围渗出发生率(27%)低于转移性淋巴结(38%,P> 0.05).淋巴瘤组小ADC值低于转移性淋巴结组小ADC值,分别为(0.58±0.12)×10-3mm2/s、(0.76±0.16)×10.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MRI联合小ADC值有助于鉴别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
作者:鲁果果;孙聚葆;李新瑜;杨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阿霉素在体干预对肾上腺皮质癌系SW-13克隆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阿霉素干预裸鼠连续传代SW-13细胞系皮下移植瘤模型,将空白组及实验组细胞进行单细胞克隆行成试验,观察单个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克隆形成率及3种克隆(全克隆、部分克隆和旁克隆)的百分比,并进行Hoechst33342试验检测细胞的耐药性.结果:SW-13细胞系经过阿霉素干预裸鼠连续传代移植瘤模型后,克隆形成率较空白对照组增加(P<0.05);全克隆的百分此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经Hoechst33342试验发现经阿霉素干预肾上腺皮质癌细胞荧光减弱.结论:阿霉素在体干预提高肾上腺皮质癌细胞系SW-13的克隆形成能力及全克隆形成能力,并提高其耐药性.
作者:曾文清;陈小舟;黄振兴;杨海燕;邝晓聪;罗佐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在转染瑞典突变型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细胞(swAPP HEK293)中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β样淀粉样蛋白(Aβ)生成的影响及初步机制.方法:以swAPP HEK293为细胞模型,首先以MTT的方法检测姜黄素在不同时间点(各个时间点)和浓度值(各个浓度值)时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选取无细胞毒性时的浓度值(5μmol/L)作用不同时间后,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其对Aβ的影响;选取抑制作用强的浓度值和时间点进行后续试验,采用RT-PCR检测miR-153及APP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PP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浓度≤5μmol/L组对细胞活性无毒性作用(P> 0.05),姜黄素明显抑制Aβ的生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筛选姜黄素佳作用浓度和时间为5 μmol/L、24 h;姜黄素5μmol/L对APP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而明显降低APP蛋白的表达(P<0.05);此外,姜黄素5μmol/L使细胞中miR-153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swAPP HEK293细胞中,姜黄素可能通过上调miR-153的表达及降低APP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Aβ的生成.
作者:郭启雯;刘红英;周鹏;杨少青;陈秋蕾;张慧;王延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临床前瞻性研究局麻下12号斜面注射针头治疗中重度手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选择诊断为2~4期手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刀松解术,观察组采用1%利多卡因局麻下12号斜面注射针头松解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随访时间均为9个月,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增加(P< 0.05).观察组术后3、7和21 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TAM评定标准(total active motion,手指肌腱总活动度)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麻下12号斜面注射针头治疗中重度手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肖祥池;陈善创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