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大宁;柯昌能
目的:研究阿霉素在体干预对肾上腺皮质癌系SW-13克隆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阿霉素干预裸鼠连续传代SW-13细胞系皮下移植瘤模型,将空白组及实验组细胞进行单细胞克隆行成试验,观察单个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克隆形成率及3种克隆(全克隆、部分克隆和旁克隆)的百分比,并进行Hoechst33342试验检测细胞的耐药性.结果:SW-13细胞系经过阿霉素干预裸鼠连续传代移植瘤模型后,克隆形成率较空白对照组增加(P<0.05);全克隆的百分此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经Hoechst33342试验发现经阿霉素干预肾上腺皮质癌细胞荧光减弱.结论:阿霉素在体干预提高肾上腺皮质癌细胞系SW-13的克隆形成能力及全克隆形成能力,并提高其耐药性.
作者:曾文清;陈小舟;黄振兴;杨海燕;邝晓聪;罗佐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在气腹过程中对PC、VC和PRVC 3种呼吸模式进行呼吸力学的监测并、对比、研究,来探讨PRVC呼吸模式临床使用的意义及价值.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压力控制、容量控制、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3组,每组30例.分别在患者气腹前、气腹后5、10、15、20 min等5个时项段记录:食管压力、气道平均压、气道压峰值、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呼气末CO2浓度或分压、潮气量、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VC模式的PES在气腹后明显高于PC和PRVC模式.PC和VC模式气腹后10 min开始PaCO2和ETCO2明显升高(P<0.05);PC不仅会使PaCO2和ETCO2升高,而且气腹后TV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PC和VC组气腹后通过使PaCO2和ETCO2上升,使MAP、HR显著升高(P<0.05).气腹后PRVC组MAP、HR显著低于PC、VC纽(P<0.05).结论:PRVC模式可有效降低气腹引起的PAWM、PAl、PES升高,避免PaCO2和ETCO2在手术期的异常升高,保证围手术期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
作者:段霞光;黄再青;郝春光;支小军;齐小冰;任玲;栾胜辉;梁成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添加时间、疗程及剂量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印)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80例Hp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5个治疗组:A组:兰索拉唑片30 mg+克拉霉素片500mg+阿莫西林胶囊1 000 mg,每日2次,疗程14d;B组: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 000 mg,每日3次)服用14d后,给予A组治疗方案治疗14 d,总疗程28 d;C1组:A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 000 mg,每日2次),疗程14d;C2组:A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 000 mg,每日3次),疗程14 d;D组:C2组方案根除治疗后,继续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 000 mg,每日3次)14d,总疗程28 d.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根除疗效.治疗期间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52例(90.0%)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A、B、C1、C2、D组治疗完成率分别为78.6%(44/56)、92.9%(52/56)、87.5%(49/56)、96.4%(54/56)和94.6%(53/56),B、C2及D组显著高于A纽(P<0.05),而C2略高于B及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1、C2及D组按意向治疗(ITT)根除率分别为62.5%、80.4%、69.6%、85.7%和87.5%,B、C2及D组显著高于A组(x2=4.375,P=0.036;x2=7.864,P=0.005;x2=9.333,P=0.002),且C2组高于C1组(x2=4.171,P=0.041),而D组稍高于B纽及C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方案治疗(PP)五组根除率分别为79.5%、86.5%、79.6%、88.9%和92.5%,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胀、味觉异常(口苦、口腔异味)、厌食及便秘等.A、B、C1、C2及D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67.9%(38/56)、26.8%(15/56)、35.7%(20/56)、21.4%(12/56)及17.9%(10/56),B、C2及D组明显少于A组(P<0.05),而B、C2及D组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疗法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能够显著降低传统根除疗法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Hp的根除率,且随着益生菌剂量的增加,HP的根除率也随之增加,同时服用益生菌14d为佳选择.
作者:彭卫斌;容海鹰;沙卫红;杨元生;李锐清;朱雅丽;张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分析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定位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选取4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将核素骨显像技术定位的新鲜压缩骨折的责任椎体数目设为骨扫描组,将首先经查体定位、X线透视筛查后,将发现的病变椎体再进行CT以及磁共振检查,终确定新鲜压缩骨折的责任椎体数目设为标准组,将两者数据进行Kappa检验.结果:骨扫描组确定的新鲜骨折的责任椎体数目为56节,标准组中,X线定位58节椎体,CT定位54节椎体,MRI定位52节椎体,经过综合评估后,确认责任椎体为52节,两组一致性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6).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结果与综合查体定位、X线、CT以及磁共振共同诊断的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对于不能行MRI检查的患者,核素骨显像是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责任椎体的有效辅助检查方式.
作者:林玉江;杨利民;杨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共352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选取有统计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41例发生PPCs,发生率为11.6%(41/352),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5岁,体质指数(BMI)≥25 kg/m2,有吸烟史,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手术时间(≥3h)及术前新辅助化疗这6类因素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P<0.05),对这6类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 65岁,体质指数(BMI)≥25 kg/m2,合并COPD,手术时间(≥3h)为其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尤其术前存在慢阻肺病史或肥胖患者,若手术时间长,应充分重视PPCs的发生,加强预防.
作者:杨勇;陈小杰;陈仁雄;王新朋;方华;王宏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和该因子与其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通过原代细胞培养EMS患者和正常内膜各9例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并鉴定,分别经由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该因子的表达.通过侵袭小室验证uPA与腺上皮细胞侵袭性和迁移性的关系.结果:(1) uPA蛋白及mRNA在EMS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比正常内膜中明显增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EMS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的侵袭性较正常细胞明显增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uPA在EMS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加,且与其侵袭性及迁移能力明显相关,揭示uPA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刘玉锋;薛芳芳;白治苗;哈春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骨母细胞瘤(osteoblastoma)是一种少见的成骨性肿瘤.脊柱和四肢长管状骨是骨母细胞瘤的常见好发部位,其中大约45%的骨母细胞瘤发生于脊柱[1].而脊柱骨母细胞瘤又多发生在椎体后部附件,尤以棘突、横突、椎板好发,故系统分析位于脊椎骨附件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对于全面认识骨母细胞瘤、提高诊断正确率有重要意义[2].既往国内外关于发生在脊椎骨附件骨母细胞瘤的文献资料较少,且多数为散在个案报道形式,CT诊断方面的资料也较为缺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骨附件骨母细胞瘤病例,并结合文献,系统总结其CT表现特征,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该病CT表现的认识.
作者:李杰;赵云超;马振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噬对组蛋白介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的效应.方法:以不同浓度组蛋白刺激HK-2,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HK-2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的表达情况,初步了解组蛋白对HK-2凋亡和自噬的影响.以自噬抑制荆3-甲基腺嘌呤(3-MA)预处理后,观察组蛋白诱导的HK-2凋亡和caspase-3活化的情况,进一步明确自噬通路对凋亡的作用.结果:组蛋白25、50、100 μg/mL组HK-2凋亡率和LC3Ⅱ、Beclin1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并且组蛋白诱导HK-2凋亡具有浓度依赖效应.自噬抑制剂3-MA显著增强HK-2凋亡和caspase-3活化(P<0.05).结论:自噬能够减轻组蛋白介导的HK-2凋亡,提示活化自噬通路在急性肾损伤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洪晓丽;王洋洋;崔绍业;常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吻合血管腓骨皮瓣移植法与万古霉素硫酸钙填塞法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并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35例慢性胫骨骨髓炎并骨缺损患者,分别接受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移植法(A组21例)或万古霉素硫酸钙填塞法(B组14例),比较两组感染控制率及Enneking系统评分,同时检测术前与术后2周、术后l及3个月的CRP及PCT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CRP及PCT均能控制,术前与术后2周、术后1及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感染控制率上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nneking评分上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临床疗效均满意,应视患者感染的程度和骨缺损的长短选择合适的治疗办法,有时联用两种治疗方法更值得推荐.
作者:孙劲;付纳新;刘沛;寿康全;戴鹏;谭艳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慢病毒载体介导shRNA靶向沉默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l)基因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SHI-1细胞LSD1基因干扰的稳定细胞系.设置空白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和LSD1-shRNA干扰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LSD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AnnexinV-PE/7-AAD染色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PI染色后检测细胞周期.结果:HL-60细胞和SHI-1细胞LSD1-shRNA干扰组LS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相较于空白对照组及空载体对照组均显著下调(P<0.01).干扰LSD1后,HL-60细胞和SHI-1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P<0.01).结论:shRNA下调LSD1表达使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增加并发生细胞周期GJG1期阻滞.
作者:林秀梅;曾丽华;许世林;王顺清;毛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效果,探究简单易行有效的综合干预模式.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在本院体检中符合纳入标准的182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强化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予以碳酸氢钠片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低嘌呤饮食干预.随访1年.分析干预组干预前后及干预后两组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1年后干预组患者BMI、血尿酸、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水平及患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组干预后BMI、血尿酸、血糖、舒张压、甘油三酯水平及患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比例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综合干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效果较好,且比单纯低嘌呤饮食干预更能降低血尿酸,减少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邓卫;谢辉;张海红;谭晓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小ADC值鉴别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0例(26个病灶)颈部淋巴瘤和18例(34个病灶)转移性淋巴结患者的MRI图像特点,同时测量并比较颈部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小ADC值.结果:颈部淋巴瘤组囊变发生率(8%)低于转移性淋巴结组(53%,P< 0.05);淋巴瘤组病灶周围渗出发生率(27%)低于转移性淋巴结(38%,P> 0.05).淋巴瘤组小ADC值低于转移性淋巴结组小ADC值,分别为(0.58±0.12)×10-3mm2/s、(0.76±0.16)×10.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MRI联合小ADC值有助于鉴别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
作者:鲁果果;孙聚葆;李新瑜;杨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CUEDC2在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中的表达、定位及与肾功能相关性.方法:选用db/db小鼠为实验组,db/m小鼠为对照组,相同饲养条件下,24周时取组织样本;采用PAS,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法,Real time PCR检测肾组织CUEDC2的表达、定位;由本院检验科测定血肌酐、24 h尿白蛋白.结果:CUEDC2蛋白表达定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中.24周时,db/db小鼠出现肾小球硬化,肾间质增宽、炎症细胞浸润;较同期db/m小鼠,系膜基质明显扩张,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胶原染色增多,肾组织CUEDC2蛋白及mRNA均下调(P<0.05).db/db小鼠肾脏中CUEDC2含量分别与24 h尿白蛋白与血肌酐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CUEDC2在糖尿病小鼠肾脏中下调,并与尿白蛋白、血肌酐含量呈负相关.
作者:李浪;李虹;罗正茂;张虹;黄远航;申萌;何凤;童俊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创面修复.方法:总结156例糖尿病足创面,在全面正规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创面特征、血供特点、组织坏死程度,采用分期“蚕食性”清创方法,结合负压吸引、新型敷料、植皮及皮瓣修复治疗.结果:156例中2例死亡,4例失访,余150例痊愈,治疗周期平均56 d.结论: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修复要兼顾全身治疗和局部处理,创面宜分期、渐进性清创,逐步改善创面微环境,创面覆盖宜采用皮片移植,慎用皮瓣转移.
作者:余文林;张斌;李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婴幼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影像分型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儿科住院的婴幼儿BO临床和影像资料,探讨BO的CT分型,并分析不同时期的影像表现.结果:本组患儿急性期MSCT均表现为肺部马赛克征、细支气管壁增厚,合并肺不张6例.CT分型:单纯型18例,肺炎型10例.治疗2~4周后复查:20例肺部恢复正常,8例转入慢性期,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7例、支气管扩张6例、支气管末梢钙化3例及胸膜粘连2例.结论:MSCT马赛克征是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早期的特征性征象,CT分型和分期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陈钧兴;洪庆山;汪小丽;傅永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Ca2+作为一种广泛而又重要的细胞内第二信使参与了各种细胞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心肌细胞的收缩、舒张过程中,每一次的兴奋一收缩耦联都伴随着细胞内Ca“浓度改变,这种浓度变化的时间及空间效应形成了心肌细胞内的钙信号.由于Ca2+在生物体内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及作用,钙信号的调节机制是非常复杂的,钙信号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作者:赵灿;吴永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抑郁是妊娠期间和产后常见的并发症,妊娠期间抑郁的发生率约为18.4%,产后3个月内抑郁的发生率约为19.2%[1].要诊断为围产期抑郁,必须存在超过以下5种以上的症状:失眠或睡眠过度、易激惹或反应迟缓、容易疲劳、食欲改变、无意义感或罪恶感、注意力下降、有自杀想法.除此之外,还必须存在情绪抑郁和(或)兴趣/快乐丧失.同时,以上症状要存在至少2个星期.
作者:徐阳;李元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临床前瞻性研究局麻下12号斜面注射针头治疗中重度手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选择诊断为2~4期手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刀松解术,观察组采用1%利多卡因局麻下12号斜面注射针头松解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随访时间均为9个月,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增加(P< 0.05).观察组术后3、7和21 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TAM评定标准(total active motion,手指肌腱总活动度)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麻下12号斜面注射针头治疗中重度手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肖祥池;陈善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既往命名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获得性血液系统疾病,以血小板减少及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以骨髓中血小板生成减少、自身抗体产生、网状系统血小板清除三种发病机制致病.根据2016年国际ITP工作组制定的难治性ITP[1]明确定义为对脾切除无效,或脾切除后复发,呈现重型或高风险仍需治疗.
作者:胡兰;喻雕;周泽平;刘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冠心痛(CHD)合并糖尿病(DM)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及影响因素,评价CR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再住院的关系.方法:选择CHD患者270例,记录患者临床情况及检查结果,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评价CR.随访1年,记录MACE及再次住院情况,结果:NDM与DM患者CR分别为45 (33.1%)例和78例(58.2%),P<0.001,差异有显著性.CHDDM患者CR的影响因素包括心率、TG水平、冠脉严重病变数.随访1年,CS及CR组MACE分别为35例(23.8%)和47例(38.2%),P=0.010,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再次住院患者分别为15例(10.2%)和27例(22.0%),P=0.008,差异有显著性.DM组中CR与CS患者MACE的发生分别为32例(41.0%)和12例(21.4%),再次住院病例分别为19例(24.4%)和5例(8.9%),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HD合并DM患者CR明显增高,CR与心率、TG水平、冠脉严重病变数有关,DM AR患者MACE及再次住院明显增加.对于CHD合并DM患者应该进一步强化抗血小板治疗.
作者:王志军;王泽宇;王硕;周建芝;刘宁;刁增利;黄宇玲;刘铁楠;李海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