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基化终产物通过其受体激活NADPH氧化酶及其下游通路诱导L细胞的凋亡

胡颖辉;张振;雷蕾;杨锐;林江虹;曾惠娴;陈宏

关键词:糖基化终产物, 肠道L细胞, 凋亡, NADPH氧化酶, 活性氧
摘要: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与其受体(RAGE)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在肠道L细胞(GLUTag)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首先将不同浓度的AGEs作用于GLUTag细胞24 h后,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RAGE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然后将细胞分为BSA对照组、AGEs 200 μg/mL组、AGEs+ siRNA-RAGE组、AGEs+apocynin组.采用AnnexinV-FITC/PI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ADPH氧化酶亚单位p22phox、p47pbox磷酸化水平和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GEs干预后GLUTag细胞RAGE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加.AGEs单独处理组与BSA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NADPH氧化酶亚单位p22phox、p47phox的表达增多,细胞内ROS水平升高,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AGEs+apocynin组、AGEs+siRNA-RAGE组与AGEs单独处理纽相比,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NADPH氧化酶亚单位p22phox、p47phox的表达减少,细胞内ROS水平下降,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调.结论:AGEs作用于GLUTag,可上调细胞RAGE受体表达,激活NADPH氧化酶,使细胞内ROS生成增多,进而通过p53/Bax途径诱导GLUTag凋亡.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净化治疗利尿剂抵抗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利尿剂抵抗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有利尿剂抵抗患者40例,采用完全随机化分为普通血液透析(HD)组和连续性血液净化(CVVH)组,每组20例.均给予调脂、抗凝及糖皮质激素等基础治疗,观察时间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清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的变化及水肿的缓解情况.结果:血液净化治疗后,患者尿量均明显增加,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的同时血浆白蛋白均显著提升,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与HD组比较,治疗2周后CVVH组患者尿量增加更明显(P<0.05),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及血浆白蛋白提升更显著(P<0.05),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尿量及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VVH组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及血浆白蛋白提升比HD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血液净化治疗利尿剂抵抗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更有效缓解利尿剂抵抗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严重顽固性水肿,促进肾功能恢复,改善肾痛预后.

    作者:吴泽成;汤跃武;李良志;史继红;何先红;刘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CUEDC2在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中表达及其与24h尿白蛋白、血肌酐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CUEDC2在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中的表达、定位及与肾功能相关性.方法:选用db/db小鼠为实验组,db/m小鼠为对照组,相同饲养条件下,24周时取组织样本;采用PAS,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法,Real time PCR检测肾组织CUEDC2的表达、定位;由本院检验科测定血肌酐、24 h尿白蛋白.结果:CUEDC2蛋白表达定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中.24周时,db/db小鼠出现肾小球硬化,肾间质增宽、炎症细胞浸润;较同期db/m小鼠,系膜基质明显扩张,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胶原染色增多,肾组织CUEDC2蛋白及mRNA均下调(P<0.05).db/db小鼠肾脏中CUEDC2含量分别与24 h尿白蛋白与血肌酐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CUEDC2在糖尿病小鼠肾脏中下调,并与尿白蛋白、血肌酐含量呈负相关.

    作者:李浪;李虹;罗正茂;张虹;黄远航;申萌;何凤;童俊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脾脏VTQ值与乙肝肝纤维化分期

    目的:探讨脾脏VTQ值无创评估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技术对56例乙型肝炎受试者进行脾脏VTQ值测量,并行肝组织活检,按肝纤维化分期进行分组,采用组间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脾脏VTQ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3 (P< 0.05);脾脏VTQ值在肝纤维化S0期与S1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S4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截断值为2.79 m/s,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81.8%、91.7%.结论:应用ARFI技术测得的脾脏VTQ值在无创诊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丹丹;高艺花;金成子;朴红心;侯睿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姜黄素对swAPP HEK293细胞β样淀粉样蛋白生成的影响

    目的:在转染瑞典突变型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细胞(swAPP HEK293)中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β样淀粉样蛋白(Aβ)生成的影响及初步机制.方法:以swAPP HEK293为细胞模型,首先以MTT的方法检测姜黄素在不同时间点(各个时间点)和浓度值(各个浓度值)时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选取无细胞毒性时的浓度值(5μmol/L)作用不同时间后,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其对Aβ的影响;选取抑制作用强的浓度值和时间点进行后续试验,采用RT-PCR检测miR-153及APP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PP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浓度≤5μmol/L组对细胞活性无毒性作用(P> 0.05),姜黄素明显抑制Aβ的生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筛选姜黄素佳作用浓度和时间为5 μmol/L、24 h;姜黄素5μmol/L对APP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而明显降低APP蛋白的表达(P<0.05);此外,姜黄素5μmol/L使细胞中miR-153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swAPP HEK293细胞中,姜黄素可能通过上调miR-153的表达及降低APP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Aβ的生成.

    作者:郭启雯;刘红英;周鹏;杨少青;陈秋蕾;张慧;王延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自噬减少组蛋白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自噬对组蛋白介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的效应.方法:以不同浓度组蛋白刺激HK-2,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HK-2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的表达情况,初步了解组蛋白对HK-2凋亡和自噬的影响.以自噬抑制荆3-甲基腺嘌呤(3-MA)预处理后,观察组蛋白诱导的HK-2凋亡和caspase-3活化的情况,进一步明确自噬通路对凋亡的作用.结果:组蛋白25、50、100 μg/mL组HK-2凋亡率和LC3Ⅱ、Beclin1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并且组蛋白诱导HK-2凋亡具有浓度依赖效应.自噬抑制剂3-MA显著增强HK-2凋亡和caspase-3活化(P<0.05).结论:自噬能够减轻组蛋白介导的HK-2凋亡,提示活化自噬通路在急性肾损伤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洪晓丽;王洋洋;崔绍业;常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疗效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自从GALIBERT首次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成功治疗C2椎体血管瘤,以及美国人REILEY发明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以来,PVP与PKP在全世界已经被广泛的用来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虽然2010年美国整形外科学会强烈建议不要使用PKP和PVP对疼痛性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管理[1],但随后的几篇研究[2-4]却肯定了PKP及PVP对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疗效.目前PVP与PKP已经成为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近年来虽然有不少文献对影响PKP及PVP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基本上都只研究了部分影响因素,而且目前国内外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全面分析的文章很少,为了更全面的分析所有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总结分析,首次将影响PKP及PVP疗效的相关因素分类为人口学因素、于术因素、骨水泥因素、椎体因素、其他因素,并以这些相关因素为主线进行综述.

    作者:唐燕剑;罗俊男;李超;兰万利;金勋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FCER2基因rs28364072位点多态性与哮喘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FCER2基因rs28364072位点多态性与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中国汉族哮喘患者(哮喘组)及116名汉族健康者(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PCR)反应、DNA测序、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测定等方法.结果:不同种族人群FCER2基因rs28364072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我国汉族哮喘及健康者中,均存在TT、TC和CC三种基因型.在哮喘组与对照组中,各基因型分布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对TT基因型而言,CC基因型、CC+TC均能显著增加哮喘发生的危险性.相对T而言,突变C能显著增加哮喘发生的危险性.在哮喘组TT与CC基因型的ACT评分、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汉族人群存在着FCER2基因rs28364072位点多态性,且其多态性与哮喘患病相关.

    作者:邱玉明;李剑雄;肖少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12号斜面注射针头治疗中重度手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目的:通过临床前瞻性研究局麻下12号斜面注射针头治疗中重度手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选择诊断为2~4期手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刀松解术,观察组采用1%利多卡因局麻下12号斜面注射针头松解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随访时间均为9个月,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增加(P< 0.05).观察组术后3、7和21 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TAM评定标准(total active motion,手指肌腱总活动度)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麻下12号斜面注射针头治疗中重度手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肖祥池;陈善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糖尿病足的创面修复156例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创面修复.方法:总结156例糖尿病足创面,在全面正规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创面特征、血供特点、组织坏死程度,采用分期“蚕食性”清创方法,结合负压吸引、新型敷料、植皮及皮瓣修复治疗.结果:156例中2例死亡,4例失访,余150例痊愈,治疗周期平均56 d.结论: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修复要兼顾全身治疗和局部处理,创面宜分期、渐进性清创,逐步改善创面微环境,创面覆盖宜采用皮片移植,慎用皮瓣转移.

    作者:余文林;张斌;李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输尿管软镜处理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13例

    输尿管支架管具有较好的支撑及内引流作用,在泌尿外科腔镜领域应用广泛,通常用来解除上尿路的梗阻以及充分引流尿液,而在使用支架管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并发症[1].输尿管内支架管附壁继发性结石导致支架管拔除困难是临床上十分棘手的并发症之一.产生附壁结石的主要原因考虑为:支架管留置时间过长、支架管的质量、泌尿系感染、患者代谢改变以及妊娠等[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通过输尿管软镜处理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志国;郝斌;许长宝;刘昌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补肾健脾法治疗男性不育弱精子症对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法治疗男性不育弱精子症患者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脾肾两虚型”拟行IUI的不育男性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A组(补肾健脾法组)、B组(抗氧化治疗组)和C组(空白组)3组,每组26例,12周为1个疗程.检测治疗前后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精子形态学等反映精子质量指标的变化,并对IUI后的妊娠结局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精子活力和前向运动精子(PR)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治疗前后患者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形态以及精予运动参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妊娠率、累积妊娠率和活胎率均高于B组和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补肾健脾法治疗男性不育弱精子症患者,能提高该类患者的精子活力及前向运动速度,有助于改善IUI的妊娠结局.

    作者:张淑婷;翁治委;梁爱军;余丽;刘立;周少虎;谢建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循环滤泡辅助性T细胞和滤泡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

    目的:探讨循环滤泡辅助性T细胞(cTfh)、循环滤泡调节性T细胞(cTfr)以及cTfh/cTfr比值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病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15例复发期、16例缓解期NMOSD患者及18例健康对照者的cTfh、cTfr及外周血B细胞比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组受试者血浆IL-21以及患者血浆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Ab)水平.结果:与缓解期患者和健康人相比,复发期患者cTfh和B细胞比率、cTfh/cTfr比值以及IL-21水平均升高,cTfr比率降低;而缓解期患者与健康人的上述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期和缓解期患者AQP4-Ab无明显差异.患者的cTfh比率与B细胞比率、血浆IL-21水平呈正相关,而cTfr比率与IL-21水平之间呈负相关.患者cTfh/cTfr比值与B细胞比率和IL-21之间亦呈正相关,但AQP4-Ab水平与cTfh比率、B细胞比率、cTfh/cTfr比值以及IL-21没有相关性.结论:NMOSD患者cTfh和cTfr比率的变化以及cTfh/cTfr比值失衡可能促进机体内体液免疫应答异常活化,从而参与NMOSD的发病.

    作者:赵聪;李宏增;马超;许波;郭鹏;赵代弟;郭俊;李柱一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对婴幼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分型和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婴幼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影像分型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儿科住院的婴幼儿BO临床和影像资料,探讨BO的CT分型,并分析不同时期的影像表现.结果:本组患儿急性期MSCT均表现为肺部马赛克征、细支气管壁增厚,合并肺不张6例.CT分型:单纯型18例,肺炎型10例.治疗2~4周后复查:20例肺部恢复正常,8例转入慢性期,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7例、支气管扩张6例、支气管末梢钙化3例及胸膜粘连2例.结论:MSCT马赛克征是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早期的特征性征象,CT分型和分期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陈钧兴;洪庆山;汪小丽;傅永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小于37岁女性卵巢储备下降患者卵子质量及临床妊娠结局

    目的:探讨< 37岁年轻女性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不孕妇女IVF/ICSI助孕周期卵子和胚胎的数量、质量及临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4 251例不孕症患者,按年龄、卵巢储备情况分组,其中年轻正常储备1 683例,年轻DOR 1 005例,年老DOR 1 563例,比较3组一般情况、获卵数、卵子及胚胎质量、促排周期结局及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年轻DOR纽正常受精率65.80%,优质胚胎形成率42.36%,较年老DOR组高(44.95%vs.29.07%,P<0.01),但仍低于年轻卵巢正常储备组(78.86%vs.56.42%,P<0.01);周期取消率、未获卵周期率、无可利用胚胎周期率与年老DOR组相当,明显高于年轻正常卵巢储备组.年轻DOR组生化妊娠率46.67%,临床妊娠39.05%,胚胎种植率28.49%,均高于年老DOR组,但低于年轻卵巢正常储备组;流产率20.73%,虽低于年老DOR组(36.92%),但显著高于年轻卵巢正常储备组(20.73%);3组宫外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7岁年轻DOR患者虽卵巢低反应、获卵数、胚胎数减少,但一旦获卵仍有较高几率获得优质胚胎及较好的临床妊娠率.对该类患者应放宽IVF/ICSI指征,积极给予相应治疗.

    作者:常亚杰;李小兰;李晶洁;梁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uP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和该因子与其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通过原代细胞培养EMS患者和正常内膜各9例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并鉴定,分别经由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该因子的表达.通过侵袭小室验证uPA与腺上皮细胞侵袭性和迁移性的关系.结果:(1) uPA蛋白及mRNA在EMS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比正常内膜中明显增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EMS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的侵袭性较正常细胞明显增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uPA在EMS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加,且与其侵袭性及迁移能力明显相关,揭示uPA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刘玉锋;薛芳芳;白治苗;哈春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分析及随访

    目的:分析冠心痛(CHD)合并糖尿病(DM)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及影响因素,评价CR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再住院的关系.方法:选择CHD患者270例,记录患者临床情况及检查结果,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评价CR.随访1年,记录MACE及再次住院情况,结果:NDM与DM患者CR分别为45 (33.1%)例和78例(58.2%),P<0.001,差异有显著性.CHDDM患者CR的影响因素包括心率、TG水平、冠脉严重病变数.随访1年,CS及CR组MACE分别为35例(23.8%)和47例(38.2%),P=0.010,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再次住院患者分别为15例(10.2%)和27例(22.0%),P=0.008,差异有显著性.DM组中CR与CS患者MACE的发生分别为32例(41.0%)和12例(21.4%),再次住院病例分别为19例(24.4%)和5例(8.9%),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HD合并DM患者CR明显增高,CR与心率、TG水平、冠脉严重病变数有关,DM AR患者MACE及再次住院明显增加.对于CHD合并DM患者应该进一步强化抗血小板治疗.

    作者:王志军;王泽宇;王硕;周建芝;刘宁;刁增利;黄宇玲;刘铁楠;李海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阿霉素对肾上腺皮质癌细胞系SW-13克隆特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阿霉素在体干预对肾上腺皮质癌系SW-13克隆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阿霉素干预裸鼠连续传代SW-13细胞系皮下移植瘤模型,将空白组及实验组细胞进行单细胞克隆行成试验,观察单个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克隆形成率及3种克隆(全克隆、部分克隆和旁克隆)的百分比,并进行Hoechst33342试验检测细胞的耐药性.结果:SW-13细胞系经过阿霉素干预裸鼠连续传代移植瘤模型后,克隆形成率较空白对照组增加(P<0.05);全克隆的百分此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经Hoechst33342试验发现经阿霉素干预肾上腺皮质癌细胞荧光减弱.结论:阿霉素在体干预提高肾上腺皮质癌细胞系SW-13的克隆形成能力及全克隆形成能力,并提高其耐药性.

    作者:曾文清;陈小舟;黄振兴;杨海燕;邝晓聪;罗佐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p65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65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10例交界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及15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组卵巢组织中p65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p65在正常卵巢组织、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及交界恶性卵巢肿瘤中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核;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越高,p65阳性表达率越高;p65在正常卵巢组织、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及交界恶性卵巢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65与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有关,p65的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汪新妮;陈美琼;彭幼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其拮抗剂ISO-1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参与病理性瘢痕发病的具体机制,以及其拮抗剂ISO-l对病理性瘢痕来源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皮肤、正常瘢痕以及病理性瘢痕标本,行HE以及免疫组化染色.利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人成纤维细胞,予以不同浓度ISO-1干预(0~ 100μmol/mL).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以及RT-PCR检测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以及PI3K/Akt/mTOR通路的表达情况.结果:MIF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表达强于正常瘢痕和正常皮肤.无干预组凋亡细胞较少,予以不同浓度ISO-1干预后,凋亡率逐渐上升.各组各时间点组间迁徙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预浓度上升,Ⅰ型胶原蛋白、纤连蛋白以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下降.活化PI3K以及活化Akt表达量随着ISO-1浓度增加而下降.结论:MIF在不同类型瘢痕组织中表达存在差异,ISO-1通过PI3 K/Akt/mTOR通路抑制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

    作者:梁大宁;柯昌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康复护理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的预后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的预后影响.方法:将收治的2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椎管扩大成形术后,予以早期颈部及四肢功能锻炼.结果:手术前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按JOA评分法评分4~10分,平均5分.术后随访8 ~ 20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的Frankel分级获得改善:6例在术前评级为B级的患者进步为C级,12例术前评级为C级者进步为D级,2例D级进步到E级.神经功能改善达优8例、良16例、可2例、差2例;随访结束时JOA评分平均为11.5分.颈部疼痛明显改善,未发生明显颈椎后凸畸形.无内固定松脱、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患者行早期颈部及四肢早期康复锻炼,可有效减轻颈椎术后疼痛,避免术后颈椎后凸畸形,有利于四肢功能的恢复.

    作者:李晓冰;刘青梅;吴焯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