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颖辉;张振;雷蕾;杨锐;林江虹;曾惠娴;陈宏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的预后影响.方法:将收治的2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椎管扩大成形术后,予以早期颈部及四肢功能锻炼.结果:手术前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按JOA评分法评分4~10分,平均5分.术后随访8 ~ 20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的Frankel分级获得改善:6例在术前评级为B级的患者进步为C级,12例术前评级为C级者进步为D级,2例D级进步到E级.神经功能改善达优8例、良16例、可2例、差2例;随访结束时JOA评分平均为11.5分.颈部疼痛明显改善,未发生明显颈椎后凸畸形.无内固定松脱、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患者行早期颈部及四肢早期康复锻炼,可有效减轻颈椎术后疼痛,避免术后颈椎后凸畸形,有利于四肢功能的恢复.
作者:李晓冰;刘青梅;吴焯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自从GALIBERT首次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成功治疗C2椎体血管瘤,以及美国人REILEY发明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以来,PVP与PKP在全世界已经被广泛的用来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虽然2010年美国整形外科学会强烈建议不要使用PKP和PVP对疼痛性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管理[1],但随后的几篇研究[2-4]却肯定了PKP及PVP对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疗效.目前PVP与PKP已经成为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近年来虽然有不少文献对影响PKP及PVP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基本上都只研究了部分影响因素,而且目前国内外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全面分析的文章很少,为了更全面的分析所有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总结分析,首次将影响PKP及PVP疗效的相关因素分类为人口学因素、于术因素、骨水泥因素、椎体因素、其他因素,并以这些相关因素为主线进行综述.
作者:唐燕剑;罗俊男;李超;兰万利;金勋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冠心痛(CHD)合并糖尿病(DM)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及影响因素,评价CR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再住院的关系.方法:选择CHD患者270例,记录患者临床情况及检查结果,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评价CR.随访1年,记录MACE及再次住院情况,结果:NDM与DM患者CR分别为45 (33.1%)例和78例(58.2%),P<0.001,差异有显著性.CHDDM患者CR的影响因素包括心率、TG水平、冠脉严重病变数.随访1年,CS及CR组MACE分别为35例(23.8%)和47例(38.2%),P=0.010,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再次住院患者分别为15例(10.2%)和27例(22.0%),P=0.008,差异有显著性.DM组中CR与CS患者MACE的发生分别为32例(41.0%)和12例(21.4%),再次住院病例分别为19例(24.4%)和5例(8.9%),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HD合并DM患者CR明显增高,CR与心率、TG水平、冠脉严重病变数有关,DM AR患者MACE及再次住院明显增加.对于CHD合并DM患者应该进一步强化抗血小板治疗.
作者:王志军;王泽宇;王硕;周建芝;刘宁;刁增利;黄宇玲;刘铁楠;李海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Ca2+作为一种广泛而又重要的细胞内第二信使参与了各种细胞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心肌细胞的收缩、舒张过程中,每一次的兴奋一收缩耦联都伴随着细胞内Ca“浓度改变,这种浓度变化的时间及空间效应形成了心肌细胞内的钙信号.由于Ca2+在生物体内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及作用,钙信号的调节机制是非常复杂的,钙信号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作者:赵灿;吴永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发病机制至今仍是一个谜,对于其治疗的研究各有优势.2015 ATS/ERS/JRS/ALAT发布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治疗指南[1]强烈不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肺纤维化,但糖皮质激素作为经典控制炎症反应过程的药物,常常被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特别是对于急性加重期特发性肺纤维化.而对于稳定期肺纤维化,并不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N-乙酰半胱氨酸、大环内酯类治疗IPF均不足指南推荐方案,且大量的传统研究均显示三种药物均不能够改善IPF的预后和病程.假设将上述三种具有不同抗炎机制的药物联合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是否能从中取得大的收益是课题没计的初衷.
作者:钟春蕾;张志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禁饮方案对小儿心脏介入手术全麻诱导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心脏介入手术的小儿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各40例.3组术前均禁食8h,A组术前禁饮6h;B组、C组术前2h分别口服10%葡萄糖水和多维饮料(术能).观察各组麻醉诱导及术后24h恶心呕吐情况.结果:镇静及面罩接受程度评分B组、C组高于A组,C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B组、C组MAP高于A组,P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术后恶心呕吐程度及发生率低于A组,C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2h口服清饮可降低小儿心脏介入手术麻醉诱导期躁动,维持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平稳,降低PONV程度,术能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贺伟忠;张新;钱刚;闫小强;苗红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效果,探究简单易行有效的综合干预模式.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在本院体检中符合纳入标准的182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强化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予以碳酸氢钠片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低嘌呤饮食干预.随访1年.分析干预组干预前后及干预后两组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1年后干预组患者BMI、血尿酸、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水平及患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组干预后BMI、血尿酸、血糖、舒张压、甘油三酯水平及患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比例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综合干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效果较好,且比单纯低嘌呤饮食干预更能降低血尿酸,减少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邓卫;谢辉;张海红;谭晓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共352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选取有统计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41例发生PPCs,发生率为11.6%(41/352),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5岁,体质指数(BMI)≥25 kg/m2,有吸烟史,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手术时间(≥3h)及术前新辅助化疗这6类因素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P<0.05),对这6类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 65岁,体质指数(BMI)≥25 kg/m2,合并COPD,手术时间(≥3h)为其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尤其术前存在慢阻肺病史或肥胖患者,若手术时间长,应充分重视PPCs的发生,加强预防.
作者:杨勇;陈小杰;陈仁雄;王新朋;方华;王宏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冷敷疗法是急性创伤早期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治疗方法.局部冷疗可有效控制软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缓解组织肿胀、疼痛,控制肌肉痉挛,目前广泛应用于围手术期的治疗[1].踝关节骨折临床常见,伤后24 h软组织明显肿胀,需肿胀消退后手术,为缩短等待时间,可使用冷疗进行围手术期处理[2].随着科技进步,从清水冰袋到冷疗机,新冷敷装置层出不穷.从经济、简便角度考虑,临床医护人员仍致力于开发新冷敷袋,包括改善内容物及外包装[3].来自充气包装塑料袋的启发,笔者设计了一种包装塑料袋,不仅可以按照患肢粗细贴合使用,还可以更换不同冷敷液,同时具有支具的固定作用和气水垫的防褥作用,通过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爱华;张广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添加时间、疗程及剂量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印)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80例Hp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5个治疗组:A组:兰索拉唑片30 mg+克拉霉素片500mg+阿莫西林胶囊1 000 mg,每日2次,疗程14d;B组: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 000 mg,每日3次)服用14d后,给予A组治疗方案治疗14 d,总疗程28 d;C1组:A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 000 mg,每日2次),疗程14d;C2组:A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 000 mg,每日3次),疗程14 d;D组:C2组方案根除治疗后,继续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 000 mg,每日3次)14d,总疗程28 d.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根除疗效.治疗期间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52例(90.0%)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A、B、C1、C2、D组治疗完成率分别为78.6%(44/56)、92.9%(52/56)、87.5%(49/56)、96.4%(54/56)和94.6%(53/56),B、C2及D组显著高于A纽(P<0.05),而C2略高于B及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1、C2及D组按意向治疗(ITT)根除率分别为62.5%、80.4%、69.6%、85.7%和87.5%,B、C2及D组显著高于A组(x2=4.375,P=0.036;x2=7.864,P=0.005;x2=9.333,P=0.002),且C2组高于C1组(x2=4.171,P=0.041),而D组稍高于B纽及C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方案治疗(PP)五组根除率分别为79.5%、86.5%、79.6%、88.9%和92.5%,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胀、味觉异常(口苦、口腔异味)、厌食及便秘等.A、B、C1、C2及D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67.9%(38/56)、26.8%(15/56)、35.7%(20/56)、21.4%(12/56)及17.9%(10/56),B、C2及D组明显少于A组(P<0.05),而B、C2及D组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疗法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能够显著降低传统根除疗法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Hp的根除率,且随着益生菌剂量的增加,HP的根除率也随之增加,同时服用益生菌14d为佳选择.
作者:彭卫斌;容海鹰;沙卫红;杨元生;李锐清;朱雅丽;张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含药血清对强直性脊柱炎(AS)病理性骨化相关炎症因子及miR-21的影响.方法:将本题组前期培养分离的AS滑膜成纤维细胞用l ng/mL IL-1刺激24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空白血清(5%,10%,15%)或雷公藤多苷含药血清(5%,10%,15%)培养48 h,Western Blot检测PGE-2、IL-17、IL-22、IL-23、CCL19、CCL21的水平,RT-PCR检测成骨相关因子BMP-2以及miR-21的表达.结果:雷公藤多苷含药血清在干预后48 h,显著抑制了炎症因子的表达,并同时抑制了BMP-2和miR-21的表达,且这一抑制呈浓度梯度改变.结论:雷公藤多苷含药血清可以抑制AS病理性骨化相关炎症因子,BMP-2和miR-21的表达,为其治疗AS病理性骨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邹宇聪;毛筝;徐敏鹏;胡少俊;接红宇;陈俊琦;刘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促凋亡基因HtrA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8例AML患者(初发组、完全缓解组和难治组)及同期就诊的25例对照组骨髓及外周血标本,提取总RNA,检测HtrA2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组别、不同型别之间的HtrA2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期随访17例患者.结果:初诊组、完全缓解组和难治组的HtrA2的表达量存在较大的差异,高值与低值比值高达68.76,HtrA2水平在不同的患者存在较大差异,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13,P<0.05).FAB各型别间HtrA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4,P>0.05).随诊患者治疗后其HtrA2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HtrA2基因可以影响患者生存时间(Wald=4.979,P<0.05),而年龄和性别对患者生存状态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Wald分别为2.426和0.883,P>0.05),随访期患者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4.50个月.结论:HtrA2基因的表达水平的检测有助于AM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
作者:王楠;熊连军;马晓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在气腹过程中对PC、VC和PRVC 3种呼吸模式进行呼吸力学的监测并、对比、研究,来探讨PRVC呼吸模式临床使用的意义及价值.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压力控制、容量控制、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3组,每组30例.分别在患者气腹前、气腹后5、10、15、20 min等5个时项段记录:食管压力、气道平均压、气道压峰值、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呼气末CO2浓度或分压、潮气量、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VC模式的PES在气腹后明显高于PC和PRVC模式.PC和VC模式气腹后10 min开始PaCO2和ETCO2明显升高(P<0.05);PC不仅会使PaCO2和ETCO2升高,而且气腹后TV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PC和VC组气腹后通过使PaCO2和ETCO2上升,使MAP、HR显著升高(P<0.05).气腹后PRVC组MAP、HR显著低于PC、VC纽(P<0.05).结论:PRVC模式可有效降低气腹引起的PAWM、PAl、PES升高,避免PaCO2和ETCO2在手术期的异常升高,保证围手术期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
作者:段霞光;黄再青;郝春光;支小军;齐小冰;任玲;栾胜辉;梁成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和该因子与其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通过原代细胞培养EMS患者和正常内膜各9例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并鉴定,分别经由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该因子的表达.通过侵袭小室验证uPA与腺上皮细胞侵袭性和迁移性的关系.结果:(1) uPA蛋白及mRNA在EMS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比正常内膜中明显增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EMS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的侵袭性较正常细胞明显增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uPA在EMS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加,且与其侵袭性及迁移能力明显相关,揭示uPA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刘玉锋;薛芳芳;白治苗;哈春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卵圆孔未闭(PFO)合并偏头痛患者视觉先兆的关系.方法:收集南华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因先兆性偏头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检查结果为阳性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氯吡格雷+手术组、氯吡格雷组、常规药物治疗组各30例.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MPV,评估各组患者治疗后视觉先兆转归情况.结果:手术组、氯吡格雷+手术组、氯吡格雷组患者治疗前MPV分别为(10.98±1.41)fL、(10.94±1.40)儿、(10.88±1.41)fL,与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治疗前MPV(10.91±1.46) f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0.029,P=0.993).手术组、氯吡格雷+手术组、氯吡格雷组患者治疗后MPV分别为(9.66±1.22)fL、(8.81±1.05)fL、(9.97±1.18)fL,与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治疗后MPV(10.86±1.39)f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常规药物治疗组治疗比较,手术组、氯吡格雷+手术纽、氯吡格雷组患者治疗后视觉先兆明显好转(P<0.05).结论:PFO合并偏头痛患者视觉先兆可能与MPV有关,下调PFO合并偏头痛患者MPV水平可改善患者的视觉先兆.
作者:叶青;林百喜;周婵娟;游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应用鲑鱼降钙素联合补肾宣肺汤治疗COPD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补钙基础治疗加用鲑鱼降钙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宣肺汤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骨痛程度、骨密度、血钙等生化项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骨痛程度、骨密度、血钙等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鲑鱼降钙素联合补肾宣肺汤治疗COPD患者骨质疏松疗效明显.
作者:何浩森;陈嘉馨;彭炜;何影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参与病理性瘢痕发病的具体机制,以及其拮抗剂ISO-l对病理性瘢痕来源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皮肤、正常瘢痕以及病理性瘢痕标本,行HE以及免疫组化染色.利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人成纤维细胞,予以不同浓度ISO-1干预(0~ 100μmol/mL).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以及RT-PCR检测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以及PI3K/Akt/mTOR通路的表达情况.结果:MIF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表达强于正常瘢痕和正常皮肤.无干预组凋亡细胞较少,予以不同浓度ISO-1干预后,凋亡率逐渐上升.各组各时间点组间迁徙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预浓度上升,Ⅰ型胶原蛋白、纤连蛋白以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下降.活化PI3K以及活化Akt表达量随着ISO-1浓度增加而下降.结论:MIF在不同类型瘢痕组织中表达存在差异,ISO-1通过PI3 K/Akt/mTOR通路抑制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
作者:梁大宁;柯昌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通窍活血汤治疗瘀血型原发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通窍活血汤治疗原发性头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应用Risk of Bias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运用GRADE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8篇满足纳入排除标准共615例瘀血型原发性头痛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通窍活血汤治疗瘀血型原发性头痛的临床有效率优于氟桂利嗪RR=1.22,95%CI(1.13~ 1.32),P<0.001;通窍活血汤对比NSAIDs类止痛药治疗头痛的头痛强度积分改善情况无统计学意义RR=-0.01,95%CI(-1.89,1.87),P=0.99.结论:通窍活血汤可以作为氟桂利嗪的替代药物用于瘀血型原发性头痛的预防治疗,但尚无充足证据证明通窍活血汤与NSAIDs类药物之间的疗效差异.
作者:罗浩;王洋洋;曾召;李慧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评估保留自主呼吸的喉罩全麻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喉罩组与双腔支气管组各20例肺占位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患者.两组均行肋间神经阻滞,术中喉罩组不使用肌松药,保留自主呼吸;双腔管组使用肌松药,术中行单肺通气.结果:喉罩组与双腔管组在手术时间、术中低SpO2、术前、术后1 h PaCO2无明显差异.喉罩/双腔管放置满意用时、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喉罩组均短于双腔管组.插喉罩/双腔管前后,△MAP、△HR喉罩纽低于双腔管组.术中每千克体重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喉罩组显著少于双腔管组.肺叶切除后血气PaCO2、术中高P.CO2,喉罩组显著高于双腔管组.术后咽喉痛发生率、住院总费用喉罩组低于双腔管组.结论:保留自主呼吸的喉罩全麻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张洪江;潘维敏;张林;温翠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在转染瑞典突变型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细胞(swAPP HEK293)中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β样淀粉样蛋白(Aβ)生成的影响及初步机制.方法:以swAPP HEK293为细胞模型,首先以MTT的方法检测姜黄素在不同时间点(各个时间点)和浓度值(各个浓度值)时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选取无细胞毒性时的浓度值(5μmol/L)作用不同时间后,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其对Aβ的影响;选取抑制作用强的浓度值和时间点进行后续试验,采用RT-PCR检测miR-153及APP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PP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浓度≤5μmol/L组对细胞活性无毒性作用(P> 0.05),姜黄素明显抑制Aβ的生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筛选姜黄素佳作用浓度和时间为5 μmol/L、24 h;姜黄素5μmol/L对APP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而明显降低APP蛋白的表达(P<0.05);此外,姜黄素5μmol/L使细胞中miR-153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swAPP HEK293细胞中,姜黄素可能通过上调miR-153的表达及降低APP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Aβ的生成.
作者:郭启雯;刘红英;周鹏;杨少青;陈秋蕾;张慧;王延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