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平板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王红芹

关键词:冠心病, 平板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Meta分析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平板心电图(TET)与动态心电图(DCG)的诊断价值.方法:联合应用Cochrane library、MEDLINE、Google学术、CNKI等检索TET与DCG诊断冠心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对照试验(CCT),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以及进行Jadad质量评价后,再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专用软件RevMan 5.3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9篇文献,共667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TET和DCG检查.Meta分析结果显示:(1)敏感度:9个试验(n=552)表明,TET与DCG的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ET组以80.62%高于DCG组的72.64%[RR=1.11,95%CI(1.04~1.18),P=0.002];(2)特异度:7个试验(n=126)表明,TET组(68/115)与DCG组(87/126)诊断冠心病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6,95%CI(0.71~1.04),P=0.11].结论:TET较D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更高,且特异性无差异,是简单、可行的检查方法.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克罗米芬抵抗的临床特征

    目的:分析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克罗米芬(CC)抵抗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本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并进行CC促排卵治疗的PCOS患者共145例,根据患者对CC治疗的反应性将患者分为两组:CC抵抗组,共32例;CC有反应组,共113例,比较两组间患者临床特征.结果:CC抵抗患者体重、体质指数(BMI)、舒张压及多毛评分均显著高于CC有反应组(P<0.05);CC抵抗组双卵巢窦卵泡总数、C反应蛋白(CRP)、空腹胰岛素及HOMA?IR显著多于CC有反应组(P<0.05),但两组间生殖激素各项检查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C抵抗患者体重、BMI、血压、多毛评分、CRP、胰岛素抵抗和窦卵泡数等指标显著增高,临床上PCOS患者进行CC促排卵治疗时因综合考虑患者临床特征,减少不必要的无效治疗.

    作者:陆月红;夏舟岚;陈惠娟;马英英;李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额部轴型皮瓣修复外鼻皮肤组织缺损19例

    目的:探讨额部轴型皮瓣修复外鼻皮肤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例采用额部轴型皮瓣修复外鼻皮肤组织缺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外伤7例,恶性肿瘤10例,乳头状瘤1例,黑色素痣1例.4例行鼻背部修复,5例行鼻侧壁修复,3例行鼻尖部修复,7例行鼻翼再造及皮瓣整复术.所有病例转移皮瓣蒂部均缝合为管状,供皮区采用腹部全层游离皮片修复18例,减张后直接拉拢缝合1例.术后均行二期断蒂.结果:19例患者转移皮瓣全部存活,转移皮瓣全覆盖创面;再造鼻翼与颜面部皮肤、色泽接近;本组患者感觉测定分级为S3~S4,两点辨别觉(2PD)3~6 mm;术后随访转移皮瓣外形满意,肿瘤病例无复发.结论:采用含知名血管的额部轴形皮瓣修复外鼻创面,可延长修复距离、扩大修复范围,且额部皮瓣相对较厚,韧性强,利于鼻部塑形,操作简便.

    作者:费静;孙晓强;高琳;祝琳;刘跃华;李雷激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皮质类固醇激素对于HughesⅠ级角膜碱烧伤的治疗影响

    眼部碱烧伤是常见的眼外伤,碱烧伤后角膜上皮的缺损、基质的溃疡、新生血管的生成等均可能影响角膜透明性,甚至造成单眼或双眼严重的视力损害,是临床常见的致盲原因[1].在动物模型针对角膜碱烧伤的治疗探讨中,发现皮质类固醇激素在早期和晚期具有减轻炎症反应、抑制新生血管和瘢痕形成的作用[1],但修复早期是角膜溶解的高峰期,激素反而会加速角膜的溶解,不利于修复[2].而在临床上因HughesⅠ级角膜碱烧伤的损伤较轻微,上皮修复时间短,急性期与修复期界限不清,皮质类固醇激素是否具有正向意义?国内外少见报道.因此,本实验拟通过临床观察Ⅰ度角膜碱烧伤病例,设置对照,观察皮质类固醇激素对于角膜修复的影响.

    作者:陈梨萍;宋旭华;郑振优;李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干扰素α?2b对丙肝患者血清铁调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IFNα?2b)对丙肝患者血清铁调素(Hepcidin)的影响及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1)按3个月内曾否接受IFNα?2b治疗把37例丙肝患者归为治疗组(n=25)及未治疗组(n=12),分析2组血清Hepcidin的差异.(2)用逐渐增量(0、50、100、200、400μL)的IFNα?2b处理HepG2及LO2细胞24 h,real?time PCR检测细胞Hepcidin、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TAT3及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水平,分析其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Hepcidin低于未治疗组(P<0.05).随IFNα?2b浓度增加,HepG2及LO2细胞Hepcidin mRNA表达逐渐下调(P<0.05),IL?6和STAT3的mRNA变化趋势不明显;pSTAT3蛋白水平逐步下降(P<0.05),STAT3蛋白水平不呈递减改变.结论:丙肝患者接受IFNα?2b治疗后血清Hepcidin浓度降低可能是由于IFNα?2b抑制了肝细胞Hepcidin基因表达,其机制可能与STAT3通路磷酸活化受阻有关.

    作者:黄思聪;石永杰;陈旖鹛;李哲;嘉红云;吴晓蔓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自噬与糖尿病肾脏疾病固有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终末期肾脏疾病发生的常见的原因并可增加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目前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靶点.自噬是一种以自我消化的方式清除细胞内长寿命蛋白质和受损细胞器的一种生理及病理过程.自噬作为维持肾小球和肾小管内稳态的重要机制,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自噬受损可能是DKD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DKD固有细胞包括肾小球足细胞、内皮细胞、系膜细胞、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本文将就自噬与DKD固有细胞关系作一综述,探讨自噬在DKD中的保护作用,自噬可能成为DKD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吴明昊;胡桂才;高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同类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胶原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差异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患者胶原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4年11月间,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确诊的187例IIP患者,分为特发性肺纤维化118例(IPF组),除IPF外的其他类型IIP 69例(nIPF?IIP组)两个亚组,其中nIPF?IIP组包括NSIP 30例,COP 29例;RB?ILD 10例.对照组68例,为男38例,女30例.收集患者及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BALF及血清中I型前胶原(PCI)、Ⅲ型前胶原(PCⅢ)、人上皮细胞衍生中性粒细胞激活肽?78(ENA?78)和人γ干扰素诱导的蛋白?10(IP?10)的含量,对所测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IPF患者组及nIPF?IIP组的BALF和血清中PCⅢ含量(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ALF:4.65±0.06,2.90±0.40 vs.1.31±0.16,均P<0.05;血清:11.49±0.98,3.37±0.16 vs.1.98±0.09,均P<0.05)在IPF患者组升高尤为明显.而3组间BALF和血清中PC I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ALF中ENA?78含量(ng/mL)在IPF组和nIPF?IIP组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17.85±0.44,18.89±0.45 vs.14.86±0.63,均P<0.05;),但在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139).而BALF中IP?10含量(ng/mL)在IPF组和nIPF?IIP组均较对照组降低(0.25±0.01,0.21±0.01 vs.0.35±0.03,均P<0.05),且在nIPF?IIP患者的降低幅度较IPF患者大(P=0.040).BALF中ENA?78含量与IP?10含量负相关(r=-0.378,P=0.02).而血清ENA?78及IP?10变化不明显.结论:IPF患者较nIPF?IIP患者存在更明显的胶原代谢异常;IPF和nIPF?IIP患者肺脏的血管生成活性均增加.

    作者:张曙;代华平;王同德;班承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靶向Bmi?1基因RNA干扰对食管癌细胞增殖、侵袭及顺铂敏感性的作用

    目的:研究Bmi?1基因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侵袭、耐药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Bmi?1 siRNA转染食管癌细胞Eca9706,采用Westen?blot、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并检测顺铂耐药性的改变.结果:Bmi?1 siRNA转染食管癌细胞Eca9706后,细胞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且顺铂耐药性显著下降.结论:Bmi?1基因具有促进食管癌细胞增殖、侵袭的作用,并促进顺铂耐药的作用.

    作者:王淼舟;张弢;刘辉琦;赵君慧;李国元;王树燕;陶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 IUA),亦称Asherman综合征,是指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后修复障碍引起的宫腔部分或全部粘连闭塞,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少或闭经、周期性腹痛、复发性流产、不孕等[1].经历妊娠相关宫腔操作的患者中,IUA 发病率为16%~24%[2].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 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TCRA)是IUA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为治疗的瓶颈.因此,探寻针对其发病机制的靶向治疗尤为重要.雌激素、孕激素在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中至关重要,主要是通过分别结合子宫内膜上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发挥生物学效应.学界对IUA患者子宫内膜性激素受体尤其ER的表达存在争议,有些学者认为IUA发病与ER低表达相关[3],且ER低表达预示疾病预后较差[4];也有学者认为,ER的高表达可能参与IUA发生[5].本研究分析我院及深圳市第八人民医院近4年的IUA患者病例资料,探讨不同分期IUA患者子宫内膜ER、PR的表达水平是否存在差异,以及IUA形成是否与子宫内膜ER、PR的表达存在相关性,以期为IUA术后性激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冬梅;何援利;蔡慧华;李慧娟;陈红;黄晓东;陈思萍;黄睿淳;孙冬华;宋开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青少年肌阵挛癫痫体感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点分析与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探讨青少年肌阵挛癫痫(JME)体感诱发电位(SEP)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特点,分析其在癫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JME的发病机制、诊断及监测治疗效果提供神经电生理学依据.方法:选取28例JME(病例组)及30例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身高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于用药前、药物治疗1年后进行SEP、P300检测.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SEP波幅均明显升高(P=0.000),异常率75%(21/28),SEP潜伏期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P=0.000),其中2例P300分化差,9例潜伏期明显延长,异常率39%(11/28),P300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0).(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SEP波幅均明显降低(均P<0.05),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P=0.001).(3)病例组SEP波幅与P300潜伏期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818,P=0.000).结论:JME患者SEP皮层各波波幅明显增高,常伴有巨大的SEP,因此SEP可以为JME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提供电生理学依据,且对JME患者伴随认知发育异常及临床下病变早发现、早干预.SEP与P300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动态监测SEP皮层波幅减低及P300潜伏期的缩短情况,可共同作为抗癫痫药物疗效的客观评价指标.

    作者:靳梅;徐延昭;刘静;岳玲;孙素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利用Masson染色联合Ⅱ型胶原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对严重骨关节炎骨赘的组织学研究

    目的:利用Masson染色联合Ⅱ型胶原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建立骨关节炎骨赘的病理分类系统.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5年招募符合排除/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手术获得膝骨关节炎骨赘标本,对骨赘标本行常规HE染色,Masson染色,甲苯胺蓝染色以及Ⅱ型胶原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进行病例分类,评估病理分型系统与上述WOMAC评分及Kellgren?Lawrence影像学分级的一致性.结果:共有31例研究对象,101例骨赘样本纳入研究.骨赘可分为A型4.9%,B型4.0%,C型26.7%,D型骨赘64.4%.骨赘组织学分型与WOMAC评分一致性较好(χ2=0.108,P=0.947),骨赘组织学分型与影像学分级一致性较好(χ2=3.205,P=0.201).结论:建立了骨关节炎骨赘的病理分型系统,其中A、B型为早期骨赘表型,C、D型为中晚期骨赘表型,上述分类有助于骨关节炎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作者:李鹏;王跃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在小型膝关节镜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应用于各种小型膝关节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小型关节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收肌管阻滞组(AC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ACB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注入0.5%罗哌卡因20 mL.在术后4、8、12、24 h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肢膝关节部位的静息状态及被动屈膝时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并记录,同时记录术后24 h下地步行5 m的患者人数,使用哌替啶的次数及总量、发生恶心呕吐、头晕、尿潴留等镇痛相关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ACB组术后4、8、12 h的静息疼痛和活动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两组患者均能下床行走5 m,对肌力无明显影响.对照组有4例术后因疼痛需使用镇痛药,其中1例发生恶心呕吐.结论: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应用于小型关节镜手术术后,可以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对肌力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国慧;耿智隆;冯学亮;张永成;李玉娟;陈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脂多糖经TLR4介导Cx43的表达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脂多糖对膀胱癌细胞株Cx43和TLR4蛋白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膀胱癌5637细胞,在LPS刺激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膀胱癌5637细胞中TLR4和Cx43蛋白的表达,通过CCK?8检测5637?control组和5637?LPS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637?control组、5637?LPS组和5637?LPS+顺铂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在LPS刺激下,膀胱癌5637细胞中的Cx43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而5637?LPS组(LPS,2μg/mL,24 h)中TLR4及Cx43的表达均较5637?control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03).CCK?8结果显示,在LPS刺激下,5637?LPS组随着时间(0、1、2、3 d)的增加,细胞的增殖较5637?control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5637?control组和5637?LPS组凋亡率分别为(8.3±1.58)%和(7.8±2.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而5637?顺铂组凋亡率[(60±4.35)%]较5637?顺铂+LPS组[(52±6.2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在LPS刺激下,膀胱肿瘤细胞可能通过提高TLR4和Cx43的表达来介导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监视.

    作者:迟强;艾晓林;王志勇;马光;刘英;徐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眼内压与房角结构的变化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眼内压与房角结构变化及机制分析.方法:选取因慢性肾衰竭长期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58例(116眼)分别在血透前及血透后应用Goldmann眼压计测量眼压及用眼前段OCT检测房角开放距离.根据血透前房角镜检查分为窄角组、宽角组及虹膜新生血管组.测量血透前后上述患者尿素氮、肌酐、白蛋白.采并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窄角组及虹膜新生血管组透析后眼压较透析前升高,其中虹膜新生血管组升高显著;宽角组透析后眼压则无明显升高.血透后房角开放距离较血透前变小.患者血尿素氮、肌酐在血透后较血透前显著降低,而白蛋白血透后增高.结论:血液透析可致窄房角及有虹膜新生血管的患者眼压不同程度升高,可能与房水流出通路阻力增加及血透后患者血浆渗透压的改变有关.故对需进行血透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血透前眼部情况的评估,减少血透对患者视功能的损伤.

    作者:郑海生;钟兴武;陈海波;邢健强;史贻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克罗恩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CD)的关系.方法:在326例CD患者和464名对照者中,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VDR(FokI,BsmI,ApaI、TaqI)4种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组中BsmI的突变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GA+AA)频率显著降低(均P=0.001);TaqI的突变等位基因(C)和基因型(TC+CC)频率亦显著降低(均P<0.05).分层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狭窄型CD患者中BsmI和TaqI的突变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亦显著降低(均P<0.0083).随后的单倍型分析显示BsmI、ApaI和TaqI彼此紧密连锁,CD组中AAC单倍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VDR(BsmI、TaqI)基因突变可能降低CD,尤其是狭窄型CD的发病风险.AAC单倍型携带者罹患CD的风险性可能降低.

    作者:裴继华;吴昊;林秀清;金捷;丁然;蒋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基于过渡期护理干预模式对淋巴瘤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干预对淋巴瘤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12月经治疗后进入稳定期的淋巴瘤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采用常规随访,观察组患者采用过渡期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及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渡期护理明显提高淋巴瘤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焦虑抑郁,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高月乔;田丽;张阳;陈长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紫杉醇药物化疗对合并糖尿病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电损伤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中国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大威胁.紫杉醇的抗肿瘤活性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临床应用已超过20年[1].广泛应用于食管癌、胃癌、肺癌、卵巢癌、乳腺癌及宫颈癌等多种肿瘤[2].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微管解聚,从而阻断肿瘤细胞复制,终发挥其抗肿瘤的作用[3].据统计,有高达16%的恶性肿瘤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目前国内外对于合并糖尿病这一危险因素的恶性肿瘤患者接受紫杉醇药物后产生的心脏毒性作用研究尚少.本实验拟通过比较合并糖尿病的肿瘤患者和不合并糖尿病肿瘤患者接受紫杉醇等药物化疗后的QT间期(QTc间期)和心率变异性(HRV),评估当前临床常用紫杉醇药物对心脏电生理活动的毒性作用以及合并糖尿病是否会加重紫杉醇药物的心脏毒性,为临床提供依据.

    作者:王蕊;杜晓峰;罗宙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腔镜采集大隐静脉在肥胖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腔镜大隐静脉采集术(endoscopic vein harvesting,EVH)对肥胖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近中期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肥胖的患者共153例,腔镜大隐静脉采集术组81例,桥式切开大隐静脉采集术(standard bridging technique,SBT)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大隐静脉采集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近中期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手术时间、大隐静脉损伤程度及近中期愈后(P>0.05)无统计学差异;与SBT组比较,EVH组血管桥采集时间、手术切口长度较短(P<0.05),且术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腔镜大隐静脉采集术伤口并发症发生率低,近中期愈后和桥式切开大隐静脉采集术相比无明显差异,是肥胖患者大隐静脉采集的一种值得信赖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怡轩;陈思;刘金平;刘隽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小板反应蛋白?1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

    目的:评价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间的相关性,探讨其对MHD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长期规律透析的MHD患者,随访观察2年,定期检测患者血中TSP?1水平和临床及炎症相关指标水平.根据TSP?1水平不同,分为三组,比较组间上述检测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简单相关分析法分析TSP?1水平与炎症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同时观察2年间入选患者的预后转归状态,利用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及对秩数检验测定生存率,采用Cox回归分析计算风险指数HR值及95%可信区间CI值.结果:TSP?1高水平组患者血中血脂及反应体内炎症状态相关指标均高于TSP?1低水平组(P<0.05),TSP?1水平和血脂及炎症指标间呈正相关.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SP?1高水平组及中等水平组患者的死亡率高于TSP?1低水平组.校正年龄、血脂、白蛋白及血白蛋白等因素后,进一步行Cox风险模型分析结果示,TSP?1高水平的患者HR明显高于TSP?1低水平组(P<0.001),表明体内高水平表达的TSP?1提示预后不良.结论:血清TSP?1水平与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密切相关,且能作为判断MHD患者预后的敏感指标.

    作者:刘文琴;曹灵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IVF/ICSI取卵术中两种17G取卵针不同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取卵术中应用不同17G取卵针后的患者的胚胎发育情况和临床结局差异.方法:比较在IVF/ICSI取卵术中应用进口17G取卵针(A组,333例)和国产取卵针(B组,532例)的患者的胚胎发育情况和临床结局指标,包括穿刺卵泡数、获卵数、卵裂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胚数、总受精率、阴道出血、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穿刺卵泡数、卵裂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胚数、总受精率、中重度OHSS发生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应用国产取卵针或进口取卵针并不影响IVF/ICSI取卵术中的患者的胚胎发育情况和临床结局.取卵针的选择应在患者耐受度、效率、经济和手术者的个人使用等方面找到良好的平衡,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成本、有效性和取卵操作者的偏好权衡考虑以选择合适的取卵针.

    作者:周娜;黄莉;王芳;李荔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部肿瘤手术治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1年3月至2016年6月,对20例应用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部肿瘤手术缺损修复中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例均为男性,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54岁.结果:20例患者胸大肌肌皮瓣全部成活.随访2~24个月,患者外观基本满意,吞咽功能恢复良好,均无交流障碍.结论:胸大肌肌皮瓣血供可靠,组织量丰富,且应用较灵活,成活率高,修复效果显著,对于头颈部肿瘤术后较大缺损是较好选择,特别是对晚期头颈部肿瘤放化疗后患者术后较大缺损修复是较好选择,具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特别适于基层开展.

    作者:吴海导;罗小宁;张思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