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轩;罗志强;刘昊楠;汪静;陈彦强;冯海军
目的:研究钛颗粒诱导松动界膜中滑膜成纤维样细胞(FLSs)HIF-1α表达和RANKL-OPG信号通路活化的相关性.方法:分离提取人滑膜成纤维样细胞并与钛颗粒共培养,qRT-PCR、Western Blot检测浓度和时间梯度刺激下,FLSs RANKL、OPG、HIF-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钛颗粒浓度增加,RANKL/OPG和HIF-1α的蛋白和mRNA水平均呈递增趋势;随钛颗粒刺激时间增加,RANKL/OPG的蛋白和mRNA水平先增高后降低,HIF-1α则呈递增趋势.结论:钛颗粒可以诱导界膜中FLSs HIF-1α表达增高和RANKL/OPG信号通路的活化.HIF-1α的表达增高可能对钛颗粒介导的界膜中FLSs RANKL/OPG信号通路活化存在抑制效应.
作者:王成强;何盛茂;谢小波;李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比较肛拭和咽拭样本中手足口病(HFMD)相关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的差异,探讨提高实验室诊断率的方法.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拟诊HFMD患者肛拭和咽拭配对样本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和肠道病毒通用型(EV)RNA检测,将不同样本中各病毒的检出率进行比对,分析检测单一样本的漏检情况.结果:EV71、CA16和非EV7l/非CV16型肠道病毒(non-EV71/non-CA16 EV)在肛拭/咽拭中的检出率依次是17.25%/12.18%、4.03%/3.54%、40.28%/45.32%,肛拭样本中EV71和CA16的检出率均高于咽拭,而non-EV71/non-CA16 EV的检出率则低于咽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配对样本检测结果比较,单一样本的漏检率为10.33%~36.27%.结论:应用肛拭或咽拭单一样本进行HFMD相关肠道病毒核酸检测漏检率高,采集配对样本检测能显著提高检出率.
作者:韦善求;麻秋英;罗顺达;倪祖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泪道系统的先天性阻塞通常是覆盖于鼻泪管鼻侧末端的Hasner瓣发生膜性阻塞所致,可单眼或双眼发病,泪囊若有继发感染,可出现黏脓性分泌物,形成新生儿泪囊炎.鼻泪管探通术为当前公认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有效方案[1],但对手术时机的选择仍有争议.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少对引起手术失败的高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寻求主要影响因素,开展个性化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现将我院手术治疗的48例(58眼)泪囊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琍;项道满;许燕;朱旭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腔镜技术是外科学发展的主旋律.自1994年我院开展国内首例2D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以来,经全体胸外科同仁不懈努力,胸腔镜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广泛应用,出血少、疼痛轻、伤口小、恢复快成为腔镜手术的显著优点,在地级市三级甲等医院,2D胸腔镜已是胸外科常规手术模式.然而,传统腔镜显示屏反映是二维图像,缺乏深度感及空间定向,增加手术难度及失误发生率.近年来,随着3D高清视频技术被逐步运用到胸腔镜手术中,手术者佩戴辅助3D眼镜,即可以看到具有立体效果的手术画面,而新一代的裸眼3D技术无需眼镜辅助即能显示靶区组织器官的三维立体结构,既克服二维平面图的缺点,恢复术者解剖过程对深度的感知,又丝毫不削弱术者对周围环境的感知程度,成为业界发展的前沿.
作者:何建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患者女,33岁,垂体瘤切除术后第4天(图1、2),因间断性头痛、视物模糊入院.患者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已7年,期间服用甲泼尼龙(48 mg/d).于当地行经鼻垂体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垂体脓肿,但是未进行微生物培养.术后第4天,患者右侧下肢行动不便,肌力Ⅲ级,肌张力正常,左侧瞳孔光反射迟钝,上眼睑下垂,双侧瞳孔大小不等(R:3 mm ,L:5 mm),考虑为左侧动眼神经瘫,收入院.
作者:张忠华;刘聪;姜亚磊;李蕴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岭南无痛蜂针疗法对更年期妇女睡眠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更年期妇女7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无痛蜂针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后疗效评价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量表(PSQI)、更年期生存质量评分量表(MRS)评定.结果:(1)总有效率治疗组94.29%优于对照组91.43%.(2)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3)针对两组治疗后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M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无痛蜂针疗法治疗更年期睡眠障碍疗效显著,且优于口服艾司唑仑,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威;王淑平;成永明;王彬;钟小文;王冬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于胎龄儿(SGA)血α-L-岩藻糖苷酶(AFU)水平变化及其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以125例小于胎龄儿(SGA)及患新生儿湿肺的128例适于胎龄儿(AGA)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生后24 h内血AFU及糖脂代谢水平;分析SGA患儿AFU水平变化与其糖脂代谢改变的相关性.结果:SGA生后24内血AFU、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及脂蛋白a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SGA新生儿血AFU水平与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水平正相关(P<0.05),与甘油三脂水平负相关(P<0.05).结论:SGA生后即存在糖脂代谢紊乱,其血中AFU含量降低并与其糖脂代谢水平有相关性.
作者:邹成丽;董文斌;雷小平;张玲萍;张莲玉;何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联合T-SPOT对肺结核的诊断效能.方法:纳入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我科住院的高度疑似肺结核病例248例,据痰标本来源途径不同分为对照组、雾化组、支气管镜组,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支气管镜组、T-SPOT组、支气管镜+T-SPOT组,行各组痰抗酸涂片阳性率、肺结核诊断率及诊断效能的比较及支气管镜安全性的评估.结果:支气管镜组痰抗酸涂片阳性率高(37.173%),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支气管镜+T-SPOT组肺结核诊断率高(92.670%),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支气管镜+T-SPOT组诊断肺结核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及约登指数高,阴性似然比低;支气管镜组并发症有3例出血,1例气胸,1例心律失常.结论:支气管镜联合T-SPOT可提升肺结核的诊断效能,安全可靠.
作者:房延凤;顾兴;金发光;孙瑞琳;傅恩清;鲁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切除对血液透析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的影响.方法:选取规范药物治疗无效行甲状旁腺全切(tPTX)的重度继发性甲旁亢患者35例作为治疗组,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术前与术后1年分别检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cfPWV,对照组测量cfPWV.比较术前与术后1年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cfPWV变化;治疗组1年后cfPWV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年患者iPTH、血清钙、血清磷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患者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患者cfPWV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术后1年cfPWV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PTX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cfPWV.
作者:周刚;包萍;牟洪宾;高波;刘昌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益气血法经后增殖方对超排卵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及Bim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超排卵大鼠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Bim基因表达水平.结果:TUNEL:中药高、中剂量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qPCR: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卵巢颗粒细胞Bim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各剂量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后增殖方能抑制Bim基因的表达,抑制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提高超排卵大鼠卵泡质量.
作者:杨贞;郭新宇;邓伟民;张金玉;袁人飞;汤璐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特点以及不同亚综合征与认知的关系.方法:采用神经精神科问卷、简易智力检测量表(MMSE)评估116例符合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R)痴呆诊断标准的患者.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因子提取法,并对因子负荷进行正交方差极大旋转.结果:因子分析获得5个亚综合征,分别为脱抑制行为、精神病性、激越、情感、淡漠因子.MMSE总分、教育年限进入了淡漠因子的回归方程(P<0.05).结论: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可以划分为5个临床亚综合征,其中淡漠因子与认知功能相关.
作者:沐楠;饶冬萍;张若曦;唐牟尼;郁俊昌;陈建平;潘集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谐振治疗对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训练同时给予谐振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给予改良Ashworth评级(M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MAS评级、FMA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谐振治疗有助于减轻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痉挛及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
作者:梁天佳;龙耀斌;周开斌;黄福才;杜灿荣;黄林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flux hemodialysis,HF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HFD)组及低通量血液透析(HD)组,观察12月,主要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各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两组各入选30例,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等相匹配,HFD组与HD组透前Hcy基线值水平比较(21.02±11.79 vs.19.86±6.97 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观察12月后HFD与HD组透前血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9±11.45 mmol/L vs.24.57±13.23 mmol/L),(P=0.045);观察期间HFD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HD组(10.0%vs.33.3%)显著降低(P=0.034),HFD组无死亡,HD死亡1例,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HFD治疗显著降低MHD患者透前Hcy水平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侯爱珍;肖观清;张豫;孔耀中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双容积图像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血管内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梅州市人民医院介入手术室2016年1-6月4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栓塞前均行2D-DSA及3D-DSA检查,确定责任动脉瘤后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者认为栓塞满意后即刻行3D-DSA复查,应用数字减影三维重建技术中的双容积图像融合技术在AW(Advantage Workstation;GE Medical System)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融合,评价动脉瘤栓塞的效果.结果:46例患者共发现52枚动脉瘤(4例为多发动脉瘤),均顺利进行介入栓塞术(其中38枚动脉瘤单纯行弹簧圈栓塞,14枚动脉瘤在支架或球囊辅助下栓塞),均在AW后处理工作站上完成图像融合,在融合图像的46例患者中:30例动脉瘤内无造影剂充填,10例瘤颈处见造影剂显影,瘤体部无造影剂显影,6例瘤体内见造影剂显影.结论:根据双容积图像融合技术来评估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残留情况来判断弹簧圈栓塞的致密程度及残留瘤腔大小,有助于术者判断动脉瘤栓塞术后是否继续进行栓塞或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并且为以后的术后随访复查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林宇佳;张国栋;廖政贤;谢锋;张文;吴兴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短期内再次手术与射频治疗对微血管减压术后无效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护士通过电话随访和复诊随访方式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首次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无效54例患者(30例短期内再次手术,24例射频治疗)的疗效差异,对患者治疗后短期(术后1个月)、长期(术后1年)疼痛缓解程度及面部麻木情况进行统计,并对短期再次手术组与射频治疗组进行疗效及面部麻木的对比.结果:术后1个月,再次手术组与射频治疗组进行对比,治愈率、有效率、面部麻木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2,P=0.04,P=0.01);术后1年,再次手术组与射频治疗组进行对比,治愈率、有效率、面部麻木率、复发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4,P=0.006,P=0.02,P=0.04).结论:对于首次微血管减压术后无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短期内再次手术疗效优于射频治疗,而且面部麻木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射频治疗.
作者:李艳贞;林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早期脓毒症患者采用心肌标志物联合BNP预测评估心功能障碍的应用价值.方法:66例脓毒症患者入院后的3~5 d左室射血分数LVEF>50%与LVEF<50%分为两组,分别监测两组患者0、3、5、12 d的LVEF值、BNP及TNI.结果:左室射血分数LVEF>50%与LVEF<50%两组:3、5 d时BNP值心脏损伤显著高于心脏非损伤;心脏损伤组EF值与TNI值呈负相关,患者入院后的3~5 d EF数值与血肌钙蛋白水平呈负相关;患者入院后的第12天血肌钙蛋白Ⅰ的浓度与EF值呈负相关.TNI可直接反映患者心脏功能状态;BNP值在第5天与APACHEⅡ的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TNI与BNP均可直接反映脓毒症患者心功能障碍,且BNP与TNI结合可有效评估严重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预后评估意义.
作者:宋于康;李叶戌子;王妙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慢性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致使泪液滞留于泪囊之内,伴发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疾病.其发病与沙眼、泪道外伤、鼻炎、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有关[1].重建鼻内引流通道,尽快解除梗阻对本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口术与眼科外路手术比较有着无体表瘢痕、泪囊造口更细致、术中可同时处理鼻腔问题等优势.现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本项研究是对内镜下术后使用填塞和置管两种处理方法,患者鼻腔粘膜上皮化及造瘘口恢复情况的对比,并对两种方法处理后患者术后有效率进行比较.
作者:张晓波;张志茂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我国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公认高血压、糖尿病对肾功能均有损害作用[1].因而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预防肾功能不全进展的意义重大.循证医学明确证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s, ARB)厄贝沙坦300 mg/d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微量蛋白尿并可延缓肾功能恶化[2].然而,长期接受ARB治疗有可能发生醛固酮逃逸现象[3].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长期口服厄贝沙坦的同时给予小剂量醛固酮拮抗剂,对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的影响以及用药安全性尚未研究.本研究旨在观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厄贝沙坦和螺内酯与单用厄贝沙坦相比,对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肾功能的影响,并且评价用药前后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等指标的变化以及用药安全性.
作者:杨文;秦雷;刘洁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评估采用CT肺动脉造影(CTPA)联合肺通气灌注显像(V/Q)的检查方法指导肺栓塞抗凝治疗终点,对于减少肺栓塞复发率的临床价值.方法:159例经CTPA确诊的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及对照组79例,实验组经正规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后采用CTPA联合V/Q显像检查的方法评估肺栓塞吸收情况,进一步指导抗凝治疗终点,评估停止抗凝治疗1年时肺栓塞的复发率,并与单纯采用CTPA指导抗凝治疗终点的对照组对比分析,评估两组复发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抗凝疗程为(5.90±1.80)个月,较对照组(3.57±1.09)个月显著延长(P<0.05);实验组停止抗凝治疗1年时肺栓塞的复发率为7.5%,较对照组复发率(22.8%)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患者抗凝治疗期间的出血率(8.75%vs.3.8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CTPA联合V/Q显像检查的方法指导肺栓塞抗凝治疗终点,对于降低肺栓塞的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琼芳;季巧英;赵兰艳;冯兰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S1P对HLF细胞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分别用S1P(1μmol/L)、FTY720-P(5μmol/L)、ponesimod(5μmol/L)、SEW2871(5μmol/L)处理HLF细胞24 h,使用Western Blot法测ECM相关蛋白表达并与只加培养基空白组对比;(2)分别用S1P1R拮抗剂W146(1μmol/L)、S1P2R拮抗剂JTE-013(0.2μmol/L)和S1P3R拮抗剂TY-52156(1.25μmol/L)预处理HLF细胞1 h,再加入S1P及S1PR激动剂分组孵育24 h后测ECM相关蛋白表达并与无拮抗剂对照组对比;(3)使用S1P2R拮抗剂JTE-013和S1P3R拮抗剂TY-52156共同预处理HLF细胞1 h,加入S1P及S1PR激动剂分组孵育24 h后测ECM相关蛋白表达并与无拮抗剂对照组及单一拮抗剂组对比.结果:(1)S1P及选择性S1P受体激动剂组均上调ECM表达,但程度不同;(2)S1P1R拮抗剂W146不影响S1P及S1PR激动剂诱导ECM合成,S1P2R拮抗剂JTE-013及S1P3R拮抗剂TY-52156均下调S1P及S1PR激动剂诱导ECM合成;(3)两种拮抗剂同时使用能使S1P及非选择性S1PR激动剂诱导ECM合成进一步降低,但不能使ponesimod组进一步降低.结论:HLF细胞中,S1P通过与S1P2R和S1P3R结合增加ECM相关促纤维化蛋白表达.
作者:辛慰;吉庆春;彭秋月;王伟阁;崔新征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