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轩;罗志强;刘昊楠;汪静;陈彦强;冯海军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BPC)<50×109/L]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SLE并发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症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结果:10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82例(75.2%),部分缓解(PR)15例(13.8%),无效(NR)12例(11.0%).与有效组(CR+PR)比较,无效组(NR)骨髓巨核细胞减少的发生率较高(P<0.05);两组间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评分,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阳性、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的发生率和补体(C)3、C4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甲泼尼龙(MP)冲击治疗组和大剂量激素治疗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髓巨核细胞减少可能为影响SLE并发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疗效的不良因素.
作者:黄荣军;文静;高静琳;赵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胃癌患者凝血功能变化规律,并评估TEG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对99例胃癌患者(胃癌组)进行TEG测定,45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根据各项参数了解其凝血状态.结果:胃癌组TEG的各个指标的检测水平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从测量数值超出正常范围的异常个体数量来看,K值、Angle值、MA值和CI值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癌患者常见凝血功能紊乱,部分患者呈高凝状态,TEG可用来观察其凝血状态的变化并作为临床对症治疗的参考依据.
作者:郝宝岚;郝新建;叶昱坪;任磊;王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IF)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IF组61例,THA组6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相关指标.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采用Zuckerman功能恢复量表(FRS)评估患者髋部功能,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末次随访时统计患者因骨折产生的医疗费用.结果:与THA相比IF创伤小、手术快、住院时间短(P<0.05),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所有患者均完成3年以上随访,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THA组患者髋部功能均优于IF组(P<0.05),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3年内THA组和IF组患者因骨折产生的医疗费用分别为61174元和41772元.结论:IF和THA均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与IF相比THA虽然创伤大、治疗费用高,但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内患者髋部功能可明显提高.
作者:杨明轩;罗志强;刘昊楠;汪静;陈彦强;冯海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脓毒症发生率高,全球每年有超过1900万严重脓毒症病例,美国每年有75万例脓毒症患者,并且这一数字还以每年1.5%~8.0%的速度上升[1-2].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包括宿主、免疫、炎症及凝血功能异常等多个方面,涉及代谢、微循环及细胞功能的改变[3].大量研究探讨了内皮系统的生物标志物与脓毒症间的关系,比如人可溶性血管内皮钙粘附素(sVE-Cadherin)、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ANG/Tie-2作为专属于内皮细胞的信号系统,在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作用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已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3].脓毒症治疗花费高,医疗资源消耗大,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已经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脓毒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在脓毒症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进行探讨.
作者:王方;张媛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四组.记录髂筋膜间隙阻滞起效和消退时间,阻滞后4、8、12、24、48 hV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使用量;术后24 h和48 h舒芬太尼总使用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总时间、患者满意度并观察有无心动过缓、术中知晓等不良反应.结果:与A、B组相比,C组起效时间缩短(P<0.05),VAS评分减少(P<0.05),瑞芬太尼使用量减少(P<0.05),术后24 h和48 h舒芬太尼总使用量减少(P<0.05),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缩短(P<0.05),患者满意度高(P<0.05),与A、B、C组相比,D组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心动过缓发生次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1.0μg/kg右美托咪啶联合罗哌卡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能达到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和快速康复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储浩;张野;王胜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沉默EZH2基因表达对胆管癌QBC93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设计并合成靶向EZH2的siRNA体外转染QBC939细胞,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通过MTT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分布,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情况,以Western Blot法检测H3K27me3、P14ARF、P16INK4a、P53、P21、E2F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靶向siRNA可有效沉默EZH2表达,显著抑制细胞体外增殖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G1/S期比值显著升高,出现G1期阻滞,而凋亡率未见明显差异;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呈衰老特征;衰老通路的P14ARF、P16INK4a、P53、P21蛋白表达上调,而H3K27me3、E2F1蛋白表达下调.结论:沉默EZH2表达可显著抑制QBC939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衰老通路有关.
作者:梁珊凤;李春艳;黎昭兰;邹鹏建;关心;韩晓容;何关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评价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和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对修复小腿下段和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运用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和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和足部皮肤缺损的患者,统计分析皮瓣的成活与坏死率、皮瓣的功能以及并发症.结果:腓动脉组一期存活率高于胫后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动脉组皮瓣功能指标评分与胫后动脉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腓动脉组增生性瘢痕、瘙痒、色素沉着、植皮区麻木、植皮区痛觉异常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胫后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植皮区麻木、植皮区痛觉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与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两者均可有效修复下肢与足踝皮肤缺损,但是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皮瓣存活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宁涛;胡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维持性透析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关系.方法:对病情稳定的52例腹膜透析患者及46例血液透析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测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并记录相关临床指标及CVD情况.对透析模式、颈动脉斑块情况、合并CVD分别进行分组,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无颈动脉斑块组患者相比,有颈动脉斑块组患者的年龄、男性比例、高血压人数、糖尿病人数、血尿酸、血糖水平、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较高,白蛋白水平较低(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示对颈动脉斑块形成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是高血压、白蛋白和尿酸;斑块主要分布在颈总动脉(CCA)及颈动脉分叉部(BIF),且合并CVD组的数量较多(P<0.01).结论:维持性透析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与CVD的发生密切相关.高血压、白蛋白和尿酸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因此透析患者除了维持血压、改善营养外,控制尿酸水平也非常重要.
作者:张莹;梁剑波;江丽屏;黄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岭南无痛蜂针疗法对更年期妇女睡眠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更年期妇女7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无痛蜂针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后疗效评价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量表(PSQI)、更年期生存质量评分量表(MRS)评定.结果:(1)总有效率治疗组94.29%优于对照组91.43%.(2)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3)针对两组治疗后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M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无痛蜂针疗法治疗更年期睡眠障碍疗效显著,且优于口服艾司唑仑,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威;王淑平;成永明;王彬;钟小文;王冬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通过人体成分分析评估体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影响.方法:纳入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根据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的结果调整超滤量达到干体重,B组患者由肾内科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的结果来评估患者的干体重,并逐渐下调至医生设定的干体重.记录患者干预前后24 h动态血压、干体重下降值的变化以及透析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与B组患者相比,干预后干体重下降值明显减低(3.87±1.49 vs.2.16±0.85,P<0.05);A组患者与B组患者相比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下降(139±19 vs.147±17;74±10 vs.85±11;94±13 vs.112±8,P<0.05;干预后A组患者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B组(46.1%vs.23.1%,P<0.05),两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医师根据临床表现评估干体重存在过高估计干体重的情况,而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评估干体重更准确,有助于改善透析患者的顽固性高血压,并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黄健;刘畅;闵亚丽;杨静;邓超;黄匀;于黔;吴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肺结核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5年1-12月广州胸科医院收治的40例肺结核肺部真菌感染者为试验组,其中确诊者35例,拟诊5例.另选同期52例肺结核无肺部真菌感染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比较G值差异,G试验结果与病原学结果比较,分析G试验性能.结果:试验组真菌分布为白色念珠菌13株、曲霉菌属13株、热带念珠菌2株、光滑念珠菌2株、其他酵母菌6株.对照组病原学鉴定为真菌阴性.试验组与对照组G值分别为126.1和29.56 pg/mL(中位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G试验阳性35例,阴性5例;对照组G试验阴性41例,阳性11例.G试验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一致性分别为87.5%、78.85%、76.09%、89.13%、82.6%,约登指数为0.663.结论:肺结核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属较常见.G试验诊断肺结核肺部真菌感染结果可靠、快速,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
作者:胡族琼;李雪雅;胡琳燕;竺澎波;曹智忠;邹彩容;潘美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早期脓毒症患者采用心肌标志物联合BNP预测评估心功能障碍的应用价值.方法:66例脓毒症患者入院后的3~5 d左室射血分数LVEF>50%与LVEF<50%分为两组,分别监测两组患者0、3、5、12 d的LVEF值、BNP及TNI.结果:左室射血分数LVEF>50%与LVEF<50%两组:3、5 d时BNP值心脏损伤显著高于心脏非损伤;心脏损伤组EF值与TNI值呈负相关,患者入院后的3~5 d EF数值与血肌钙蛋白水平呈负相关;患者入院后的第12天血肌钙蛋白Ⅰ的浓度与EF值呈负相关.TNI可直接反映患者心脏功能状态;BNP值在第5天与APACHEⅡ的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TNI与BNP均可直接反映脓毒症患者心功能障碍,且BNP与TNI结合可有效评估严重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预后评估意义.
作者:宋于康;李叶戌子;王妙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比较肛拭和咽拭样本中手足口病(HFMD)相关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的差异,探讨提高实验室诊断率的方法.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拟诊HFMD患者肛拭和咽拭配对样本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和肠道病毒通用型(EV)RNA检测,将不同样本中各病毒的检出率进行比对,分析检测单一样本的漏检情况.结果:EV71、CA16和非EV7l/非CV16型肠道病毒(non-EV71/non-CA16 EV)在肛拭/咽拭中的检出率依次是17.25%/12.18%、4.03%/3.54%、40.28%/45.32%,肛拭样本中EV71和CA16的检出率均高于咽拭,而non-EV71/non-CA16 EV的检出率则低于咽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配对样本检测结果比较,单一样本的漏检率为10.33%~36.27%.结论:应用肛拭或咽拭单一样本进行HFMD相关肠道病毒核酸检测漏检率高,采集配对样本检测能显著提高检出率.
作者:韦善求;麻秋英;罗顺达;倪祖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钛颗粒诱导松动界膜中滑膜成纤维样细胞(FLSs)HIF-1α表达和RANKL-OPG信号通路活化的相关性.方法:分离提取人滑膜成纤维样细胞并与钛颗粒共培养,qRT-PCR、Western Blot检测浓度和时间梯度刺激下,FLSs RANKL、OPG、HIF-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钛颗粒浓度增加,RANKL/OPG和HIF-1α的蛋白和mRNA水平均呈递增趋势;随钛颗粒刺激时间增加,RANKL/OPG的蛋白和mRNA水平先增高后降低,HIF-1α则呈递增趋势.结论:钛颗粒可以诱导界膜中FLSs HIF-1α表达增高和RANKL/OPG信号通路的活化.HIF-1α的表达增高可能对钛颗粒介导的界膜中FLSs RANKL/OPG信号通路活化存在抑制效应.
作者:王成强;何盛茂;谢小波;李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的母子沟通及其未成年子女的抑郁情绪情况,为提升患者及其家庭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乳腺癌患者的未成年子女进行抑郁情绪调查,运用基于叙事医学视角的深度访谈法,对有18岁以下子女的乳腺癌患者进行访谈并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子女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抑郁情绪阳性率为32.28%,不同性别、不同家庭氛围的乳腺癌患者子女抑郁情绪有统计学意义.在母子沟通方面,对病情的沟通信息不对称.结论:母亲的乳腺癌明显影响母子沟通及孩子的心理健康,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心理和行为干预以及叙事医学介入十分必要.
作者:杨柠溪;曹英南;李十月;耿庆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患者女,33岁,垂体瘤切除术后第4天(图1、2),因间断性头痛、视物模糊入院.患者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已7年,期间服用甲泼尼龙(48 mg/d).于当地行经鼻垂体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垂体脓肿,但是未进行微生物培养.术后第4天,患者右侧下肢行动不便,肌力Ⅲ级,肌张力正常,左侧瞳孔光反射迟钝,上眼睑下垂,双侧瞳孔大小不等(R:3 mm ,L:5 mm),考虑为左侧动眼神经瘫,收入院.
作者:张忠华;刘聪;姜亚磊;李蕴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慢性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致使泪液滞留于泪囊之内,伴发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疾病.其发病与沙眼、泪道外伤、鼻炎、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有关[1].重建鼻内引流通道,尽快解除梗阻对本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口术与眼科外路手术比较有着无体表瘢痕、泪囊造口更细致、术中可同时处理鼻腔问题等优势.现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本项研究是对内镜下术后使用填塞和置管两种处理方法,患者鼻腔粘膜上皮化及造瘘口恢复情况的对比,并对两种方法处理后患者术后有效率进行比较.
作者:张晓波;张志茂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70岁以上患者头颅MR腔隙灶改变与尿微量白蛋白(MAU)间的相关关系及MR腔隙灶改变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组资料中的研究对象均来自2014年1-12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记录其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收缩压、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史,以及尿素氮、肌酐、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MAU、头颅MR等结果.根据头颅MR改变,分为无腔隙灶组和有腔隙灶组.结果:(1)与无腔隙灶患者比较,有腔隙灶组患者动脉收缩压较高,同时MAU阳性率升高、MAU中位数也明显升高.(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动脉收缩压升高、MAU阳性以及MAU升高均为是否发生腔隙灶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均与腔隙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MAU是头颅MR腔隙灶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是头颅MRI腔隙灶改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双艳;高庆春;秦琴保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flux hemodialysis,HF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HFD)组及低通量血液透析(HD)组,观察12月,主要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各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两组各入选30例,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等相匹配,HFD组与HD组透前Hcy基线值水平比较(21.02±11.79 vs.19.86±6.97 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观察12月后HFD与HD组透前血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9±11.45 mmol/L vs.24.57±13.23 mmol/L),(P=0.045);观察期间HFD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HD组(10.0%vs.33.3%)显著降低(P=0.034),HFD组无死亡,HD死亡1例,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HFD治疗显著降低MHD患者透前Hcy水平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侯爱珍;肖观清;张豫;孔耀中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外源性小分子RNA(dsP21-397)转染对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A-498和Caki-1生长的影响.方法:分别转染dsControl(对照组)和dsP21-397(实验组)至A-498和Caki-1细胞.qRT-PCR分析p21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实验分析p21蛋白及下游靶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验细胞周期的分布.MTS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分析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结果:与dsControl相比,转染dsP21-397后,A-498和Caki-1细胞中p21 mRNA的水平分别升高至2.55倍(P<0.01)和2.18倍(P<0.01);p21蛋白表达上调,下游靶蛋白CDK4和CyclinD1表达下调;位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升高,位于S期、G2/M期的细胞比例显著下降;两种肾癌细胞的活力明显降低;dsP21-397组的集落数数量明显较少.结论:dsP21-397能显著激活肾透明细胞癌细胞中p21蛋白的表达,下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王勇;郭永连;陈琳;李国灏;余家俊;程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