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文版经口摄食功能评估量表在摄食-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中的信效度检验

朱亚芳;张晓梅;张钦缔;邓逃生;雷清梅;周宏珍

关键词:脑卒中, 经口摄食功能, 信度, 效度
摘要:目的 翻译引进经口摄食功能评估量表(FOIS),并在摄食-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中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按照Brislin翻译原则中双人翻译-回译法,将量表翻译成中文版FOIS评估量表后再将其回译成英文,并征求源量表作者意见确定其终版本.对中文版的评分者间信度、效标关联效度、交叉验证效度以及区分效度进行验证,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的形式检验该量表的敏感度.结果 2名卒中护士的评分者间信度较好(Kw=0.83,P<0.001);与洼田饮水试验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较好(r=-0.79,P< 0.001);临床综合评估结果显示,两组不同评价结局患者的FOIS评估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64,P< 0.001);FOIS评估结果与患者吞咽功能的两个生理学指标呈显著相关性,且急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的经口摄食功能呈明显好转趋势.结论 翻译后的中文版FOIS量表在我国摄食-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中初步检验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适于临床护士用来评估和记录摄食-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的经口摄食功能变化,值得进一步推广.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受累的骨髓表现

    目的 探讨出现血液系统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检查结果的特点.方法 对150例因狼疮血液系统损害而进行骨髓穿刺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50例患者中有68例患者出现骨髓检查异常,常见的骨髓检查异常分别为低增生性骨髓(26例,占38.2%)、噬血现象(17例,占25%)、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6例,占8.8%),再生障碍性贫血(12例,17.6%)及巨核细胞数减少(7例,10.4%).10例重度及极重度贫血(占重度及极重度贫血患者的90.9%)以及21例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占严重血小板减少患者的67.7%)出现了骨髓检查异常.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出现骨髓异常并不少见,外周血检查发现严重贫血或是严重血小板减少时,需及早完善骨髓穿刺以及骨髓活检检查.

    作者:邱茜;李昊;詹钟平;梁柳琴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利伐沙班在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在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利伐沙班组30例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序贯华法林)3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超声心动图结果表明利伐沙班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第10、20及30天亚组右心室大短轴、右心室大短轴与左心室大短轴直径比值和肺动脉收缩压值明显降低,左心室大短轴直径明显增加,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NT-proBNP值在利伐沙班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第10、20和30天显著降低,PO2值在治疗后第10、20天明显升高,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D-二聚体在对照组和利伐沙班组治疗后10d明显增高,利伐沙班组更明显,而在治疗后20、30 d降低,利伐沙班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利伐沙班治疗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且安全,具有临床实施与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吴怀球;张卫东;彭敏恋;江刚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改良骨水泥推注套筒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改良骨水泥推注套筒(前端封闭,单侧开口)与传统直推骨水泥套筒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选取78例有PVP指征的单节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在DSA透视下实施PVP.对比两组术中X线暴露剂量、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情况、VAS评分(术前、术后3d、术后6个月)、术后半年内再骨折率及术后骨水泥分布情况.结果 两组均获得随访6~ 12月,骨水泥渗漏情况:观察组椎旁5例,对照组椎旁9例,椎前1例.两组均未发生神经及血管损伤,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随访半年均未发生再骨折.两组放射剂量及手术时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术前术后VAS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骨水泥分布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骨水泥推注套筒的使用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X线暴露及降低骨水泥渗漏率,临床效果无差异.

    作者:薛厚军;潘磊;黄必留;陈伟雄;刘青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轻型卒中后排便障碍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排便障碍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74例首发轻型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卒中后排便障碍将其分为排便障碍组与非排便障碍组,对可能影响卒中后排便障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这些因素对排便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274例轻型卒中患者发生排便障碍74例,发生率为27.0%,单因素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等4个因素为轻型卒中后排便障碍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高龄、糖尿病、基线NIHSS评分为卒中后排便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伴排便障碍的轻型卒中患者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差异明显(P<0.05),基线NIHSS评分可预测轻型卒中后排便障碍患者的预后.结论 轻型卒中患者急性期排便障碍可能增加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女性、高龄、糖尿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更容易发生卒中后排便障碍,值得临床工作者重视.

    作者:卞静;杨怡尧;易兰;徐敏;方琪;董万利;倪健强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妊娠糖尿病孕妇α-L-岩藻糖苷酶检测价值及其与总胆汁酸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α-L-岩藻糖苷酶(AFU)在妊娠糖尿病(GDM)中的检测价值以及AFU与血总胆汁酸(TBA)的相关性.方法 360例孕妇于孕12周前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及血压;孕24~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0、60及120 min血糖及胰岛素、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确认GDM患者,按年龄及体质量指数匹配对照组.对二组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GDM组AFU水平高于糖耐量正常(NGT)组,对GDM的诊断有参考价值且与餐后1h血糖相关;GDM组直接胆红素低于NGT组;校正肝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后,AFU与TBA相关.结论 孕期AFU水平对GDM的诊断有参考价值,主要与餐后1h血糖水平相关;AFU水平升高同时伴有直接胆红素下降、TBA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增加,提示GDM患者胆道功能呈活跃状态.

    作者:郭美祥;余繁荣;鲁郡;王林艳;王宏涛;于雪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辣椒素提高胆管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

    目的 研究辣椒素提高胆管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5-FU)的敏感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运用MTT法和动物实验检测辣椒素对胆管癌细胞5-FU药敏性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研究辣椒素提高胆管癌细胞5-FU药敏性的分子机制.结果 辣椒素(60μmol/L)显著增强5-FU抑制胆管癌细胞体外增殖和体内成瘤效果(P<0.05),提高5-FU在体内外诱导胆管癌细胞凋亡的能力(P<0.05);通过对其分子机制研究发现,辣椒素可下调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atg5,显著抑制5-FU诱导的胆管癌细胞自噬(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辣椒素可诱导AKT(S473)和S6(235/236)的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 辣椒素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自噬显著提高胆管癌细胞对常规化疗药物5-FU的敏感性,这可能与其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郑启忠;申九妹;熊共鹏;张宏斌;洪再发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及疗效预测因子分析

    晚期肺癌的预后差,在靶向治疗及化疗失败后并没有很有效的治疗选择[1-2].甲磺酸阿帕替尼是我国自主开发的一种针对VEGFR2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在胃癌及乳腺癌中已见到明显疗效[3-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国内也有报道,显示了一定的疗效[5].本研究收集了本院2014年12月到2017年1月间经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31例,观察了其在不同肺癌类型中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同时探讨了血浆中VEGF及VEGFR2与其疗效的相关性.

    作者:张靖宇;蒋华;朱明珍;吴艳;徐海燕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金属钌复合物在泌尿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金属铂类药物作为抗肿瘤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铂类药物存在许多缺点,比如明显的毒副作用、药物耐受性以及低水溶性,产生了寻找替代含过渡金属的抗肿瘤药物的需要.为了克服这些缺点,金属钌复合物应运而生并且展现出良好的前景.金属钌复合物在体内和体外都显示了良好的药物学性能,同时具有低毒和良好选择性,并且能克服顺铂耐受的缺点.因此,针对金属钌复合物的良好抗肿瘤性能,有望改善泌尿系肿瘤的治疗现状.本文主要对近年来金属钌复合物在泌尿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方泽松;陈合格;柯龙志;柳建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CEA、CA153、TPS、Fer、CYFRA21-1检测在乳腺癌术后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索肿瘤标志物CEA、CA153、TPS、Fer、CYFRA21-1在乳腺癌术后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2014年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治疗的578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随访3年后根据有、无转移分为转移组42例,从未出现转移患者中随机抽取42例作为未转移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CEA、CA153、TPS、Fer、CYFRA21-1水平,比较转移组与未转移组CEA、CA153、TPS、Fer、CYFRA21-1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在乳腺癌术后转移患者中TPS、Fer、CYFRA21-1三者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ROC曲线检验各组数值对乳腺癌术后转移的检验效率.结果 乳腺癌术后转移组患者血清CEA、CA153、TPS、Fer、CYFRA21-1水平[分别为(6.11±1.87) ng/mL、(26.97±9.52) U/mL、(155.95±22.03) U/L、(173.08±19.87) ng/mL、(18.98±7.33) ng/mL]比未转移组[分别为(5.33±1.85) ng/mL、(23.34±8.30) U/mL、(133.22±19.09) U/L、(142.29±22.59) ng/mL、(6.76±1.59) ng/mL]升高,TPS、Fer、CYFRA21-1水平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术后转移患者血清TPS、Fer、CYFRA21-1均未见明显相关性;CYFRA21-1的ROC曲线下面积(0.903)>Fer(0.849)>TPS(0.791),在乳腺癌术后转移的诊断中,CYFRA21-1曲线下面积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TPS、Fer、CY-FRA21-1的水平升高与乳腺癌术后发生转移密切相关,CYFRA21-1对于监测乳腺癌术后转移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李玉柱;张玉敏;韩龙才;张华;刘新唐;张海军;林秋全;王磊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病耻感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

    目的 调查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病耻感现状,探讨其病耻感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 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和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对153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53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社会影响量表得分为18 ~ 59分,M(P25,P75)为38(36,42);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社会影响量表总分与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标化总分不相关(P>0.05),但与5个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2个症状以及4个单一条目的得分相关(P<0.05).结论 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病耻感处于中度水平,病耻感与生命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医护人员和社会团体应关注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病耻感,开展降低病耻感的干预研究,为进一步提升患者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玮;孙俐;王欣;张艳;赵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破骨细胞型颅骨侵袭性脑膜瘤1例

    患者男,19岁,2016年9月8日主因“后枕部疼痛半年余”入院,触碰枕部时出现刺痛感.入院后行影像学检查提示枕顶骨交界处病变,累及上矢状窦,考虑良性骨肿瘤.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术中见颅骨呈虫蚀样改变,病变下方硬膜有较多新生血管,质地较硬,异常增厚,枕顶部颅骨血运较丰富.

    作者:关结霞;谷宇;陈雅;申洪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七氟烷不同麻醉深度对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肌保护效应的比较

    目的 比较吸入不同浓度的七氟烷麻醉对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肌保护效应.方法 合并冠心病患者96例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高浓度七氟烷组(S1组)和低浓度七氟烷组(S2组).采用依托咪酯、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和芬太尼麻醉诱导和维持.分别维持S1组和S2组BIS在35 ~ 45和45~55.C组BIS在40 ~ 50.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即刻和拔除气管导管即刻记录心电图ST段和在麻醉诱导前和拔管毕抽取静脉血栓测血清cTnT、超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S1组和S2组高血压、心动过速、心肌缺血、期前收缩和房颤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S1组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与S1组比较,S2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心肌缺血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与C组比较,S1组和S2组拔管毕时血清hs-cTnT、cTnT和hs-CRP浓度均降低(P<0.05).结论 吸入1.0%~2.5%七氟烷保持BIS为45 ~ 55对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肌保护效应更佳,风险更小.

    作者:董楠;张继如;简金金;郑雁;凌育峰;庞庆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成人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术中灌注流量选择

    目的 研究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术中流量大小对酸碱度,尿量以及脑氧饱和度的影响,确定合适的灌注流量.方法 选择4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分为高流量组(20例)和低流量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1),体外循环开始(T2),主动脉阻断5 min (T3),恢复温度5min (T4),主动脉开放5min (T5)体外循环结束5 min (T6)6个时间点的脑氧饱和度数值并记录T1,T3,T4,T54个时点的乳酸,BE数值及尿量.结果 体外循环开始T2点的脑氧饱和度略低于麻醉诱导后T1点.T4点脑氧饱和度略高于T3点,乳酸值、BE绝对值略低于T3.T5点的脑氧饱和度高于T4点乳酸值、BE绝对值低于T4点.高流量组在T3、T4、T5点的脑氧饱和度高于低流量组;而乳酸值和BE绝对值低于低流量组.结论 高流量组可以增高脑氧饱和度降低血液乳酸,维持平衡的酸碱度,增加肾脏血流灌注.

    作者:汪洋;葛圣林;高晴云;葛建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Astograph法支气管激发试验在诊断哮喘的作用研究

    目的 评价Astograph法支气管激发试验在诊断支气管哮喘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38例哮喘患者及489例非哮喘患者,完成Astograph法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统计分析各指标的差异,寻找具有诊断意义的指标及临界值.结果 两组Rrs cont、Grs cont均未见明显差异.与非哮喘组比较,哮喘组Dmin、Cmin、PD15均减小(P<0.01),SGrs、SGrs/Grs cont均增大(P<0.01).哮喘组SGrs与Dmin、Cmin、PD15相关(P=0.000;r=0.685,r=0.657,r=0.639),SGrs/Grs cont与Dmin、Cmin、PD15相关(P=0.000,r=0.775;r=0.740;r=0.708).以Dmin诊断哮喘,临界值2.71Unit,敏感性0.739,特异性0.551.以PD15诊断哮喘,临界值4.856 5 Unit,敏感性0.693,特异性0.684.结论 Astograph法支气管激发试验对诊断哮喘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以Dmin≤2.71 Unit或PD15≤4.856 5 Unit为阳性标准,对诊断哮喘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作者:杨宏宽;张佳颖;王芳;陈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nail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为研究snail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达水平差异以及snail的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NSCLC患者术中切除的癌组织、配对癌旁组织以及因良性疾病切除的正常肺组织.采用实时免疫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snail mRNA的表达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snail的蛋白水平表达.结果 NSCLC组织snail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配对癌旁组织(P<0.01)及正常的肺组织标本(P<0.01);snail 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与NSCLC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 0.05).结论 高表达的snail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NSCLC的转移,snail可以作为判定NSCLC恶性程度的参考因素及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为snail的形态学及功能学实验的深入研究和靶向治疗提供了重要基础.

    作者:卢锐;冼磊;武国煜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不同术式治疗中央区癫痫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索中央区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癫痫患者376例,其中48例患者符合标准纳入研究.将患者分为中央区皮层内切除组(A组,n=28)和中央前区邻近皮质及切除及中央区多处软脑膜膜下横纤维切断术组(B组,n=20),分析术后癫痫控制情况及神经功能障碍状况.结果 术后Engel Ⅰ级22例(45.8%),EngelⅡ级7例(14.6%),EngelⅢ级10例(20.8%),EngelⅣ级9例(18.8%).其中A组癫痫控制满意率(Engel Ⅰ级+EngelⅡ级)67.9%,较B组50.0%高(P=0.036);两组间在临时和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上意义(分别为P=0.569,P=0.418).结论 在部分中央区癫痫患者完全切除致癫灶而不损害大脑皮层并获得满意疗效是可能实现的.良好的手术预后与致癫灶切除程度相关,与神经功能障碍无确切相关性.

    作者:张杰;高晋健;张德明;陈卉;王嗣松;吴建兵;杜春富;李智慧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DZNep通过下调EZH2蛋白表达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

    目的 研究EZH2蛋白抑制剂DZNep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用于人前列腺癌治疗的潜在价值.方法 MTT分析DZNep处理、siRNA敲低EZH2和EZH2过表达对PC3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EZH2和Bax/Bcl-2的表达.结果 DZNep抑制PC-3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上调Bax基因表达并下调Bcl-2基因表达.敲低EZH2抑制PC3细胞增殖,过表达EZH2则拮抗DZNep对PC3细胞的增殖抑制.结论 DZNep通过下调EZH2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发生从而抑制PC3细胞增殖.DZNep具有抗人前列腺癌治疗的潜在应用前景.

    作者:李倩;王清;杨建林;王艳林;曹春雨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中文版经口摄食功能评估量表在摄食-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中的信效度检验

    目的 翻译引进经口摄食功能评估量表(FOIS),并在摄食-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中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按照Brislin翻译原则中双人翻译-回译法,将量表翻译成中文版FOIS评估量表后再将其回译成英文,并征求源量表作者意见确定其终版本.对中文版的评分者间信度、效标关联效度、交叉验证效度以及区分效度进行验证,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的形式检验该量表的敏感度.结果 2名卒中护士的评分者间信度较好(Kw=0.83,P<0.001);与洼田饮水试验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较好(r=-0.79,P< 0.001);临床综合评估结果显示,两组不同评价结局患者的FOIS评估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64,P< 0.001);FOIS评估结果与患者吞咽功能的两个生理学指标呈显著相关性,且急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的经口摄食功能呈明显好转趋势.结论 翻译后的中文版FOIS量表在我国摄食-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中初步检验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适于临床护士用来评估和记录摄食-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的经口摄食功能变化,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朱亚芳;张晓梅;张钦缔;邓逃生;雷清梅;周宏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EHD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EHD家族蛋白2(EHD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蛋白印迹实验检测4对新鲜的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1例NSCLC组织中EHD2与Ki-6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及EHD2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蛋白印迹实验显示EHD2在4对NSCLC癌组织中低表达,在癌旁组织中高表达;免疫组化结果表明EHD2的表达在分化好的癌组织中表达比分化差的组织高,其趋势与Ki-67的表达相反.NSCLC中EHD2与组织学分化、p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以及Ki-67密切相关;EHD2低表达与N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EHD2表达异常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EHD2可作为判断NSCLC预后的指标,并可作为治疗的潜在靶点.

    作者:吕丽婷;刘益飞;刘军;盖领;茅国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啶对腹腔镜胃癌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

    目的 探讨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啶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本院外科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手术的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羟考酮组(O组,n=20)和羟考酮+右美托咪啶组(OD组,n=20).术后采用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镇痛泵按压次数、Ramsay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对两组患者开泵后2、5、8、11、24、48 h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估,同时记录和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开泵后2、5、8、11、24、48 h的镇痛效果比较发现OD组的VAS评分和按压次数均低于O组(P<0.05),两组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组的满意度评分高于O组满意度评分(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有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啶对腹腔镜胃癌患者术后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作者:陈延云;于玲;谭宏宇 刊期: 2017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