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啶对腹腔镜胃癌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

陈延云;于玲;谭宏宇

关键词:羟考酮, 右美托咪啶, 镇痛, 腹腔镜术后
摘要:目的 探讨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啶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本院外科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手术的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羟考酮组(O组,n=20)和羟考酮+右美托咪啶组(OD组,n=20).术后采用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镇痛泵按压次数、Ramsay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对两组患者开泵后2、5、8、11、24、48 h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估,同时记录和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开泵后2、5、8、11、24、48 h的镇痛效果比较发现OD组的VAS评分和按压次数均低于O组(P<0.05),两组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组的满意度评分高于O组满意度评分(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有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啶对腹腔镜胃癌患者术后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术中灌注流量选择

    目的 研究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术中流量大小对酸碱度,尿量以及脑氧饱和度的影响,确定合适的灌注流量.方法 选择4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分为高流量组(20例)和低流量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1),体外循环开始(T2),主动脉阻断5 min (T3),恢复温度5min (T4),主动脉开放5min (T5)体外循环结束5 min (T6)6个时间点的脑氧饱和度数值并记录T1,T3,T4,T54个时点的乳酸,BE数值及尿量.结果 体外循环开始T2点的脑氧饱和度略低于麻醉诱导后T1点.T4点脑氧饱和度略高于T3点,乳酸值、BE绝对值略低于T3.T5点的脑氧饱和度高于T4点乳酸值、BE绝对值低于T4点.高流量组在T3、T4、T5点的脑氧饱和度高于低流量组;而乳酸值和BE绝对值低于低流量组.结论 高流量组可以增高脑氧饱和度降低血液乳酸,维持平衡的酸碱度,增加肾脏血流灌注.

    作者:汪洋;葛圣林;高晴云;葛建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改良骨水泥推注套筒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改良骨水泥推注套筒(前端封闭,单侧开口)与传统直推骨水泥套筒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选取78例有PVP指征的单节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在DSA透视下实施PVP.对比两组术中X线暴露剂量、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情况、VAS评分(术前、术后3d、术后6个月)、术后半年内再骨折率及术后骨水泥分布情况.结果 两组均获得随访6~ 12月,骨水泥渗漏情况:观察组椎旁5例,对照组椎旁9例,椎前1例.两组均未发生神经及血管损伤,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随访半年均未发生再骨折.两组放射剂量及手术时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术前术后VAS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骨水泥分布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骨水泥推注套筒的使用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X线暴露及降低骨水泥渗漏率,临床效果无差异.

    作者:薛厚军;潘磊;黄必留;陈伟雄;刘青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高通量基因测序分析119例胚胎停育染色体核型

    胚胎停育是指妊娠早期胚胎停止发育、丢失的病理过程,多发生在妊娠7~ 10周,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导致胚胎停育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因为胚胎染色体异常[1],胚胎停育的绒毛染色体异常率可达50%~70%[2],实际上由于受到检测方法准确性的制约,染色体的异常可能明显高于这个比例.

    作者:邢长英;周玲;杨燕;候淑萍;竺文蕾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miR-195靶向抑制S6K1基因对前列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影响

    目的 研究miR-195靶向抑制S6K1基因调控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活性.方法 选择2种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和LNCaP,实验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过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构建DU145和LNCaP过表达和沉默表达miR-195的细胞株,分别培养24 h,采用反转录PCR(RT-PCR)法鉴定转染效果,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Transwell侵袭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RT-PCR法检测S6K1 mRNA相对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确认miR-195直接调控的靶基因.结果 过表达组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低表达组高;凋亡率高于对照组,低表达组低;侵袭细胞数目和划痕距离小于对照组,低表达组大;S6K1 mRNA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低表达组高.S6Kl基因为miR-195的靶基因.结论 miR-195靶向抑制S6K1基因调控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活性.

    作者:谢皇;刘怿敏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静息心率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和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静息心率(RHR)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和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做好冠心病二级预防.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于广州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A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共239例,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冠脉病变程度和左心室功能的指标,按照患者RHR控制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A组(RHR< 60次/min,n=32)、B组(RHR:60 ~ 69次/min,n=60)、C组(RHR:70 ~ 79次/min,n=68)、D组(RHR≥80次/min,n=79),比较各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和左心室功能的差异,分析RHR与冠脉病变和左室功能的相关性,并利用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RHR、左心室各指标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A、B、C、D四组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的LVDs、LVDd、LAs、EF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Ad的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EF、LVDs等各项指标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P<0.05).结论 RHR可影响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和左室功能,控制好RHR有益于冠心病患者的病情预后.

    作者:叶丽丽;邱健;阮云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金属钌复合物在泌尿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金属铂类药物作为抗肿瘤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铂类药物存在许多缺点,比如明显的毒副作用、药物耐受性以及低水溶性,产生了寻找替代含过渡金属的抗肿瘤药物的需要.为了克服这些缺点,金属钌复合物应运而生并且展现出良好的前景.金属钌复合物在体内和体外都显示了良好的药物学性能,同时具有低毒和良好选择性,并且能克服顺铂耐受的缺点.因此,针对金属钌复合物的良好抗肿瘤性能,有望改善泌尿系肿瘤的治疗现状.本文主要对近年来金属钌复合物在泌尿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方泽松;陈合格;柯龙志;柳建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2例

    病例1,男,46岁.因“发作性咳嗽伴喘息5年,再发伴腹部不适1个月”于2015年11月入院.诊断支气管哮喘5年,规律吸入“舒利迭50/250”治疗,近2年哮喘发作3~4次/年,外院多次胸片提示肺炎,且血EOS明显升高,抗感染无效,激素治疗有效.1个月前咳喘再发伴上腹痛,呈持续性加重至剧烈上腹痛,进食尤甚,严重时不能进食,制酸解痉止痛疗效不佳.

    作者:陈健华;刘知陶;李寅环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引导穿刺抽液与区段切除的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引导穿刺抽液与区段切除肿块的复发性及治疗效果满意度,寻求更加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9例超声引导穿刺抽液(治疗组)和101例区段手术切除(对照组)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将两组患者复发率及治疗满意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超声引导穿刺抽液和区段切除肿块的总复发率为29.21%和21.78%,治疗组的总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437;P=0.285).(2)疼痛程度和治疗时间在两组治疗效果满意度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23;P=0.102),外表美观在治疗组中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穿刺抽液治疗既具有区段切除的治疗效果,且有更好的患者满意度.穿刺抽液作为更有效、更经济的诊治方法,对治疗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贾巍;张红真;王文娟;赵光远;姜玉荣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揿针埋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以骨软骨变性破坏骨面增生为病理特点,临床多表现为膝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及功能障碍等[1],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严重影响生存质量.目前临床对于KOA的治疗有药物、理疗、运动疗法、关节内药物注射、中医药等治疗[2].KOA的疼痛反应制约了患者康复的积极性,因此有效缓解疼痛对提高患者康复积极性和依从性至关重要.揿针埋针是我科的治疗特色,本研究将埋针和其他康复治疗相结合,旨在评价其临床疗效,从而探索出疗效更佳的安全治疗方法.

    作者:孙丹;徐纬;李世民;王方园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辣椒素提高胆管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

    目的 研究辣椒素提高胆管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5-FU)的敏感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运用MTT法和动物实验检测辣椒素对胆管癌细胞5-FU药敏性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研究辣椒素提高胆管癌细胞5-FU药敏性的分子机制.结果 辣椒素(60μmol/L)显著增强5-FU抑制胆管癌细胞体外增殖和体内成瘤效果(P<0.05),提高5-FU在体内外诱导胆管癌细胞凋亡的能力(P<0.05);通过对其分子机制研究发现,辣椒素可下调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atg5,显著抑制5-FU诱导的胆管癌细胞自噬(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辣椒素可诱导AKT(S473)和S6(235/236)的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 辣椒素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自噬显著提高胆管癌细胞对常规化疗药物5-FU的敏感性,这可能与其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郑启忠;申九妹;熊共鹏;张宏斌;洪再发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ω-3脂肪酸肠外营养治疗重症肿瘤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ω-3脂肪酸肠外营养对重症肿瘤患者营养、炎症反应、免疫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危重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等氮及等热卡的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研究组在常规营养的基础上添加ω-3脂肪酸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每周的营养状况指标、炎性反应指标、免疫功能指标、预后指标(ICU死亡率、ICU住院时间、感染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营养、炎性反应和免疫指标较对照组改善.研究组的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与对照组的ICU病死率和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相比,研究组的ICU病死率和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差异不明显(P死亡率=0.13,P感染率=0.165).结论 ω-3脂肪酸肠外营养治疗重症肿瘤患者能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不会显著改善ICU死亡率和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谢显龙;王琤;黎阳;黄英明;老启芳;何伊里;卜昆鹏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脂的相关性及Hcy在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18例,根据头颅CT或MRI检查,分为脑梗组109例,非脑梗组109例,并以健康体检者60例作对照组,各组均行Hcy和血脂TC、TG、HDL-c、LDL-c检测.以Hcy作诊断试验指标,头颅CT和MRI检查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测量其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和似然比.结果 两组TC和Hcy均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5),且Hcy与HDL-c呈负相关(r=-0.144,P<0.05),表明高Hcy血症与HDL的降低有关.Hcy试验敏感性为42.20%、特异性为54.1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7.92%和48.36%、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比值分别为0.97和1.07.结论 Hcy与血脂有一定的相关性,但Hcy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较低,不能作为脑梗死诊断的生物学标记物.

    作者:方兴;江颖;欧俐羽;梁武健;曹桢斌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DZNep通过下调EZH2蛋白表达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

    目的 研究EZH2蛋白抑制剂DZNep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用于人前列腺癌治疗的潜在价值.方法 MTT分析DZNep处理、siRNA敲低EZH2和EZH2过表达对PC3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EZH2和Bax/Bcl-2的表达.结果 DZNep抑制PC-3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上调Bax基因表达并下调Bcl-2基因表达.敲低EZH2抑制PC3细胞增殖,过表达EZH2则拮抗DZNep对PC3细胞的增殖抑制.结论 DZNep通过下调EZH2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发生从而抑制PC3细胞增殖.DZNep具有抗人前列腺癌治疗的潜在应用前景.

    作者:李倩;王清;杨建林;王艳林;曹春雨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不同日龄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 比较出生后72 h内不同日龄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NS)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008年9月至2015年12月新生儿无严重并发症的EONS组96例(包括2例确诊败血症,94例为临床诊断败血症),同时期无感染对照组170例.266例新生儿共收集血样本605份.分别检测生后72 h内各日龄区间EONS组及对照组血清PCT于与CRP水平.比较PCT及CRP在出生后1~12h、13 ~ 24h、25~48 h与49~72 h不同日龄区间诊断EONS的诊断阈值、敏感性、特异性及曲线(ROC)下面积.结果 在生后72 h内EONS组各日龄区间的血清PCT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生后1 ~ 12h、13 ~ 24 h、25 ~ 48 h、49~ 72 h不同日龄区间,PCT和CRP诊断EONS的诊断阈值分别对应为PCT 0.45、1.885、0.995、0.51,CRP 3.185、6.29、8.615、10.27、敏感性分别为PCT 84.2%、73.5%、82.4%、83.3%,CRP 68.4%、58.8%、54.3%、59.1%,特异性分别为PCT 74.4%、75%、74.1%、79.2%,CRP82.1%、89.7%、93.9%、10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PCT 0.767、0.754、0.755、0.8,CRP 0.773、0.8、0.815、0.789.结论 在出生后72 h内,PCT与CRP对诊断无严重并发症的EONS各有日龄相关的诊断阈值,并均有中度的诊断准确性.两者在诊断EONS敏感性和特异性各有优势.PCT敏感性高于CRP可能更有助于EONS的早期筛查,而CRP的特异性高于PCT,但敏感性有限,对ENOS诊断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许蔓春;廖扬;任广立;马恒颢;石玉玲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利伐沙班在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在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利伐沙班组30例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序贯华法林)3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超声心动图结果表明利伐沙班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第10、20及30天亚组右心室大短轴、右心室大短轴与左心室大短轴直径比值和肺动脉收缩压值明显降低,左心室大短轴直径明显增加,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NT-proBNP值在利伐沙班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第10、20和30天显著降低,PO2值在治疗后第10、20天明显升高,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D-二聚体在对照组和利伐沙班组治疗后10d明显增高,利伐沙班组更明显,而在治疗后20、30 d降低,利伐沙班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利伐沙班治疗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且安全,具有临床实施与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吴怀球;张卫东;彭敏恋;江刚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粪钙卫蛋白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炎症性肠病(IBD),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活动度评估、治疗效果评估及预测复发主要依赖反复内镜检查及黏膜活检,该检查具有痛苦性、价格高,使患者依从性降低.粪便钙卫蛋白(FC)是一种钙锌结合蛋白,具有S-100蛋白结构特征和理化稳定性,主要由肠道中性粒细胞释放,在肠道中不容易被分解,是一个理想的非侵入、无痛苦、可反复检测、价格便宜,患者易接受的反映结直肠炎症的粪便标志物.本文将对粪钙卫蛋白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目前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和应用趋势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张弢;缪应雷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啶对腹腔镜胃癌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

    目的 探讨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啶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本院外科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手术的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羟考酮组(O组,n=20)和羟考酮+右美托咪啶组(OD组,n=20).术后采用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镇痛泵按压次数、Ramsay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对两组患者开泵后2、5、8、11、24、48 h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估,同时记录和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开泵后2、5、8、11、24、48 h的镇痛效果比较发现OD组的VAS评分和按压次数均低于O组(P<0.05),两组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组的满意度评分高于O组满意度评分(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有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啶对腹腔镜胃癌患者术后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作者:陈延云;于玲;谭宏宇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妊娠糖尿病孕妇α-L-岩藻糖苷酶检测价值及其与总胆汁酸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α-L-岩藻糖苷酶(AFU)在妊娠糖尿病(GDM)中的检测价值以及AFU与血总胆汁酸(TBA)的相关性.方法 360例孕妇于孕12周前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及血压;孕24~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0、60及120 min血糖及胰岛素、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确认GDM患者,按年龄及体质量指数匹配对照组.对二组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GDM组AFU水平高于糖耐量正常(NGT)组,对GDM的诊断有参考价值且与餐后1h血糖相关;GDM组直接胆红素低于NGT组;校正肝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后,AFU与TBA相关.结论 孕期AFU水平对GDM的诊断有参考价值,主要与餐后1h血糖水平相关;AFU水平升高同时伴有直接胆红素下降、TBA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增加,提示GDM患者胆道功能呈活跃状态.

    作者:郭美祥;余繁荣;鲁郡;王林艳;王宏涛;于雪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输出率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泡输出率与其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将285例首次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PCOS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标准长方案促排卵,适时取卵、胚胎体外培养并移植.回顾性研究了各患者一般情况、控制性超排卵数据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285例患者按FORT值分成高中低3组.3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质指数、基础FSH、基础E2值、AFC值、平均Gn量、Gn天数、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G日血E2水平、成熟卵泡数(PFC)、获卵数、优胚率、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在高中低FORT 3组中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中低FORT各组患者中重度OHSS发生率分别是20.6%、9%、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 FORT值可预测PCOS患者的IVF临床结局.对于超排卵时FORT值较高或较低的PCOS患者应警惕OHSS发生,可行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沈亚;徐丽;丁家怡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儿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儿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的7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胎儿存活53例,死亡17例.结果 (1)胎儿死亡组孕周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的孕妇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孕妇肺水肿的发生和孕周具有相关性(P<0.05),孕周越高,肺水肿发生率越高.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发病越早,胎儿死亡率越高.

    作者:廖广园;周燕;高元妹;李静;徐仲 刊期: 2017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