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翔;刘波;梁燕;王文富
目的分析围产期轴索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特点及可能的发病因素.方法报道1例围产期女性患者.结果妊娠末期亚急性发病,主要表现为远端肌无力,伴随轻度的感觉减退和疼痛.症状进行性加重,分娩后7天病情迅速恶化,伴随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和呼吸困难.四肢肌力减退,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辅助检查发现贫血,脑脊液蛋白升高,细胞数正常.腓肠神经活检可见神经束内有髓神经纤维显著减少,伴Wallerian变性和轴索再生现象,无脱髓鞘改变.结论存在围产期多发性轴索性周围神经病.免疫功能异常、贫血及营养障碍可能在疾病发生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高云鹰;洪丽;毕鸿雁;袁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经侧脑室穿刺法移植入小鼠脑内脑脊液(CSF)循环后其存活、迁移规律及接受移植小鼠的生长发育状况.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1×105新鲜人源胚胎NSC悬液经侧脑室穿刺法移植入小鼠CSF循环,观察移植后小鼠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在移植后24h、48h、2周及10周分别取脑行连续切片,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存活及分布情况.结果在移植后的不同时间点,脑室内均可见到大量GFP阳性细胞,部分移植细胞向脑实质迁移,穹窿海马伞、海马、胼胝体、隔区、室管膜下区及血管壁旁均可见到GFP阳性细胞.此外,在穿刺针道周围也可见GFP阳性细胞.所有接受NSC移植的小鼠的生长发育良好,未见任何行为学异常表现,经10周观察未发现移植的NSC有成瘤现象.结论经侧脑室穿刺法移植的NSC可在宿主小鼠CSF循环良好存活,并具有向局部脑实质内迁移的能力.NSC移植对小鼠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力平;樊东升;王荫华;沈丽;王淑玲;王惠芳;宋红松;张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女性的心理卫生水平及其情绪症状的分布.方法通过对37例围绝经期健康女性(对照组)和56例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的女性(病例组)进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并统计情绪障碍组的不同情绪症状的分布.结果病例组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阳性均分、躯体因子、强迫因子、抑郁焦虑因子等7个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女性闭绝经期表现为以抑郁、强迫、躯体化和焦虑为主的综合症候群.
作者:罗有年;吴海珊;张晋碚;李国荣;关念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药参乌胶囊对APP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APP 695V717I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参乌小剂量(0.4g/kgg/kg·d)组和大剂量(1.2·d)组,同月龄同背景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各组老鼠从4月龄至10月龄灌胃给药或水,然后应用Morris水迷宫和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小鼠脑皮层匀浆中β-淀粉样肽(Aβ)的含量;用刚果红染色检测皮层淀粉样斑块的数目.结果模型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游泳时间和游泳距离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对新物体的探索相对时间缩短,皮层可溶性Aβ含量升高(P<0.05),脑内淀粉样斑块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乌胶囊大剂量组游泳时间缩短(P<0.05),对新物体的探索相对时间延长(P<0.05);大、小剂量组小鼠脑内可溶性Aβ含量和脑内淀粉样斑块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参乌胶囊可明显改善APP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脑内Aβ的产生而实现的.
作者:邢颖;张兰;李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及其不同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5例脑梗死患者,参照TOAST标准分为大梗死(56例)和小梗死(49例)2个亚组.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5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24.85±24.56)μmol/L,高于对照组(16.18±6.97)μmol/L(P<0.05);大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30.46±31.16)μmol/L,高于小梗死组(18.43±10.73)μmol/L和对照组(均P<0.05);小梗死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提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娜;张玉果;郭晓华;董玉娟;张进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维吾尔医沙疗对骨关节炎模型动物关节液、血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右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再随机分成3组.从造模第15天开始,Ⅰ组予埋沙治疗,Ⅱ组予芬必得灌胃,Ⅲ组不作任何处理.第30天留取血清及关节液标本检测IL-1β、TNF-α、NO水平.并取滑膜及软骨组织作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Ⅰ组的软骨及滑膜病变程度较Ⅱ、Ⅲ组减轻;Ⅰ、Ⅱ组关节液中的IL-1β、TNF-α的水平及血清中NO水平较Ⅲ组明显降低.结论维吾尔医沙疗通过抑制关节液中细胞因子升高而发挥其对骨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作者:卫荣;迪丽娜·马合木提;卡哈尔·库尔班;亚力孔·卡地尔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介绍一种时间短、花费少的神经干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先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预培养神经干细胞48h,换含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27的DMEM/F12培养液继续培养干细胞球.血清诱导分化后行nestin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血清预培养48h后即可见神经干细胞聚球,nestin免疫荧光染色为阳性.结论血清预培养可使神经干细胞聚球速度加快,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
作者:历俊华;郑淑荣;万虹;张绍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caspase-3在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急性致痫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显示海马及皮层caspase-3阳性细胞,CMIAS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分析caspase-3蛋白的含量.结果癫痫发作后海马及皮层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增加,且海马组织较皮层组织增加更为明显.结论Caspase-3参与了癫痫后脑组织神经元的凋亡过程;在癫痫发作所致的神经元损伤中,海马较皮层可能更为敏感.
作者:郭小明;王薇薇;王荫华;吴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脑外伤后综合征(PTS)和重型颅脑外伤的脑血流、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方法PTS组122例为A组,重型颅脑外伤组113例为B组,采用经颅多普勒分别探测大脑中(MCA)、前(ACA)、后动脉(PCA)和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检查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PTS患者左右半球各动脉与重型颅脑外伤相比主要表现为血流缓慢,以MCA、ACA、VA、BA更为明显.A组左半球MCA和VA血流缓慢比右半球明显,B组左右半球血管痉挛无差异.2组患者均有明显的全血粘度增高、血浆粘度增高和RBC变形性降低.结论PTS存在器质性脑损伤,以左半球为主,TCD主要表现为血流缓慢;PTS患者和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均存在严重的血液流变学异常.
作者:刘诗翔;刘波;梁燕;王文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游泳锻炼对慢性低氧豚鼠耳蜗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28只豚鼠随机分成舱外正常对照组(A组,5只)与慢性低氧模型组(B).4周后,慢性低氧模型组又随机分为低氧对照组(B1组,5只)、低氧药物(川芎嗪)治疗组(B2组,8只)和低氧药物治疗配合游泳锻炼组(B3组,10只).豚鼠喂养8周后,用激光多普勒(LDF)统计耳蜗血流量(CBF),用螺旋韧带铺片光镜观察豚鼠血管纹毛细血管的形态及血管内红细胞计数.结果A组CBF为(98.075±5.08)%,B1组为(86.80±2.12)%(P<0.01);B2组CBF为(89.14±4.12)%,与B1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3组CBF为(91.18±5.02)%,与B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B1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游泳锻炼能促进川芎嗪改善慢性低氧环境下豚鼠耳蜗毛细血管的肿胀及红细胞淤滞现象.
作者:史艳莉;黄元汛;魏劲波;段小洪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脊髓功能核磁共振成像(spinal functional MRI,s-fMRI)检查是脊髓损伤研究领域近年来的一个新进展,为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价和估计预后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作者:王方永;李建军;洪毅;徐建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短暂性脑缺血(TIA)的患者在5年内有1/3会发展成脑梗死,另有1/3反复TIA发作.
作者:黄一宁;高山;叶健;徐蔚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992年,Reynolds 等运用无血清培养基从小鼠纹状体分离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 NSC),并证明它能够分化成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的3类主要经胞,打破了成年CNS在损伤后不能修复的观点.
作者:黄艳君;罗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颈椎体骨赘的组织结构.方法在有颈椎骨质增生的尸体标本上,取7例增生的颈椎体骨赘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和结论骨赘经历了软骨化期、初钙化期、钙化期、初骨化期和骨化期.
作者:孟庆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一级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60名海洛因依赖者的102名一级亲属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查.结果一级亲属SCL-90评分躯体化(1.73±0.60)、抑郁(1.82±0.65)、焦虑(1.80±0.55)、偏执(1.60±0.57)、精神病性(1.56±0.49)、阳性项目数(41.41±18.87)均高于常模(P<0.01).结论海洛因依赖者一级亲属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人.
作者:林志雄;邹晓波;林举达;律东;陆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RSM)和施捷因(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复方丹参0.5ml/kg,1次/d,施捷因20mg,1次/d,疗程7~14d.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5例.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和施捷因,可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且未发现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文英;傅万海;何依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作者:许明慧;刘和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激光鼻腔照射联合电刺激小脑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接受低剂量激光鼻腔照射联合电刺激小脑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43例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两组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45例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分提高(P<0.05);脑血液动力学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血液粘稠度明显下降(P<0.01).结论低剂量激光鼻腔照射联合电刺激小脑治疗脑梗死有显著的疗效,有利中风患者早期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邓彦;朱海清;邓国宝;谭诚;彭佩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临床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1个月后比较治疗总有效率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及神经传导速度恢复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确切,无副作用发生.
作者:何希俊;王本国;詹桂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抗髓鞘碱性蛋白(MBP)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56例多发性硬化患者急性期血清抗髓鞘碱性蛋白抗体,与30例其他神经疾病(OND)患者及36例正常人(NC)作对照.结果MS患者血清抗MBP抗体阳性率为78.6%,OND组抗MBP抗体阳性率为50%,与N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MS患者与OND组患者抗MBP抗体阳性率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检测血清中抗MBP抗体,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多发性硬化提供指导.
作者:高枫;李群彦;郝洪军;袁锦楣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