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对HUVE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佟笑;黄益灯;夏思文;康宗辉;卓阳;胡献惠

关键词:平阳霉素, 地塞米松, 血管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探讨平阳霉素(PYM)联合地塞米松(DEX)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HUVE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临床上PYM联合DEX瘤体内注射治疗血管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对照组和PYM、DEX、PYM联合DEX(A、B、C、D)组,分别作用HUVEC 24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增殖-毒性8(CCK-8)检测各组对HUVEC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HUVEC细胞的凋亡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HUVEC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PYM、DEX单独应用均对HUVEC的生长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PYM单独作用比较,低浓度PYM联合DEX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浓度PYM联合DEX细胞凋亡率未见明显差异(P >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PYM单独作用比较,低浓度PYM联合DEX作用后caspase-3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浓度PYM联合DEX caspase-3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 >0.05)。结论:PYM、DEX对HUVEC细胞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与PYM单独作用相比,低浓度PYM联合DEX对HUVEC细胞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高浓度PYM联合DEX对HUVEC细胞的抑制无明显差异,可能是低浓度PYM作用HUVEC后细胞以凋亡为主,高浓度PYM作用HUVEC后细胞以坏死为主。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丙泊酚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血脊髓屏障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血脊髓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丙泊酚组(I/R + P)。 I/R和I/R+P组阻断腹主动脉30 min。I/R + P组于主动脉阻断前10 min和再灌注即刻泵注丙泊酚,另两组泵注生理盐水。再灌注24、48 h行神经功能评分,EB检测血脊髓屏障的通透性,Western blot,RT-PCR检测MMP-9、claudin-5、NF-κB表达,HE染色观察形态变化。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屏障通透性增加,MMP-9、NF-κB表达增多, claudin-5表达减少(P<0.05);与I/R组相比,I/R+P组神经功能评分增高,屏障通透性降低,MMP-9、NF-κB表达减少,claudin-5表达增多(P <0.05)。结论:丙泊酚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血脊髓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抑制MMP-9的表达,减少claudin-5的丢失有关。

    作者:解立杰;黄锦秀;胡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MicroRNA在糖尿病肾病中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它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微小 RNA (microRNA, miRNA)是一种内源性非编小RNA,通过降解靶mRNA或抑制其翻译,进而负性调控基因表达。近年来研究表明miRNA参与炎症反应、糖脂代谢异常等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1],且在DN患者血清及肾脏组织中发现miRNA表达异常,由此推测miRNA与DN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miRNA将可能成为早期DN诊断的标志物,并可能为DN的早期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肖艳华;何笑云;周素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和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究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4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年龄、性别、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和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的相关性。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是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的危险因素(OR=3.162,95%CI:1.556~7.421,P<0.05)。结论:PLR是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重视PLR异常变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

    作者:刘光辉;方萍;赵家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丹参水提液对小鼠精子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水提液对小鼠精子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40只成年雄性昆明小白鼠,随机分为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5组,每组8只;低、中、高浓度组小鼠每天分别灌胃1500、3000、6000 mg/kg丹参水提液,空白对照组小鼠每日灌胃10 mL/kg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小鼠一次性注射环磷酰胺100 mg/kg;30 d后处死小鼠,并检测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脏器系数及精子质量。结果:(1)低、中、高浓度组小鼠每周体重、体重增长量、睾丸系数及附睾系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各组体重及增量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 <0.05)。(2)与空白组比较,低、中、高浓度组精子浓度、畸形率、存活率、总活力、PR、VAP、VSL均有改善,且高浓度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各组精子质量均显著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水提液能够明显改善小鼠精子的存活、形态及运动能力。

    作者:周欢群;周文;陆杉;谢妍;王爱爱;刘娟;刘慧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抵抗素rs1477341和rs3219175与广东地区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抵抗素rs1477341和rs3219175与广东地区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新诊断为单纯2型糖尿病的患者180例为病例组,同期体检健康人群1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抵抗素rs1477341(A/T)基因型与rs3219175(A/G)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并用Logistic分析基因型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rs1477341和rs3219175位点基因型频率已达到遗传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rs1477341(A/T)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在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rs3219175位点AA+AG型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GG型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GG型可增加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AG型患病率是GG型患病率的0.630倍(OR=0.630,95%CI:0.405~0.980,P <0.05);GG型患病率是AA+AG型患病率的1.551倍(OR =1.551,95%CI:1.016~2.368,P <0.05)。结论:抵抗素rs1477341与广东地区2型糖尿病的发生无关,而rs3219175与之相关,其中基因型GG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的易感性。

    作者:雷萌;许新强;欧阳舒婷;周强;陈波;冀天星;林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18F-FDG和99mTc-MIBI双核素心肌代谢/灌注显像及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糖尿病心肌损害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18F-FDG 和99mTc-MIBI 双核素心肌代谢/灌注显像(DISA)及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糖尿病心肌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糖尿病患者及26例正常志愿者行双核素心肌代谢/灌注显像及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志愿者心肌缺血、存活及心功能状况。结果:32例糖尿病患者中有21例(21/32,65.6%),共47个区域出现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异常,表现为非节段性、散在的多发放射性核素分布稀疏区,但在心肌代谢显像上均有18F-FDG核素摄取,即血流灌注/代谢不匹配,提示有心肌损害并存活。26例正常志愿者中双核素心肌代谢灌注显像未见明显异常。与正常志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出现心肌血流灌注异常的概率明显增高(P <0.01),但是两组的心肌代谢未见明显差异。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54.3±7.2)%及(67.3±4.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18F-FDG 和99mTc-MIBI双核素心肌代谢/灌注显像一次显像可同时得到灌注和代谢两种信息,并可同时采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心脏功能,有助于糖尿病心脏损害的早期诊断并指导治疗。

    作者:张伟晓;盛丹丹;许小飞;王成;周玲玲;刘雅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胃管内引流在治疗食管癌术后胸内局限性纵隔瘘中的应用

    在食管胃吻合口瘘中,以胸内纵隔瘘的处理为棘手,是导致食管癌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病情发展可将其分为局限性吻合口瘘与非吻合口瘘。而相关文献的诊疗多围绕后者。随着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重视度提高和相关辅助检查的进步,在早期吻合口瘘阶段即可做出诊断,而关于前者诊疗的文献却寥寥无几,本研究不同于传统引流方法:(1)胃管无需插入吻合口,避免了扩大吻合口的风险;(2)经改进的胃管同样可对脓液进行充分引流;(3)与单纯应用抗生素和禁饮食相比较主动,更无需被动待病情发展至非局限性吻合口瘘再采取措施,临床效果较好,且简单安全。现将胸内局限性纵隔瘘的诊疗经验交流如下。

    作者:代小探;李子海;张百江;宋平平;刘希斌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液透析患者留置临时导管对血管的继发改变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后穿刺部位血管不同时间点的继发改变情况。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观察留置导管前后不同时间点置管部位血管改变情况。结果:47例患者留置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后血管继发改变占89.36%,其中内径狭窄占38.10%,附壁血栓占73.81%,内膜增厚占47.00%,且三种改变可复合存在。与置管前比较,留置导管2周组内径狭窄、附壁血栓与内膜增厚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导管3周组、4周组,内径狭窄、附壁血栓与内膜增厚发生率均高于置管前(P<0.05);留置导管时间大于3周组与小于3周组比较,附壁血栓发生率增高(P<0.05),内径狭窄、内膜增厚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导管时间大于4周组与小于4周组血管内径狭窄、附壁血栓形成、内膜增厚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留置临时导管3周后是穿刺部位血管继发改变发生的高危时间。

    作者:颜伟健;胡杨青;王兴健;李君科;钟春花;罗丽叶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病理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

    肝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致死性肿瘤之一。肝癌在常见的肿瘤类型中排名第6位,在所有癌症相关死亡中位于第2位[1]。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肝细胞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3.5亿的HBV携带者。然而,HBV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的发生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 HBV的X基因编码的多功能蛋白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 HBx)被认为是HBV致癌的重要因素[2]。本文将就目前HBx在肝细胞肝癌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叙述。

    作者:许侨东;颜永聪;黄拼搏;肖治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易感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探究其易感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空军总医院MRSA及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血流感染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归纳总结MRSA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易感因素。结果:MRSA血流感染原发灶多为导管相关性感染,而MSSA感染多来源于皮肤软组织。细菌分离阳性前MRSA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MSSA组(P <0.05),总住院时间和细菌分离阳性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MRSA组病死率、TTP(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合并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均高于MSSA组(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TTP是MRS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皮肤病是MSS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表明TTP >19.41 h可作为区分MRSA及MSSA的切点,曲线下面积为0.811。结论:MRSA感染并发症重,住院时间的延长导致MRSA 感染风险增加。 TTP >19.41 h可作为MRSA血流感染的早期预警指标,预测MRSA血流感染的准确度为中等。

    作者:苏冬梅;黄燕;刘一;刘颖;张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他克莫司治疗婴幼儿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评估他克莫司对婴幼儿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的疗效、副作用及复发情况。方法: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他克莫司治疗22例婴幼儿SRNS患儿(治疗组),随访1年,回顾该些病例临床资料,并对照23例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的婴幼儿SRNS的患儿(对照组),分析两组病例各时间点的尿蛋白、肾功能、血糖、淋巴细胞计数、感染人次及蛋白尿复发率。结果:所有SRNS患儿均行肾脏病理活检,病理类型以微小病变型(MCD)为主。随访至6个月时,治疗组尿蛋白完全缓解率达63.64%,总缓解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67.88 mg/(kg·d),较治疗前的657.5 mg/(kg·d)显著降低,而且明显低于对照组6个月的305.55 mg/(kg·d),P <0.01。治疗1年后,治疗组患儿的各项淋巴细胞计数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D4+795.16 vs.1697.45个/uL、CD8+496.85 vs.1265.63个/uL、CD19+358.23 vs.779.34个/uL)。观察期内,治疗组的感染人次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两组的尿蛋白复发率及复发人次差异均无显著性。至随访结束,尚无出现肾功能不全及血糖升高病例。结论:他克莫司治疗婴幼儿SRNS患儿仍有一定临床疗效及自身优势(感染率较低,用药较安全),但并不能由此而减低该类患儿病情的复发率,而且远期预后仍尚不清晰。

    作者:廖欣;高岩;李颖杰;杨华彬;钟发展;邓会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伴有顽固性高血压的尿毒症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作用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对存在顽固性高血压的尿毒症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规律血液透析合并顽固性高血压的尿毒症患者65例,随机分为联合HD + HP组和常规HD组,随访观察12个月。分别行两组内部的纵向比较和两组间的横向比较,比较指标包括:血压、左心结构和功能及血清炎性指标的变化水平。结果:常规HD组患者的血压及反映左心结构和功能的指标无明显变化,血清炎性指标水平较前升高;HD + HP组患者的血压及反映左室结构和功能的部分指标均有所改善,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均显著减低(P <0.05);与常规HD组相比,联合HD + HP组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相关指标明显改善(P <0.05)。结论:HD联合HP与单纯HD相比,可改善有顽固性高血压的终末期尿毒症患者的血压及左室结构和功能。

    作者:邹懿;王茜茜;程宗华;姚国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大鼠胃窦黏膜AMP-18 mRNA表达减少与胃癌分化程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大鼠胃窦黏膜AMP-18的减少或缺失与胃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分成A、B、C、D 4组(每组5只),体重160~250 g,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导大鼠胃癌模型。将MNNG用蒸馏水配成100μg/mL的溶液,内含4 mg/L的吐温20及20 mg/L的维生素D3,装入避光饮水瓶中喂饲大鼠8周;第9~16周将 MNNG 的浓度增至150μg/mL;第17~24周给予180μg/mL的MNNG 溶液。14、18、22和24周分别处死4组大鼠进行取材。各组分别进行HE染色切片和Q-PCR法检测大鼠胃窦黏膜AMP-18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参照胃癌分期标准,HE染色切片显示,A、B组胃窦黏膜细胞无明显变化,C组为早期胃癌,D组为进展期胃癌,Q-PCR也显示C组、D组胃黏膜的AMP-18 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结论:AMP-18 mRNA在早期和进展期胃癌表达明显下降。

    作者:李冰;张珮瑾;穆巴拉克·热和甫;邓广斐;刘英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TLR-4信号通路对COPD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合成分泌IFN-γ、PDGF-AB的影响

    目的:探讨TLR-4信号通路在COPD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合成分泌IFN-γ、PDGF-AB中的作用。方法:消化、分离及纯化COPD大鼠原代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并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TLR-4抑制剂组(TAK242)、LPS+TAK242组; 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PASMCs 中TLR4和 NF-κB 的基因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PASMCs上清液中IFN-γ、PDGF-AB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TLR-4和NF-κB 的基因表达水平及上清液中IFN-γ、PDGF-AB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05),而TAK242组显著降低(P <0.05);使用TAK242预处理后,再给予相同浓度LPS刺激,与LPS组相比,其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 <0.05)。结论:LPS介导的TLR4信号通路参与COPD大鼠PASMCs 合成分泌IFN-γ、PDGF-AB因子的调控,进而影响炎症反应及肺血管重塑。本实验为临床早期干预COPD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王鹏雁;蒋明;韩旭惠;王昌明;杨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MACC1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30例鼻咽癌组织中MACC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MACC1蛋白在鼻咽癌组织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MACC1在鼻咽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8.5%,MACC1蛋白的表达与鼻咽癌的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 <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MACC1表达阳性的鼻咽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45.9%)明显低于MACC1表达阴性患者(73.7%)(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ACC1蛋白是影响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MACC1蛋白在鼻咽癌中的高表达与鼻咽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是鼻咽癌独立预后危险因素,有望成为鼻咽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梁荣;聂少麟;谢小雪;朱苏雨;金和坤;吴峥;周菊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遵义汉族载脂蛋白A5(c.553G/T)基因多态性与高甘油三酯血症

    目的:探讨Apo A5基因c.553G/T多态性与遵义汉族HTG相关性。方法:用PCR-RFLP技术检测分析103例HTG患者和165例正常对照者Apo A5 c.553G/T多态性及地区分布差异。结果:两组中ApoA5 c.553G/T基因型频率有显著差异(P <0.05),c.553T基因在HTG组中频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5),对HTG具有独立影响(OR =15.768,95%CI:5.916~42.025,P <0.001);与我国汉族正常人群比较明显低于台湾、江苏和湖北(P <0.05),与湖南和新疆相似(P >0.05);在HTG人群中,与江苏相似(P >0.05),明显高于新疆、低于台湾(P <0.05)。结论:ApoA5 c.553G/T多态与遵义汉族HTG发病存在相关性及地区差异,c.553T基因可能是HTG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余晓;戴华玉;王业忠;耿争光;张志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关于发病的几个指标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1000‰。罹患率:通常多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情况。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行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择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研究组诱导前15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随后以0.5μg/(kg·h)泵注至术毕,对照组采用同样方法静脉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术前、术毕、术后24、48 h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BUN、Scr和Cys C浓度;记录停留ICU时间。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 Scr和Cys C在术后24 h显著上升,而BUN在术后24、48 h均有显著上升(P <0.05);而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24 h的Scr、BUN、Cys C浓度显著降低(P <0.05);而且ICU停留时间更短(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改善瓣膜置换术后肾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政;何江;李莎;何波;蔡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徐州地区不同孕期、不同年龄段孕妇母血微量元素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不同年龄段孕妇母血微量元素钙、镁、锌、铁、铜含量水平的差异性,及其与孕期和年龄相关性。方法:检测10131例孕早、中期孕妇血清的钙、镁、锌、铁、铜含量,早、中期妊娠分别按年龄分为3个阶段(≤25岁、25~35岁、≥35岁)进行分析。结果:(1)孕早、中期相比,铜水平较低,锌、镁、铁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孕早期不同年龄段5种微量元素比较,只有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35岁及≥35岁年龄段比≤25岁高(P <0.05),其余4种微量元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孕中期不同年龄段5种微量元素比较,锌和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35岁及≥35岁年龄段比≤25岁高(P <0.05),其余3种微量元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孕早、中期孕妇体内微量元素镁、锌、铁、铜存在差异,钙没有明显差异;(2)不同年龄阶段孕妇体内微量元素存在差异;(3)根据孕妇不同孕期不同年龄阶段各种微量元素含量特点补充微量元素,满足母儿需求。

    作者:朱锦明;褚英;吴庆荣;刘杰;李敏;何苗;彭风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外周型强直性脊柱炎中附着点相关炎症的MRI表现

    目的:探讨外周型强直性脊柱炎的MRI表现。方法:收集我院经临床确诊为外周型强直性脊柱炎13例患者的MRI图像行回顾性分析,将MRI表现分为肌腱或韧带附着点炎、骨髓水肿、滑膜炎、滑囊炎、腱鞘炎五种。结果:膝关节MRI表现:附着点炎8膝,主要位于髌韧带髌骨附着点、髌韧带胫骨附着点、股四头肌肌腱髌骨端附着点;骨髓水肿8膝;滑膜炎5膝;滑囊炎3膝;腱鞘炎4膝。踝关节MRI表现:附着点炎3踝,位于足底筋膜跟骨附着点、跟腱跟骨附着点;骨髓水肿1踝;腱鞘炎4踝。结论:外周型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下肢关节,结合HLA-B27检查,MRI的附着点相关炎症可对其早期诊断。

    作者:李国;李建军;詹峰;陈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