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周明根;邹子俊;郑煜凯;何志捷
目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能够发挥强有力的促炎、促血栓形成、细胞毒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与NETs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入选发病12 h内入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CU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30例,抽取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及外周动脉血;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免疫酶标法检测NETs及其相关结构,分析NETs及其相关结构与STEMI的相关性.结果: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中可见NETs结构,外周动脉血中未有明显的NETs结构形成;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中可见大量的NETs相关结构dsDNA生成,与外周动脉血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与外周动脉血中NETs相关结构dsDNA呈正相关(Pearson's P=0.479,P<0.05).结论:NETs及其相关结构可能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生相关.
作者:王西强;杨丹丹;白鸿远;刘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可溶性CD14亚型(Presepsin)在丹参川芎嗪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114例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丹参川芎嗪.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h、3d,检测H-FABP、Presepsin、肌钙蛋白Ⅰ(cTnⅠ)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后LVEF、SOFA评分、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6h,治疗组H-FABP、Presepsin、cTnⅠ和NT-proBN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FABP、cTnⅠ和NT-proBNP高于治疗前,Presepsin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3d,两组cTnⅠ和NT-proBNP较治疗6h升高,Presepsin较治疗6h降低(P<0.05),对照组Presepsin、cTnⅠ和NT-proBNP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SOFA评分、LVEF、累计MACE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 0.05).患者H-FABP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P< 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能降低患者H-FABP、Presepsin、cTnⅠ和NT-proBNP,改善LVEF,降低28 d病死率,减少MACE发生,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何佳起;齐洪娜;张建军;王磊;李伟;王维展;李雅琴 刊期: 2016年第23期
随着工业、交通业的发展,因工伤、车祸等所致的开放伤感染有所增加.化脓性感染基本治疗原则是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但仅靠全身性给药局部病灶抗生素浓度难以达到有效浓度,所以局部用药也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常用方法为闭式灌洗引流.传统闭式灌洗引流,操作繁琐、不甚精细,易发生堵管、漏液,影响抗生素分布、扩散及吸收.为此我们自主研发了新型局部灌洗泵,其安装、调控、治疗及护理简单方便,灌洗液流速精细可控.我院于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对创面感染缺损较重患者利用新型局部灌洗泵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相结合治疗,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宇;梅继文;王宏伟;穆尚强;黄锐 刊期: 2016年第23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1].它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等相关代谢性疾病有着密切联系[2].NAFLD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成人占20%~ 30%,肥胖人群约占80%[3].在我国较发达地区,成人NAFLD的患病率高达15%,已成为仅次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部分脂肪肝患者甚至可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甚至发生终末期的肝功能衰竭、肝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4].
作者:魏云华;马岚青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切口局部浸润在小儿开腹手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75例择期行全身麻醉下开腹手术的患儿,年龄1~6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3组,每组25例,芬太尼组(F组):缝皮时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罗哌卡因组(R组):0.25%罗哌卡因缝皮前行切口浸润;右美托咪定组(D组):0.25%罗哌卡因+ 0.25 μg/kg右美托咪定缝皮前行切口浸润.观察患儿生命征、FLACC评分、Ramsay评分、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术后72 h内追加镇静、镇痛药物的患儿例数,D组低于F组和R组(P< 0.05).苏醒期各时点D组的Ramsay评分均高于F组和R组;FLACC评分D组低于R组、F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切口局部浸润能为小儿术后24 h提供良好的镇痛、镇静,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小儿术后镇痛方法.
作者:周珊;文江帆;梁胜凤;蓝雨雁;刘敬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国人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依诺肝素(0.5 mg/kg)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南方医院2014年4-9月拟行PCI的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按PCI术中应用肝素类型分为依诺肝素(0.5 mg/kg)和普通肝素组(100 U/kg),术中观察血栓形成情况,主要终点事件为术后48 h内出血事件及缺血事件,次要终点事为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基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中血栓形成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普通肝素vs依诺肝素:0.9% vs 1.9%,P=0.975);术后48 h内出血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6);30 d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3).结论:相比普通肝素,PCI术中应用依诺肝素(0.5 mg/kg)能有效起到抗凝作用并且降低术后48 h出血事件.
作者:黄兆辉;周忠江;杨秦南;侯玉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急诊应激条件下的高危患者在不同的静脉穿刺、置管及床边紧急救治过程中的置管护理情况,对比不同静脉穿刺置管的优缺点,为临床急诊救治提供实践经验.方法:我院于2008年3月至2014年12月共救治急诊应激条件的高危患者334例,334例患者在入院时均为紧急应激状态,抢救不及时均可突发死亡,采取床边静脉穿刺配合紧急救治至关重要,本组静脉穿刺包括:PICC、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4种,根据患者入院当时的自身条件随机采取不同部位的静脉穿刺置管技术,配合医师的临床救治技术,334例患者均得到了成功的急诊救治.结果:采用不同的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进行急诊应激状态下的紧急救治后,急诊内死亡21例、住院观察与治疗259例、急诊留院观察1~3 d后出院75例.4种静脉穿刺方法中:首次穿刺失败9例,置管后脱管12例;管腔堵塞6例.颈内静脉穿刺平均时间长为(203±4.8)s、股静脉穿刺平均时间短为(162±4.6)s.结论:采用不同的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进行急诊应激状态下的紧急救治,股静脉穿刺置管的准确率更高、安全性更高、置管更加省时.
作者:王洪丽;朱晓英;闫志华;王继明;周海莲;邢夏;郝文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联合诊断价值,为COPD的早期诊断发掘新的标志物和诊断模式.方法:采集COPD(139例)和健康体检者(139例)的静脉血,检测CRP和RDW值,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比较COPD和健康体检者两组间CRP和RDW值的变化;随后用SPSS 19.0软件绘制CRP和RDW分别诊断COPD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计算诊断价值;然后用Logistics回归预测CRP和RDW诊断COPD的概率,后绘制CRP和RDW联合诊断COPD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CRP单独诊断COPD的AUC为0.713,RDW单独诊断COPD的AUC为0.875,CRP和RDW联合诊断COPD的AUC为0.957,大约登指数为0.8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和93%.结论:CRP和RDW分别对COPD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二者联合可作为COPD早期诊断的新指标.
作者:胡琼英;艾承锦;张爽;张朝明;江泽友;熊大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随着胚胎发育、人体稳态、干细胞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再生医学近几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研究发现,在人体形态发育、器官形成、正常组织结构维持以及损伤修复过程中,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迁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如何有效集中MSC到达损伤部位是实现组织再生治疗的关键环节.
作者:方潇;纪世召;夏照帆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妊娠中晚期孕妇口服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从已拒绝终止妊娠及接受替比夫定(LdT)抗病毒治疗的孕妇中随机抽取研究对象共计100例,包括分别于妊娠第20、24、28、32及36周开始接受LdT抗病毒治疗的5个治疗组的孕妇各20例;从拒绝接受LdT抗病毒治疗的感染HBV的孕妇中随机抽取20例设为对照组.结果:(1)治疗组孕妇分娩前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6.531,P<0.001);(2)治疗组孕妇分娩前HBV DNA水平孕24周、28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6,P=0.057);(3)治疗组胎儿出生后24周检测HBsAg、HBV DNA阳性率均为0%;(4)治疗组孕妇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其所产婴幼儿均未有出生缺陷的发生及相关并发症的出现.结论:LdT能够有效且安全地阻断HBV的垂直传播.
作者:王海斌;李晖;杨晓冬;龚明;高斯媛;张芳容;夏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贵州地区269例经核苷类似物(NAs)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特征与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对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自贵州省各地就诊于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经NAs治疗48周以上,HBV DNA>2 000 IU/mL的CHB患者269例,采用PCR与反向点杂交法进行外周血HBV基因型及耐药位点检测,分析耐药突变特征与HBV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269例患者中,B基因型139例,C基因型117例,BC混合感染10例,D基因型3例,在B型和C型患者中,HBV耐药89例,占34.77%,其中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在变异患者中的比例分别为86.52%、67.42%、20.22%、28.09%,多耐药患者63例.C基因型rtL180M和rtL181V突变明显多于B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35,P=0.026);男性患者中rtL 180M突变明显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89例耐药患者中B、C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7).结论:CHB患者耐药基因突变形式复杂,主要对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耐药,多药耐药患者比例较高,rtM180L、rtM204V、rtM204I 3个位点检出突变率高,检测者中耐药突变在基因型间的分布无明显差异.
作者:王丽丽;杨兴林;吴君;梁跃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建立湖南地区健康孕晚期人群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参考区间.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孕检的672例单胎晚孕(≥28周)孕妇、416例双胎及多胎晚孕(≥28周)孕妇,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血浆FDP的浓度.另收集208例健康非孕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晚孕孕妇血浆FDP含量明显高于非孕妇(P<0.01),且双胎及多胎组显著高于同期单胎组(P<0.01).不同年龄段血浆FD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健康晚孕妇女FDP水平95%的参考范围:单胎组:28~36周(包括28周)为<9.76 μg/mL,≥36周为<10.96 μg/mL;双胎及多胎组:28~32周(包括28周)为< 7.86 μg/mL,32 ~ 36周(包括32周)为<10.66 μg/mL,≥36周为<13.50 μg/mL.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免疫比浊法的我省晚孕妇女血浆FDP的参考值范围,为临床预测产后出血提供了数据支持.
作者:王建辉;谭浩;毛安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腰腿痛患者腰椎间盘重度退变(SLD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40例腰腿痛患者,根据Pfirrmann法将每一节段腰椎间盘退变(LDD)程度分为5级,并将患者分为非SLDD组(n=125)及SLDD组(n=21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LDD组与非SLDD组相比,BMI、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更高(P<0.05),年龄、吸烟、酗酒、职业无统计学差异(P> 0.05).校正可能混杂因素后,年龄与各椎间盘退变程度均正相关(P<0.05),BMI与L3/4、L4/5、L5/S1退变程度正相关(P<0.05);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年龄是各节段SLDD的危险因素(P<0.05),高BMI是L3/4、L4/5、L5/S1SLD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为SLDD的危险因素,BMI与LDD程度相关,高BMI是下腰椎SLDD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旭狮;宋祖坤;桑朝辉;史家玮;张嘉伟;瞿东滨;江建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的微颗粒(MPs)水平,探讨MPs与COPD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COPD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期41例,急性加重期55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血浆中血小板微颗粒(PMP)、内皮细胞微颗粒(EMP)及组织因子阳性微颗粒(TF+MP),并分别测定肺功能,比较各组间MPs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各组EMP水平,COPD两组高均于对照组,其中急性期组高于稳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PMP水平,急性期组高于稳定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TF+M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PD患者EMP与肺功能中的FEV1、FEV/FVC均呈负相关(P< 0.01);PMP与肺功能中的FEV1、FEV1/FVC均呈负相关(P< 0.01);TF+MP与肺功能中的FEV1、FEV1/FVC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MP、EMP与COPD及其急性加重过程密切相关,可作为其诊断和疾病进展的生物学标志物之一.
作者:黄洁;李承红;陈实;王小江;刘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和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食管鳞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以及1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MMP-10和RKIP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和二者相关性,并做出预后分析.结果:MMP-10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RKIP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MMP-10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RKIP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MP-10和RKIP的表达呈负相关(r=-0.372,P=0.000);MMP-10阳性组的生存率低于阴性组(P<0.01),RKIP阴性的生存率低于阳性组(P<0.01).Cox回归分析得出淋巴结转移、MMP-10阳性表达以及RKIP阴性表达均可作为食管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MMP-10和RKIP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以及预后相关,RKIP可能通过下调MMP-10的途径参与到食管鳞癌的侵袭、转移.
作者:肖春阳;冼磊;赵一帆;张瑜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肝癌高表达转录本(high up-regulated in liver cancer,HULC)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意义及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mal transition,EMT)的关系.方法:Real-time PCR检测近三年(22例)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UL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细胞癌、癌旁组织(70例)及肝脏良性病变(30例)中Vimentin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分析各自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HULC与Vimentin、E-cadherin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细胞癌组织中HULC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肝细胞癌组织Vimentin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肝脏良性病变组织;E-cadherin在三组均表达,但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强度下降;Vimentin阳性表达标本的HULC表达量高于阴性表达标本,E-cadherin表达减弱的标本HULC表达量高于E-cadherin阳性及强阳性表达的标本;均P<0.05.结论:肝细胞癌组织HULC高表达与E-cadherin的表达减低、Vimentin的表达增高相关,提示HULC可能通过参与EMT过程,促进肝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熊淑晨;王玉兰;赵海华;付勇;黄小丽;马莉;张风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索肺癌患者、正常人群以及良性肺病患者血清N-糖组图谱差异性表达,为寻找新的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奠定基础.方法:收集105例肺癌患者、71例健康对照者以及43例良性肺病患者血清,采用DSA-FACE技术检测血清样本的N-糖组图谱.结果:(1)3组间有8个峰值差异存在显著性:与对照组相比,肺癌组peak1、5、9升高,Peak3、6、11降低(P<0.05).与良性肺病组相比,肺癌组Peak5、9升高;Peak3、4、11降低(P<0.05).(2)肺癌组中,不同的TNM分期、年龄及性别与N-糖链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肺癌患者血清N-糖组图谱具有特征性表达,其作为肺癌诊断标志物具有一定的诊断性能和潜在价值,还需进行大样本的深入研究.
作者:焦丽静;韩信荣;房萌;张琰彬;陈佩奇;许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联合微泡诱导人胰腺癌PANC-1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凋亡通路关键分子表达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方法:对数生长期PANC-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单纯微泡组(B组)、单纯低频超声组(C组)和低频超声联合微泡组(D组);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形态、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C组和D组出现绿染早期凋亡和红染中晚期凋亡PANC-1细胞;A、B、C和D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1±0.13)%、(3.69±0.18)%、(19.45±0.85)%和(33.36±1.12)%,D组凋亡率与余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和D组低Rho123荧光强度的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63±0.34)%、(5.64±0.41)%、(21.78±0.48)%和(39.86±0.53)%,D组与余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其余各组比较,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CytC释放增加和活化Caspase-9蛋白表达增加.结论:低频超声联合微泡可以诱导人胰腺癌PANC-1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凋亡通路关键信号分子Bcl-2、Bax、CytC、Caspase-9表达改变和线粒体膜电位△Ψ下降等密切相关.
作者:尚晓斌;王子凡;李卓;魏林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酒精及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近年来NAFLD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等的风险,它是许多慢性肝脏疾病的早期阶段,其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进一步可发展为肝癌[1-2].
作者:朱姗姗;何太平;邹堂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通过调查糖尿病患儿家庭护理的需求度和需求内容的排序,为患儿的家庭护理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郑州市4所、新乡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240例糖尿病惠儿的照顾亲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放调查问卷240份,有效回收问卷220份.220例糖尿病患儿中,有206例有家庭护理需求,整体需求率为93.64%,其中,出院后的科学饮食家庭护理指导位居首位,为91.82%;其次,健康教育维度中照顾者知识与技能指导是家庭护理需求的重点,为91.36%;而对药物护理和监测护理的家庭护理需求较低,平均为65.23%.结论:糖尿病患儿的家庭护理需求率较高,针对性开展家庭护理需求教育,以达到健康护理教育效果.
作者:孙娟;王慧明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