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RNAs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信号通路

朱姗姗;何太平;邹堂斌

关键词: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酒精及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近年来NAFLD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等的风险,它是许多慢性肝脏疾病的早期阶段,其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进一步可发展为肝癌[1-2].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辅助放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比较

    目的:比较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辅助放疗和同步放化疗对FIGO 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19例FIGO ⅡB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74例接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术后辅助放疗(手术组),145例接受同步放化疗(放疗组),比较两组复发率、病死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和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复发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无明显差异(均P> 0.05).手术组患者3~4级急性胃肠道反应和3~4级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放疗组(均P< 0.05).多因素分析证实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是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根治性手术联合辅助放疗与同步放化疗对FIGO ⅡB宫颈癌患者的疗效相当,但同步放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

    作者:汪青松;杨林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儿童难治性肾病治疗进展

    肾病综合征(NS)是儿童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年发病率为1/10万~3/10万[1],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儿童难治性肾病(RNS)是经标准激素治疗后激素依赖型(SDNS)、频复发型(FRNS)和激素耐药型(SRNS)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总称,该病占PNS的30% ~ 50%.由于其病理改变、病因、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临床药物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目前,糖皮质激素(GC)仍为基本的治疗药物.对于儿童RNS,GC联合免疫抑制剂是常用治疗方法.本文综述儿童RNS治疗进展.

    作者:苏海霞;覃远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食管鳞癌中MMP-10和RKIP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和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食管鳞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以及1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MMP-10和RKIP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和二者相关性,并做出预后分析.结果:MMP-10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RKIP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MMP-10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RKIP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MP-10和RKIP的表达呈负相关(r=-0.372,P=0.000);MMP-10阳性组的生存率低于阴性组(P<0.01),RKIP阴性的生存率低于阳性组(P<0.01).Cox回归分析得出淋巴结转移、MMP-10阳性表达以及RKIP阴性表达均可作为食管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MMP-10和RKIP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以及预后相关,RKIP可能通过下调MMP-10的途径参与到食管鳞癌的侵袭、转移.

    作者:肖春阳;冼磊;赵一帆;张瑜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四川泸州地区汉族人群食管鳞癌与COMT Vall58Met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四川泸州地区汉族人群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ll58Met单核苷酸多态的分布及与食管鳞癌的关系.方法:检测对象共590例,193例汉族食管鳞癌患者,397例汉族健康人群.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COMT基因G/A (Val/Met)多态性,比较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食管鳞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COMT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GG型90.9%,GA 3.7%,AA 5.4%;等位基因G 92.7%,A 7.3%.四川泸州地区食管鳞癌组与正常对照组COMT Vall58Me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COM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川泸州地区汉族人群分别与新疆伊犁地区汉、维、哈三民族人群比较,COM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地区汉族食管鳞癌组与对照组比较,COM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MT Vall58Me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分布有差异,可能是食管鳞癌危险性的遗传标志.

    作者:黄丛改;李孟泽;汪少华;万宇;王洁琼;汪澍;昝潇;卢晓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血清中N-糖组学改变

    目的:探索肺癌患者、正常人群以及良性肺病患者血清N-糖组图谱差异性表达,为寻找新的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奠定基础.方法:收集105例肺癌患者、71例健康对照者以及43例良性肺病患者血清,采用DSA-FACE技术检测血清样本的N-糖组图谱.结果:(1)3组间有8个峰值差异存在显著性:与对照组相比,肺癌组peak1、5、9升高,Peak3、6、11降低(P<0.05).与良性肺病组相比,肺癌组Peak5、9升高;Peak3、4、11降低(P<0.05).(2)肺癌组中,不同的TNM分期、年龄及性别与N-糖链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肺癌患者血清N-糖组图谱具有特征性表达,其作为肺癌诊断标志物具有一定的诊断性能和潜在价值,还需进行大样本的深入研究.

    作者:焦丽静;韩信荣;房萌;张琰彬;陈佩奇;许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分布宽度联合早期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价值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联合诊断价值,为COPD的早期诊断发掘新的标志物和诊断模式.方法:采集COPD(139例)和健康体检者(139例)的静脉血,检测CRP和RDW值,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比较COPD和健康体检者两组间CRP和RDW值的变化;随后用SPSS 19.0软件绘制CRP和RDW分别诊断COPD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计算诊断价值;然后用Logistics回归预测CRP和RDW诊断COPD的概率,后绘制CRP和RDW联合诊断COPD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CRP单独诊断COPD的AUC为0.713,RDW单独诊断COPD的AUC为0.875,CRP和RDW联合诊断COPD的AUC为0.957,大约登指数为0.8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和93%.结论:CRP和RDW分别对COPD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二者联合可作为COPD早期诊断的新指标.

    作者:胡琼英;艾承锦;张爽;张朝明;江泽友;熊大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CEREC瓷嵌体与树脂充填治疗磨牙Ⅱ类洞的临床疗效

    目的:通过CEREC系统制作全瓷嵌体与光固化树脂充填修复磨牙Ⅱ类洞短期疗效对比.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全年符合要求的173例患者,184颗后牙,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86例,B组87例),分别进行CEREC瓷嵌体及树脂充填治疗,治疗后进行3、6、12个月随访,采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健康协会(USPHS)标准进行评估.结果:通过1年随访CEREC组失败率为2.4%,树脂组失败率为10.6%,应用卡方检验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REC全瓷嵌体是针对后牙牙体Ⅱ类洞修复较为理想的修复方式,有很好临床修复前景.

    作者:张宇秋涵;刘进忠;张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改良经右胸三尖瓣置换术治疗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孤立性三尖瓣反流

    目的:余绍采用改良的经右胸三尖瓣置换术治疗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孤立性三尖瓣反流的经验.方法:在传统经右胸三尖瓣置换术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带气囊气管导管作为上下腔静脉引流管,避免解剖右心房和心包之间的粘连,将此技术用于13例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一般资料和术中、术后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换三尖瓣;平均住院时间(21.2±8.6)d,手术时间(4.3±1.4)h,体外循环时间(1.1±0.4)h,ICU滞留时间(4.1±2.7)d,呼吸机使用时间(69±58)h,术后24 h引流量(719±443) mL,输血(812±619) mL;二次开胸2例,肾替代治疗2例,人工肝1例;死亡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改良的二次三尖瓣置换术简单易行,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胡知朋;王志维;张敏;邓宏平;李博文;黄吉桢;江万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IL-1β基因rs16944位点多态性与川南地区糖尿病前期的相关性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川南地区正常人群与糖尿病前期人群IL-1β基因rS16944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探讨IL-1β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前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结合DNA测序的方法检测IL-1β基因rs16944位点多态性,糖尿病前期376例,对照组377例,分析两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和临床生化指标与基因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L-1β基因rs16944位点CC、CT和TT基因型在糖尿病前期中的频率分别为30.9%、47.9%、21.3%,对照组为21.2%、53.8%、2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19,P=0.010),等位基因C、T频率在糖尿病前期和对照组分别为54.8%、45.2%和48.1%、51.9%,以CT+TT基因型为对照,CC基因型发生糖尿病前期的风险增高(OR=1.656,95%CI:1.191 ~ 2.304,P=0.003).葡萄糖耐量减退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666,P=0.008),以CT+TT基因型为对照,CC基因型发生葡萄糖耐量减退的风险增高(OR=1.753,95%CI:1.227 ~ 2.505,P=0.002),而空腹血糖受损及混合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IL-1β基因rs16944位点多态性与糖尿病前期发生具有相关性,CC基因型可能增加糖尿病前期的发病风险.

    作者:曹勇;高婧臻;刘鑫;陈庄;卢方伟;陈枫;程锦楠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切口局部浸润对小儿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切口局部浸润在小儿开腹手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75例择期行全身麻醉下开腹手术的患儿,年龄1~6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3组,每组25例,芬太尼组(F组):缝皮时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罗哌卡因组(R组):0.25%罗哌卡因缝皮前行切口浸润;右美托咪定组(D组):0.25%罗哌卡因+ 0.25 μg/kg右美托咪定缝皮前行切口浸润.观察患儿生命征、FLACC评分、Ramsay评分、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术后72 h内追加镇静、镇痛药物的患儿例数,D组低于F组和R组(P< 0.05).苏醒期各时点D组的Ramsay评分均高于F组和R组;FLACC评分D组低于R组、F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切口局部浸润能为小儿术后24 h提供良好的镇痛、镇静,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小儿术后镇痛方法.

    作者:周珊;文江帆;梁胜凤;蓝雨雁;刘敬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湖南地区晚期妊娠孕妇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参考区间的建立

    目的:建立湖南地区健康孕晚期人群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参考区间.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孕检的672例单胎晚孕(≥28周)孕妇、416例双胎及多胎晚孕(≥28周)孕妇,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血浆FDP的浓度.另收集208例健康非孕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晚孕孕妇血浆FDP含量明显高于非孕妇(P<0.01),且双胎及多胎组显著高于同期单胎组(P<0.01).不同年龄段血浆FD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健康晚孕妇女FDP水平95%的参考范围:单胎组:28~36周(包括28周)为<9.76 μg/mL,≥36周为<10.96 μg/mL;双胎及多胎组:28~32周(包括28周)为< 7.86 μg/mL,32 ~ 36周(包括32周)为<10.66 μg/mL,≥36周为<13.50 μg/mL.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免疫比浊法的我省晚孕妇女血浆FDP的参考值范围,为临床预测产后出血提供了数据支持.

    作者:王建辉;谭浩;毛安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脐带及血清一氧化氮合酶、神经肽Y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肽Y(NPY)以及脐带组织细胞凋亡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的相关研究.方法:随机选取33例重度ICP患者为研究组,35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脐带组织和血浆中NOS、NPY的表达情况,并检测脐带组织细胞的凋亡指数(Al).结果:NOS在ICP组脐带和脐血浆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NPY在ICP组脐带和脐血浆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ICP组脐带细胞的AI明显高于对照组,ICP组脐带组织线粒体的荧光强度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CP组NOS、NPY的异常表达和细胞凋亡可能与ICP的发病及胎死宫内有关,监测这些指标对病情判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岳永飞;汪云;刘力华;许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及Bcl-2的表达

    目的:通过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肺功能,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及Bcl-2 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COPD和COPD合并继发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共47例,分别为COPD组(n=32)和COPD+继发红细胞增多症组(n=21),30例单纯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肺功能仪测定FEV1/FVC(%)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流式细胞仪测定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RTPCR方法检测Bcl-2 mRNA的表达.结果:COPD+继发红细胞增多症组FEV1/FVC(%)和DLco均低于COPD组,mMRC呼吸困难分级评分高于COPD组,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低于对照组和COPD组,Bcl-2 mRNA的相对表达高于对照组和COPD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COPD+继发红细胞增多症组中HB蛋白浓度与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和Bcl-2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COPD合并继发红细胞增多症可降低患者的肺功能,增加呼吸困难的程度,Bcl-2家族分子可能参与了COPD合并继发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异常的机制.

    作者:解友邦;齐亚丽;顾玉海;吴天一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后路360°减压前中柱植骨内固定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严重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脊椎爆裂性骨折(bursting fracture)是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显著的特点是脊柱中柱损伤、崩溃,骨折块向椎管突出可引起神经功能受损[1].我们采用后路360°减压加前中柱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既达到了前路手术减压的彻底性,同时前中柱植骨大程度上恢复了脊柱的稳定性,椎弓根螺钉保证了椎体高度小程度的丢失.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们收治患者38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光胜;胡敏;余江;杨小忠;刘知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低频超声联合微泡诱导胰腺癌PANC-1细胞凋亡的线粒体机制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联合微泡诱导人胰腺癌PANC-1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凋亡通路关键分子表达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方法:对数生长期PANC-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单纯微泡组(B组)、单纯低频超声组(C组)和低频超声联合微泡组(D组);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形态、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C组和D组出现绿染早期凋亡和红染中晚期凋亡PANC-1细胞;A、B、C和D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1±0.13)%、(3.69±0.18)%、(19.45±0.85)%和(33.36±1.12)%,D组凋亡率与余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和D组低Rho123荧光强度的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63±0.34)%、(5.64±0.41)%、(21.78±0.48)%和(39.86±0.53)%,D组与余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其余各组比较,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CytC释放增加和活化Caspase-9蛋白表达增加.结论:低频超声联合微泡可以诱导人胰腺癌PANC-1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凋亡通路关键信号分子Bcl-2、Bax、CytC、Caspase-9表达改变和线粒体膜电位△Ψ下降等密切相关.

    作者:尚晓斌;王子凡;李卓;魏林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淋巴结转移阴性SiewertⅡ型食管胃交界部癌的影响

    目的:无淋巴结转移的SiewertⅡ型食管胃交界部癌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食管胃交界部癌根治术患者224例.对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清扫数目等因素做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患者生存率关系.结果:对各因素运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同分化程度患者生存率随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在术中尽可能的提高淋巴结的清扫个数,从而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作者:刘良;杨立信;陆超敬;徐志云;牛红蕊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超低体重新生儿出生后血肌酐水平与认知能力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超低体重新生儿血肌酐水平与其认知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深圳妇幼保健院生产的42例超低体重早产儿(出生体重<1 000 g)的病例资料,根据患儿血肌酐动态检测结果将其分为3组,即低水平组、中等水平组和高水平组.在超低体重早产儿2岁时,运用贝莉婴幼儿发育量表-第3版评价早产儿智力发展指数MDI,分析血肌酐水平与认知发育的相关性.结果:低水平组MDI评分高(104.76±16.23),高水平组低(80.46±12.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等水平组MDI为(92.59±13.86),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超低体重早产儿的血肌酐水平与2岁时认知发育水平有相关性,血肌酐水平越低,认知发育评分越高.

    作者:刘珺;石玉萍;杨传忠;钟巧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多层螺旋CT诊断冠脉慢性闭塞病变和开口病变的假阴性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CTA)在诊断冠脉慢性闭塞病变和开口病变的假阴性结果.方法:收集接受256层螺旋CTA检查并同时做选择性冠脉造影(CAG)检查的101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相关影像资料.结果:101例患者,CAG发现16例患者总计17支闭塞病变血管,而17支闭塞病变均被CTA误诊,其中有9支血管被判断为80%~95%,5支血管被判断为40% ~ 75%,3支血管的冠脉闭塞病变CTA未发现其明显狭窄病变.CAG总计发现19处开口病变,CTA均示阴性结果.结论:冠脉CTA虽可作为疑似冠心痛患者的筛查手段,但在诊断冠脉慢性闭塞性病变和开口处病变时敏感性低,存在明显的诊断局限性.

    作者:李宁;常超;韩丽英;张仁杰;李海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目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能够发挥强有力的促炎、促血栓形成、细胞毒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与NETs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入选发病12 h内入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CU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30例,抽取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及外周动脉血;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免疫酶标法检测NETs及其相关结构,分析NETs及其相关结构与STEMI的相关性.结果: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中可见NETs结构,外周动脉血中未有明显的NETs结构形成;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中可见大量的NETs相关结构dsDNA生成,与外周动脉血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与外周动脉血中NETs相关结构dsDNA呈正相关(Pearson's P=0.479,P<0.05).结论:NETs及其相关结构可能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生相关.

    作者:王西强;杨丹丹;白鸿远;刘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妊娠中晚期口服替比夫定阻断HBV垂直传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妊娠中晚期孕妇口服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从已拒绝终止妊娠及接受替比夫定(LdT)抗病毒治疗的孕妇中随机抽取研究对象共计100例,包括分别于妊娠第20、24、28、32及36周开始接受LdT抗病毒治疗的5个治疗组的孕妇各20例;从拒绝接受LdT抗病毒治疗的感染HBV的孕妇中随机抽取20例设为对照组.结果:(1)治疗组孕妇分娩前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6.531,P<0.001);(2)治疗组孕妇分娩前HBV DNA水平孕24周、28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6,P=0.057);(3)治疗组胎儿出生后24周检测HBsAg、HBV DNA阳性率均为0%;(4)治疗组孕妇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其所产婴幼儿均未有出生缺陷的发生及相关并发症的出现.结论:LdT能够有效且安全地阻断HBV的垂直传播.

    作者:王海斌;李晖;杨晓冬;龚明;高斯媛;张芳容;夏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