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白血病自发性颅内出血外周血细胞形态漏检漏诊1例

朱文元;唐明君;张林

关键词:
摘要:患者男,31岁,2012年9月27日00:58分因“突发昏迷2+h”入我院神经外科。2+h 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昏迷,呼之不应,肢体无活动。既往5d来患者有牙龈及口腔出血,于口腔医院诊治(具体诊治情况不详),后全身可见多处皮下出血点,未予重视及治疗。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肾病”等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及食物过敏史。入院查体:T:37.2℃;P:76次/min;R:35次/min;BP:152/70 mmHg。神志深昏迷,双侧瞳孔左侧:右侧=5.0:5.0 mm,对光反射消失,口唇轻度发绀,牙龈及舌面可见散在出血点,双侧颊、双侧腋下、腹部等全身皮肤黏膜见多处皮下出血点,咽红,颈软,气管居中,呼吸浅快,肝脾触诊不清,四肢肌力检查不配合,双侧肌张力弱,生理征、病理征均未引出。头颅CT示:右侧颞顶叶脑出血。患者病情危重,予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急诊术前准备,行右颞枕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口服华法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安全性评估

    目的:评估口服抗凝药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风险和收益。方法:前瞻性随访我院16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2年,分析发生心房纤颤(AF)的情况,以及口服华法林治疗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密切监测口服抗凝剂后凝血指标。结果:共有4例患者在开始透析时合并心房纤颤(2.5%)。随访过程中,有22例患者发展为持续性或阵发性心房纤颤(13.6%),本组透析患者每年出现心房纤颤的发生率为6.85%。心房纤颤与病死率呈显著正相关(P =0.002)。162例患者中,32例(19.7%)口服华法林治疗,其中绝大多数患者(96%)有明确的口服抗凝剂治疗指征。65%的患者中心房纤颤是口服华法林的指征。既不口服华法林同时不合并房颤的透析患者为对照组。死亡风险评估表明华法林治疗的透析患者或存在选择性华法林治疗指征的透析患者死亡风险略高于对照组透析患者[危险率(HR)95%可信区间(CI):1.24(0.8~2.09), P =0.725和1.05(0.66~1.75), P =0.642]。整个实验过程中,所有充分口服抗凝剂治疗的患者没有出现急性血栓并发症和严重的活动性出血。而合并房颤与使用华法林禁忌的患者死亡危险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HR(95% CI):2.5(1.80~3.14), P <0.001]。结论: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只要指征明确同时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口服华法林是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

    作者:钟波;韦加美;那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听神经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和治疗研究进展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也称前庭施万细胞瘤(vestibular schwannoma),起源于前庭神经周围神经节施万细胞,向桥小脑角区膨胀生长,是桥小脑角区常见的肿瘤[1-2]。目前显微手术治疗更重视颅神经保护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而残余瘤存在高复发风险,现就复发听神经瘤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罗容(综述);骆文龙(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APRI、CDS指数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应用

    目的:本研究应用血小板(PLT)比值指数(AST/PLT ratio index,APRI)和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横型(cirrhosis discriminant score,CDS)指数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进行检测,探讨其对肝癌纤维化评估的价值。方法:将145例确诊为肝癌的患者根据手术所见及肝组织病理结果确定有无肝硬化,再根据是否合并有乙肝病毒感染进行分组,每例患者同时进行APRI、CDS指数评估,比较无创诊断模型与肝硬化的相关性,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无创诊断模型对乙肝相关性肝癌的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APRI、CDS 指数无创诊断方法与肝硬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Spearman 相关系数分别为:合并乙肝患者为0.252(P=0.035)和0.269(P =0.024),未合并乙肝患者为0.487(P =0.006)和0.541(P =0.002)。 APRI和CDS诊断肝硬化的曲线下面积(ROC)合并乙肝患者分别为0.611和0.640,未合并乙肝患者分别为0.714和0.728。结论: APRI和CDS均能预测肝癌患者肝硬化程度,其中对于未合并乙肝的肝癌患者预测价值更高。

    作者:王鹏;吕国涛;明朗;康凯夫;于新发;陈小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基因B/C型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初始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疗效

    目的:观察初始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酯(ADV)联合与 LAM、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基因B/C型HBeAg (+)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招募182例符合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中治疗标准的基因 B/C 型 HBeAg (+)慢乙肝初始治疗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 LAM 和 ADV 联合、LAM 或ETV单药治疗48周,观察疗效。结果:基线水平无差异的3组患者分别经过3种方案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生化学应答率(12周P <0.01,24周P <0.01,48周P <0.01)、HBeAg 血清学应答率(12周P <0.01,24周P <0.05,48周P <0.05)、完全病毒学应答率(12周 P <0.05,24周 P <0.05,48周 P <0.05)均高于 LAM组。联合治疗组在生化学应答方面较ETV组存在一定优势。结论:LAM和ADV初始联合治疗是我国以B/C型基因为主的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优良策略。

    作者:刘怀鄂;游晶;陈红英;范晶华;刘华;张茹薏;饶少锋;马思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经乳晕切口治疗乳腺良性疾病中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与传统手术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经乳晕切口治疗乳腺良性疾病中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与传统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169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门诊手术组39例(观察组A )、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住院手术组72例(观察组B )和传统手术组58例(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结果:观察组A与观察组B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切口长度、愈后瘢痕长度、在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手术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A在院时间、手术费用均显著优于观察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肿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平均切口小、在院时间短、切口愈合短、费用省等优点,还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行日间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邵超;张晶晶;凌飞海;傅剑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血浆NT-proBN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 NT-proBNP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AECOPD患者100例,检测患者入院时血浆BNP,记录其稳定期时肺功能,并在其出院后0.5、1年分别进行电话随访,记录患者住院时间、1年内再次住院率及病死率,研究BNP与以上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00例AECOPD患者中,男67例,女33例,平均年龄(64.4±5.6)岁。与低NT-proBNP组患者相比,高NT-proBNP组患者住院时间延长,1年内住院率及病死率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NT-proBNP能够预测COPD患者生存率及其再次入院的风险,这在临床上对于AECOPD患者的处理有重要的帮助。

    作者:干丽萍;陈建建;张秋;李鸿鹏;孙龙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替比夫定优化方案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目的:对替比夫定优化方案与恩替卡韦方案治疗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根据慢性乙型肝炎进展规律,构建含多个健康状态的Markov模型,以替比夫定单药方案作基准,估计替比夫定优化方案与恩替卡韦方案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长期效果和医疗费用,并进行增量分析。结果:使用恩替卡韦方案使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得35.95年的期望生存年和22.94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其总费用为349279.27元,每延长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多需的医疗费用为15225.77元。使用替比夫定优化方案获得了长于恩替卡韦方案的36.11年的期望生存年和23.08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其总费用为348863.62元,每延长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多需的医疗费用为15115.41元,低于恩替卡韦方案的15225.77元。结论:使用替比夫定优化方案相比恩替卡韦方案具有略优的成本效果,可以作为临床上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较优选择。

    作者:叶晓光;欧阳仁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尿毒清颗粒对透析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 hemodialysis,MHD)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宣钢职工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 =37)常规血液透析2~3次/周及基础治疗,并给予尿毒清颗粒5.0,3次/d和10.0 qnd;对照组(n =37)常规血液透析2~3次/周及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12个月测定血清Ca2+、P、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Ca2+、P、iPTH、hs-CRP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P、iPTH、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尿毒清颗粒对透析患者具有降低甲状旁腺激素和改善微炎症状态的作用。

    作者:杨旭东;刘千红;李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新型结核DNA疫苗p846的构建及免疫保护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新型结核DNA疫苗p846诱导细胞免疫应答和抵抗结核杆菌卡介苗(BCG)攻击的能力。方法:通过基因克隆技术构建结核三抗原Rv3615c、Mtb10.4和Rv2660c融合的真核表达质粒p846。选择6~8周龄 BALB/c 小鼠,随机分成4组:p846疫苗组、pcDNA3.1组、PBS 组及 BCG 组,以肌肉注射的方式分别于0、2、4、6周进行免疫,BCG 组在0周皮下免疫1次。末次免疫2周后,分别用 BrdU、ELISPOT 和FCM法检测细胞免疫效应,4周后用结核菌BCG滴鼻方式进行攻击,6周后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评估。结果:与PBS组和空载体pcDNA3.1组相比,p846疫苗可有效促进结核特异性淋巴细胞的增殖并显著增加脾脏IFN-γ+T 细胞的数量,且肺组织炎症反应较较轻,其保护效果与 BCG 相当。结论:新型结核 DNA 疫苗p846免疫小鼠能引起强烈的细胞免疫应答,有效抵抗结核杆菌BCG的感染。

    作者:苏楠;孔红梅;王佳佳;黄建安;熊思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单极电凝联合Ligasure与超声刀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研究单极电凝联合 Ligasure 与超声刀两者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LADG)中临床疗效的差异,为单极电凝联合Ligasure临床适用性进一步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112例LADG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53例以单极电凝联合Ligasure 为主要操作器械,对照组59例以传统超声刀为主要操作器械,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液量、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31±47.2)min vs.(151±51.8)min,P =0.018];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08.2±43.9)mL vs.(188.4±51.7)mL,P =0.026];观察组术后引流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216±68)mL vs.(272±76)mL,P =0.041];两组在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大出血以及肺部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单极电凝联合Ligasure行LADG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的优势。

    作者:蒋林华;俞敬;宋世铎;朱新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超声对宫内发育迟缓胎儿静脉血流频谱的观察

    目的:运用超声检测正常妊娠和宫内发育迟缓(IUGR)胎儿静脉血流(脐静脉、静脉导管及下腔静脉)情况,分析血流参数测量在预测IUGR中的价值。方法:运用超声分别检测120例孕28~41周宫内单胎胎儿,78例正常妊娠(正常组)和42例IUGR(IUGR组)胎儿的静脉血流。对比两组脐静脉(UV)和静脉导管(DV)并计算 DV/ UV,同时测定并对比下腔静脉返流分数。结果:IUGR 组的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量、QDV/ QUV 比及下腔静脉返流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脐静脉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脐静脉、静脉导管及下腔静脉血流检测可为IUGR诊断提供有意义的临床数据,对预测胎儿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细斌;周芳;陈淑贞;林清兰;谢许萍;杨晓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某综合医院近10年来艾滋病、淋病和梅毒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总结近10年来一综合医院艾滋病、淋病和梅毒患者的流行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4-2013年期间10574例艾滋病、淋病和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前后5年的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前5年组相比,近5年组感染人数明显增多,男性较女性多(Z=5.132,P =0.000),青年患者比例下降,而中、老年患者比例均增加(Z =18.630,P =0.000),退休和无业人员患者增多(Z =17.044,P =0.000),艾滋病和隐性梅毒患者比例均上升,而淋病的比例下降(Z =24.386,P =0.000)。结论:近10年来综合医院艾滋病、淋病和梅毒患者均增加,人口学特征变化明显,应加强安全性行为的教育,以控制这些性病的传染和流行。

    作者:杨晓燕;梁彩倩;邢帮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间断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肺栓塞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间断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肺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2例诊断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尿激酶(UK)组给予静脉滴注尿激酶,10000 U/(kg·次),每天1次,按100000 U/h 滴注,治疗时间为7 d;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组给予静脉滴注rt-PA,50 mg/2h,只用1次。两组治疗后第8、14天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的功能,CT肺动脉造影评价改善肺血管缺损面积。评价两组不良反应(包括死亡、出血、再发)。结果:治疗8、14 d 两组在改善右心室功能及肺血管缺损面积差异无显著性(P >0.05),UK组出血发生率少于rt-PA组。结论:间断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方案治疗肺栓塞与 rt-PA方案有相同的疗效。

    作者:雷蕾;杨军兰;解好群;崔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肾上腺切除幼鼠癫痫易感性及海马CRH 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肾上腺切除幼鼠癫痫易感性及对海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 P10幼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肾上腺切除组、假手术组。手术次日腹腔注射NMDA 7 mg/kg 诱发抽搐,评价发作潜伏期(min)及程度。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海马CRH mRNA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潜伏期、评分为(43.65±2.96)min、4.40±0.60,肾上腺切除组为(35.05±2.35)min、5.56±0.76,假手术组为(42.60±1.90)min、4.55±0.76。肾上腺切除组与其他2组比较,潜伏期、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F =73.73, P <0.05;F =15.52, P <0.05),3组幼鼠海马CRH mRNA阳性表达率为20%、55%、15%,与其他2组相比,肾上腺切除组海马CRH mRNA增加具有显著意义(χ2=9.048,P <0.05)。结论:肾上腺切除幼鼠潜伏期缩短、评分增加,海马CRH mRNA提高,提示肾上腺切除幼鼠对致痫剂NMDA敏感性增高。

    作者:王雅洁;邹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妊娠晚期合并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麻醉处理1例

    患者女,30岁,70 kg,孕33周G1P0合并银屑病、上呼吸道感染,因右下腹疼痛3d急诊入院。入院后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HR 115次/min ,血常规:WBC 15.26×109/L,超声提示:右下腹异常肠管回声,考虑急性阑尾炎,既往有房早,临床诊断为妊娠晚期并发急性阑尾炎,拟急诊行阑尾切除术。入手术室后心电监护:BP 135/78 mmHg, HR 117次/min,SPO298%,吸氧2 L/min ,开放外周静脉,患者左侧卧位选择T12~ L1行硬膜外麻醉,穿刺顺利,置管3.5 cm,给予2%利多卡因4 mL 实验剂量,观察5 min 后无不良反应,再分次追加2%利多卡因共15 mL,15 min后再次测麻醉平面 T8~ S5手术开始,切皮后打开腹膜探查时患者诉疼痛,静脉注射氯胺酮40 mg ,患者入睡,再次探查患者体动明显,给予50 mg 丙泊酚静脉注射后无体动,行手术操作。

    作者:傅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脾脏硬度与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关系

    目的:探讨应用瞬时弹性扫描仪(FibroScan,FS)检测脾脏硬度对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的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1-12月我院肝病科门诊或住院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41例纳入本项研究。使用FS测量脾脏及肝脏弹性值,同时进行胃镜检查。以胃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脾脏 FS 值与肝脏 FS 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UROC),评价其对 EV 及其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脾脏 FS 值为(40.64±25.45)kPa,肝脏 FS 值为(20.76±13.21)kPa,脾脏 FS 值与肝脏 FS 值呈正相关(r =0.402,P <0.001)。无EV患者的脾脏FS值较伴轻度以及中-重度EV患者的显著下降(均P <0.05),且轻度EV组较中-重度EV组的显著下降(P <0.05)。脾脏FS值预测EV的AUROC为0.863,灵敏度为79.4%,特异度为83.2%,预测中-重度EV 的 AUROC 为0.924,灵敏度为87.9%,特异度为91.3%,均较肝脏 FS 值明显升高。结论:脾脏FS值可作为预测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EV及其程度的无创性指标。

    作者:施海燕;许敏;邓浩辉;陈铿;高洪波;张舒眉;廖宝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hs-CRP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液流变学、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中重度OSAHS 患者58例,纳入治疗组,门诊体检健康者32例,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液流变学、hs-CRP 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治疗组经CPAP治疗3个月后再检测血液流变学、hs-CRP 水平,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红细胞压积(HCT)、hs-CR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经 CPAP 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HCT、hs-CRP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OSAHS患者血液流变学、hs-CRP水平升高,CPAP治疗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液流变学、hs-CRP水平。

    作者:董微;康萍;钟祥柱;唐琳;陈建芳;成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培美曲塞治疗未提前补充叶酸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5例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化疗前是否需要提前5~7 d 补充叶酸预处理。方法:对比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科接受培美曲塞治疗的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70例,根据培美曲塞首次化疗时补充叶酸时间分为提前补充叶酸组(35例)和未提前补充叶酸组(35例)。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及疗效的差异。结果:提前补充叶酸组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22例,有效率为63%;非提前补充叶酸组无CR 病例,PR 23例,有效率为63%,两组患者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血液性及非血液性毒性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培美曲塞首次化疗前可能不必提前1周进行补充叶酸治疗。

    作者:叶亮;杨振华;方苏榕;谭焰;谷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胸腺病变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AchR抗体和MuSK抗体的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胸腺病变合并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和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的表达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对4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伴有MG的胸腺病变患者(MG组),30例其他神经系统病变患者(OND组)及26例健康对照组(NC组)中AchR-Ab和MuSK-Ab进行检测。结果:MG组患者血清AchR-Ab和MuSK-Ab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晚发型MG 患者 MuSK-Ab 阳性率高于早发型,女性患者 AchR-Ab 和 MuSK-Ab 阳性率高于男性患者(P <0.05);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MGT)患者AchR-Ab阳性率高于胸腺增生(MGH)及胸腺囊肿(MGC)患者(P <0.05);MG患者MuSK-Ab阳性率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P <0.05);在MGT组中,MuSK-Ab 阳性率与组织学分型之间有相关性(P <0.05)。结论:AchR-Ab和MuSK-Ab的检测有助于MG的诊断及鉴别,MuSK-Ab多见于病情较重的老年患者和MGT中恶性程度较高的组织类型中,具体的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海龙;张习文;郑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关于官方网站地址、汇款等信息的严正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