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海燕;许敏;邓浩辉;陈铿;高洪波;张舒眉;廖宝林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液流变学、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中重度OSAHS 患者58例,纳入治疗组,门诊体检健康者32例,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液流变学、hs-CRP 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治疗组经CPAP治疗3个月后再检测血液流变学、hs-CRP 水平,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红细胞压积(HCT)、hs-CR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经 CPAP 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HCT、hs-CRP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OSAHS患者血液流变学、hs-CRP水平升高,CPAP治疗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液流变学、hs-CRP水平。
作者:董微;康萍;钟祥柱;唐琳;陈建芳;成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应用瞬时弹性扫描仪(FibroScan,FS)检测脾脏硬度对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的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1-12月我院肝病科门诊或住院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41例纳入本项研究。使用FS测量脾脏及肝脏弹性值,同时进行胃镜检查。以胃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脾脏 FS 值与肝脏 FS 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UROC),评价其对 EV 及其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脾脏 FS 值为(40.64±25.45)kPa,肝脏 FS 值为(20.76±13.21)kPa,脾脏 FS 值与肝脏 FS 值呈正相关(r =0.402,P <0.001)。无EV患者的脾脏FS值较伴轻度以及中-重度EV患者的显著下降(均P <0.05),且轻度EV组较中-重度EV组的显著下降(P <0.05)。脾脏FS值预测EV的AUROC为0.863,灵敏度为79.4%,特异度为83.2%,预测中-重度EV 的 AUROC 为0.924,灵敏度为87.9%,特异度为91.3%,均较肝脏 FS 值明显升高。结论:脾脏FS值可作为预测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EV及其程度的无创性指标。
作者:施海燕;许敏;邓浩辉;陈铿;高洪波;张舒眉;廖宝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脂肪肝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乙肝者86例为对照组,乙肝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者68例为观察组。2组患者均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抗病毒治疗24周后,观察2组ALT/AST复常率(生物化学应答)、HBeAg阴转率(血清学应答)及HBV DNA阴转率(病毒学应答)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ALT/AST复常率为67.6%,显著低于对照组(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 HBV DNA 阴转率(81.4%)及 HBeAg 阴转率(69.8%)均显著高于观察组(HBV DNA阴转率58.8%,HBeAg 阴转率44.1%),且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脂肪肝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的疗效有一定影响。
作者:王艳玲;张冰;李炳庆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一种“直接来自躯体感受系统损伤的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是患者和医生共同面临的挑战。临床上,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和加巴喷丁类药物被推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用药[1]。然而,这些药物的镇痛效果有限且相关副作用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因此,区域阻滞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重要手段[2],但是医师们在门诊条件下对阻滞治疗的应用存在顾虑,尤其是脊柱及周围结构的干预操作。胸椎旁阻滞是缓解胸神经疼痛的有效手段,气胸是其并发症中的一种,文献报道发生率约为5%。气胸的症状往往发生缓慢但可危及生命,门诊患者可能出现离开医院后呼吸困难危及生命的情况。
作者:刘红菊;支远;徐仲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患者男,31岁,2012年9月27日00:58分因“突发昏迷2+h”入我院神经外科。2+h 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昏迷,呼之不应,肢体无活动。既往5d来患者有牙龈及口腔出血,于口腔医院诊治(具体诊治情况不详),后全身可见多处皮下出血点,未予重视及治疗。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肾病”等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及食物过敏史。入院查体:T:37.2℃;P:76次/min;R:35次/min;BP:152/70 mmHg。神志深昏迷,双侧瞳孔左侧:右侧=5.0:5.0 mm,对光反射消失,口唇轻度发绀,牙龈及舌面可见散在出血点,双侧颊、双侧腋下、腹部等全身皮肤黏膜见多处皮下出血点,咽红,颈软,气管居中,呼吸浅快,肝脾触诊不清,四肢肌力检查不配合,双侧肌张力弱,生理征、病理征均未引出。头颅CT示:右侧颞顶叶脑出血。患者病情危重,予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急诊术前准备,行右颞枕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
作者:朱文元;唐明君;张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延伸平面辅助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手术的配合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32例采用经肛直视下在内外括约肌间的延伸平面辅助腹腔镜下TME并成功保肛的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护理。结果:3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45±42)min,平均出血量(114±76)mL。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狭窄5例。结论:手术室的护理配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手术室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具备娴熟的配合技术,掌握术中护理要点及能应对配合术中出现的护理问题,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及术中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手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徐小群;许多;徐昶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胸腺病变合并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和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的表达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对4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伴有MG的胸腺病变患者(MG组),30例其他神经系统病变患者(OND组)及26例健康对照组(NC组)中AchR-Ab和MuSK-Ab进行检测。结果:MG组患者血清AchR-Ab和MuSK-Ab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晚发型MG 患者 MuSK-Ab 阳性率高于早发型,女性患者 AchR-Ab 和 MuSK-Ab 阳性率高于男性患者(P <0.05);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MGT)患者AchR-Ab阳性率高于胸腺增生(MGH)及胸腺囊肿(MGC)患者(P <0.05);MG患者MuSK-Ab阳性率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P <0.05);在MGT组中,MuSK-Ab 阳性率与组织学分型之间有相关性(P <0.05)。结论:AchR-Ab和MuSK-Ab的检测有助于MG的诊断及鉴别,MuSK-Ab多见于病情较重的老年患者和MGT中恶性程度较高的组织类型中,具体的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海龙;张习文;郑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替比夫定优化方案与恩替卡韦方案治疗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根据慢性乙型肝炎进展规律,构建含多个健康状态的Markov模型,以替比夫定单药方案作基准,估计替比夫定优化方案与恩替卡韦方案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长期效果和医疗费用,并进行增量分析。结果:使用恩替卡韦方案使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得35.95年的期望生存年和22.94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其总费用为349279.27元,每延长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多需的医疗费用为15225.77元。使用替比夫定优化方案获得了长于恩替卡韦方案的36.11年的期望生存年和23.08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其总费用为348863.62元,每延长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多需的医疗费用为15115.41元,低于恩替卡韦方案的15225.77元。结论:使用替比夫定优化方案相比恩替卡韦方案具有略优的成本效果,可以作为临床上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较优选择。
作者:叶晓光;欧阳仁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比研究单极电凝联合 Ligasure 与超声刀两者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LADG)中临床疗效的差异,为单极电凝联合Ligasure临床适用性进一步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112例LADG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53例以单极电凝联合Ligasure 为主要操作器械,对照组59例以传统超声刀为主要操作器械,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液量、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31±47.2)min vs.(151±51.8)min,P =0.018];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08.2±43.9)mL vs.(188.4±51.7)mL,P =0.026];观察组术后引流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216±68)mL vs.(272±76)mL,P =0.041];两组在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大出血以及肺部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单极电凝联合Ligasure行LADG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的优势。
作者:蒋林华;俞敬;宋世铎;朱新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患者男,40岁,因“腰痛4年,加重3个月,发热10 d ,皮肤黄染7 d”于2013年10月7日入院。患者4年前出现腰痛,查腰椎 CT 未见异常,间断应用抗生素及止痛药,效果不佳,3个月前腰痛加剧,10 d 前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8℃,7 d 前出现皮肤黄染,于外院查肝功异常,以“黄疸待查”收入院。病程中无午后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外伤、输血史。入院后查肝功:ALT 213 U/L , AST 94 U/L,GGT 377 U/L,TBIL 91.4μmol/L,DBIL 69.3μmol/L,腹部 B超:肝内脂肪偏多;HCV Ab (+),HCV RNA 1.49×106 copies/mL,基因型1b。
作者:马臻;孙美艳;鲍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初始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酯(ADV)联合与 LAM、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基因B/C型HBeAg (+)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招募182例符合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中治疗标准的基因 B/C 型 HBeAg (+)慢乙肝初始治疗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 LAM 和 ADV 联合、LAM 或ETV单药治疗48周,观察疗效。结果:基线水平无差异的3组患者分别经过3种方案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生化学应答率(12周P <0.01,24周P <0.01,48周P <0.01)、HBeAg 血清学应答率(12周P <0.01,24周P <0.05,48周P <0.05)、完全病毒学应答率(12周 P <0.05,24周 P <0.05,48周 P <0.05)均高于 LAM组。联合治疗组在生化学应答方面较ETV组存在一定优势。结论:LAM和ADV初始联合治疗是我国以B/C型基因为主的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优良策略。
作者:刘怀鄂;游晶;陈红英;范晶华;刘华;张茹薏;饶少锋;马思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措施中结直肠癌围术期不留置胃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CBM、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发表的快速康复外科中结直肠癌围术期不留置胃管临床效果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有8篇文献纳入分析,试验组409例,对照组438例。不置胃管缩短了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WMD -14.30,95%CI:-16.91~-11.69,P <0.01);缩短了患者术后住院时间(WMD -1.97,95%CI:-2.59~-1.34,P <0.01);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RR 0.37,95%CI:0.19~0.73,P <0.01);咽喉部不适感降低(P <0.01),胃肠道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结直肠手术中不常规留置胃管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彭淼;李显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我院自2007年8月至2014年10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116例,其中发现19例供肾为多支动脉,并成功进行了肾移植手术。现对供肾多支动脉的处理及临床效果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赵奇;廖贵益;唐亮;赵飞;钟金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单纯性多数牙先天缺失家系 MSX1和 PAX9的基因突变特点,为寻找该病发病的易感因素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家系中2例多数牙先天缺失的患者进行临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单纯性多数牙缺失;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MSX1和PAX9基因的外显子并测序,采用软件分析基因突变类型及氨基酸变化。结果:经DNA序列分析,在MSX1的1号外显子以及附近内含子区发现2例患者均存在2个相同类型的突变方式:c.469+35-c.469+45del(纯合型);c.348C>T(P.Gly116=, rs34165410,杂合型),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该类型的剪切突变(杂合型),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认为是多态性位点。而PAX9均未检测到外显子编码区的致病性突变。结论: MSX1基因突变的多态性位点可能与该家系单纯性多数牙缺失的病因密切相关。
作者:秦晗;马丽芳;徐宏志;龚永庆;轩昆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在不同透析液葡萄糖暴露量下的水平,探明血AOPP水平是否与腹膜透析液葡萄糖暴露程度相关。方法:对192例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按透析液葡萄糖暴露量将患者分为高糖暴露组和低糖暴露组。检测所有患者空腹血清AOPP和C反应蛋白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结果:高糖暴露组的血清AOPP水平显著高于低糖暴露组[(78.7±15.6)mmol/L vs (71.7±14.8)mmol/L, P =0.003]。高糖暴露组患者血C反应蛋白[4.6(3.0~11.4)mg/L vs 3.0(2.2~5.3)mg/L, P <0.001]和心血管疾病患病率(53.6% vs 35.8%, P =0.014)均显著高于低糖暴露组。经多因素校正后,血清AOPP水平与透析液葡萄糖暴露量(β=0.157, P =0.031)和透析时长(β=0.164, P =0.043)独立相关。结论: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血清AOPP水平与透析液葡萄糖暴露程度相关,减少葡萄糖暴露度可能降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作者:杨小兵;郭东风;倪娓娓;蒋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应用ROC曲线探讨不同分组方法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糖调节受损(IGR)诊断切点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广州番禺钟村社区433例志愿者,空腹8 h 后行 OGTT 试验,并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HbA1c。以OGTT作为糖尿病(DM)和糖尿病前期诊断金标准,在不排除和排除DM患者的不同IGR分组情况下,分别绘制ROC曲线,分析HbA1c 不同切点的临床价值,并与 FPG、2hPG进行比较。结果:不排除DM组,HbA1c 诊断糖尿病前期的佳切点为5.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49.2%和93.9%,曲线下面积为0.865;排除DM组,HbA1c 诊断糖尿病前期的佳切点为5.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63.5%和85.5%,曲线下面积为0.785;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均与 FPG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2h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分组方法对HbA1c作为IGR诊断切点存在影响,建议采用排除DM患者的分组方式,由此得出HbA1c≥5.5%作为IGR的诊断切点。
作者:朱长清;古达清;石凌波;康红;季兵;李爱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估口服抗凝药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风险和收益。方法:前瞻性随访我院16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2年,分析发生心房纤颤(AF)的情况,以及口服华法林治疗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密切监测口服抗凝剂后凝血指标。结果:共有4例患者在开始透析时合并心房纤颤(2.5%)。随访过程中,有22例患者发展为持续性或阵发性心房纤颤(13.6%),本组透析患者每年出现心房纤颤的发生率为6.85%。心房纤颤与病死率呈显著正相关(P =0.002)。162例患者中,32例(19.7%)口服华法林治疗,其中绝大多数患者(96%)有明确的口服抗凝剂治疗指征。65%的患者中心房纤颤是口服华法林的指征。既不口服华法林同时不合并房颤的透析患者为对照组。死亡风险评估表明华法林治疗的透析患者或存在选择性华法林治疗指征的透析患者死亡风险略高于对照组透析患者[危险率(HR)95%可信区间(CI):1.24(0.8~2.09), P =0.725和1.05(0.66~1.75), P =0.642]。整个实验过程中,所有充分口服抗凝剂治疗的患者没有出现急性血栓并发症和严重的活动性出血。而合并房颤与使用华法林禁忌的患者死亡危险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HR(95% CI):2.5(1.80~3.14), P <0.001]。结论: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只要指征明确同时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口服华法林是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
作者:钟波;韦加美;那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检测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患者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STAT3和HIF-1α的表达。结果:STAT3和HIF-1α在食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5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05)。 STAT3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且与30个月生存率呈正相关(P <0.05);而HIF1-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与预后无关。STAT3和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 =0.362,P <0.05)。结论:STAT3和HIF-1α在食管癌中频繁表达,它们表达升高可能与食管癌预后差有关。
作者:李硕果;姚俊;高社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