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脂肪肝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的影响

王艳玲;张冰;李炳庆

关键词:肝炎, 慢性, 乙型, 阿德福韦酯, 脂肪肝
摘要:目的:探讨脂肪肝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乙肝者86例为对照组,乙肝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者68例为观察组。2组患者均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抗病毒治疗24周后,观察2组ALT/AST复常率(生物化学应答)、HBeAg阴转率(血清学应答)及HBV DNA阴转率(病毒学应答)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ALT/AST复常率为67.6%,显著低于对照组(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 HBV DNA 阴转率(81.4%)及 HBeAg 阴转率(69.8%)均显著高于观察组(HBV DNA阴转率58.8%,HBeAg 阴转率44.1%),且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脂肪肝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的疗效有一定影响。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银杏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脏Toll样受体-4和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银杏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小鼠肝脏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1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银杏黄酮高、中、低剂量组。采用高脂饲料构建NAFLD小鼠动物模型,于给药后8周末处死,观察肝脏病理变化,计算肝指数,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甘油三酯(TG)以及肝组织NF-κB和TLR4的表达。结果:银杏黄酮组小鼠肝指数和血清TG、TNF-α、IL-6水平及肝组织NF-κBp65的表达量比模型组显著降低,肝脏脂肪变性明显减轻,但肝组织TLR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LR4/NF-κB炎症通路与NAFLD的发病有关,银杏黄酮可改善肝组织病理变化,起到抗炎降脂作用,从而对NAFLD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对TLR4影响并不明显。

    作者:白纪红;梁志清;赵日红;刘艳华;林秋香;赵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超声对宫内发育迟缓胎儿静脉血流频谱的观察

    目的:运用超声检测正常妊娠和宫内发育迟缓(IUGR)胎儿静脉血流(脐静脉、静脉导管及下腔静脉)情况,分析血流参数测量在预测IUGR中的价值。方法:运用超声分别检测120例孕28~41周宫内单胎胎儿,78例正常妊娠(正常组)和42例IUGR(IUGR组)胎儿的静脉血流。对比两组脐静脉(UV)和静脉导管(DV)并计算 DV/ UV,同时测定并对比下腔静脉返流分数。结果:IUGR 组的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量、QDV/ QUV 比及下腔静脉返流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脐静脉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脐静脉、静脉导管及下腔静脉血流检测可为IUGR诊断提供有意义的临床数据,对预测胎儿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细斌;周芳;陈淑贞;林清兰;谢许萍;杨晓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丙泊酚序贯右美托咪定对ICU躁动患者脱机过程中镇静效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泊酚序贯右美托咪定对ICU躁动患者脱机过程中实施浅镇静的效应。方法:选择机械通气治疗躁动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序贯右美托咪定组(A组)先微量持续泵入丙泊酚0.3~3 mg/(kg·h),脱机前24 h,改右美托咪定维持剂量0.2~1μg/(kg·h),若24 h 未脱机成功,泵至脱机前停用。丙泊酚持续泵入组(C组):持续泵入丙泊酚0.3~3 mg/(kg·h),若24 h未脱机成功,泵至脱机前停用。所有患者监测至脱机后60 min,每4小时进行一次镇静评分,调整剂量使患者RASS评分控制在-2~1分。分别记录脱机前24 h(T1)、脱机前12 h(T2)、脱机拔管时(T3)、脱机后30 min(T4)、脱机后60 min(T5),药物对HR、MAP、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ICU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两组均达到ICU患者所需镇静效果,A组较C组循环波动少、拔管所需时间、ICU置留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患者谵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泊酚序贯右美托咪定对ICU 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浅镇静,镇静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明显呼吸抑制,不良反应低。

    作者:鹿兴;李军;徐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乙肝肝硬化患者HBV DNA水平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表达及肝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外周血HBV特异性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CTL)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将109例HBV DNA阳性、HBeAg阳性和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HBV DNA水平分为2组,甲组52例,HBV DNA 2~4 log10拷贝/mL,乙组57例,HBV DNA 5~7 log10拷贝/mL,比较2组患者的 HBV 特异性 CTL表面PD-1表达、HBV特异性CTL水平和肝功能的差异。结果:甲组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低于乙组(t =11.101,P <0.01),HBV特异性CTL 水平高于乙组(t =24.424,P <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乙组(t =2.652,P <0.01),血清白蛋白高于乙组(t =2.347,P <0.05)。Child-pugh分级,甲组C级低于乙组(χ2=4.262,P <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高者,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水平高,因此, HBV 特异性 CTL 水平低,进一步导致 HBV DNA 水平升高,导致肝功能损害较重, HBV DNA 水平低者, HBV 特异性 CTL 表面 PD-1表达水平低, HBV 特异性 CTL 水平高,预示抗病毒疗效相对较好。

    作者:王栋;顾锡炳;朱银芳;戴亚萍;汤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白细胞介素-21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的表达分析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1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及其与HBV-DNA、ALT的关系。方法:收集101例慢性HBV感染者(病例组)和25例对照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流式细胞微球技术检测血清 IL-21蛋白水平,并用 real-time PCR 法检测 IL-21及 IL-21受体(R)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病例组分为免疫耐受期组(25例)、免疫清除期组(25例)、低复制期组(26例)及再活动期组(25例)。(2)病例组血清IL-21蛋白及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01);免疫清除期组及再活动期组血清 IL-21蛋白及 mRNA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免疫耐受期组及低复制期组(P <0.001);低复制期组血清IL-21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01)及免疫耐受组(P =0.036)。(3) IL-21R mRNA水平在各组间没有差异。(4)血清IL-21蛋白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r =-0.472,P =0.001)。(5)血清IL-21蛋白与ALT水平无关(r =0.024,P =0.868)。结论: IL-21在慢性HBV感染者中表达上调,且与免疫活动有关,可能是机体控制HBV复制的机制之一。

    作者:姚佳燕;晁康;李敏睿;吴艳琴;叶俊钊;钟碧慧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N-乙酰半胱氨酸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AECOPD)4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组各22例,正常对照组22例,前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NAC口服(600 mg,一日2次),各组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进行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8(IL-8)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与正常组比较,IgG、IgA、IgM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前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IL-8、TNF-α明显升高(P <0.01),CD3+、CD4+、CD4+/CD8+明显降低,CD8+明显升高(P <0.05);NAC组治疗后IL-8、TNF-α明显降低,CD3+、CD4+、CD4+/CD8+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及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而常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可以降低老年AECOPD患者血IL-8、TNF-α水平,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增强细胞免疫,对老年 COPD 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黄德珍;曾玉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AEG-1和LEF-1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和淋巴增强因子-1(LEF-1)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人结肠癌组织及78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AEG-1和LEF-1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AEG-1和LEF-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1%(57/78)和67.9%(53/78),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01)。 AEG-1的表达与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 TNM 分期有关(P <0.05),LEF-1的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 TNM 分期有关(P <0.05)。结肠癌组织中 AEG-1与 LEF-1的表达呈正相关(r =0.326,P =0.004)。结论: AEG-1和LEF-1的异常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更有利于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张宁;李小丽;李格林;王贵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替比夫定优化方案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目的:对替比夫定优化方案与恩替卡韦方案治疗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根据慢性乙型肝炎进展规律,构建含多个健康状态的Markov模型,以替比夫定单药方案作基准,估计替比夫定优化方案与恩替卡韦方案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长期效果和医疗费用,并进行增量分析。结果:使用恩替卡韦方案使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得35.95年的期望生存年和22.94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其总费用为349279.27元,每延长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多需的医疗费用为15225.77元。使用替比夫定优化方案获得了长于恩替卡韦方案的36.11年的期望生存年和23.08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其总费用为348863.62元,每延长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多需的医疗费用为15115.41元,低于恩替卡韦方案的15225.77元。结论:使用替比夫定优化方案相比恩替卡韦方案具有略优的成本效果,可以作为临床上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较优选择。

    作者:叶晓光;欧阳仁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经乳晕切口治疗乳腺良性疾病中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与传统手术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经乳晕切口治疗乳腺良性疾病中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与传统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169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门诊手术组39例(观察组A )、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住院手术组72例(观察组B )和传统手术组58例(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结果:观察组A与观察组B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切口长度、愈后瘢痕长度、在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手术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A在院时间、手术费用均显著优于观察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肿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平均切口小、在院时间短、切口愈合短、费用省等优点,还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行日间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邵超;张晶晶;凌飞海;傅剑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3D打印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D 打印技术,又称快速成型技术,是基于计算机三维数字成像技术和多层次连续打印技术的一种新兴应用技术,其原理是采用分层加工、叠加成型的方式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3D 实体。该技术可以制作任意复杂几何形状的实体,极大地降低了结构复杂产品的制造难度,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效率,具有成型精度高、重复性好、可实现产业化生产等传统工艺无法比拟的优点。在医学领域,起初由于打印材料的限制,3D打印技术主要用于打印无生物活性的人工关节和假体。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满足3D 打印的材料也由金属、塑料、陶瓷等单一固体粉材发展到液体、凝胶、细胞等混合材料[1],3D 打印技术迈向了生物活性打印时代,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3D打印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振化;王桂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培美曲塞治疗未提前补充叶酸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5例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化疗前是否需要提前5~7 d 补充叶酸预处理。方法:对比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科接受培美曲塞治疗的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70例,根据培美曲塞首次化疗时补充叶酸时间分为提前补充叶酸组(35例)和未提前补充叶酸组(35例)。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及疗效的差异。结果:提前补充叶酸组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22例,有效率为63%;非提前补充叶酸组无CR 病例,PR 23例,有效率为63%,两组患者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血液性及非血液性毒性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培美曲塞首次化疗前可能不必提前1周进行补充叶酸治疗。

    作者:叶亮;杨振华;方苏榕;谭焰;谷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关于官方网站地址、汇款等信息的严正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移植肾多支动脉19例的处理及临床效果分析

    我院自2007年8月至2014年10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116例,其中发现19例供肾为多支动脉,并成功进行了肾移植手术。现对供肾多支动脉的处理及临床效果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赵奇;廖贵益;唐亮;赵飞;钟金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听神经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和治疗研究进展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也称前庭施万细胞瘤(vestibular schwannoma),起源于前庭神经周围神经节施万细胞,向桥小脑角区膨胀生长,是桥小脑角区常见的肿瘤[1-2]。目前显微手术治疗更重视颅神经保护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而残余瘤存在高复发风险,现就复发听神经瘤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罗容(综述);骆文龙(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谷氨酰胺预防机械通气相关消化道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营养支持特别是肠内营养(EN)支持是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EN的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大约有65%的患者发生一种或多种胃肠并发症,目前临床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谷氨酰胺对肠道屏障的维护作用已有了一定的实验研究资料,但临床资料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谷氨酰胺强化EN对机械通气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预防作用。

    作者:潘宇;吴伦清;陆光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某综合医院近10年来艾滋病、淋病和梅毒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总结近10年来一综合医院艾滋病、淋病和梅毒患者的流行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4-2013年期间10574例艾滋病、淋病和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前后5年的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前5年组相比,近5年组感染人数明显增多,男性较女性多(Z=5.132,P =0.000),青年患者比例下降,而中、老年患者比例均增加(Z =18.630,P =0.000),退休和无业人员患者增多(Z =17.044,P =0.000),艾滋病和隐性梅毒患者比例均上升,而淋病的比例下降(Z =24.386,P =0.000)。结论:近10年来综合医院艾滋病、淋病和梅毒患者均增加,人口学特征变化明显,应加强安全性行为的教育,以控制这些性病的传染和流行。

    作者:杨晓燕;梁彩倩;邢帮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经肛辅助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延伸平面辅助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手术的配合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32例采用经肛直视下在内外括约肌间的延伸平面辅助腹腔镜下TME并成功保肛的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护理。结果:3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45±42)min,平均出血量(114±76)mL。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狭窄5例。结论:手术室的护理配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手术室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具备娴熟的配合技术,掌握术中护理要点及能应对配合术中出现的护理问题,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及术中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手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徐小群;许多;徐昶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Tim-3在哮喘小鼠中的表达及与Th17/Treg细胞的关系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肺泡灌洗液(BALF)炎性细胞中 T 细胞免疫球蛋白与黏蛋白域蛋白3(Tim-3)的表达及与Th17/Treg 细胞的关系,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哮喘动物模型,分为哮喘组和对照组。收集各组小鼠PBMC及BALF炎性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s及BALF炎性细胞中的Tim-3 mRNA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中IL-17(CD4+IL-17+)比例反映Th17水平,CD4细胞中CD4+CD25+FoxP3+反映Treg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BMCs 上清液中 IL-10、IL-17、TGF-β水平,分析 Tim-3的表达与 Th17/Treg 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PBMCs及BALF炎性细胞中Tim-3 mRNA 水平、CD4+IL-17+表达及Th17/Treg 比例、IL-17均高于对照组(P <0.05),而CD4+CD25+FoxP3+水平、IL-10显著低于对照组。哮喘组PBMCs及BALF炎性细胞中的Tim-3 mRNA表达分别与CD4+IL-17+表达及Th17/Treg比例呈正相关(r=0.76,r=0.87,r=0.71,r=0.82,P<0.05),而与 CD4+CD25+FoxP3+的表达呈负相关(r=-0.84,r=-0.79,P<0.05)。结论:哮喘小鼠PBMCs及BALF炎性细胞中Tim-3 mRNA水平显著升高,Tim-3可能在哮喘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Th17/Treg失衡有关。

    作者:王艳丽;陆小霞;陈鹏;陈和斌;王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急性白血病自发性颅内出血外周血细胞形态漏检漏诊1例

    患者男,31岁,2012年9月27日00:58分因“突发昏迷2+h”入我院神经外科。2+h 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昏迷,呼之不应,肢体无活动。既往5d来患者有牙龈及口腔出血,于口腔医院诊治(具体诊治情况不详),后全身可见多处皮下出血点,未予重视及治疗。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肾病”等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及食物过敏史。入院查体:T:37.2℃;P:76次/min;R:35次/min;BP:152/70 mmHg。神志深昏迷,双侧瞳孔左侧:右侧=5.0:5.0 mm,对光反射消失,口唇轻度发绀,牙龈及舌面可见散在出血点,双侧颊、双侧腋下、腹部等全身皮肤黏膜见多处皮下出血点,咽红,颈软,气管居中,呼吸浅快,肝脾触诊不清,四肢肌力检查不配合,双侧肌张力弱,生理征、病理征均未引出。头颅CT示:右侧颞顶叶脑出血。患者病情危重,予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急诊术前准备,行右颞枕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

    作者:朱文元;唐明君;张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Snodgrass术与Onlay术治疗轻、中度尿道下裂的比较

    目的:比较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Snodgrass 术)与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Onlay 术)治疗轻、中度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以2009年8月至2014年3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57例轻、中度尿道下裂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Snodgrass 组84例和 Onlay 组73例,分别接受相应的手术。观察两组患儿的手术指标、住院情况、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Snodgrass组患儿手术时间短于Onlay组[(81.3±7.7)min vs.(131.1±13.4)min,t =7.789,P =0.000];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并发症见于尿道狭窄、尿道瘘、尿道憩室和皮瓣开裂。结论: Snodgrass 术和Onlay 术均适用于轻、中度尿道下裂患儿的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一次手术成功率,Snodgrass 术操作更简单方便,易于推广,而对于尿道板条件不好的患儿可选择Onlay术。

    作者:李茂章;李逊;廖锦先;周晓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