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蕾;杨军兰;解好群;崔佳
目的:探讨丙泊酚序贯右美托咪定对ICU躁动患者脱机过程中实施浅镇静的效应。方法:选择机械通气治疗躁动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序贯右美托咪定组(A组)先微量持续泵入丙泊酚0.3~3 mg/(kg·h),脱机前24 h,改右美托咪定维持剂量0.2~1μg/(kg·h),若24 h 未脱机成功,泵至脱机前停用。丙泊酚持续泵入组(C组):持续泵入丙泊酚0.3~3 mg/(kg·h),若24 h未脱机成功,泵至脱机前停用。所有患者监测至脱机后60 min,每4小时进行一次镇静评分,调整剂量使患者RASS评分控制在-2~1分。分别记录脱机前24 h(T1)、脱机前12 h(T2)、脱机拔管时(T3)、脱机后30 min(T4)、脱机后60 min(T5),药物对HR、MAP、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ICU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两组均达到ICU患者所需镇静效果,A组较C组循环波动少、拔管所需时间、ICU置留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患者谵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泊酚序贯右美托咪定对ICU 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浅镇静,镇静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明显呼吸抑制,不良反应低。
作者:鹿兴;李军;徐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小儿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小儿门诊静脉输液的共11.04万人次小儿存在安全隐患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7年3月至2014年3月小儿门诊输液安全隐患依次为:沟通欠缺、查对减少、固定不妥、液体外渗、药物配伍禁忌。自2009年起制定了护理对策后,差错率、投诉率明显降低,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通过制定护理对策,加强小儿门诊静脉输液护理安全管理与教育,有效控制及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和投诉率,提高了小儿门诊输液的护理质量。
作者:王晓琴;刘宴伟;刘剑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应用ROC曲线探讨不同分组方法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糖调节受损(IGR)诊断切点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广州番禺钟村社区433例志愿者,空腹8 h 后行 OGTT 试验,并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HbA1c。以OGTT作为糖尿病(DM)和糖尿病前期诊断金标准,在不排除和排除DM患者的不同IGR分组情况下,分别绘制ROC曲线,分析HbA1c 不同切点的临床价值,并与 FPG、2hPG进行比较。结果:不排除DM组,HbA1c 诊断糖尿病前期的佳切点为5.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49.2%和93.9%,曲线下面积为0.865;排除DM组,HbA1c 诊断糖尿病前期的佳切点为5.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63.5%和85.5%,曲线下面积为0.785;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均与 FPG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2h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分组方法对HbA1c作为IGR诊断切点存在影响,建议采用排除DM患者的分组方式,由此得出HbA1c≥5.5%作为IGR的诊断切点。
作者:朱长清;古达清;石凌波;康红;季兵;李爱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高发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9000万,其中约2800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慢性乙型肝炎一直成为我国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十多年来,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核苷(酸)类似物和聚乙二醇干扰素的临床应用,使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成为常规手段,抗病毒治疗对于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改善或减轻患者肝损害、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或延缓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细胞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1]。但是,绝大部分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得到根治,只能长期用药并由此导致产生耐药、不良反应增加、加重患者经济学负担等很多问题的发生,因此,必须重视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
作者:李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补体因子I(CFI)基因5个多态性位点(SNP)与老年黄斑变性(AMD)的相关性。方法:搜集已明确诊断四川地区384例AMD患者样本及384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样本,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 ,通过SnaPshot单碱基末端延伸法检测CFI基因上5个SNP位点,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该基因相关SNPs与中国汉族人群老年黄斑变性关联性。结果: CFI基因的5个位点均通过Hardy-Weinberg 平衡(P >0.05)。 rs13117504 G 等位基因频率(P =0.037,OR =1.24,95%CI:1.01~1.53), rs10033900 C 等位基因频率(P =0.023,OR =1.27,95%CI:1.03~1.57),rs10033900显性遗传模型AMD与对照组间分布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39,OR =0.74,95%CI:0.55~0.99); rs6822976等位基因A分布频率与对照组间(P =0.158), rs7438961等位基因G 分布频率与对照组间(P =0.798),rs7671905等位基因T分布频率与对照组间(P =0.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s10033900隐性遗传模型AMD与对照组间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07),rs13117504, rs6822976, rs7438961, rs7671905显性及隐性遗传模型AMD 与对照组间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FI基因上游rs13117504与rs10033900SNP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AMD 显著相关,而rs6822976, rs7438961, rs7671905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老年黄斑变性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苏杨;石毅;李晓波;杨正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患者女,30岁,70 kg,孕33周G1P0合并银屑病、上呼吸道感染,因右下腹疼痛3d急诊入院。入院后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HR 115次/min ,血常规:WBC 15.26×109/L,超声提示:右下腹异常肠管回声,考虑急性阑尾炎,既往有房早,临床诊断为妊娠晚期并发急性阑尾炎,拟急诊行阑尾切除术。入手术室后心电监护:BP 135/78 mmHg, HR 117次/min,SPO298%,吸氧2 L/min ,开放外周静脉,患者左侧卧位选择T12~ L1行硬膜外麻醉,穿刺顺利,置管3.5 cm,给予2%利多卡因4 mL 实验剂量,观察5 min 后无不良反应,再分次追加2%利多卡因共15 mL,15 min后再次测麻醉平面 T8~ S5手术开始,切皮后打开腹膜探查时患者诉疼痛,静脉注射氯胺酮40 mg ,患者入睡,再次探查患者体动明显,给予50 mg 丙泊酚静脉注射后无体动,行手术操作。
作者:傅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营养支持特别是肠内营养(EN)支持是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EN的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大约有65%的患者发生一种或多种胃肠并发症,目前临床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谷氨酰胺对肠道屏障的维护作用已有了一定的实验研究资料,但临床资料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谷氨酰胺强化EN对机械通气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预防作用。
作者:潘宇;吴伦清;陆光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肺泡灌洗液(BALF)炎性细胞中 T 细胞免疫球蛋白与黏蛋白域蛋白3(Tim-3)的表达及与Th17/Treg 细胞的关系,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哮喘动物模型,分为哮喘组和对照组。收集各组小鼠PBMC及BALF炎性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s及BALF炎性细胞中的Tim-3 mRNA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中IL-17(CD4+IL-17+)比例反映Th17水平,CD4细胞中CD4+CD25+FoxP3+反映Treg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BMCs 上清液中 IL-10、IL-17、TGF-β水平,分析 Tim-3的表达与 Th17/Treg 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PBMCs及BALF炎性细胞中Tim-3 mRNA 水平、CD4+IL-17+表达及Th17/Treg 比例、IL-17均高于对照组(P <0.05),而CD4+CD25+FoxP3+水平、IL-10显著低于对照组。哮喘组PBMCs及BALF炎性细胞中的Tim-3 mRNA表达分别与CD4+IL-17+表达及Th17/Treg比例呈正相关(r=0.76,r=0.87,r=0.71,r=0.82,P<0.05),而与 CD4+CD25+FoxP3+的表达呈负相关(r=-0.84,r=-0.79,P<0.05)。结论:哮喘小鼠PBMCs及BALF炎性细胞中Tim-3 mRNA水平显著升高,Tim-3可能在哮喘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Th17/Treg失衡有关。
作者:王艳丽;陆小霞;陈鹏;陈和斌;王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后,约10%的成人和90%的儿童转为慢性乙型肝炎或 HBV 携带者,并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近年研究发现,辅助性 Th17细胞(T help cell 17, Th17)和调节性 T 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在分化发育上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在功能上存在着协同与拮抗的关系,与 HBV 感染相关肝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Th17/Treg与HBV感染相关肝病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探索肝病的发病机制,为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开辟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饶少锋;游晶;张茹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估口服抗凝药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风险和收益。方法:前瞻性随访我院16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2年,分析发生心房纤颤(AF)的情况,以及口服华法林治疗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密切监测口服抗凝剂后凝血指标。结果:共有4例患者在开始透析时合并心房纤颤(2.5%)。随访过程中,有22例患者发展为持续性或阵发性心房纤颤(13.6%),本组透析患者每年出现心房纤颤的发生率为6.85%。心房纤颤与病死率呈显著正相关(P =0.002)。162例患者中,32例(19.7%)口服华法林治疗,其中绝大多数患者(96%)有明确的口服抗凝剂治疗指征。65%的患者中心房纤颤是口服华法林的指征。既不口服华法林同时不合并房颤的透析患者为对照组。死亡风险评估表明华法林治疗的透析患者或存在选择性华法林治疗指征的透析患者死亡风险略高于对照组透析患者[危险率(HR)95%可信区间(CI):1.24(0.8~2.09), P =0.725和1.05(0.66~1.75), P =0.642]。整个实验过程中,所有充分口服抗凝剂治疗的患者没有出现急性血栓并发症和严重的活动性出血。而合并房颤与使用华法林禁忌的患者死亡危险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HR(95% CI):2.5(1.80~3.14), P <0.001]。结论: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只要指征明确同时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口服华法林是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
作者:钟波;韦加美;那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液流变学、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中重度OSAHS 患者58例,纳入治疗组,门诊体检健康者32例,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液流变学、hs-CRP 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治疗组经CPAP治疗3个月后再检测血液流变学、hs-CRP 水平,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红细胞压积(HCT)、hs-CR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经 CPAP 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HCT、hs-CRP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OSAHS患者血液流变学、hs-CRP水平升高,CPAP治疗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液流变学、hs-CRP水平。
作者:董微;康萍;钟祥柱;唐琳;陈建芳;成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比经乳晕切口治疗乳腺良性疾病中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与传统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169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门诊手术组39例(观察组A )、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住院手术组72例(观察组B )和传统手术组58例(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结果:观察组A与观察组B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切口长度、愈后瘢痕长度、在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手术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A在院时间、手术费用均显著优于观察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肿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平均切口小、在院时间短、切口愈合短、费用省等优点,还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行日间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邵超;张晶晶;凌飞海;傅剑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初始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酯(ADV)联合与 LAM、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基因B/C型HBeAg (+)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招募182例符合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中治疗标准的基因 B/C 型 HBeAg (+)慢乙肝初始治疗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 LAM 和 ADV 联合、LAM 或ETV单药治疗48周,观察疗效。结果:基线水平无差异的3组患者分别经过3种方案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生化学应答率(12周P <0.01,24周P <0.01,48周P <0.01)、HBeAg 血清学应答率(12周P <0.01,24周P <0.05,48周P <0.05)、完全病毒学应答率(12周 P <0.05,24周 P <0.05,48周 P <0.05)均高于 LAM组。联合治疗组在生化学应答方面较ETV组存在一定优势。结论:LAM和ADV初始联合治疗是我国以B/C型基因为主的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优良策略。
作者:刘怀鄂;游晶;陈红英;范晶华;刘华;张茹薏;饶少锋;马思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间断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肺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2例诊断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尿激酶(UK)组给予静脉滴注尿激酶,10000 U/(kg·次),每天1次,按100000 U/h 滴注,治疗时间为7 d;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组给予静脉滴注rt-PA,50 mg/2h,只用1次。两组治疗后第8、14天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的功能,CT肺动脉造影评价改善肺血管缺损面积。评价两组不良反应(包括死亡、出血、再发)。结果:治疗8、14 d 两组在改善右心室功能及肺血管缺损面积差异无显著性(P >0.05),UK组出血发生率少于rt-PA组。结论:间断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方案治疗肺栓塞与 rt-PA方案有相同的疗效。
作者:雷蕾;杨军兰;解好群;崔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肾上腺切除幼鼠癫痫易感性及对海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 P10幼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肾上腺切除组、假手术组。手术次日腹腔注射NMDA 7 mg/kg 诱发抽搐,评价发作潜伏期(min)及程度。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海马CRH mRNA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潜伏期、评分为(43.65±2.96)min、4.40±0.60,肾上腺切除组为(35.05±2.35)min、5.56±0.76,假手术组为(42.60±1.90)min、4.55±0.76。肾上腺切除组与其他2组比较,潜伏期、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F =73.73, P <0.05;F =15.52, P <0.05),3组幼鼠海马CRH mRNA阳性表达率为20%、55%、15%,与其他2组相比,肾上腺切除组海马CRH mRNA增加具有显著意义(χ2=9.048,P <0.05)。结论:肾上腺切除幼鼠潜伏期缩短、评分增加,海马CRH mRNA提高,提示肾上腺切除幼鼠对致痫剂NMDA敏感性增高。
作者:王雅洁;邹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脂肪肝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乙肝者86例为对照组,乙肝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者68例为观察组。2组患者均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抗病毒治疗24周后,观察2组ALT/AST复常率(生物化学应答)、HBeAg阴转率(血清学应答)及HBV DNA阴转率(病毒学应答)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ALT/AST复常率为67.6%,显著低于对照组(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 HBV DNA 阴转率(81.4%)及 HBeAg 阴转率(69.8%)均显著高于观察组(HBV DNA阴转率58.8%,HBeAg 阴转率44.1%),且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脂肪肝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的疗效有一定影响。
作者:王艳玲;张冰;李炳庆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筛查一个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NPCC)家系的MLH1基因突变并进行突变位点与蛋白质结构功能分析。方法:提取样本 cDNA 后进行 MLH1、MSH2基因外显子测序;利用 PolyPhen-2、Anthe_2000、swiss model PDB viewer 等工具进行突变位点与蛋白质结构功能分析。结果:检出MLH1基因c. C350T,p. Thr117Met的新突变;分析得出突变型蛋白的疏水性有所升高;突变型蛋白结构突变处侧链缺失,该位点氨基酸与相邻氨基酸形成的氢键也发生了变化。结论:该家系位点突变可能造成MLH1蛋白结构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导致HNPCC的发生。
作者:黄一芳;邱雪平;郑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在预测干扰素治疗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对75例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连续48周后停用,完成治疗后随访24周;治疗及随访期间定期检测血清HBsAg 及HBV DN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根据血清HBV DNA 变化情况将患者分为病毒学持续应答组、无应答组及复发组。在治疗第12、24及48周,持续应答组与复发组相比,血清HBV DNA 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且均明显低于无应答组;而在治疗第12、24及48周,持续应答组血清HBsAg 定量检测水平明显低于复发组,复发组与无应答组差异无显著性。在治疗第12周,血清HBsAg 水平下降幅度≥1 log10 IU/mL 对预测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94%、95%及94%;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治疗第12周血清HBsAg 水平下降幅度≥1 log10 IU/mL 对预测患者病毒学持续应答的价值,得出的曲线下面积为0.952。结论:血清HBV DNA 水平的变化不能有效预测治疗结束后患者能否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但血清HBsAg 定量检测可作为预测干扰素治疗HBeAg 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疗效的理想指标。
作者:杨阳;杨龙;蒋雪花;陈志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比较他达拉非2.5 mg和5 mg分别联合α受体阻滞剂每日给药对改善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大尿流率(Qmax)疗效是否相同。方法:150例BPH 所致下尿路梗阻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每日口服他达拉非2.5 mg和α受体阻滞剂1次,对照组每日口服他达拉非5 mg和α受体阻滞剂1次,共12周,分别记录并比较治疗后第4、8、12周Qmax。结果:对照组Qmax先于观察组得到改善,但12周后两组改善的基线数据均基本接近正常(P<0.05)。结论:他达拉非2.5 mg和5 mg分别联合α受体阻滞剂均可改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Qmax,但更大剂量联合效果并不更优,同时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冯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定及分析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及记忆障碍的特点。方法:应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定73例脑梗死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包括时间定向、地点定向、即刻记忆、计算、延迟回忆、命名、复述、听理解、阅读、书写、视空间功能;应用世界卫生组织-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大学听觉词语学习测验(WHO/UCLA 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评定记忆功能,包括即刻学习记忆、短时延迟回忆及长时延迟回忆,将脑梗死患者评分与健康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总体认知评分及记忆总分、词语即刻学习记忆、短时延迟回忆、长时延迟回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脑梗死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及记忆功能明显下降,且即刻记忆和近记忆力均存在明显障碍,与Alzheimer病患者的记忆障碍的特点类似。
作者:杨轶楠;刘洪雁;苏玉萍;张春艳;徐文玉;李阔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