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秋玲;赵继泉;朱新进;董巨浪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建立基于思维导图的PICC置管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该模式对肿瘤患者 PICC 围置管期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100例首次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应用PICC思维导图模式开展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传统口头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置管并发症、导管有效留置时间、健康教育效果、负性心理反应等观察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PICC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 <0.01),导管有效留置时间、PICC健康教育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在实施健康教育后的 SAS、SDS 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 <0.01)。结论: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图形思维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肿瘤患者PICC 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负性心理反应,降低置管并发症,延长导管有效留置时间。
作者:韦燕萍;高铭云;刘柳芳;黄小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通过检测自身免疫病患者ANA谱与EB病毒VCA-IgG、IgA抗体,比较两种抗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相关性。方法:ELISA法分别检测试验组(ANA谱至少一项阳性)和对照组(ANA谱阴性)的EB病毒VCA-IgG、VCA-IgA和PCR法检测EB病毒DNA载量,比较两种抗体与EB-DNA载量及自身免疫病ANA谱的相关性。结果:VCA-IgA与AID的相关性明显高于 VCA-IgG ,且VCA-IgA阳性患者EB-DNA载量明显高于VCA-IgG阳性患者。结论:EB病毒感染在AID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EB病毒 VCA-IgA抗体水平与AID病情呈正相关,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岳枫;李长峰;朱长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腹部手术术后早期肠梗阻的防治。方法:将术中评估有术后发生肠梗阻高危因素的患者纳入观察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至进食后停用;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肠梗阻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和营养支持等,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至肠功能恢复;比较两组病例术后2周内肠梗阻发生率以及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指标差异。结果:治疗组发生术后早期肠梗阻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有效率(治愈+好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腹痛消失时间外,两组腹胀缓解时间、肛门自主排气时间、24 h 胃肠减压量、开始进全流食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术后有发生肠梗阻高危因素的病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能减少术后早期肠梗阻发生,可明显改善肠梗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及住院时间。
作者:庄彦章;黄两喜;黄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B型脑利钠肽(BNP)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在冠心病危险分层和冠脉搭桥术疗效中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我科住院患者15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36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 )40例,非冠心病40例。对比各组 BNP 及心肌酶谱水平, BNP及心肌酶谱在不同程度病变冠脉血管中的水平及其对冠脉搭桥术后疗效的预测作用,并研究其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冠脉血管病变程度以及冠脉搭桥术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AMI组的BNP及心肌酶谱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及非冠心病组,UAP组的上述指标水平亦显著高于SAP组及非冠心病组,而SAP 组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冠心病患者中,重度病变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病变者及轻度病变者,而中度病变者的上述指标水平亦显著高于轻度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可知,BNP及心肌酶谱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冠脉血管病变程度均呈正相关。96例实施冠脉搭桥术患者因并发症死亡患者的BNP及心肌酶谱水平均显著高于桥血管通畅者,但与桥血管再狭窄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NP联合心肌酶谱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具有较好的指示价值,但对冠脉搭桥术后的疗效无明显的预测作用,仍需综合其他指标进行判定。
作者:邱宗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Mus81基因沉默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奥沙利铂敏感性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采用慢病毒介导的 RNAi 技术,构建 Mus81基因沉默的 HCT116细胞,MTT 法检测奥沙利铂的 IC50值。Annexin V-APC 染色法检测奥沙利铂处理后的细胞凋亡率,并以实时定量 PCR 及 Western blot 检测 p53、Bax及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Mus81沉默的HCT116细胞对奥沙利铂的IC50值明显降低,该细胞经奥沙利铂处理后凋亡率上升了77.6%(P <0.01),p53和Bax 的表达明显升高(P <0.01),Bcl-2表达则明显降低(P <0.01),导入Mus81基因则可降低该细胞凋亡率。结论:Mus81基因沉默可提高HCT116细胞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调控p53、Bax及Bcl-2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常颖智;吴帆;曹杰;谭卫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娩前1周孕妇膀胱充盈对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分娩的正常胎儿252例,其中头位192例,臀位60例。均在分娩前(≤7 d 内)孕妇膀胱充盈(A 组)和膀胱未充盈(B组)行超声检查,并追踪其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头围和妊娠结局(C 组)。结果:192例头位胎儿中孕妇充盈膀胱前后胎儿双顶径(BPD)、头围(HC)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超声估测胎儿体重(EFW)与出生体重(BW),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A 组与 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孕妇充盈膀胱后 BPD、HC 的标准切面获取率高于膀胱充盈前,且(超声EFW-BW)平均绝对误差值明显减小,更接近出生体重。60例臀位胎儿中孕妇充盈膀胱前后各超声测值与出生后头围、超声EFW与BW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妇充盈膀胱后新发现胎盘位置异常18例(18/252,7.1%),帆状脐带入口并血管前置2例(2/252,0.8%)。结论:分娩前1周孕妇充盈膀胱有利于超声估测胎儿的体重更接近出生体重;有利于胎儿附属物及母体宫颈等结构的显像。
作者:曹小娟;黄浩;王东杰;彭志勇;王小婕;李莉芳;仲勇;李荆;陈建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围手术期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脏氧耗,对帮助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渡过围手术期低心排血量阶段起着积极的作用。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应用 IABP 15例,以防治低心排综合征,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谭伟;李树松;樊志勇;罗又桥;曹辉庆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TA和DSA血管参数在肺栓塞治疗对肺动脉高压影响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肺动脉收缩压(PASP)为(52.77±13.30) mmHg,治疗后PASP为(20.91±2.78) mmHg。分别在CTA及DSA图像上测量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右肺动脉及升主动脉直径,计算主肺动脉直径与升主动脉直径比值(rPA),使用t 检验评价治疗前后所测血管参数的变化情况,利用ROC曲线分析并比较CTA及DSA评估肺动脉高压改变的价值。结果:除升主动脉直径以外的其他血管参数在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主肺动脉直径和 rPA 在 CTA 评估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4、0.841,前者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为81.8%,后者分别为81.8%、77.3%;主肺动脉直径和 rPA 在 DSA评估中的AUC值分别为0.874、0.932,两者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为86.4%。结论:CTA和DSA均有助于临床评估肺动脉高压变化情况,DSA的评估价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TA。
作者:朱蕻潮;魏宁;徐浩;崔艳峰;许伟;张庆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间歇光疗和持续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VIP、CNKI等电子资料库。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提取数据后进行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1449例研究对象,间歇光疗组治疗24 h总胆红素值(SMD 0.45,95% CI:-0.67~1.56)、治疗72 h 总胆红素值(SMD 0.51,95% CI:-0.02~1.03)、48 h 有效率(RR 1.00,95% CI:0.90~1.12)]退黄时间(SMD 0.41,95% CI:-0.13~0.96)与持续光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歇光疗组48 h总胆红素高于持续光疗组(SMD 0.35,95% CI:0.02~0.69),差异具统计学意义。间歇光疗组发生不良反应如发热(OR 0.22,95% CI:0.14~0.37)、腹泻(OR 0.25,95% CI:0.16~0.39)、皮疹(OR 0.21,95% CI:0.12~0.36)、低血钙(OR 0.23,95% CI:0.17~0.30)的风险均低于持续光疗组。结论:现有研究结果显示,间歇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不低于持续光疗组,且更安全。
作者:黄武珍;黄翰武;吴曙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口服磺脲类、二甲双胍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应用西格列汀的疗效。方法:将58例磺脲类、二甲双胍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和对照组。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的血糖控制、格列美脲用量、血脂、体重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西格列汀组血糖控制良好,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且格列美脲剂量减少15.6%。西格列汀组甘油三酯较前有明显下降(P <0.01),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 >0.05)。结论:对于口服磺脲类、二甲双胍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西格列汀能使血糖得到较好的控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作者:王毅飞;伊娜;吴琳英;张洁红;黄晓淳;谭愈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64例,治疗组(n =32)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n =32)予非甾体消炎药和免疫抑制剂常规治疗,共观察24周,以疾病活动性指标BASDAI、CRP和ESR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2组活动性指标在治疗第4~20周较治疗前下降(P <0.05),在第20~24周有上升趋势,逐渐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在治疗0~16周观察期间,治疗组活动性指标基本维持在正常水平以下,对照组高于正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有助于较长时间控制疾病活动,减少疾病复发,药物安全性良好,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林桂英;曾华;冯修高;徐向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伸展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浮针配合伸展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每周3次,6次为1个疗程。采用McGill 疼痛量( MPQ )表比较2组治疗前、首次治疗后、1个疗程后、随访第1个月4个时点的评分;并比较2组在疗程结束后及随访第1个月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MPQ评分呈下降趋势,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 <0.05);治疗组在首次治疗后和随访1个月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1);对照组在疗程结束后和随访1个月MPQ评分有反弹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在随访1个月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8.9% vs.62.2%,P <0.05)。结论:浮针配合伸展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确切,镇痛起效快捷,疗效持久,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作者:钟敏莹;贺青涛;吴思平;张熹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患者男72岁,因“发现颈部肿块20 d,声音嘶哑8 d”于2010年10月11日入院。患者20 d 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颈部肿块,无疼痛,无声音嘶哑,无呼吸困难,无畏寒发热,未就诊,8 d 前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前往当地医院就诊,B超提示“右侧甲状腺混合回声团块”,遂转我院继续治疗。查颈部CT提示右侧甲状腺占位,边缘不光整,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占位内见小条片状钙化,增强后边缘环状强化,占位内强化不均匀,器官受压变形(图1)。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异常。专科查体:颈软,气管偏左,右侧甲状腺可及直径约4 cm肿块,质硬,活动度差,轻压痛。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作者:胡金灵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对于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常规采用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复位效果良好,固定牢靠,临床应用广泛[1],然而对于合并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骨质疏松后把持力不够,容易出现拔钉、滑脱椎体复位失败等情况。我科自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采用全方位松解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该类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程昌志;李贵谦;李浩曦;林舟丹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