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鲍瑞雪;张通;王志;何威

关键词:高血压, 缺血性脑血管病, 综述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血压患者人数的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死亡率远远高于心血管病且具有极高的致残率.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均与脑卒中发生成正比,且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证明,对高血压进行治疗后,脑卒中发生率随之下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抗窄1号对实验性大鼠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病理学影响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的抗窄1号方对大鼠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病理学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高脂组、中药大、小剂量组,采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配合3次球囊损伤颈动脉内膜方法建立大鼠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模型,中药喂养3个月.观察再狭窄部位管腔面积、内、中膜面积、内膜/中膜比值.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脂组、中药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的管腔面积、内膜面积均有明显改变( P<0.01),高脂组和中药小剂量组中膜面积、内膜/中膜比值有明显改变( P<0.01),大剂量组无明显变化;与高脂组相比较,中药大剂量组管腔面积明显增大( P<0.01),大、小剂量组内膜面积均减少( P<0.05),大剂量组中膜面积明显减少( P<0.01);小剂量组的中膜面积与大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中药抗窄1号可通过抑制动脉内、中膜增殖,抑制再狭窄的发生,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薛金贵;王肖龙;胡婉英;高俊杰;唐靖一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70例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4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1 d后,治疗组的Fugl-Meyer评分(39.2±7.7)分与对照组的(26.3±8.1)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t=4.22, P<0.01),Barthel指数评分(43.8±8.4)分亦与对照组的(29.7±7.5)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t=4.97, P<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是治疗脑梗死偏瘫的有效方法.

    作者:牛陵川;李涛;雷靖安;韩琦;李亚新;张百权;阎平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DCI)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对124例医院感染DCI病例和116例无医院感染DCI病例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感染患者大灶性梗死多见,神经功能缺损严重,住院时间延长,疗效差;侵袭性操作、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空腹血糖、尿白蛋白、脑梗死灶大小、血白蛋白/球蛋白、住院天数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下呼吸道(41.5%)和泌尿道(28.1%)感染常见;肺炎克雷伯氏菌(16.7%)、铜绿假单胞菌(15.9%)、白色念珠菌(12.1%)和大肠埃希氏菌(12.1%)为主要病原菌.结论医院感染患者病情严重,预后不良;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对减少医院感染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邓国宝;朱海清;陈红冰;王小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骨质疏松症的非药物疗法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特征为低骨量及骨组织中细微结构的破坏,引起骨脆性增加并容易导致骨折,临床症状以疼痛、驼背、变矮、骨折为主.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作者:周俭;任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56例 COPD康复期患者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1年,观察患者的感冒次数、住院次数、血红蛋白、血气、血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呼吸肌功能锻炼后,患者的感冒及住院次数明显减少,血红蛋白、血气、血流变学等指标明显改善( P<0.01).结论呼吸肌功能锻炼有增强COPD患者体质、改善缺氧状况、调节内环境等作用.

    作者:周玉兰;刘翱;刘枢晓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头面部化学烧伤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头面部化学烧伤患者各种心理问题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对52例头面部化学烧伤住院患者的各种心理反应进行分析并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 52例患者出院前的抑郁、焦虑评分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 P<0.01).结论对症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佳身心状态下接受医疗和护理.

    作者:谢肖霞;陈秀浪;吴丽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心理支持对焦虑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支持对焦虑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6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治疗组各30例,研究组接受药物和心理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顿焦虑量表(HAS)评分均明显降低,但研究组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1~0.001).结论心理支持对焦虑症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近期疗效明显.

    作者:李艳青;孙秀珍;韩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体感诱发电位在脑通口服液治疗大鼠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脑通口服液(NT)对急性脑梗死大鼠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 24只脑梗死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NT、脑血康口服液(NXK)和生理盐水(NS)灌服治疗20 d,于治疗前后观察动物的SEP和神经病学评分改变.结果与治疗前比较,NT组大鼠所有SEP波及NXK组部分SEP波潜伏期缩短( P<0.01);NT和NXK组大鼠治疗后神经病学评分均降低( P<0.05),且低于NS对照组组 ( P<0.05);模型大鼠SEP潜伏期与神经病学评分呈高度正相关( r=0.97~0.99; P<0.05~0.01).结论脑通口服液可明显促进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SEP可用于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益光;李志坚;王忠伟;唐可欣;王玉良;李文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低密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ET)的影响,以及后者在体外是否对前者具有氧化修饰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LDL、ox-LDL及LDL+ox-LDL与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进行孵育,24 h后分别收集细胞和上清液,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ET含量.结果 LDL、ox-LDL均能促进内皮细胞合成、分泌ET,但ox-LDL的作用更显著,而LDL+ox-LDL组上清ET浓度大于两者单独作用之和.结论 LDL、ox-LDL均能促进内皮细胞合成、分泌ET,但后者的作用更为明显,且在体外对LDL具有氧化修饰作用.

    作者:张敏;胥学伟;李小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补体成分3与脑梗死早期进展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补体成分3(C3)与缺血性进展性卒中间的关系.方法对168例发病24 h内续贯住院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在入院后第2天或第3天晨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C3及其他生化指标,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了解C3与进展性卒中之间的关系.结果 68例患者(40.48%)在住院72 h内病情进展,进展性卒中患者血浆C3水平为(1.28±0.20)g/L,明显高于非进展性卒中患者的(1.16±0.25)g/L( P=0.000);随C3水平的升高,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呈明显升高趋势( 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3与进展性卒中呈明显相关( OR=7.247;95%CI=1.52~36.39; P=0.013).结论 C3升高在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黔妹;沈扬;樊东升;曹贵方;夏一鲁;董春萍;杨春祥;董文翊;何雯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国产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国产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氯氮平各35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8周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测试.结果阿立哌唑组的疗效与氯氮平组无显著性差异,但认知和阴性症状因子分的改善优于氯氮平组( 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头痛、焦虑和失眠等.结论阿立哌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特别在改善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韩鹏;张玉花;张永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66项的反应度和精确度研究

    目的比较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66项(GMFM 66)与88项(GMFM 88)的反应度和精确度.方法以173例(男性126例、女性47例)接受过两次以上GMFM评估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在平均(3.8±4.3)个月后进行第2次评估,其中112例(64.7%)在平均(3.2±2.2)个月进行第3次评估,比较GMFM 88项和GMFM 66项在前后3次评估之间的效应尺度和相对精确度.结果在各次评估之间,GMFM 66项的效应尺度与GMFM 88项非常接近,差别在0.03~0.04之间,且精确度不低于GMFM 88项.结论具有等距特性的GMFM 66项有良好的反应度和精确度,比GMFM 88项更有利于康复疗效判断.

    作者:史惟;廖元贵;王素娟;施炳培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与致病因素

    老年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的疾病.研究显示,老年抑郁症的不良后果主要有社会剥夺、孤独感、生活质量差、残疾、认知减退、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躯体状况差、自杀和自杀未遂及死亡率增加等[1] .有报道显示,重性情感障碍患者自杀的终生危险性为19%,而其中重性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因素之一[2] .因此,分析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和致病因素,进而探讨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严建雯;张红;朱亚君;陈传锋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分期综合疗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期综合疗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分期综合疗法)与对照组(采用传统综合疗法)各50例,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78%,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分期综合疗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传统综合疗法.

    作者:王诗忠;陈水金;龚德贵;林汉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Vojta法结合Bobath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爬行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Vojta疗法中反射性俯爬配合Bobath法治疗脑瘫患儿爬行的疗效.方法将64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Vojta中的R-K法配合Bobath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Bobath法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儿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Vojta法中的R-K法配合Bobath法治疗脑瘫患儿爬行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冯喆;谭丽双;胡晓丽;董娜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骨软骨镶嵌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和异体骨软骨移植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将63只健康成年家兔同侧膝关节造成实验性缺损,随机将动物分成A组(自体移植组,27只)、B组(异体移植组,27只)和C组(对照组,9只).A组再分为2柱骨软骨移植不限制运动组(A2M组)、限制运动组(A2N组)和4柱骨软骨移植不限制运动组(A4M组);B组同样再分为B2M组、B2N组和B4M组,每组9只动物,分别做2柱、4柱自体和异体非负重区骨软骨柱移植.对实验动物进行大体观察、测量关节活动度及修复移植组织厚度、组织学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 A组软骨面愈合修复满意,其中A4M组更佳,光镜、电镜检查示移植物与骨床骨性愈合,陷落极少,无明显退变,成熟软骨细胞更多,关节活动度和修复组织与周边正常软骨平均厚度的百分比均优于A2M组( P≤0.05).B组修复软骨缺损效果不佳.结论小直径、多数目的骨软骨柱更易重塑较大面积的软骨缺损轮廓;新鲜无处理的同种异体骨软骨镶嵌移植修复家兔关节软骨缺损排斥反应及吸收破坏严重.

    作者:东海潮;李靖年;南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老年人体育锻炼及其对抑郁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人体育锻炼与抑郁障碍的现状、特点及体育锻炼对抑郁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简明老年人抑郁量表>与自编<老年人体育锻炼量表>抽样调查宁波市三类不同生活环境(公共场所、社区及医院)的270名老年人.结果老年人抑郁障碍发病率较高,三类被试的体育锻炼态度及抑郁程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锻炼态度较冷淡、次数较少、时间较短、伙伴较少、锻炼后感觉较累者的抑郁程度较高,反之,抑郁程度较低.结论体育锻炼是预防、减轻和克服老年人抑郁障碍的重要途径.

    作者:张红;李萍;严建雯;陈传锋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甲状舌骨囊肿感染并发急性小脑共济失调1例报道

    急性小脑共济失调主要发生于小儿,是少见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以步行不稳、意向震颤、眼球运动异常、语言障碍为特点,起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我院于2004年6月发现1例患儿因甲状舌骨囊肿合并感染并发急性小脑共济失调.

    作者:高世堂;路仲晓;田汨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肺功能改变

    目的分析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肺功能改变,探讨康复评价的客观指标.方法用肺功能仪,在平静呼吸(潮气呼吸)下检测32例脑瘫患儿的肺功能,并与30例健康儿的数据进行对比和统计分析.结果脑瘫患儿的通气功能和呼吸运动学指标均有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各参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存在肺功能改变,不容忽视.

    作者:李润洁;徐鸿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试论医疗质量管理及在职工医院的实施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各级各类医院正在经历医药卫生体制的深刻变化,这对医院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职工医院一般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管理相对滞后,面临的竞争和挑战更为严峻.作为医院的管理者,要想使医院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了解当今国内外先进的医院管理理论和方法,尤其是医院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及方法,转变观念,摒弃不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陈旧理念,使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为在新形势下做好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笔者就医院质量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医疗质量管理概念的转变和发展,结合平时医院质量管理的实践,尤其是在一级医院评审中实施医疗质量管理的体会,探讨职工医院如何实施全面的医疗质量管理和应把握的问题.

    作者:耿利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刊

主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