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国宝;朱海清;陈红冰;王小平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4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1 d后,治疗组的Fugl-Meyer评分(39.2±7.7)分与对照组的(26.3±8.1)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t=4.22, P<0.01),Barthel指数评分(43.8±8.4)分亦与对照组的(29.7±7.5)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t=4.97, P<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是治疗脑梗死偏瘫的有效方法.
作者:牛陵川;李涛;雷靖安;韩琦;李亚新;张百权;阎平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硝酸酯类和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伴高脂血症患者血压、血脂及大动脉结构的影响.方法 96例老年ISH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硝酸酯三联组(A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辛伐他汀和非诺地平治疗;辛伐他汀二联组(B组):给予辛伐他汀和非诺地平治疗;对照组(C组):单用非诺地平治疗,疗程均为12周.于试验期间观察血压、血脂及大动脉结构等变化.结果 A组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B组、C组( P<0.01),A组与B组的降脂效果及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变化均优于C组( P<0.05).结论硝酸酯类药物能降低老年ISH患者的收缩压,使脉压减小,而对舒张压影响不大;他汀类药物可干预、延迟大动脉内膜中层增厚进程,两药合用,有益于控制老年ISH.
作者:袁章顺;李湘君;简丽华;袁克;肖振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常规MRI检查白质高信号(WMH)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分析64例 PD患者和45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常规MRI检查WMH、脑室周高信号(PVH)、深部白质高信号(DWMH)和年龄、病程、分级的关系.结果 PD患者WMH发生率较对照组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 P>0.05),有WMH的PD患者较无WMH的患者年龄更大( P<0.01),病情更严重( P<0.01)但病程无显著性差异( P>0.05);PD组DWMH发生率较对照组略高,但无显著性差异( P>0.05);有DWMH的PD患者较无DWMH的患者年龄更大( P<0.01),但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P>0.05);PD组PVH发生率较对照组增高,有显著性差异( P<0.05),有PVH的PD患者较无PVH的患者年龄更大( P<0.01),病情更严重( P<0.01),但病程无显著性差异( P>0.05); PD患者和对照组的DWMH分级无显著性差异( P>0.05),但PVH分级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PVH与PD的一些临床特征有关,PVH可能会影响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朱珍;耿道颖;沈黎玮;吴晓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换药时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5位大面积烧伤患者,在音乐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分别记录创面换药前10 min、换药结束时和结束后10 min的疼痛指数及心率.结果未进行音乐干预前,创面换药结束时及结束后10 min的疼痛指数高于换药前( P<0.05);音乐干预后,创面换药结束时疼痛指数高于换药前( P<0.05),但结束后10 min疼痛指数与换药前无显著性差异( P>0.05);音乐干预前和音乐干预后,创面换药结束时的疼痛指数变化幅度分别为(2.96±0.91)和(1.64±0.30);音乐干预后创面换药时的疼痛变化幅度小于音乐干预前( P<0.05);音乐干预前,创面换药结束时的心率高于换药前( P<0.05),结束后10 min的心率与换药前无显著性差异( P>0.05);音乐干预后,创面换药结束时的心率与换药前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束后10 min的心率低于换药前( P<0.05).结论音乐干预能缓解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换药时的疼痛和心率加快.
作者:陈秀浪;谢肖霞;吴丽萍;杨飞霞;谢小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老年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的疾病.研究显示,老年抑郁症的不良后果主要有社会剥夺、孤独感、生活质量差、残疾、认知减退、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躯体状况差、自杀和自杀未遂及死亡率增加等[1] .有报道显示,重性情感障碍患者自杀的终生危险性为19%,而其中重性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因素之一[2] .因此,分析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和致病因素,进而探讨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严建雯;张红;朱亚君;陈传锋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针刺合谷穴引起的脑功能的即刻效应和后效应(时间变化规律).方法用改进时间簇分析(MTCA)方法对针刺合谷穴功能磁共振成像(fMRl)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针刺后脑功能变化的时间和趋势.结果针刺合谷穴引起脑功能的变化,MTCA方法得到针灸过程中脑功能变化的时间曲线.结论针刺合谷穴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具有时间特性.
作者:许建阳;闫镔;王发强;刘庆安;郝晋东;鲁娜;马帅;李可;单保慈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比较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66项(GMFM 66)与88项(GMFM 88)的反应度和精确度.方法以173例(男性126例、女性47例)接受过两次以上GMFM评估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在平均(3.8±4.3)个月后进行第2次评估,其中112例(64.7%)在平均(3.2±2.2)个月进行第3次评估,比较GMFM 88项和GMFM 66项在前后3次评估之间的效应尺度和相对精确度.结果在各次评估之间,GMFM 66项的效应尺度与GMFM 88项非常接近,差别在0.03~0.04之间,且精确度不低于GMFM 88项.结论具有等距特性的GMFM 66项有良好的反应度和精确度,比GMFM 88项更有利于康复疗效判断.
作者:史惟;廖元贵;王素娟;施炳培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头面部化学烧伤患者各种心理问题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对52例头面部化学烧伤住院患者的各种心理反应进行分析并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 52例患者出院前的抑郁、焦虑评分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 P<0.01).结论对症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佳身心状态下接受医疗和护理.
作者:谢肖霞;陈秀浪;吴丽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血小板凝集素-1(TSP-1)在不同分级的膀胱肿瘤中的表达.方法 2000年4月~2003年9月的70例膀胱肿瘤患者切除标本,其中G1期28例、G2期27例、G3期15例(采用WHO病理分级),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标本进行染色,VEGF和TSP-1的表达均采用平均血管密度(MVD)表示,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然后采用免疫荧光双染判断共表达,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 VEGF表达的MVD值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G1与G2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G2期与G3无显著性差异( P>0.1);TSP-1表达的MVD值随着肿瘤分级增加而降低,但无相关关系,但G1期与G2、G3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G2期与G3无显著性差异( P>0.1);在G1期,TSP-1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无相关关系( rs=0.167, P>0.1);激光扫描荧光双染显示,VEGF与TSP-1可以同时表达.结论 VEGF的表达随膀胱肿瘤分级增加而增强;VEGF是促进肿瘤形成的因素;TSP-1是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因素,但其抑制作用仅发生在初期;荧光双染仅可提供共同表达的证据,不能判断表达的高低.
作者:张冰;黎玮;蔡文清;李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ET)的影响,以及后者在体外是否对前者具有氧化修饰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LDL、ox-LDL及LDL+ox-LDL与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进行孵育,24 h后分别收集细胞和上清液,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ET含量.结果 LDL、ox-LDL均能促进内皮细胞合成、分泌ET,但ox-LDL的作用更显著,而LDL+ox-LDL组上清ET浓度大于两者单独作用之和.结论 LDL、ox-LDL均能促进内皮细胞合成、分泌ET,但后者的作用更为明显,且在体外对LDL具有氧化修饰作用.
作者:张敏;胥学伟;李小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各级各类医院正在经历医药卫生体制的深刻变化,这对医院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职工医院一般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管理相对滞后,面临的竞争和挑战更为严峻.作为医院的管理者,要想使医院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了解当今国内外先进的医院管理理论和方法,尤其是医院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及方法,转变观念,摒弃不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陈旧理念,使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为在新形势下做好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笔者就医院质量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医疗质量管理概念的转变和发展,结合平时医院质量管理的实践,尤其是在一级医院评审中实施医疗质量管理的体会,探讨职工医院如何实施全面的医疗质量管理和应把握的问题.
作者:耿利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国产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氯氮平各35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8周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测试.结果阿立哌唑组的疗效与氯氮平组无显著性差异,但认知和阴性症状因子分的改善优于氯氮平组( 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头痛、焦虑和失眠等.结论阿立哌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特别在改善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韩鹏;张玉花;张永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5种不同方式的水疗法在脊髓损伤(SCI)患者不同时期应用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 96例SCI患者采取不同方式水疗法,均以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为辅,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患者的感觉及痉挛级别无明显变化,但ASIA损伤分级、改良巴氏指数(MBI)有改善及提高,麻、胀、痛等症状均有改善,显效率50%,有效率40.6%,无效率9.4%.结论不同方式水疗法尤以水中运动治疗有助于提高SCI患者的残存肌力、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短时缓解肌肉紧张度,扩大关节活动度,减轻麻、胀、痛等症状.
作者:丁葆丽;麻淑清;朱迎九;司凤山;金龙;侯勇伦;张立颖;王莉莉;姚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DCI)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对124例医院感染DCI病例和116例无医院感染DCI病例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感染患者大灶性梗死多见,神经功能缺损严重,住院时间延长,疗效差;侵袭性操作、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空腹血糖、尿白蛋白、脑梗死灶大小、血白蛋白/球蛋白、住院天数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下呼吸道(41.5%)和泌尿道(28.1%)感染常见;肺炎克雷伯氏菌(16.7%)、铜绿假单胞菌(15.9%)、白色念珠菌(12.1%)和大肠埃希氏菌(12.1%)为主要病原菌.结论医院感染患者病情严重,预后不良;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对减少医院感染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邓国宝;朱海清;陈红冰;王小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脑通口服液(NT)对急性脑梗死大鼠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 24只脑梗死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NT、脑血康口服液(NXK)和生理盐水(NS)灌服治疗20 d,于治疗前后观察动物的SEP和神经病学评分改变.结果与治疗前比较,NT组大鼠所有SEP波及NXK组部分SEP波潜伏期缩短( P<0.01);NT和NXK组大鼠治疗后神经病学评分均降低( P<0.05),且低于NS对照组组 ( P<0.05);模型大鼠SEP潜伏期与神经病学评分呈高度正相关( r=0.97~0.99; P<0.05~0.01).结论脑通口服液可明显促进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SEP可用于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益光;李志坚;王忠伟;唐可欣;王玉良;李文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充气大球(如Bobath球)是促进正常小儿发育,辅佐中枢性协调障碍、脑损伤综合征、脑性瘫痪康复训练的有效器件.球上项目是运动训练与游戏结合的理想途径,不仅患儿愿意接受,正确运用效果也很好.我们除将已报道方法[1,2]分项、量化外,通过实践又总结出一些方法,现归纳如下:
作者:任世光;王淑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肺功能改变,探讨康复评价的客观指标.方法用肺功能仪,在平静呼吸(潮气呼吸)下检测32例脑瘫患儿的肺功能,并与30例健康儿的数据进行对比和统计分析.结果脑瘫患儿的通气功能和呼吸运动学指标均有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各参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存在肺功能改变,不容忽视.
作者:李润洁;徐鸿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神经学检查标准目前主要分为两种:即分级法和评分法.总体而言分级法较粗糙,但使用起来比较简便;而评分法与此相反,虽然临床使用起来相对繁琐,但由于将检查结果量化,提高了检查的敏感性,便于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
作者:王方永;李建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的早期开通十分重要,静脉溶栓治疗仍是目前的首选手段,但IRA血流再通率达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3级者仅为28.3%[1],且再闭塞率高.直接介入治疗,即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虽能非常有效地重建血运[2],但并发症较多,同时要求的设备与技术条件也较高,费用昂贵,目前只在国内有限的大的医疗中心开展.我院自2002年2月~2005年1月,对收治的137例溶栓治疗失败的AMI患者1周后行补救性腔内介入治疗,尽早使IRA达到TIMI 3级完全再灌注,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现将有关的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郭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补体成分3(C3)与缺血性进展性卒中间的关系.方法对168例发病24 h内续贯住院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在入院后第2天或第3天晨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C3及其他生化指标,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了解C3与进展性卒中之间的关系.结果 68例患者(40.48%)在住院72 h内病情进展,进展性卒中患者血浆C3水平为(1.28±0.20)g/L,明显高于非进展性卒中患者的(1.16±0.25)g/L( P=0.000);随C3水平的升高,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呈明显升高趋势( 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3与进展性卒中呈明显相关( OR=7.247;95%CI=1.52~36.39; P=0.013).结论 C3升高在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黔妹;沈扬;樊东升;曹贵方;夏一鲁;董春萍;杨春祥;董文翊;何雯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