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恒定功率运动能力与动态过度充气的关系

曾斌;张鸣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恒定功率运动, 动态过度充气
摘要:目的:观察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恒定功率运动表现与动态过度充气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30例中度以上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80%Wmax恒定功率自行车运动测试,分析运动耐受时间、呼吸困难程度、大摄氧量量及大公斤摄氧量百分比与深吸气量百分比变化值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COPD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能力下降,且在恒定功率运动中伴随显著的动态过度充气;相关分析提示,恒定功率运动大公斤摄氧量百分比与动态过度充气百分比呈负相关(r = -0.480, P = 0.007),而与静息深吸气量百分比呈正相关(r=0.667,P=0.01).结论:动态过度充气可能是COPD患者恒定功率运动受限的重要影响因子,抑制动态过度充气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恒定功率运动表现.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术前胫骨力线X线定位对提高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力线的作用

    目的: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力线是取得长期疗效的关键因素,但是传统手术方法并不能取得满意的假体力线结果,本研究探讨术前胫骨力线X线定位对改善术后假体冠状位力线作用. 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需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6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其中术前定位组 54 例,传统手术组52例. 术前定位组术前采用X线定位胫骨冠状力线并在皮肤上标志,术中胫骨截骨冠状位力线参照术前标志线. 比较2 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假体冠状位力线的差异以及2组患者术后力线不良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 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假体股骨角,以及股骨假体力线不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前定位组术后胫骨假体角以及下肢力线角均优于传统手术组(分别为91.01° vs. 91.86°, P = 0.01; 181.48° vs. 182.17°, P = 0.04),术前定位组胫骨假体力线不良率以及下肢力线角不良率比传统手术组少(分别为7.4% vs. 25%, P = 0.01; 5.6% vs. 23.1%, P = 0.01).结论:术前胫骨冠状位力线X线定位不增加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 可以有效提高术后胫骨假体以及下肢冠状位力线.

    作者:王新光;史占军;郭汉明;肖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256层螺旋CT扫描钙化积分筛查有症状疑似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钙化积分筛查有症状疑似冠心病(CAD)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接受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检查并同时做钙化积分扫描的51 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患者30 d 内均进行了选择性冠脉造影(CAG)检查. 采用交叉表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钙化积分、钙化积分和冠脉CTA的联合诊断实验. 结果:采用ROC曲线分析选择佳诊断切点,同时使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大值的钙化积分诊断冠脉狭窄≥50%的阈值为9.35分,其敏感性为89.13%,特异性为80.00%.进行冠脉CTA与钙化积分以9.35 为诊断切点的联合诊断实验,并联实验后,诊断冠脉狭窄≥50%的敏感性较单用冠脉CTA升高(100% vs 97.82%),特异性(60% vs 60%)保持不变. 结论:钙化积分对有症状的可疑冠心病筛查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钙化积分与CTA的联合诊断提高冠脉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

    作者:李宁;刘吉祥;信栓力;常超;韩丽英;张仁杰;李琴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PEDF下调HIF-1α抑制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下调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 方法:培养人前列腺癌上皮细胞株(PC3),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加入PEDF和PBS 溶液,通过划痕实验和 transwell 实验验证两组细胞侵袭转移的能力;RT-QPCR 检测两组细胞中 HIF-1α 的表达水平. 结果: 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PEDF抑制前列腺癌侵袭转移能力,PEDF下调HIF-1α的表达. 结论:PEDF通过下调HIF-1α的表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揭示其可能为肿瘤干预治疗的新靶点, 为治疗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和高效候选药物.

    作者:毛允义;江先汉;杨盛帮;林伟;曾涛;朱心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Palindrome导管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比较新型 Palindrome 导管与 Permcath 导管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纳入2013年5月至2015 年5 月我院采用Palindrome 导管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3 例(试验组)与同期采用Permcath 导管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9 例(对照组) ,观察比较两组尿素清除率(Kt/V)、尿素下降率(URR),导管相关感染、功能不良发生率及导通畅率. 结果:试验组的 Kt/V、URR 及导管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感染率及功能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动静脉内瘘建立困难的老年维持性透析患者,使用 Palindrome 导管在透析充分性、导管感染率、通畅率等方面优于Permcath导管,是临床较好的选择.

    作者:徐丹;廖华伟;张和平;张婕;刘晓惠;冯江超;管保章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同步化治疗疗效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疗效的可靠参数. 方法:CHF患者36例,CRT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行3D-STI检查,测量左心室16节段径向应变、环向应变以及面积应变的达峰时间标准差(AT-SD)、达峰时间大差值(AT-Dif)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射血分数(3D-LVEF),计算3个月后LVEF、AT-SD和AT-Dif的改变量. 选择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结果:有效组和无效组术前径向应变、环向应变和面积应变的AT-SD、 AT-Dif及LVESV均大于对照组(P < 0.05). 有效组术前 3 种应变的 AT-SD、AT-Dif 均大于无效组(P < 0.05);而 LVESV 和3D-LVEF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P > 0.05). 有效组术后1周3种应变的AT-SD、AT-Dif较术前均明显减小(P < 0.05),而术后1 周后无明显变化. 无效组术后3 种应变的AT-SD、AT-Dif及 LVESV、3D-LVEF 无明显改变(P > 0.05). 径向应变、环向应变以及面积应变AT-SD、AT-Dif的改变量(AT-SD, AT-SD)与 LVEF呈负相关. 结论: 3D-STI技术可以较好地评价CRT的短期疗效;面积应变是预测、评价CRT疗效的可靠指标.

    作者:金占强;林梅影;毛东洲;沈岳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计算机辅助快速成型技术在复杂骨盆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快速成型技术在复杂骨盆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 22例复杂骨盆骨折患者行薄层 CT 扫描获取骨盆二维数据,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重建三维模型,快速成型技术制出与实体1:1大小的骨盆模型.依此对骨盆骨折做出明确的诊断、分型,制定手术方案,模拟手术,指导手术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所见与三维重建图像及快速成型模型非常相似,术前的模拟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量.随访6 ~ 24个月,术后2 ~ 4周患者可在床上坐起,6周后可扶拐下地活动.所有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骨折复位. 根据Majeed功能评分标准,优:16例,良:3例,优良率86.4%. 结论: 计算机辅助快速成型技术能直观、精确地显示骨盆的立体形态和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骨盆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作者:李宝丰;章莹;谢会斌;郭晓泽;王非;夏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多发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变化的相关性

    目的:检测多发伤患者早期凝血、抗凝及纤溶相关性指标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收集 2012 年 9 月至 2014 年 8 月本院多发伤患者 84 例,分为脏器功能不全组(n = 43)、脏器功能正常组(n = 41)及对照组(n = 39). 检测 3 组各指标: PT、APTT、TT、vWF、FIB、D-D、AT:A、PLG:A、PL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前两组中PT、APTT、TT、vWF、FIB、D-D均明显升高(P <0.05),而AT:A、PLG:A、PLT 均明显降低(P < 0.05); 与脏器功能正常组比较,脏器功能不全组 PT、APTT、TT、vWF、FIB、D-D均明显升高(P < 0.05),而AT:A、PLG:A、 PLT均明显降低(P < 0.05).结论:监测多发伤患者早期机体凝血、抗凝及纤溶相关性指标,有助于了解机体凝血功能状态,预防DIC发生,改善多发伤患者预后.

    作者:李承宁;肖威强;陈闽希;钟少州;张发;林晶;齐育英;陈维忠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糖尿病健康小屋在糖尿病社区护理管理上的应用

    目的:开展健康小屋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调查. 方法:选取华南农业大学社区糖尿病健康小屋服务前后的糖尿病患者216例进行调查,观察经健康小屋护理管理后对相关知识掌握及血糖控制的效果. 结果:经糖尿病健康小屋管理后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血糖监测等较管理前明显提高,健康小屋管理干预后血糖控制情况也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 < 0.05). 结论:社区糖尿病健康小屋管理模式是可行的、有效的.

    作者:陈观连;范穗光;沈丽琼;黎华锦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口服曲美他嗪与地尔硫卓对经桡动脉介入时桡动脉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通过超声测量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FMD)来评价口服曲美他嗪及地尔硫卓对经桡动脉介入术时桡动脉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入选住院行择期经桡动脉介入术的患者180 例,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地尔硫卓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测量基线、介入术后 24 h、术后 10 周的 FMD ,比较 3 组患者的桡动脉直径及FMD. 结果:术后24 h,各组FMD明显低于基线(P < 0.01). 术后10周,地尔硫卓组及对照组FMD仍显著低于基线时[地尔硫卓组:(10.4 ± 3.4)% vs(6.3 ± 2.9)%,P < 0.01];对照组(10.5 ± 3.5)% vs (4.3 ± 1.9)%, P<0.01). 曲美他嗪组没有显著差别[(10.1 ± 3.6)% vs (9.2 ± 3.6)%,P=0.09]. t检验显示曲美他嗪组、 地尔硫卓组及空白对照组在介入术后 24 h [(5.5 ± 4.0)%,(6.3 ± 2.9)%,(4.1 ± 3)%,(2.1 ± 1)%,P<0.05],术后10周的FMD有明显差别[(5.5 ± 4.0)%,(9.2 ± 3.6)%,(4.3 ± 1.9)%,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冠心病发生率、肝素剂量、鞘与桡动脉直径比值、置管时间、桡动脉痉挛、使用曲美他嗪及地尔硫卓等,口服曲美他嗪是FMD下降超过50%的独立预测因子. 结论:术后即刻口服地尔硫卓及曲美他嗪均可以减轻经桡动脉介入操作时其对内皮功能的损伤,但曲美他嗪优于地尔硫卓.

    作者:余德龙;顾晔;胡立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川崎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川崎病(KD)是一种好发于中等大小动脉的急性炎症性血管炎,1967 年在日本首次报道, 好发于6 个月 ~5 岁的儿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1],大约15%~25%未经治疗的儿童终发展为冠状动脉损害, 使其成为发达国家儿童获得性心脏病常见的原因[2].KD的发病可能由一种或多种感染源诱发,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使遗传易感者发病,但其具体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本文就其病因、遗传易感性、免疫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王倩;赵建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应用血栓弹力图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PCI术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效果及疗效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比较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对PCI术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效果,并通过随访比较两种药物对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PCI术后患者96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47例和氯吡格雷组49例,应用血栓弹力图仪测量两组患者术后24 h 及1 个月时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并随访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24 h及术后1个月替格瑞洛组患者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及血小板抑制效果均优于氯吡格雷组(P < 0.05). 住院期间,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术后1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事件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 < 0.05). 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结论:替格瑞洛对PCI术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效果及临床疗效优于氯吡格雷,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作者:王兆翔;高翔;张宇;李广平;安浩君;马辰星;纪征;尚小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恒定功率运动能力与动态过度充气的关系

    目的:观察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恒定功率运动表现与动态过度充气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30例中度以上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80%Wmax恒定功率自行车运动测试,分析运动耐受时间、呼吸困难程度、大摄氧量量及大公斤摄氧量百分比与深吸气量百分比变化值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COPD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能力下降,且在恒定功率运动中伴随显著的动态过度充气;相关分析提示,恒定功率运动大公斤摄氧量百分比与动态过度充气百分比呈负相关(r = -0.480, P = 0.007),而与静息深吸气量百分比呈正相关(r=0.667,P=0.01).结论:动态过度充气可能是COPD患者恒定功率运动受限的重要影响因子,抑制动态过度充气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恒定功率运动表现.

    作者:曾斌;张鸣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川崎病患儿对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反应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无反应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13年12月期间163例住院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根据首次对IVIG的治疗效果将患儿分为IVIG敏感型和IVIG无反应型,对比两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在发病年龄、性别、IVIG 治疗前发热时间、临床表现完全与否及血 WBC、CK-MB、PLT、ESR 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 > 0.05). 无反应型组无菌性脓尿、颈部淋巴结肿大、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CRP、AST、ALT、总胆红素显著高于敏感型组(P < 0.001),而血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钠离子浓度则低于IVIG敏感型患儿(P < 0.05). 结论:无菌性脓尿、冠状动脉损害、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血CRP、AST、ALT、总胆红素浓度增高;血浆白蛋白和钠离子浓度减少是川崎病患儿 IVIG无反应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从军;雷中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子宫腺肌病(AM)是指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向肌层良性浸润并生长, 引起痛经、 月经过多等症状的常见妇科疾病. 迄今尚无某种成熟理论可独立完整地解释其发生发展机制. 本文通过对其发病机制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AM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探索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桂涛;黄美华;朱利;曹鹏;万贵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不同辅助生殖助孕技术的妊娠结局比较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的妊娠结局.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本中心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治疗的9 973个IVF-ET及1 368个ICSI-E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两组的着床率、妊娠率、多胎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率、先天畸形率. 结果:IVF 组与ICSI 组着床率 (33.42%,31.53%)、 妊娠率 (50.00% ,47.30%)、 早期流产率(13.93%,11.50%)、早产率(25.04%,23.26%)、性别比(115:100,103:100)、畸形率(1.05%,0.76%)均无统计学差异 (P > 0.05). IVF组的异位妊娠率 (3.75%,1.76%)、 多胎率 (38.54%,32.44%)、 低出生体重儿率(32.07%,26.86%)较ICSI 组均显著升高(P < 0.05 或P < 0.01). 结论:不同辅助生殖技术方法未明显增加妊娠风险,但常规IVF比ICSI的多胎率、异位妊娠率、低出生体重儿率更高.

    作者:康祥锦;丁悦;杨洁;刘寒艳;杜红姿;刘见桥;安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肝脏病理特点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选择134 例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的HBeAg 阴性的CHB 患者,行肝穿刺活检,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及嗜银染色后, 采用改良的 Knodell HAI 评分系统进行病理分析, 并检测患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 DNA、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以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均数比较采用 t 检验和方差分析, 非参统计采用Kruskal-Wallis 检验, 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与肝脏炎症活动和纤维化相关的因素. 结果:134 例HBeAg阴性CHB患者炎症活动指数(HAI)按轻度(4 ~ 8分)、中度(9 ~ 12)和重度(13 ~ 18)炎症分组,3组中病例数分别为36 例(26.9%)、35 例(26.1%)、63 例(47.0%). 纤维化评分 < 3 分和≥3 分的病例数分别为25 例(18.7%)和109 例(81.3%). 患者血清 ALT 水平和肝脏纤维化是肝脏炎症活动度的相关因素(t = 6.687, P < 0.01; t = 3.478, P < 0.01);而患者年龄和肝脏炎症活动度是肝脏纤维化的相关因素(t = 3.587, P < 0.01; t = 7.136, P < 0.01). 患者性别、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HBeAb状态与肝脏病理改变无明显相关. 结论:本研究HBeAg阴性的CHB患者中,肝脏病理改变以中、重度肝炎居多,患者血清ALT水平越高,肝脏炎症活动越重,患者年龄越大,肝脏纤维化程度越重.

    作者:刘志华;何海棠;胡静;骆抗先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HIT在28例EMT患者(EMT组)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28例单纯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FHIT主要表达在子宫内膜腺体上皮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中.FHIT在EMT患者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的阳性率分别为 68%( 19/28 )和 54%( 15/28 ) ,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但均低于对照组的96%( 27/2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MT不同re-AFS分期的异位子宫内膜中,FHIT的表达情况不同,Ⅰ~Ⅱ期的阳性率较Ⅲ~Ⅳ期的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FHIT可能与EMT的发病有关,并对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孙红梅;宋蓉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关于发病的几个指标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 =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 1 000‰.罹患率:通常多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情况.

    作者:《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帕金森病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方法: 收集52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相关资料,完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评定量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表-39、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修订的Hoehn-Yahr分级量表、修订的Schwab 和英格兰日常生活活动量表、简明心理状态量表等,得出本研究中帕金森病抑郁的发生率,经 Spearman 相关分析其相关因素. 结果:帕金森病合并抑郁者36 例,占69.23%;其中简明心理状态量表评分(r = -0.294,P = 0.036)及Schwab 和英格兰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r = -0.506,P < 0.001)与抑郁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病程(r = 0.274,P = 0.049)、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评分(r = 0.485,P < 0.001)、Hoehn-Yahr分级量表评分(r = 0.459, P = 0.001)、非运动症状评定量表评分(r = 0.729,P < 0.001)及生活质量调查表-39评分(r = 0.619, P < 0.001)与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结论:帕金森病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与之相关的因素较多,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作者:吴玉;潘小平;杨淞然;欧阳樱君;李蒙燕;余健敏;陈浩博;李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分析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 年1月至 2013 年9 月收治的226 例接受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采用 Pearson χ2及 t 检验对117例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观察组)与109例Miles手术(对照组)的术后短期并发症、肿瘤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病例行传统的Dixon手术108例、直肠翻转肛门内拖出切割缝合改良Dixon手术9例,Miles手术109例,整个手术进程顺利.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肛周湿疹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 < 0.05);其手术时间、术中收获淋巴结数、切口感染、肛门排气时间、尿潴留及其他术后短期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该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P < 0.05).随访12 ~ 57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肿瘤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严格把握手术指征,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可行,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作者:茆家定;吴佩;杨光;武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