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丰;章莹;谢会斌;郭晓泽;王非;夏虹
川崎病(KD)是一种好发于中等大小动脉的急性炎症性血管炎,1967 年在日本首次报道, 好发于6 个月 ~5 岁的儿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1],大约15%~25%未经治疗的儿童终发展为冠状动脉损害, 使其成为发达国家儿童获得性心脏病常见的原因[2].KD的发病可能由一种或多种感染源诱发,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使遗传易感者发病,但其具体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本文就其病因、遗传易感性、免疫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王倩;赵建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PCI术后第3个月回门诊复查的冠心病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其服药依从性、对冠心病的认知等进行评估,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为5.85 ± 1.8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控制信心、疾病了解程度、年龄、服药种数进入回归方程.结论:PCI术后患者的自我控制信心、疾病了解程度为服药依从性的保护性因素,而其年龄、服药种数则为服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
作者:颜君;杨巧红;林春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血液净化中心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并探讨应对管理策略.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医院感染监控人员对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检查样品总数为 656 份,主要分为空气指标 、物体表面、透析用水、医务人员手. 对2010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进行血透双腔临时导管置管术患者出现导管感染情况分析.结果:656份样品经过检测后,共613份合格,总合格率为96.4%.所有监测样品基本都达到合格标准,而且均没有检测出致病菌.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进行血透双腔临时导管置管术的患者出现导管感染情况分析,感染率由2010 年的8.6%下降至2014 年的3.4%. 2014 年与2010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7.73,P < 0.01). 结论:通过加强血液净化中心环境卫生学监测,使透析治疗和护理等工作更加规范,能明显降低透析患者的临时血透双腔导管的感染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晓莺;林妙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静注利多卡因对老年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方法:选择 80 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年龄≥65 岁. 随机均分为利多卡因组( L 组)和生理盐水组(S 组). L 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单次注射利多卡因 1.5 mg/kg,随后以 2 mg/(kg·h)持续输注至术毕;S 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术中七氟醚用量;苏醒时间;术后 2 h ( T1 )、4 h ( T2 )、8 h ( T3 )、12 h ( T4 )、24 h ( T5 )和 48 h ( T6 )的 Price-Henry 疼痛评分, 48 h PCIA按压次数, 术后 1 周谵妄发生率, 利多卡因不良反应. 结果:L 组术中七氟醚用量低于 S 组 (P <0.05).Price-Henry 疼痛评分 T1 ~ T5 时 L 组低于 S 组(P < 0.05).48 h PCIA 按压次数 L 组较 S 组明显减少(P < 0.05).L 组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 S 组(P < 0.05).结论:静注利多卡因可降低老年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
作者:王萍;李亚丽;罗耀文;丁登峰;姜远旭;张雪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力线是取得长期疗效的关键因素,但是传统手术方法并不能取得满意的假体力线结果,本研究探讨术前胫骨力线X线定位对改善术后假体冠状位力线作用. 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需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6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其中术前定位组 54 例,传统手术组52例. 术前定位组术前采用X线定位胫骨冠状力线并在皮肤上标志,术中胫骨截骨冠状位力线参照术前标志线. 比较2 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假体冠状位力线的差异以及2组患者术后力线不良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 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假体股骨角,以及股骨假体力线不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前定位组术后胫骨假体角以及下肢力线角均优于传统手术组(分别为91.01° vs. 91.86°, P = 0.01; 181.48° vs. 182.17°, P = 0.04),术前定位组胫骨假体力线不良率以及下肢力线角不良率比传统手术组少(分别为7.4% vs. 25%, P = 0.01; 5.6% vs. 23.1%, P = 0.01).结论:术前胫骨冠状位力线X线定位不增加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 可以有效提高术后胫骨假体以及下肢冠状位力线.
作者:王新光;史占军;郭汉明;肖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子宫腺肌病(AM)是指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向肌层良性浸润并生长, 引起痛经、 月经过多等症状的常见妇科疾病. 迄今尚无某种成熟理论可独立完整地解释其发生发展机制. 本文通过对其发病机制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AM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探索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桂涛;黄美华;朱利;曹鹏;万贵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长期0.18 MPa 氧分压对机体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方法:观察16 例健康志愿者、5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别在常压下、0.18 MP 氧分压下长期重复高压氧(HBO)暴露时,周围静脉血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高级氧化蛋白产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 结果:连续 5、10、20、30 次 0.18 MPa 的HBO 暴露后(1次/d,5 次/周),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与突发性耳聋组观察对象的血清内丙二醛、高级氧化蛋白产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治疗前、与突发性耳聋综合治疗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长期低压力(0.18 MPa)HBO 暴露对氧化应激正常的健康对象和突发性耳聋患者没有影响;对氧化应激反应异常者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龙颖;谭杰文;邓宝雯;卢瑜;梅秀芳;彭锐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复合辅酶对2型心肾综合征患者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入住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的2型心肾综合征患者6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复合辅酶组,每组各31例. 其中,复合辅酶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予以复合辅酶400 U/d静脉滴注,持续2周;以纽约心功能分级、心脏超声、外周血BNP评估心功能变化,外周血肌酐水平、尿量评估肾功能变化. 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复合辅酶组纽约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比例减少、LVEF升高、外周血BNP水平降低(P <0.05);复合辅酶组肌酐水平降低、尿量增加(P<0.05). 结论:复合辅酶能够有效改善2型心肾综合征患者心、肾功能.
作者:王佳;陈若峰;郭建浩;周立尧;谭竹君;李志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开展健康小屋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调查. 方法:选取华南农业大学社区糖尿病健康小屋服务前后的糖尿病患者216例进行调查,观察经健康小屋护理管理后对相关知识掌握及血糖控制的效果. 结果:经糖尿病健康小屋管理后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血糖监测等较管理前明显提高,健康小屋管理干预后血糖控制情况也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 < 0.05). 结论:社区糖尿病健康小屋管理模式是可行的、有效的.
作者:陈观连;范穗光;沈丽琼;黎华锦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细胞中 p21-活化激酶 1 ( PAK1 )对 5-氟尿嘧啶( 5-FU )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CCK8 法测定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率;Hoechst 染色法检测凋亡;Western Blot 检测Bcl-xl、Bcl-2、XIAP表达. 结果:敲除PAK1可抑制LoVo细胞的生长,而5-FU联合shRNA-PAK1 组(联合组)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P < 0.05). 各组凋亡率:联合组(53.36 ± 4.03)%、shRNA-PAK1 转染组(26.48 ± 2.78)%、5-FU 组(15.52 ± 1.30)%,联合组凋亡率显著增高(P < 0.05). 联合组凋亡核所占比率即凋亡率高 (P <0.01).联合组Bcl-xl、Bcl-2、XIAP的表达较单独5-FU组及shRNA-PAK1组抑制更加明显.结论: RNA干扰抑制PAK1表达后LoVo细胞对5-FU的敏感性增加,更显著抑制增殖、诱导凋亡.
作者:青海涛;龚伟;刘思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慢性咽炎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咽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择来自于同一地区、职业相近、年龄和性别匹配的非慢性咽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与慢性咽炎的关系.结果:纳入分析3 911 例,其中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 657和2 254 例. 校正人口学因素和吸烟、规律运动后,慢性咽炎与肥胖、血压升高、高血糖、高甘油三酯和高尿酸血症呈正相关(P < 0.05). 随着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数的增加,个体患有慢性咽炎的风险逐步增加(P for trend < 0.001),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与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相比,心血管危险因素为6的个体患有慢性咽炎的风险增加了3.88 倍(95%CI: 1.57 ~ 9.60). 结论:慢性咽炎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着正关联,提示慢性咽炎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同防同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苗壮;姜丹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总结成人Still病关节外部位 18F-FDG PET/CT 特点, 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提高 18F-FDG PET/CT对成人Still病的辅助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 例经临床和实验室确诊为成人Still病的患者,加入年龄、性别、病程、治疗情况等一般性资料,分析并总结其关节外部位 18F-FDG PET/CT特征. 结果:12例患者中,均未发现实体恶性肿瘤. 肝脏、脾脏、骨髓及淋巴结均有不同程度的高摄取,脾脏异常摄取10例,肝脏异常摄取4例,骨髓异常摄取12例,淋巴结异常摄取8例. 肝、脾、骨髓及淋巴结同时摄取者3例,肝、脾、骨髓同时摄取者2 例. 其中肝脏SUVmax 为2.74 ± 0.89,脾脏 SUVmax 平均值 3.68 ± 1.24,胸 10 ~12椎体SUVmax平均值为4.36 ± 1.35,腰2 ~ 4椎体SUVmax平均值为4.26 ± 1.25.其中8例淋巴结摄取,部位分别为腹膜后、盆腔及盆壁、腹股沟、双侧颈部、肝门、腋窝等,SUVmax 平均值3.76 ± 1.41. 结论:成人Still病关节外部位 18F-FDG PET/CT上表现有一定特点,可表现为肝、脾、骨髓、淋巴结的同时或单独弥漫性均匀性摄取,并发或不并发胸腔积液.
作者:潘博;汪世存;展凤麟;倪明;刘昕;谢强;谢吉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三大骨质疏松性骨折之一,我科于2011-2014年使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53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53例,男23例,女30例,其中右侧21例,左侧32例;年龄63 ~85岁,平均(71.2±4.5)岁.受伤原因均为跌倒.根据AO骨折分型,A2.1型15 例,A2.2型18例,A2.3型15例,A3.1型2例,A3.3型3例.
作者:黄震源;李国胜;张义峰;杨保华;王存;孙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SCH )与糖尿病肾脏疾病( DKD )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我科住院合并 DKD 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404 例, 根据 FT3、FT4、TSH 分组, 甲功正常组 331 例, SCH 组73 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相关并发症的差异,分析 SCH 与 DKD 的相关性. 结果:与甲功正常组相比,SCH 组肌酐高(P < 0.001),尿素氮高(P < 0.001),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P <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相比,SCH 组肾功能不全[eGFR < 60 mL/(min·1.73 m2)]比例显著高于甲功正常组( 47 . 95% vs . 22 . 96%, P < 0 . 001 ). 将 eGFR 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SCH 是 DKD患者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 OR:2 . 015 , 95%CI:1 . 090 ~ 3 . 723 , P = 0 . 025 ). 结论:DKD 合并 SCH患者肾脏损害较甲功正常患者严重, 发生肾功能不全风险高;SCH 可能是 DKD 患者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姜宏卫;刘鹏;马瑜瑾;邢丽培;崔巧丽;王霖蕾;黄珂;范梦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二甲双胍自1957年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因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优点,目前已被确定为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治疗的一线药. 值得注意的是,自从2005年首次发现二甲双胍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后,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其抗肿瘤作用,本文就其抗癌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陈纪涛;刘季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比较新型 Palindrome 导管与 Permcath 导管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纳入2013年5月至2015 年5 月我院采用Palindrome 导管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3 例(试验组)与同期采用Permcath 导管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9 例(对照组) ,观察比较两组尿素清除率(Kt/V)、尿素下降率(URR),导管相关感染、功能不良发生率及导通畅率. 结果:试验组的 Kt/V、URR 及导管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感染率及功能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动静脉内瘘建立困难的老年维持性透析患者,使用 Palindrome 导管在透析充分性、导管感染率、通畅率等方面优于Permcath导管,是临床较好的选择.
作者:徐丹;廖华伟;张和平;张婕;刘晓惠;冯江超;管保章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疗效的可靠参数. 方法:CHF患者36例,CRT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行3D-STI检查,测量左心室16节段径向应变、环向应变以及面积应变的达峰时间标准差(AT-SD)、达峰时间大差值(AT-Dif)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射血分数(3D-LVEF),计算3个月后LVEF、AT-SD和AT-Dif的改变量. 选择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结果:有效组和无效组术前径向应变、环向应变和面积应变的AT-SD、 AT-Dif及LVESV均大于对照组(P < 0.05). 有效组术前 3 种应变的 AT-SD、AT-Dif 均大于无效组(P < 0.05);而 LVESV 和3D-LVEF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P > 0.05). 有效组术后1周3种应变的AT-SD、AT-Dif较术前均明显减小(P < 0.05),而术后1 周后无明显变化. 无效组术后3 种应变的AT-SD、AT-Dif及 LVESV、3D-LVEF 无明显改变(P > 0.05). 径向应变、环向应变以及面积应变AT-SD、AT-Dif的改变量(AT-SD, AT-SD)与 LVEF呈负相关. 结论: 3D-STI技术可以较好地评价CRT的短期疗效;面积应变是预测、评价CRT疗效的可靠指标.
作者:金占强;林梅影;毛东洲;沈岳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检测多发伤患者早期凝血、抗凝及纤溶相关性指标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收集 2012 年 9 月至 2014 年 8 月本院多发伤患者 84 例,分为脏器功能不全组(n = 43)、脏器功能正常组(n = 41)及对照组(n = 39). 检测 3 组各指标: PT、APTT、TT、vWF、FIB、D-D、AT:A、PLG:A、PL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前两组中PT、APTT、TT、vWF、FIB、D-D均明显升高(P <0.05),而AT:A、PLG:A、PLT 均明显降低(P < 0.05); 与脏器功能正常组比较,脏器功能不全组 PT、APTT、TT、vWF、FIB、D-D均明显升高(P < 0.05),而AT:A、PLG:A、 PLT均明显降低(P < 0.05).结论:监测多发伤患者早期机体凝血、抗凝及纤溶相关性指标,有助于了解机体凝血功能状态,预防DIC发生,改善多发伤患者预后.
作者:李承宁;肖威强;陈闽希;钟少州;张发;林晶;齐育英;陈维忠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评估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予不同饮食干预下宫内发育迟缓(IUGR)大鼠糖代谢状态及血脂水平. 方法:妊娠 SD 母鼠随机予正常饮食(normal diet, ND)(A 组)及低蛋白饮食(low protein diet, LPD) (B组). 分娩后,A组雄性新生子鼠哺乳期(during lactation, DL)其母鼠予 ND,断乳后(after lactation, AL)子鼠仍予ND (Con组); B 组雄性子鼠筛选出IUGR鼠.IUGR鼠予不同饮食干预:(1)DL母鼠仍予LPD,AL子鼠予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 HFD)(IUGR + L + H 组);(2)DL母鼠予HFD,AL子鼠予HFD (IUGR+H+H组);(3)DL母鼠予ND,AL子鼠予ND(IUGR+N组). 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耐量试验(ITT)评估糖代谢状况及检测血脂水平. 结果:Lee's指数示各组IUGR雄鼠均大于Con组(均P<0.05).OGTT显示糖负荷后30 min,IUGR+L+H组血糖高于Con组(P<0.05);120 min时,IUGR+L+H组血糖高于Con组(P<0.05).IUGR+L+H组AUCglucose高于Con组(P<0.05).ITT显示Insulin负荷后30 min,IUGR+L+H组血糖下降速率百分比低于Con组(P<0.05). IUGR+L+H组HDL低于Con组(P<0.05). 结论:IUGR雄鼠不同饮食干预成年后易出现体重超重甚至肥胖. 母鼠妊娠期及哺乳期持续性低蛋白营养不良易增加子鼠糖脂代谢紊乱风险.
作者:王平;吴逸希;鄞国书;林楚佳;林琨;杨晓平;陈永松;许文灿;林少达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中和肽素浓度的变化,探讨和肽素在(AP)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方法:63例AP患者入选,其中轻型急性胰腺炎(MAP)3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8例. 研究对象于入院第 1、2、3 天抽血检测和肽素浓度,并收集临床病死率、局部并发症发生率数据进行分析.另以30例正常健康人的血清和肽素浓度作为对照. 结果:AP 患者就诊时血清和肽素浓度比正常健康人明显升高(P < 0.05). SAP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高于同时段的AP(P < 0.05). SAP患者的血清和肽素浓度与患者死亡和局部并发症发生呈正相关(P < 0.01). 结论:和肽素在MAP患者起病早期即明显升高,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AP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吕远军;刘健培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