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oll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易感性的关系

王正强;于新娟;王莉莉;贾盛佼;董全江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TLR1, 基因多态性
摘要:目的:探讨TLR-1 rs4.833095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3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的H.pylori阳性与阴性病例各200例,应用测序方法检测TLR1 rs4833095基因型.结果:病例TLR1 rs4833095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H.pylori阳性组AA基因型频率(16.5%)明显高于H.pylori阴性组(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R=1.88,95% CI:1.03-3.44,X2=4.332,P=0.037).结论:TLR1 rs4833095基因多态性能够影响H.pylori易感性,AA基因型可能是患者感染H.pylori的易感因素.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粒细胞肉瘤临床及病理特征观察

    目的:提高对粒细胞肉瘤(GS)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从1993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确诊的直肠粒细胞肉瘤及其他部位粒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免疫组化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发病年龄为7 ~ 62岁,男8例,女4例.多数以局部疼痛为主,少数以发病部位出血等为首发症状.4例白血病性GS,分别发生于骶尾部、鼻根、双眼、牙龈.3例为独立性GS,分别发生于左肺、骶骨、胸椎.5例未行骨髓穿刺.免疫组化染色显示10例瘤细胞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6例瘤细胞表达CD99,4例表达CD68,4例表达CD43,4例表达LCA,3例淋巴细胞抗体阳性.结论:GS少见,各个部位均可发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免疫标记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该疾病的诊断.

    作者:徐艳松;赵波;刘刚;李辉;唐卫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广州市青年会计从业人员与健康有关的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广州市青年会计从业人员生存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SF-36量表对广州市40多家企业的600名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现场调查.结果:问卷回收率99.17%,该人群在生理机能方面的得分为90.75±13.79,生理职能方面的得分为73.19±36.23,躯体疼痛方面的得分为77.35±17.74,社会功能方面的得分为79.63±16.43,情感职能方面的得分为59.57±41.87,精神健康方面的得分为67.76±14.78,活力方面的得分为64.79±15.55,总体健康状况方面的得分为62.18±17.52.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学历、睡眠时间、体育锻炼情况及医疗付费方式等.结论:广州市青年会计从业人员的生存质量不理想,主要是因为情感职能方面状况较差,精神健康方面相对不好所致.

    作者:杨宇花;吴晓翔;赵晔;丘金彩;徐华丽;许军;吴娴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全胃切除术后并发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

    患者男,65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1年,加重2个月”于2012年10月9日人住我院神经内科.既往有全胃切除术史8年(胃癌).患者1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四肢麻木,以双下肢明显,呈持续性,休息后未见缓解,感全身乏力,行走不稳,有踩棉花感,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抽搐,未重视,未予治疗.1年来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障碍进行性加重,麻木从远端开始逐渐往上发展.2个月前双下肢麻木无力加重,基本不能行走,到丽水市人民医院查腰椎MRI:(1)腰2~3、腰3~4、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伴变性;(2)腰椎退行性变伴腰2、3椎体轻度滑移.

    作者:曹克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口服氢吗啡酮渗透泵制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氢吗啡酮(hydromorphone,HM)是一种半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为吗啡的衍生物[1].1921年它首次在德国合成,1926年被引入临床.HM在国外已被广泛地用于治疗围手术期的急性疼痛、癌性疼痛、慢性疼痛等.HM渗透泵制剂是一种利用口服渗透泵技术的缓释剂,近几年在国外被广泛用于癌症疼痛的治疗.口服氢吗啡酮渗透泵制剂效力持久,脂溶性好,口服易吸收,容易通过血脑屏障,主要代谢产物无活性,瘙痒和恶心的发生少于吗啡,适合用于慢性疼痛以及长期的癌症疼痛的治疗,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简文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IgG4相关性疾病致冠状动脉病变的研究进展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是一组与IgG4淋巴细胞密切相关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胆管、胆囊、泪腺、唾液腺、后腹膜、肺、肝脏、胃肠道、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1].IgG4RD疾病谱相当广泛,其共同的临床特征为[2]:(1)单个或多个组织器官存在特征性弥漫性肿胀或局限性肿胀或肿块;(2)显著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组织且伴有严重的纤维化;(3)血清IgG4水平升高(≥135 mg/dL),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10个/HPF)和(或)IgG4阳性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的40%以上;(3)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此外,IgG4RD临床表现也具有组织或器官特异性.近的研究[3]发现,IgG4RD也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且临床表现与冠心病类似.因此,阐明IgG4RD导致冠脉病变的特点及其可能的机制将有助于临床鉴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引发的冠脉病变.

    作者:范致星;杨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尿肾损伤分子-1诊断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价值

    目的:探讨肾损伤分子-1(KIM-1)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入住绍兴市人民医院ICU的脓毒症患者73例,分别测定血清肌酐(Scr)、尿KIM-1(uKIM-1),计算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随访记录28 d病死率.依据AKIN定义的AKI诊断标准判断患者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检测两组患者入科后0、1、6、24、48 h的uKIM-1及SCr水平,运用ROC曲线评价uKIM-1诊断脓毒症AKI的效能.结果:73例脓毒症患者中,非AKI组38例,AKI组35例,AKI组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Scr、28 d病死率均高于非AKI组(P<0.05).AKI组患者SCr水平在入科48 h时达入科时(0 h)的1.81倍,可诊断AKI.AKI组患者uKIM-1水平在入科后6h高于非AKI组(P<0.05).uKIM-1与SCr呈正相关(r=0.621,P<0.05).ROC曲线分析,uKIM-1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95%的可信区间为0.736~0.934,以2.86 ng/mL为截断值,其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77.5%.结论:uKIM-1能预测脓毒症AKI的发生,uKIM-1可作为脓毒症AKI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作者:何捷;李达;严一核;孙雪东;周蕾;应利君;邢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肺气肿经气道减容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达1.8%,是全球范围导致死亡的第4大原因[1].COPD的主要表现是肺气肿,过度充气导致气体交换面积的减少和肺弹性回缩力的减弱,并且干预呼吸运动机制.COPD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内科药物治疗,然而重度肺气肿患者对药物反应差,疗效不佳.1956年Brantigan等首次尝试采用肺减容手术(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LVRS)的方法治疗重度肺气肿,然而LVRS真正引起世界医学界普遍关注是在1995年,随着Cooper等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肯定效果后,其迅速成为胸外科领域的一个新热点[2].相关研究表明,LVRS可改善肺气肿患者的运动耐力、肺功能、生活质量和呼吸困难,但其围手术期死亡率为4%~ 15%,手术后长期肺漏气发生率为30% ~ 60%[3].

    作者:李时悦;陈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Gp73在健康人群中的参考范围调查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广州地区健康人群中不同年龄段的参考范围及其意义.方法:选取肝功能正常无肝脏疾病的广州军区总医院体检人群血清样本,依据年龄段分青年组(18 ~ 40岁)、中年组(41~59岁)、老年组(≥60岁)3组,分别收集201份、188份及219份,共计608份血清样本,另设107例肝癌患者血清为对照组,分别进行Gp73测定,计算各组Gp73参考范围,并对组间及组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及肝癌对照组Gp73含量参考范围分别为42.64~47.62 μg/L、51.60~58.06 μg/L、69.93 ~ 79.44μg/L及180.89~230.67 μg/L.中年组Gp73含量男性与女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老年组男性范围为78.20~ 94.30 μg/L,女性为59.26~68.40μg/L;青年组男性范围为38.58 ~45.28 μg/L,女性为44.60~51.86 μg/L,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肝癌组确立Gp73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界值为101.54 μg/L,在此临界值下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6%和93.1%.结论:通过对健康人群各年龄段Gp73含量参考范围调查发现,Gp73的表达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表达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中年组男性与女性Gp73含量无明显差异,而青年组和老年组男性与女性差异明显.因此,实验室建立自身的参考值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避免误诊误治,也是临床作出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陈建芸;石玉玲;李佩珊;李林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药物治疗新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影响着超过5%的人口,目前在美国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仍然呈升高趋势的疾病.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发布的2010年新的美国十大死因统计数据,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已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排名第3[1].WHO估计至2020年,目前排在全球死亡率第4名的COPD将跃居第3位[2-3].伴随而来的是更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严重者将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较直接医疗消费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作者:赵子文;李晓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杏仁核三维重建技术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术后多巴胺代谢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杏仁核三维重建技术对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术后多巴胺(DA)代谢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杏仁核MRI二维图像指导手术)和研究组(杏仁核三维重建图像指导手术),测定分析两组手术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CSF)中DA和高香草酸(HVA)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DA及HVA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DA及HVA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杏仁核三维重建技术运用于立体定向手术有助于纠正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DA代谢的紊乱,为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胡辉华;常会民;魏跃红;王大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索法酮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上皮细胞中的体外抗炎效应

    目的:探讨索法酮(sofalcone,SFN)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胃上皮细胞的体外抗炎效应.方法:体外培养胃上皮细胞系AGS,加入SFN和培养的Hp感染不同时间.Western blot检测AGS细胞中IκBα,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蛋白表达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COX-2和MUC-2mRNA表达;荧光探针和ELISA分别检测ROS的和IL-8的产生.结果:SFN处理后,IκBα表达显著增加,且能抑制NF-κB活化,并降低COX-2、ROS和IL-8表达水平.同时也能增加黏蛋白MUC-2 mRNA表达.结论:SFN能抑制了NF-κB的活化以及相关炎症因子的产生,并能增加黏蛋白的表达显示出强大的预防Hp感染的胃上皮细胞炎症潜能.

    作者:胡杨;刘朝霞;吴清;傅念;阳学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上颌窦骨分隔及骨瘤患者锥形束CT影像学分析

    目的:通过头颅锥形束CT检查,分析上颌窦骨分隔/骨瘤的解剖情况,为上颌窦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指导.方法:收集400例拍摄头颅锥形束CT的患者,通过三维重建,观察上颌窦骨分隔/骨瘤的发生、形态、位置,使用专用测量软件测量骨分隔的高度及其与腭中缝的夹角,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检查者人数为对象,上颌窦骨分隔发生率为32.25%,骨瘤为4.50%;以上颌窦数为对象,骨分隔发生率为22.75%,骨瘤为2.38%;52例(13.00%)出现多个骨分隔/骨瘤,36例(9.00%)双侧上颌窦同时出现骨分隔/骨瘤,不同缺牙分型上颌窦骨分隔/骨瘤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骨分隔形状中以锯齿状为主(39.4%);骨分隔/骨瘤主要发生在上颌窦中部(分别为51.52%、71.43%),上颌窦骨分隔的平均高度为(5.88±3.08)mm,与腭中缝的平均夹角为(66.36±16.17)..结论:应用锥形束CT能较准确地观察上颌窦骨分隔/骨瘤的情况.

    作者:卿玲;连珊;王险峰;谢宇;刘天涛;黄建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方法的新进展与发展方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11及2013 COPD 全球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GOLD)在对COPD评估方面做了重要调整,转向为症状、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急性加重风险及合并症情况进行多个维度的综合评估(combined assessment)[1].COPD综合评估的目标在于决定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未来发生远期事件(比如急性加重、住院或者死亡)的风险[1].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必须分别评估以下几个方面:当前患者的症状、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急性加重的风险和存在的合并症/共患疾病,见图1.

    作者:郭禹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miR-23a对肺腺癌细胞95-D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miR-23a对人肺腺癌细胞95-D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肺腺癌细胞95-D,经脂质体转染miR-23a mimic和inhibitors片段后,通过MTT、流式、Transwell实验,观察对95-D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MTT结果表明miR-23a mimic可促进细胞生长(P<0.05),miR-23ainhibitors可抑制细胞生长(P<0.05),但抑制率不高;流式结果表明miR-23a对细胞周期影响不大;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miR-23a mimic可以促进细胞侵袭和迁移(P<0.01),而miR-23a inhibitors可以减弱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P<0.01).结论:miR-23a可促进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作者:李杰;刘惟优;袁小亮;赖庆文;罗耀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对广西红水河流域长寿人群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广西红水河流域长寿人群血脂水平及长寿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该地区521名壮族长寿老人(≥90岁,长寿组)和496名普通健康人(40 ~69岁,对照组)进行ApoE基因分型,并检测血压、血糖及血脂(TC、TG、HDL-C和LDL-C)等指标.结果:(1)在研究人群中,ApoE基因型频率以E3/3为高,E2/3、E3/4次之,E2/2、E4/4低;长寿组等位基因ε2和基因型E2/X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而ε4和E4/X的频率均低于对照组,这些趋势无性别差异.(2)长寿组的TC、HDL-C和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TG水平低于对照组;组内分析发现,无论是长寿组或对照组、男性或女性,当基因型从E2/X向E3/3和E4/X变化时,血清TC及LDL-C水平逐渐增加,而TG水平逐渐减少.结论:广西红水河流域长寿人群富集ApoE优势基因型,并与血脂水平密切相关,可能是该流域长寿现象的分子遗传学基础之一.

    作者:魏贞;吕泽平;潘尚领;刘承武;罗桓;胡才友;彭均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8∶1)治疗呼吸和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评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8∶1)治疗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阳性对照试验设计.试验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8∶1)口服,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7∶1),口服,每日2次,疗程7~ 14d.观察和记录受试者与感染有关的症状和体征变化情况、疗效、细菌清除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可评价病例为35例,对照组可评价病例为34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总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5.7%和91.2%,细菌清除率分别为43.6%(17/39)和53.8%(21/39),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3%(1/38)和5.26%(2/38),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均P> 0.05).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8:1)治疗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急性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罗昱澜;莫碧文;尹友生;吴学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后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原发性醛固酮瘤切除术13例分析

    目的:介绍后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醛固酮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对13例患者采取后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醛固酮瘤切除术,其中左侧病变7例,右侧病变6例,均为单侧单发腺瘤,肿瘤大小0.6~3.0(1.65±0.62)cm.常规制备后腹腔操作空间,切开Gerota筋膜后,按顺序分别进入3个相对无血管解剖层面进行分离.第一分离层面位于肾脏内上方脂肪囊与前层Gerota筋膜之间;第二分离层面位于肾外上方脂肪囊与后层Gerota筋膜之间;第三分离层面位于肾上腺下方与肾上极之间,行肾上腺全切或部分切除术.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63±2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66±29 mL.恢复饮食和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2 d和1.0 d.1例出现术后引流液增多,1周后拔管.术后1个月复查电解质和醛固酮水平基本恢复正常,6个月后复查血压均正常.结论:后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微小肿瘤手术解剖层次清楚,术野清晰.肾上腺部分切除可以治愈醛固酮瘤,疗效确切.解剖性肾上腺部分切除手术为肾上腺醛固酮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加安全的选择.

    作者:王恒兵;牛晓兵;王功成;刘坤;孟峻嵩;庄海军;徐宗源;候佩金;杨晓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L-选择素蛋白及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L-选择素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90例胃癌组织及5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L-选择素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L-选择素蛋白及mRNA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选择素蛋白及mRNA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L-选择素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将为评估胃癌的浸润、转移潜能和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继微;马卫军;齐洁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比较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系统评价

    目的:客观评价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比较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PubMed、MEDLINE、SCI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文献、专业资料和网络信息,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3年7月,对符合标准的同质资料进行研究,采用RevMan 5.1软件对纳入的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篇前瞻性研究(包括6篇随机对照试验和2篇队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他克莫司组完全缓解率优于环磷酰胺组(P<0.05);部分缓解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他克莫司组总缓解率优于环磷酰胺组(P<0.05);他克莫司组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低于环磷酰胺组(P<0.05);感染、血糖代谢异常、白细胞减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他克莫司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环磷酰胺,可考虑作为用药首选,但由于受文献资料质量限制,仍需要更多大规模、多中心、高质量且随访时间长的前瞻性研究验证.

    作者:江罗佳;冯益宇;房向东;涂卫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Toll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TLR-1 rs4.833095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3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的H.pylori阳性与阴性病例各200例,应用测序方法检测TLR1 rs4833095基因型.结果:病例TLR1 rs4833095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H.pylori阳性组AA基因型频率(16.5%)明显高于H.pylori阴性组(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R=1.88,95% CI:1.03-3.44,X2=4.332,P=0.037).结论:TLR1 rs4833095基因多态性能够影响H.pylori易感性,AA基因型可能是患者感染H.pylori的易感因素.

    作者:王正强;于新娟;王莉莉;贾盛佼;董全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