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耳内镜下双人操作外耳道皮瓣法治疗鼓膜大穿孔

周丰;张盛金;张耀明;卓庆博

关键词:鼓膜穿孔, 耳内镜, 鼓膜修补术, 外耳道皮瓣法
摘要:目的:探讨耳内镜下双人四手操作行外耳道皮瓣法治疗鼓膜大穿孔的效果.方法:收集鼓膜穿孔>4 mm者20例(20耳)为试验组,在耳内镜下进行双人四手操作,通过外耳道皮瓣内植法进行鼓膜修补术.设对照组23例,在传统显微镜下用内植法行鼓膜修补术.所有病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耳内镜检查鼓膜修补情况,术后6个月纯音听阈测定,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8.3±10.2)min、(58.4±15.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3±2.1)mL、(25.2±3.6)mL,两组数据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穿孔愈合成功率为95.0%与91.3%,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术后听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耳内镜下双人四手操作,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使手术更加微创,提高了术者的操作效率,使耳内镜在中耳手术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化皮瓣转移整复颧部基底细胞癌6例手术护理

    目的:回顾总结6例颧部基底细胞癌行血管化皮瓣转移整复二期修复手术方案和护理方法.方法:一期手术后做好颞部血管化皮瓣制备术后创面护理.二期手术后做好血管化皮瓣观察与护理.结果:6例血管化皮瓣转移成活,手术切口愈合,随访0.5-2年无复发.术后面部外观形象无影响.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创面及皮瓣护理,是血管化皮瓣转移存活的重要保证.

    作者:江琳艳;刘翠兰;沈美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药物治疗新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影响着超过5%的人口,目前在美国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仍然呈升高趋势的疾病.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发布的2010年新的美国十大死因统计数据,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已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排名第3[1].WHO估计至2020年,目前排在全球死亡率第4名的COPD将跃居第3位[2-3].伴随而来的是更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严重者将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较直接医疗消费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作者:赵子文;李晓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肺吸虫病误诊为肺囊肿合并感染1例

    患者男,57岁,因“咳嗽、咯痰、腹泻5d”入院.患者为非刺激性咳嗽,可咳出较多白黏痰,间有咳血丝痰,量少,伴有黄色水样便,5~7次/d,未予治疗,4d后晨起时发现痰中带血块,颜色鲜红,量较前明显增多,咳嗽、咯血均以晨起时明显,次日至我院门诊就诊,当时查胸片示:右下肺占位,肺脓肿?血常规未见异常.遂拟“咯血查因:肺脓肿?”收入我科住院治疗.起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可、胃纳差、小便正常,1个月内体重下降约5 kg.既往体健.无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吸烟40年,15支/d,无酗酒史;否认冶游史.人院查体:T 36.6℃,P80次/min,R 20次/min,BP 125/74mmHg,神清,呼吸平稳,唇甲无发绀,皮肤黏膜无黄染、瘀点、瘀斑及出血点及皮下结节,未见肝掌、蜘蛛痣.

    作者:李玉群;黎振兴;林敏;魏立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血压病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以门诊患者为对象,研究高血压与睡眠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春季在上海市普陀区甘泉社区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随机抽样,设立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采用问卷形式调查一般情况、文化程度、婚姻家庭情况、既往史以及睡眠障碍情况.统计高血压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调查677例,男375例,女302例;高血压组457例,非高血压组220例.经年龄标化后,高血压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5.34%,非高血压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7.85%,高血压组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家族史、睡眠情况与高血压相关(P<0.01),睡眠障碍程度每升高1个级别,高血压患病率将增加1.39倍;同时,血压情况亦与睡眠障碍相关(P< 0.01),血压每升高1个组别,睡眠障碍患病人数增加1.62倍.结论:通过对门诊人群初步研究调查,提示高血压与睡眠障碍相关,且睡眠障碍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同时血压值也与睡眠障碍相关.

    作者:朱伟芳;孙嘉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上颌窦骨分隔及骨瘤患者锥形束CT影像学分析

    目的:通过头颅锥形束CT检查,分析上颌窦骨分隔/骨瘤的解剖情况,为上颌窦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指导.方法:收集400例拍摄头颅锥形束CT的患者,通过三维重建,观察上颌窦骨分隔/骨瘤的发生、形态、位置,使用专用测量软件测量骨分隔的高度及其与腭中缝的夹角,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检查者人数为对象,上颌窦骨分隔发生率为32.25%,骨瘤为4.50%;以上颌窦数为对象,骨分隔发生率为22.75%,骨瘤为2.38%;52例(13.00%)出现多个骨分隔/骨瘤,36例(9.00%)双侧上颌窦同时出现骨分隔/骨瘤,不同缺牙分型上颌窦骨分隔/骨瘤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骨分隔形状中以锯齿状为主(39.4%);骨分隔/骨瘤主要发生在上颌窦中部(分别为51.52%、71.43%),上颌窦骨分隔的平均高度为(5.88±3.08)mm,与腭中缝的平均夹角为(66.36±16.17)..结论:应用锥形束CT能较准确地观察上颌窦骨分隔/骨瘤的情况.

    作者:卿玲;连珊;王险峰;谢宇;刘天涛;黄建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症状性颈内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特点及其与神经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内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开放特点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通过脑血管造影术评估288例症状性颈内动脉系统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开放特点,并比较侧支开放与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288例患者共出现侧支循环开放166例,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111例出现侧支74例(66.7%);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45例出现侧支27例(60.0%);大脑中动脉病变125例出现侧支63例(50.4%);大脑前动脉病变7例出现侧支2例(28.5%).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中,存在Willis环代偿或多侧支联合代偿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较无侧支代偿者轻(P<0.05);在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中,仅靠软脑膜代偿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与无侧支代偿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症状性颈内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患者可通过多种侧支代偿途径减轻神经功能损害,软脑膜侧支多见而初级侧支Willis环代偿更有效.

    作者:钟维章;黄光坚;陈渊;范秉林;肖继东;李燕华;吴永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口服氢吗啡酮渗透泵制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氢吗啡酮(hydromorphone,HM)是一种半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为吗啡的衍生物[1].1921年它首次在德国合成,1926年被引入临床.HM在国外已被广泛地用于治疗围手术期的急性疼痛、癌性疼痛、慢性疼痛等.HM渗透泵制剂是一种利用口服渗透泵技术的缓释剂,近几年在国外被广泛用于癌症疼痛的治疗.口服氢吗啡酮渗透泵制剂效力持久,脂溶性好,口服易吸收,容易通过血脑屏障,主要代谢产物无活性,瘙痒和恶心的发生少于吗啡,适合用于慢性疼痛以及长期的癌症疼痛的治疗,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简文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8∶1)治疗呼吸和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评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8∶1)治疗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阳性对照试验设计.试验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8∶1)口服,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7∶1),口服,每日2次,疗程7~ 14d.观察和记录受试者与感染有关的症状和体征变化情况、疗效、细菌清除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可评价病例为35例,对照组可评价病例为34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总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5.7%和91.2%,细菌清除率分别为43.6%(17/39)和53.8%(21/39),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3%(1/38)和5.26%(2/38),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均P> 0.05).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8:1)治疗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急性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罗昱澜;莫碧文;尹友生;吴学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方法的新进展与发展方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11及2013 COPD 全球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GOLD)在对COPD评估方面做了重要调整,转向为症状、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急性加重风险及合并症情况进行多个维度的综合评估(combined assessment)[1].COPD综合评估的目标在于决定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未来发生远期事件(比如急性加重、住院或者死亡)的风险[1].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必须分别评估以下几个方面:当前患者的症状、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急性加重的风险和存在的合并症/共患疾病,见图1.

    作者:郭禹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mMRC症状评估与CAT症状评分对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差异的研究

    目的:应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问卷(mMRC)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自我评估测试(CAT)问卷对慢阻肺患者进行症状评估,观察两者病情严重分组是否一致.方法:选择慢阻肺稳定期患者90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肺功能检测定,采用mMRC和CAT对患者症状进行评估,根据2011年版慢阻肺全球策略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A、B、C、D分组.结果:病情严重程度分组情况:以mMRC症状评估,A组30例(占33.3%),B组11例(占12.2%),C组22例(占24.5%),D组27例(占30.0%);以CAT症状评估,A组21例(占23.3%),B组20例(占22.2%),C组7例(占7.8%),D组42例(占46.7%);mMRC和CAT评估一致性Kappa系数为0.547;以mMRC≥1级为症状评估分界点,A组15例(占16.7%),B组26例(占28.9%),C组2例(占2.2%),D组47例(占52.2%),mMRC和CAT评估一致性Kappa系数升高至0.642.结论:选择mMRC或CAT不同的评估方法会导致慢阻肺症状评估不同,从而导致病情严重程度分组不同.

    作者:熊小明;童国强;吴健卫;冯徐俊;付云杰;王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烧伤与自然杀伤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

    烧伤后免疫紊乱仍然是临床烧伤死亡的重要原因.关于烧伤免疫,研究焦点大多集中在固有免疫系统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以及获得性免疫系统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而对调节淋巴细胞在烧伤中的角色和作用报道较少.调节淋巴细胞中的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在肿瘤发生及其转移[1]、感染[2]和自身免疫病[3]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将对NK细胞在烧伤感染、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方面的生物功能展开论述.

    作者:许永杰;李学英;王大忠;罗蔓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乌司他丁治疗前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TLR4及血清TNF-α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前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样受体4(TLR4)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例COPD患者为实验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乌司他丁治疗前后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mRNA的表达.同时,收集外周血血清,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TNF-α.结果:实验组患者乌司他丁治疗前和治疗后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NF-α在乌司他丁治疗前和治疗后COP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COP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mRNA表达和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患者(P<0.05).此外,TLR4 mRNA与TNF-α相关性分析显示呈正相关.结论:COPD患者TLR4 mRNA及TNF-α表达明显增加,可能与慢性肺疾病的炎症反应有关;乌司他丁可明显抑制COPD患者炎症反应.

    作者:龙训辉;王齐国;杜岗;李颖;宋云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4例轻-重度COPD缓解期患者分为西药对照组、穴位注射组、穴位贴敷组、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组.治疗前后测定各组血白三烯B4(LTB4)、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r (TNF-α)、肺功能/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并统计平均住院日及住院次数.结果:穴位注射组LTB4、IL-8,穴位贴敷组IL-8,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组LTB4、IL-8、TNF-α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西药对照组治疗后LTB4、IL-8、TNF-α水平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敷组、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组FEV1%、FEVl/FVC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穴位注射组、西药对照组治疗后FEV1%、FEVl/FVC有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敷、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组治疗前后CAT评分、平均住院日、年住院次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减轻缓解期COPD患者细胞因子释放,延缓肺功能下降速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急性发作次数及住院时间,对COPD稳定期患者有显著疗效.

    作者:孙国华;吕纪玲;刘宝良;栾兆吉;邢国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杏仁核三维重建技术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术后多巴胺代谢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杏仁核三维重建技术对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术后多巴胺(DA)代谢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杏仁核MRI二维图像指导手术)和研究组(杏仁核三维重建图像指导手术),测定分析两组手术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CSF)中DA和高香草酸(HVA)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DA及HVA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DA及HVA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杏仁核三维重建技术运用于立体定向手术有助于纠正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DA代谢的紊乱,为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胡辉华;常会民;魏跃红;王大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针刺、神经生长因子对脑瘫幼鼠智力及脑海马细胞凋亡基因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瘫模型幼鼠智力恢复以及脑海马组织BCL-2、BAX、Casp3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缺血缺氧(HIBD)的方法制备幼鼠脑瘫的模型,幼鼠出生后7d称重、实验分组、造模.实验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单纯针刺组、针刺+NGF组.术后3~ 15d按计划给予相应干预.术后18d取材,用荧光定量PCR(SYBRGreen Ⅰ染料法)检测其脑海马组织BCL-2、BAX、Casp3基因mRNA表达;用TUNEL法检测其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单纯针刺组和针刺+NGF组幼鼠的脑细胞抗凋亡BCL-2基因mRNA表达A值均数更高;BAX、Casp3基因mRNA表达A值均数更低;脑皮质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均数更低,且针刺+NGF组凋亡指数比单纯针刺组更低.结论:在抗脑神经细胞凋亡方面,针刺对HIBD幼鼠都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加用NGF后效果更好.

    作者:林世坚;祁岩超;柴铁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综合序贯疗法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综合序贯疗法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16例原发性冻结肩患者分为序贯组61例和康复组55例,序贯组采用关节内药物注射配合常规康复理疗方案进行治疗,康复组采用的康复理疗方案同序贯组,两组患者分别按照Constant-Murley评分评定.结果:序贯组平均改善幅度优于康复组(P<0.01),说明序贯组疗效优于康复组.序贯组平均费用为574元,康复组平均费用为1 624元,说明序贯组费用少于康复组.结论:综合序贯疗法治疗原发性冻结肩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费用少.

    作者:丁清和;谢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膜后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皮下气肿的危险因素

    皮下气肿是腹腔镜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可使患者术后不适,使患者康复延迟,甚至可能发展为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严重的皮下气肿可引起气栓,如果气栓进入肺循环,引起肺动脉高压,将导致右心衰,甚至心跳骤停[1].腹膜后腔镜手术由于充气介质C02与组织接触面积较大,同时手术侧膈肌的运动影响气腹压力,需要较高的充气压力以维持稳定的操作空间,易发生皮下气肿和高碳酸血症[2-3].因此,筛选腹膜后腔镜手术患者的危险因素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拟对此进行研究.

    作者:朱小兵;石翊飒;刘志群;彭学强;吴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miR-31在肺癌患者血清和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miR-31在肺癌患者血清和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为肺癌的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在我院门诊体检处100例体检者为对照,应用RT-qPCR技术检测两组人群血清及单个核细胞中miR-31的表达水平,分析miR-31与肺癌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血清miR-31表达水平(0.59±0.36)相比,肺癌组血清miR-31表达水平(1.17±0.54)升高,肺癌组单个核淋巴细胞miR-31表达水平(3.41±0.79)较对照组(4.54±0.53)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低、中、高血清miR-31表达水平依次为(1.13±0.28)、(1.39±0.34)、(1.07±0.38),分化程度不同肺癌患者miR-31表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中分化高,而单个核细胞中miR-31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I~Ⅱ期、Ⅲ~Ⅳ期肺癌患者血清及单个核细胞miR-31表达水平分别为(1.15±0.27)、(1.40±0.36)及(3.50±0.39)、(3.37±0.55),不同分期血清/单个核细胞miR-31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肺癌患者血清及单个核细胞miR-31表达水平分别为(0.98±0.22)、(1.23±0.41)及(3.35±0.37)、(3.52±0.51),两者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些研究结果表明,miR-31可能在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孝民;李玮;张伟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HCV病毒对中国HIV/HCV共感染者白细胞介素-7/白细胞介素-7受体的影响

    目的:探讨HCV病毒对中国HIV/HCV共感染者白细胞介素-7(IL-7)/白细胞介素-7受体(IL-7R)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HIV单纯感染者、HIV/HCV共感染者及健康对照组每组各30例,抽血检查血浆IL-7水平、CD4+T细胞上IL-7R(CD127)的表达、CD4+T细胞数量,各组进行比较.结果:HIV/HCV合并感染组IL-7水平(8.55±3.15)pg/mL与HIV单纯感染组(8.63±3.64)pg/mL无显著差异(P>0.05),但HⅣ/HCV合并感染组CD4+ CD127+T细胞百分比(53.82±15.24)%及CD4+T细胞数量(210,58±112.95)个/μL较HIV单纯感染者(61.25±16.75)%、(301.65±181.54)个/μL明显下降(P<0.05).结论:合并HCV病毒感染可能通过影响IL-7R进一步损害HIV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何纲;谭雁冰;刘翠珍;丁佩佩;甄沛林;吴兴柳;胡长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宫颈鳞癌MicroRNA差异表达的研究

    目的:利用杂交芯片技术筛选宫颈鳞癌发病相关微小RNA(miRNA).方法:本研究为双盲实验,选择2011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接受检查、治疗的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晚期宫颈浸润癌(A组)3例,中早期浸润癌(B组)3例,正常对照(C组)3例.留取治疗前宫颈组织,分组用杂交芯片检查1 450种miRNA,分析组间差异表达的m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miR-16、miR-21、miR-34a水平,对芯片结果进行初步验证.结果:(1)在表达水平较高的miRNA中,共有90种miRNA在三组间存在差异表达,其中,在癌组织中高表达的有miR-1275、hsa-miR-1290、miR-2392、miR-3149、miR-3934、miR-3945、miR-4299、miR-4455、miR-4484、miR-4653-3p、miR-4667-5p、miR-4725-3p、miR-4792、miR-513a-5p、miR-574-5p、miR-765等;低表达的有:miR-100、miR-125a-5p、miR-125b、miR-126、miR-143、miR-145、miR-203、miR-26a、miR-3185、miR-4324、miR-4467等.(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miR-34a相对表达水平(内参miR-16),结果与杂交芯片一致,两种检测方法无统计学差别.结论:miRNA在宫颈鳞癌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miRNA表达谱分析将为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作者:陈军莹;姚德生;贺婵娟;卢艳;欧婷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