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立体超声STIC技术联合分段解析法对胎儿房室通道缺损的诊断

孔潇玉;陆培明

关键词:房室通道缺损, 分段解析法, STIC技术
摘要:目的:应用实时立体超声(STIC)联合分段解析法诊断胎儿房室通道缺损。方法:使用 PHILIPS iE33超声多普勒诊断仪对6600位高危孕妇筛查,其中12例由二维灰阶超声心动图初诊为胎儿房室通道缺损,再采用STIC法进行采集数据及脱机回放解析与尸检或与生后灰阶超声对比。结果:实时立体超声(STIC)联合分段解析法与二维灰阶超声比较,在胎儿房室通道缺损的诊断中符合率分别为96.5%、96.7%,检查时间较二维灰阶时间短,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STIC技术联合分段解析法较二维灰阶超声检查可更直观、简洁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极大地提高房室通道缺损诊断符合率,是更能高效地检出胎儿房室通道缺损的一种新技术。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IGF-1R基因沉默对L02细胞过氧化损伤时Caspase12表达的影响

    目的:成功构建稳定沉默表达IGF-1R基因质粒,并转染至L02细胞(人正常肝细胞),观察 IGF-1R基因沉默对L02细胞过氧化损伤时经内质网途径特异性凋亡蛋白Caspase12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针对 L02细胞 IGF-1R 基因的短发夹状 RNA (shRNA),将4种不同序列的 Sh-H-IGF1R-1108、Sh-H-IGF1R-2797、Sh-H-IGF1R-3215、Sh-H-IGF1R-3787质粒(设为实验组)以及含与IGF-1R无关序列的Sh-H-IGF1R-V1质粒(设为阳性对照组)和空白质粒 Sh-H-IGF1R-V2(设为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 L02细胞,24 h 后用 RT-PCR 方法检测IGF-1R 表达水平,筛选出稳定沉默IGF-1R基因的质粒。随后进行下一步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A组)、过氧化损伤组(B组)、阴性质粒转染组(C组)、目的基因转染组(D组)。12 h后收集细胞,采样待测,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各组 Caspase12表达。结果:各实验组与 Sh-H-IGF1R-V1组及 Sh-H-IGF1R-V2组比较扩增倍数均降低(P<0.05),其中 Sh-H-IGF1R-3215组(0.02±0.01)与Sh-H-IGF1R-3787(0.05±0.05)沉默效果稳定,但后组重复性更好。 B 组(2.41±0.03)、C 组(2.45±0.02)、D 组(3.60±0.06) Caspase12表达均较A组(0.34±0.02)升高(P<0.01),C组较B 组略升高(P>0.05),D 组较B、C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4种针对 IGF-1R 基因沉默质粒均构建成功,并成功转染至人 L02细胞(人正常肝细胞),沉默效果理想的质粒为Sh-H-IGF1R-3787。IGF-1R靶向shRNA质粒可通过沉默L02细胞IGF-1R表达加重细胞凋亡,间接验证了IGF-1/ IGF-1R 信号通路对L02细胞过氧化损伤时经内质网途经的细胞凋亡程序活化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作者:徐建华;卢绮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炎症因子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OSAHS患者57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组17例、中度组18例、重度组22例,测定各组夜间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 SaO2(MSaO2)、CIMT 及 IL-6和 hsCRP 血浆浓度,采用偏相关分析法分析CIMT、IL-6、hsCRP与AHI、LSaO2、MSaO2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中、重度OSAHS组CIMT、IL-6、hsCRP水平比轻度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CIMT 与血浆 IL-6、hsCRP 水平及 AHI 显著正相关,与LSaO2、MSaO2负相关;IL-6、hsCRP水平与AHI显著正相关,与LSaO2、MSaO2负相关。结论:中重度OSAHS患者CIMT、血浆IL-6及 hsCRP 水平明显增加,CIMT 与炎症因子及睡眠呼吸监测指标密切相关,提示低氧血症的严重程度可能导致OSAHS患者炎症因子增加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作者:何家富;李彬;赵玉勤;邵永富;严晓娟;唐丹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牙槽嵴位点保存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评估经位点保存方法处理过的拔牙窝与自然愈合位点相比其牙槽骨骨量在组织形态计量学上的变化。方法:拔除6只Beagle犬双侧下颌第二、第三及第四前磨牙(Pm2、Pm3、Pm4),随机分成3组:自然愈合组(T1),Bio-Oss Collagen 组(T2),即刻种植联合Bio-Oss 骨粉组(T3)。6个月后处死 Beagle 犬,切取样本,制作硬组织磨片,甲苯胺蓝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利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形态学测量。结果:所有实验位点颊侧牙槽嵴都发生明显的吸收。对于颊舌侧牙槽嵴顶吸收的相对高度值而言,T3与T1、T2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T1与T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颊舌侧骨壁的水平宽度值而言,在距舌侧牙槽嵴顶以下3、4 mm 的位置,T1与 T3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 P =0.042),其他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距舌侧牙槽嵴顶以下5 mm 的位置,3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这两种牙槽嵴位点保存技术都不能完全保存拔牙窝原有的骨量。即刻种植联合Bio-Oss骨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牙槽嵴吸收的量,而充填Bio-Oss骨胶原效果欠佳。

    作者:连珊;卿玲;谢宇;罗震;黄建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乌司他丁提前给药对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提前给药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进行实验,通过500μmol/L H2O2与细胞共孵育24 h 建立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氧化应激模型组(H组)、乌司他丁组(U组)和乌司他丁提前给药组(UH 组)。实验处理后,吉姆萨染色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差别,MTT 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测定各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及检测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结果:与NC组比较,H组细胞出现明显损伤,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增加,培养液上清中LDH活力明显升高(P<0.01)。而与H组比较,UH组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SOD活力升高,MDA含量及LDH 活力降低(P<0.01)。结论:乌司他丁提前给药对H2O2诱导性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欧阳惠碧;屠伟峰;郄文斌;曹明;张宏斌;戴建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JW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JW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评价其在AML发生、发展及疾病转归中的作用。方法:观察22例AML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并检测其在初发时及完全缓解后 JWA在RNA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水平。结果:在RNA及蛋白质水平,AML患者细胞中均有JWA的表达。 JWA蛋白在初发AML患者细胞中表达高,达完全缓解后,表达下降(P<0.05)。 JWA的表达水平与AML的治疗转归:JWA表达水平较高患者的完全缓解率(87.5%)与表达水平较低患者的完全缓解率相近(83.3%),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1疗程完全缓解率(31.25%)要低于表达较低的患者(66.7%),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早期复发率(42.86%)则高于表达较低的患者(20.00%)。结论:JWA可能参与了AML的发生,JWA表达增高可能是AML难治复发的原因之一。

    作者:何正梅;陶善东;邓媛;陈月;陈侃侃;丁邦和;于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纤维连接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近年来,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在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逐渐引起国外学者的关注,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FN 的表达与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短期复发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星;王秀菊;陆志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降钙素原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06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与41例非感染性疾病患儿,采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检测血清PCT。结果:阑尾炎组的PCT值高于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阑尾炎按病理分为穿孔组、化脓组和单纯组,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单纯性阑尾炎组与非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CT指导组与经验指导组患儿年龄、阑尾炎类型、术前及术后4 d PCT浓度、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对小儿急性阑尾炎及其类型的术前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并对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有指导价值。采用PCT指导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可以降低抗生素等级,并取得与传统经验治疗相似疗效。

    作者:雷斌;戚雯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应用脑组织氧利用率评估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目的:探讨脑组织氧利用率(O2UCc)与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重症医学科58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休克程度分为3组,采集桡动脉及颈内静脉血,比较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O2)、O2UCc 差异;以同期未合并休克、颅脑疾病、肝性昏迷等致意识不清疾病,性别相仿、年龄相似的20例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实验组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分别在EGDT前、EGDT 6 h、EGDT 48 h,比较SaO2、SjO2、O2UCc差异;按6 h EGDT是否达标将实验组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O2UCc 的差异。结果:重度休克组O2UCc 明显低于中度休克组(P<0.05),较轻度休克组差异无显著性。中度休克组与轻度休克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O2UCc 在EGDT前高于对照组,EGDT 6 h、EGDT 48 h O2UCc 较 EGDT 前有明显降低(均 P <0.01);达标组 EGDT 前及 EGDT 6 h O2UCc较未达标组明显减低(均P<0.01),EGDT 48 h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O2UCc能反映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对早期复苏效果及预后有一定评估价值。

    作者:程子昊;刘颖;刘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宫腔镜术中患者心腔内气体栓塞状况的监测

    目的: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 )观察宫腔镜手术中,心腔内气体栓子的发生率、发生的时间和程度及其对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选择静脉全麻下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患者40例( ASAⅠ~Ⅱ级),术中运用 TEE 观察手术开始至手术结束心腔内气栓的发生率;同时监测肺动脉收缩压变化,并观察是否存在室壁运动异常( SWMAs )。结果:在选择的40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在静脉全麻下行宫腔镜手术,术中TEE 均显示心腔内见气体栓子,其中有5例(13.2%)是1级气泡,7例(18.4%)2级气泡,16例(42.1%)是3级气泡,10例(26.3%)是4级气泡。术中24例(63.2%)患者出现室壁运动异常(SWMAs),此时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的(18.3±2.7)mmHg 增加到气栓时的(24.3±3.2)mmHg(P <0.05);SWMAs 分级与空气栓塞级别呈正相关(r =0.655,P <0.01),空气栓塞3~4级者发生 SWMAs 改变者明显高于空气栓塞1~2级者(P <0.05);术中4级气栓患者中有5例(13.1%)出现心率增快,快达120次/min,ECG 显示为窦性心动过速,ST 段压低,15例(39.5%)患者伴有一过性 SpO2下降,在93%~94%之间,持续时间数2~5 min。结论:在宫腔镜术中应用 TEE 进行动态监测,可及时发现患者心腔内气体栓塞变化状况,为麻醉医师采用干预措施,避免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或导致心肌缺血事件发生,保障患者手术安全创造了条件,临床应积极地选用。

    作者:洪飚;古妙宁;段律芳;郑利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本刊对如何鉴定重复发表论文的声明

    近年来,学术论文主要研究内容重复发表的现象越来越多。这里说的重复发表指的是将同一研究的课题的结果总结成多篇论文,先后投寄到多个杂志发表的现象。在我们日常的来稿中,有一部分论文属于这种情况。国外学者将这种稿件称为“腊肠切片”(salami slicing),而国内学者将这类论文叫做“变相重复发表”。实际上这也是属于一稿多投的一种。本刊结合国内外学会及专家的意见,将“重复发表”稿件定义为:(1)作者单位相同,或大部分作者相同,包括第一作者相同或者不同、作者排名顺序相同或者不同;(2)主要的研究方法相同;(3)半数以上内容(包括资料或讨论部分)相同;(4)结论类似。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腭侧阻生尖牙闭合式助萌与开放式助萌后牙周状况的差异分析

    目的:探讨腭侧阻生尖牙开放式助萌和闭合式助萌后,尖牙及邻牙牙周状况的差异。方法:选择30例单侧上颌腭侧阻生尖牙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一组采用开放式助萌法,另一组采用闭合式助萌法。去除矫治器3~6个月后进行牙周状况的检查。结果:开放组与闭合组的阻生尖牙及邻牙的牙周袋深度、龈退缩量、牙龈出血指数、角化龈宽度和骨支持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开放组阻生尖牙的牵引萌出时间及正畸治疗时间要短于闭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窗方法的选择对助萌后腭侧阻生尖牙和邻牙的牙周状况影响不大。

    作者:李玉如;杨雅娴;乔爱丽;姚海亮;宋宇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诊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疗效

    目的:评价在急诊科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急诊科留观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导管接水封瓶闭式引流组(水封瓶组,n =39)和中心静脉导管接负压瓶闭式引流组(负压瓶组,n =41)。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肺复张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治疗费用、并发症等指标。电话随访2年内患者复发情况并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负压瓶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2%、26.8%、14.6%)与水封瓶组(分别为92.3%、23.1%、15.4%)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负压瓶组肺复张时间、平均留院时间、平均治疗费用[分别为(33.4±8.5)h、(38.7±10.1)h、(1047.5±98.7)元]均明显低于水封瓶组[分别为(49.5±10.3)h、(56.2±12.6)h、(1356.3±109.6)元](均P<0.05)。结论:在急诊科使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疗效满意,中心静脉导管接负压瓶治疗更能缩短疗程,降低治疗费用,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郑常龙;符永玫;周伟雄;张永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舒芬太尼预先给药对浸水束缚应激大鼠下丘脑、胃黏膜TRPV1 mRNA的影响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对浸水束缚应激(WIRS)导致的大鼠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的保护作用以及对下丘脑、胃黏膜TRPV1 mRNA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PF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C组,n=10)、浸水束缚应激模型组(WIRS组,n=10)和舒芬太尼预先给药组(SF组,n=10)。采用WIRS法复制AGML模型,于应激6 h后取胃观察胃黏膜大体损伤情况,计数胃黏膜损伤溃疡指数(UI)、胃液 pH,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各组下丘脑及胃黏膜内TRPV1 mRNA进行实时定量检测;检测各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WIRS 组胃黏膜损伤明显,UI、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SOD活力变化不明显;TRPV1 mRNA在胃黏膜内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 SF 由WIRS导致的AGML 明显减轻,UI 和血清MDA含量降低,下丘脑、胃黏膜TRPV1 mRNA的表达(P<0.05)。结论:舒芬太尼预先给药可有效减轻WIRS诱导的急性胃黏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控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减少胃酸分泌以及调控中枢和外周TRPV1的表达有关。

    作者:温君琳;屠伟峰;郄文斌;周红艳;徐少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Hsa-miR-181a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hsa-miR-181a(miR-181a)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75例,其中正常子宫内膜13例,子宫内膜增生症18例,子宫内膜癌44例。提取总RNA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子宫内膜组织中miR-181a 的表达量。结果: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可检测到miR-181a的表达。 miR-181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症,在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81a 的表达与FIGO分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81a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起到了癌基因的作用;miR-181a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何淑明;曾淑梅;陈秀卿;梁秋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作者校对稿校对注意事项

    为进一步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和效率,我刊自2012年第1期起停止邮寄纸质版校对稿,改为使用E-mail 将PDF格式校对稿发送至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我刊投稿系统中所登记的E-mail邮箱中。请各位作者收到邮件后自行打印PDF校对稿并仔细校对,核对无误后由第一作者签名,并争取于收到PDF校样后2天内将校对好的纸质版校对稿寄回给本部(地址:510180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SOD、MDA的影响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丙二醛( MDA )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大潮气量组(H组)和银杏叶提取物组( E 组)。H 组和 E 组设置机械通气潮气量30 mL/kg ,呼吸频率40次/min , I/E 为1/3,呼气末正压为0 cmH2O,吸入氧浓度为21%。机械通气4 h 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血清测定SOD和MDA 的水平,取肺组织测定肺湿/干重比(W/D),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H 组与C组相比,MDA、W/D水平均显著增高,SOD水平则显著降低;E组与H组相比,大鼠MDA、W/D水平均显著降低,SOD水平则显著升高。肺组织病理改变显示E组的病理损害明显比H组减轻。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减轻肺水肿,减少机械通气所致的肺损伤。

    作者:庄越;张祺;金文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技术在人工二尖瓣瓣周漏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 RT3D-TEE )在人工二尖瓣瓣周漏( PVL )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人工二尖瓣 PVL 病患51例,在其内、外科术前、后,均给予经食管二维超声(2D-TEE)及RT3D-TEE检查,分析两种检查结果准确度。结果:应用RT3D-TEE技术检查病患PVL漏口位置诊断结果准确性显著高于应用2D-TEE 技术,测得PVL漏口大小数据显著大于应用2D-TEE技术所测(均P<0.05)。结论:RT3D-TEE对病患PVL漏口位置诊断更加准确、可靠,可辅助医生术前诊断,并为术中监护提供实时超声信息,监测病患术后疗效情况。

    作者:郝丽宁;王庆文;解东兴;郑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关于提高18F-FDG PET/CT诊断肺部病变准确率探究

    目的:通过分析169例肺部病变18F-FDG PET/CT 诊断结果,探究误诊和漏诊的病例特点,探索提高18F-FDG PET/CT诊断肺部病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方法。方法:收集169例肺部病变并且有明确术后病理诊断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SPSS 18.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9例病例中,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的为122例,被 PET/CT 正确诊断的有110例,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的为47例,被 PET/CT 正确诊断的有15例。灵敏度为90.2%,特异度为31.9%,准确率为74.0%。结论:注意对SUV(max)的客观评价,综合病变大小和临床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才能提高PET/CT诊断的准确度,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发生。

    作者:王永勇;付圣灵;王洁;徐沁孜;蔡奕欣;张霓;付向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在妊娠合并狼疮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在妊娠合并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妊娠合并LN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采用个体化护理方案;观察组34例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妊娠结局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肾功能衰竭、妊高症、子痫、心衰、HELLP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及妊娠结局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生理健康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心理健康分数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社会健康和整体健康分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LN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和个体化护理,都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早产、死胎的几率,提高患者对本病的认知及生活质量,但个体化护理在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方面效果较佳,而循证护理在改善患者的生理健康状况方面效果更佳。

    作者:陈婷;何彦芳;郑佩庄;洪庆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立体超声STIC技术联合分段解析法对胎儿房室通道缺损的诊断

    目的:应用实时立体超声(STIC)联合分段解析法诊断胎儿房室通道缺损。方法:使用 PHILIPS iE33超声多普勒诊断仪对6600位高危孕妇筛查,其中12例由二维灰阶超声心动图初诊为胎儿房室通道缺损,再采用STIC法进行采集数据及脱机回放解析与尸检或与生后灰阶超声对比。结果:实时立体超声(STIC)联合分段解析法与二维灰阶超声比较,在胎儿房室通道缺损的诊断中符合率分别为96.5%、96.7%,检查时间较二维灰阶时间短,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STIC技术联合分段解析法较二维灰阶超声检查可更直观、简洁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极大地提高房室通道缺损诊断符合率,是更能高效地检出胎儿房室通道缺损的一种新技术。

    作者:孔潇玉;陆培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