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陈小伍;叶琛;周子萱;刘衍民
常规 CT 扫描诊断视神经管骨折比较困难,容易漏诊,我们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间对42例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视神经管薄层 CT 扫描及图像重建,探讨其在视神经管骨折诊断中应用,报告如下。
作者:陈汉民;陈少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并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26个月。结果: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术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髋关节关节功能恢复更佳(P<0.05)。结论:相对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兴艳;陈苏;郭风劲;李光辉;游洪波;陈安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分离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BV2小胶质细胞进行常规培养传代。实验分为 PBS 对照组(A 组)、PBS 联合MSCs处理组(B组)、LPS 刺激组(C组)、LPS 联合MSCs干预组(D组)。 BV2小胶质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培养过夜后,按上述实验分组处理,24 h后收集各组培养上清液用于后续实验检测。显微镜下观察BV2小胶质细胞形态变化,Griess法检测NO浓度,ELISA法检测TNF-α、IL-1β的含量。结果:MSCs可以改善活化小胶质细胞的细胞形态;C组中LPS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后,培养上清NO、IL-1β、TNF-α的含量明显上升(P<0.05);D组中予MSCs处理后NO、IL-β、TNF-α释放显著减少(P<0.05)。结论:MSCs明显降低活化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其可能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中MSCs通过非直接接触的方式作用于小胶质细胞,推测没有进入脑内的MSCs对活化小胶质细胞亦有抑制作用。
作者:周小琳;罗向阳;何展文;李栋方;李平甘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TRH)是下丘脑中第一个被发现的促垂体激素,其经典的功能是通过调节垂体中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SH)的分泌来维持甲状腺激素的稳态,此外也调节其他垂体激素的释放[1]。近年研究发现,TRH 的功能并不局限于脑的垂体,而是广泛分布在体内多个系统,发挥着多种多样的生理作用。
作者:夏冰;王钢;王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与 TACE 治疗不能再手术的复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并评价索拉非尼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47例不能再手术切除的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其中21例接受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联合组),26例接受单用TACE治疗(单用组),每2个月根据RECIST标准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和中位生存时间(OS),并观察服用索拉非尼后的毒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0.3和6.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OS分别为17.2和9.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索拉非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大多数经对症处理后得到缓解。结论: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不能再手术的复发性肝细胞癌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和疾病稳定状态,安全性较好。
作者:叶新平;尚丽明;苏智雄;李佳梅;彭宁;朱广志;苏浩;覃晓;彭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sB7-H3(可溶性B7-H3)对早期判断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AP患者75例(轻度MAP 30例、中度MSAP 20例、重度SAP 25例),对照组为健康(HC)组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腹痛开始24 h血浆sB7-H3值,评价与胰腺炎严重程度关联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及与临床检测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腹痛24 h 血浆sB7-H3值,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3.925, P=0.0002),MAP 组与 HC 相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MSAP 组和 SAP 组均显著高于 HC 组(P<0.05和 P<0.01)和MAP组(P<0.05和P<0.01);SAP组显著高于MSAP组(P<0.01)。 sB7-H3与 LDH、hs-CRP、WBC 呈线性正相关,与ALB、Ca(S)呈线性负相关(均 P<0.05);sB7-H3对判断中度以上胰腺炎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83.3%,判断SAP的敏感度为96%,特异度96%。结论:sB7-H3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早期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同时有很高的敏感度、特异度,与临床判断严重程度指标呈线性相关。
作者:黄坚;张光波;何广胜;沈佳庆;孔小明;沈月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浆膜腔积液中染色体检查是临床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恶性积液的有效方法。受林梓家等[1]的启示,对各种浆膜腔积液采用直接低渗和秋水仙素同时处理的方法,反复摸索处理时间及用量,得到满意的结果,应用于149例积液染色体制备,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振霞;陈良玺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婴儿听力的影响及治疗后的转归。方法:选择87例 CMV感染婴儿,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前常规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对BAEP异常的患儿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在治疗后3个月复查BAEP。结果:BAEP异常者35例(占40.2%),其中双耳异常14例(16.1%),单耳异常21例(24.1%)。BAEP异常表现以Ⅰ波、Ⅲ波波形分化差为主要特点,其次为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延长。对BAEP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月龄与BAEP异常呈负相关关系(r=-0.324, P<0.05);性别与 BAEP 结果行字2检验(字2=5.131,P<0.05),提示男患儿多于女患儿;黄疸指数与 BAEP异常无相关性;BAEP异常婴儿CMV-DNA载量高于BAEP正常婴儿(字2=17.57,P<0.05)。随访结果:35例听力异常患儿中32例复查BAEP ,治愈17例,有效12例,无效3例。结论:CMV 感染可引起婴儿不同程度的听力受损, BAEP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应给予早期干预。
作者:梁丽俊;李文静;白华;田玲玲;孙海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据美国相关研究调查,肿瘤为15岁以下儿童疾病相关的首要死因,白血病是常见的儿科恶性肿瘤[1]。近年来,对于白血病的治疗已有很大进步,但仍存在治疗相关的严重健康问题(如脏器损害、二次肿瘤等),且针对白血病复发的治疗仍缺少有效方案,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有效抗白血病药物。
作者:建磊磊;李占全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的护理配合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行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手术的相关步骤,正确调节和使用胸腔镜等仪器设备,对胸腔镜等特殊器械了解和及时准确的传递,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密切配合术者,是提高手术效率及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
作者:陈洁春;陈柳云;曾庆兵;余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狭窄(MCAS)与轻度认知功能损障碍(MCI)的相关性及他汀类药物改善MCI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选取在本院行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检查的住院或门诊患者636例,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作为认知功能评价指标,筛查 MCI 者158例,其中MCI并MCAS者44例及MCI不并MCAS者58例为治疗组,在常规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d;选取MCI不并MCAS 者56例为对照组,1年后复测MMSE 评分。结果:124例 MCAS 患者中有 MCI 者44例,患病率为35.5%,512例非 MCAS 患者中为 MCI 者114例,患病率为22.3%,两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阿托伐他丁治疗组中 MCI 并 MCAS 患者及 MCI 不并MCAS患者的MMSE得分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MCAS合并MCI组改善更为明显。结论:MCAS与MCI的发生有关,阿托伐他汀钙能改善MCI患者近期记忆力,对合并MCAS 引起的MCI患者疗效更显著。
作者:余科;刘军贤;祁风;张志新;韩玉乐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在肿瘤细胞侵犯颈部血管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4例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16层螺旋CT横截面与多平面影像重建的图像资料,手术切除肿物的经病理检查记录其是否侵犯颈部血管。比较以不同角度为诊断标准下的诊断结果与诊断价值。结果:74例患者中共有35例经病理检查结果证实颈部血管受侵,在横截面图像结果方面,肿瘤包绕颈部血管角度越大,颈部血管受侵的比例就越大。在多平面图像重建结果的表现上,肿瘤的大纵径与肿瘤与血管交界平面的长径所形成的角度越大,血管受侵的比例越大。在诊断标准上,联合使用横截面角度≥135°和多平面重建图像角度≥90°为诊断标准能够获得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77.14%,89.74%,83.78%)。结论:联合使用16层螺旋CT横截面与多平面影像重建的资料能够提高对颈部肿瘤是否侵犯颈部血管的诊断价值。
作者:胡海霞;张永海;王树民;张明;张志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致残率高的外伤性疾病,常常导致患者终身感觉、行为、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功能障碍[1-2]。流行病学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8.7%(约3.7亿)的人口发病,重型颅脑损伤约占20%,将近10%的发病患者死亡[3]。TBI 通过多种机制损伤脑组织,其中创伤性脑出血(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 TICH )是致死的重要原因[4]。本文将主要讨论TICH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王甲义;杨阳;赵宝成;屈延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长期糖皮质激素(GC)治疗对肾小球疾病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量 X 线骨密度仪测定应用 GC 治疗的97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和20例对照组腰椎(L1~L4)、股骨颈、大粗隆的骨密度,用ELISA 法测定骨转换指标(血 I 型原胶原 N 端前肽 PINP 和 I 型胶原交联 C 末端肽CTX-I)的浓度。结果:(1)所有患者各部位骨密度、PINP浓度均较对照组减低,CTX-I 较对照组增加(P 均<0.05);(2)随着应用GC时间的延长及累积剂量的增加,腰椎、股骨颈、大粗隆骨密度及血清PINP浓度呈递减趋势,而血清CTX-I 浓度则呈递增趋势(P 均<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椎、大粗隆骨密度与激素累积使用时间呈负相关(回归系数=-0.470~-0.387,P 均<0.01),PINP、CTX-I浓度与激素累积剂量相关(r=-0.310 vs.0.221,P均<0.05);(4)规律服用维生素D 加钙剂的患者,骨质异常发生率减低(P<0.05)。结论:肾小球疾病患者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可导致骨质异常,联合测定骨密度与骨转换指标有利于早期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
作者:刘晓红;卢文;钱浩;杨洋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外伤性脾破裂是常见的急腹症。2000年9月在天津召开的第六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将脾破裂分四级:Ⅰ级:脾被膜下破裂或被膜及实质轻度损伤,手术所见脾损伤长度<5.0 cm,宽度<1.0 cm;Ⅱ级:脾裂伤≥5.0 cm,深度≥1.0 cm,但脾门未累及,或脾段血管受损;Ⅲ级:脾破裂伤及脾门或脾脏部分离断,或脾叶血管受损;Ⅳ极:脾广泛破裂,或脾蒂、脾动静脉主干受损。脾破裂出血凶猛,不及时手术会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以往主要手术方式为脾切除。近年来,随着脾脏诸多重要功能被发现而逐渐被重视。大限度地保留脾脏功能已经成为治疗脾良性疾病的共识[1-2]。我们发现:对合适的病例,采用解剖式脾段血管结扎止血术,方法简单,又能保留脾功能,易于推广。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研;黄东方;祁付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肢体损伤常常伴有肌腱损伤,常规吻合后肌腱粘连,功能障碍比较常见,有些患者经过多次肌腱粘连松解并功能锻炼术后仍再次发生肌腱粘连。主要原因是腱鞘外伤后遭到破坏,肌腱吻合口的光滑性遭到破坏,在断裂口愈合的同时与周围软组织也愈着在一起。本次研究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即脱细胞异体真皮重建腱鞘结合玻璃酸钠预防肌腱粘连松解后再粘连,解决肌腱粘连松解后再次粘连,以能够更好地恢复手足肌腱损伤后的功能。
作者:崔泽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中的作用。方法:取体质量20~25 g的昆明鼠,腹腔注射 Resiniferatoxin(RTX),建造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模型;通过免疫荧光观察星胶的活化情况;通过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观察小鼠机械痛和热痛变化;观察腹腔和鞘内分别给予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抑制剂(氟代柠檬酸)对MWT、TWL 的影响。结果:与溶剂组相比,RTX组星形胶质细胞明显活化,机械痛阈值显著下调,热痛阈显著上调;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氟代柠檬酸明显抑制机械痛阈下调,对热痛阈无明显影响。结论: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介导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作者:吕靖;刘辉梅;庾俊雄;张睿;向萍;孟磊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材料支架义齿在修复牙列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来我院牙列缺损并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患者570例,根据患者选择的支架材料不同分为Vitallium2000组、纯钛支架组和钴铬合金铸造组,比较患者修复效果。结果:三组就位率(χ2=10.283,P<0.05)和2W 调整率(χ2=16.262,P <0.0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义齿性口炎发生率(χ2=12.773,P<0.05)、咀嚼效率(t=8.194,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χ2=6.028,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支架义齿美观满意度(χ2=2.191,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舒适满意度(χ2=6.827,P<0.05)、语言功能满意度(χ2=6.002,P<0.05)、咀嚼功能满意度(χ2=5.838,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itallium2000支架义齿较纯钛和钴铬合金支架义齿小而轻、强度好、义齿稳固,且其不致敏、不变色、无异味,确保了义齿的美观性、舒适度和提高咀嚼效率,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苏勤;徐萍;金松;韩前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多因素对于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影响,为其合理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15例。回顾期间的5个相关影响因素:致病原因、年龄、骨折类型、手术时机、术后康复。采用Harri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价术后疗效。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等级分组资料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后P<0.05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2.2±4.6)个月]。末次Harris功能评分:52~98分,平均(73.6±10.4)分,依据评判标准结果:优72例,良28例,一般15例,差0例,优良率86.95%。单因素分析,术后疗效不受年龄、致病原因影响。 Logistic 回归分析:骨折类型系数值=-1.508,P=0.003;手术时机系数值=-1.419,P=0.009;术后康复系数值1.351,P=0.000。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InterTAN治疗,临床疗效满意。建议尽早行手术治疗,并进行术后康复锻炼。
作者:高冲;徐静;宫福良;李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找出危重症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探明预防胃肠功能障碍的措施。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PICU住院的危重症患儿,对胃肠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28例中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患儿766例,抗生素、循环不良及卧床时间是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的前三位因素。卧床时间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呈正相关,卧床3、7、14 d以上发生率分别为30.3%、62.0%、90.0%(P<0.05);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儿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2.2%,未使用抗生素的患儿发生率为32.8%,未使用抗生素组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广谱抗生素组(P<0.05);其中使用红霉素的患儿发生率为32.1%,与未使用抗生素组患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抗生素使用、循环障碍及卧床时间是危重症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红霉素可能对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作者:刘军;代东伶;蔡华波;曾祥士;周少明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