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腔镜入路与胸骨劈开入路行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分析

罗志强;黄健;梁宇强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 胸腺扩大切除术, 电视胸腔镜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下经右胸或左胸入路和经续贯双侧胸腔 VATS 入路及胸骨劈开切口入路三种不同手术径路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症的优缺点。方法:回顾2008年7月至2014年1月我院65例(VATS 经右胸或左胸入路32例,经续贯双侧胸腔 VATS 入路12例,胸骨劈开入路21例)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三种不同手术路径各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VATS经右胸或左胸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经续贯双侧胸腔VATS入路组及胸骨劈开入路组(P<0.05)。三组中术后并发症及重症肌无力缓解情况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扩大切除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手段。VATS经右胸或左胸入路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安全可行、效果良好,并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与传统胸骨劈开及经续贯双侧胸腔 VATS 入路行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比较,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直接低渗和秋水仙素同时处理在浆膜腔积液检查中的应用

    浆膜腔积液中染色体检查是临床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恶性积液的有效方法。受林梓家等[1]的启示,对各种浆膜腔积液采用直接低渗和秋水仙素同时处理的方法,反复摸索处理时间及用量,得到满意的结果,应用于149例积液染色体制备,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振霞;陈良玺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作者校对稿校对注意事项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软骨样脂肪瘤影像学表现1例

    患者,女,16岁。自述6 d 前无意中发现左侧腰部脊柱旁有约拳头大小包块,久坐左下肢有麻木、抽筋感。检查示左侧腰背部脊柱旁触及一约10 cm ×10 cm 大小包块,质硬,边界不清,压痛,活动度差,无波动感,表面皮肤颜色正常,无溃破,听诊无血管杂音。双下肢肌力5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Babinski征(-),足趾感觉、运动可,末梢循环可,髋关节活动可,托马斯征(-)。手术中见腰4、5骶1左侧椎板外肿块,大小约15 cm ×10 cm ,形态不规则,质硬,远端局部呈囊性,边界尚清楚,完整切除肿块。

    作者:宋浩;刘琳;谭光喜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血清及胎盘中PLGF、sEng的表达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研究

    早发型子痫前期是指发生在孕34周以前的子痫前期[1],发病早,进展迅速,严重威胁着母婴的安全[2]。由于其病理生理改变早于临床症状发生,因此,如能够寻找一种早期预测子痫前期的方法,先于临床症状而进行有效干预,将对子痫前期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表明,胎盘缺血、血管内皮损伤与早发型子痫前期密切相关[3]。本文通过检测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可溶性内皮因子(sEng)水平在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中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两者与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发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丽萍;侯俊德;冯海芹;申自玮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4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在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35例和健康人2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被研究者外周血TLR4的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CTLA-4的表达情况。结果:高血压患者的外周血TLR4表达率为(8.63±1.16)%,显著高于对照组(5.27±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6,P<0.05);高血压患者的外周血 CTLA-4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高血压患者 CTLA-4阳性率与 TC、LDL-C 呈正相关(P <0.05);TLR4与CTLA-4值呈正相关(r=0.886,P<0.05)。结论:TLR4及CTLA-4在高血压患者中高表达,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作者:陈思;周忠;景胜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多普勒超声测定肝硬化患者肝动脉血流参数与Fibroscan测值的相关性分析

    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显像仪和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观察肝硬化患者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肝脏弹性成像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小飞;梁雄波;熊晓青;唐永丽;陈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价盆底表面肌电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ROC曲线评价盆底表面肌电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对90例盆底失弛缓患者(盆底失弛缓组)和101例无症状人群(无症状组)采集表面肌电值,检测指标包括波幅、变异系数、反应时间和中值频率,并绘制ROC曲线。结果:盆底失弛缓组患者前基线静息波幅大于无症状组(P<0.05);快速收缩和持续收缩阶段收缩波幅小于无症状组(P<0.05);持续收缩和耐久收缩阶段变异系数明显大于无症状组(P<0.05);持续收缩阶段变异系数ROC 曲线下面积为0.883,临界值为0.35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4%和71.1%;耐久收缩阶段变异系数ROC 曲线下面积为0.825,临界值为0.30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9%和67.8%。结论:持续收缩和耐久收缩阶段的变异系数可以作为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有价值的临床诊断指标。

    作者:薛雅红;丁曙晴;丁义江;王静;李敏;曹建葆;倪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鼠肺CD4+T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后处理对在体缺血再灌注损伤鼠肺CD4+T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并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 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 Sham组开胸游离左肺门穿阻断带而不结扎持续180 min;IR组缺血60 min后再灌注120 min;IPostC组缺血60 min后给予重复3次的5 min 灌注和5 min 缺血的后处理,继以恢复血供行再灌注90 min。3组实验结束后均留取左肺组织用于测定CD4+T细胞、IL-17、IL-8含量。留取小块肺组织测定肺湿/干重比(W/D),并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Sham组肺组织W/D明显低于IR组和IPostC组,IPostC组肺组织W/D 明显低于IR组(P<0.05)。镜下显示Sham 组肺间质及肺泡较完整,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IR组均出现肺泡水肿,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肺间质增宽并有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内有较多血清成分渗出,损伤明显。 IPostC组肺间质轻度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IR组明显减轻,肺泡较完整。免疫组化监测肺组织中Sham组IL-8、IL-17及CD4+T的表达明显低于IR组和IPostC组(P<0.05);IPostC组肺组织中IL-8、IL-17及CD4+T的表达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能明显减轻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肺CD4+T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有关。

    作者:张大勇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并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26个月。结果: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术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髋关节关节功能恢复更佳(P<0.05)。结论:相对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兴艳;陈苏;郭风劲;李光辉;游洪波;陈安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NF-κB与甲状腺癌的研究进展

    核因子-KappaB(NF-κB)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它参与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炎症反应、细胞生长发育、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而调控异常会引起炎症、自身免疫及肿瘤等疾病的发生。目前,国内外研究发现,在乳腺癌、胰腺癌、白血病、甲状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1-4],NF-κB 的活性明显增高。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死亡率逐年增高,其发病与癌基因的激活、细胞增殖和凋亡、侵袭和转移有关,因此,探索分子靶向治疗对其治疗有重要意义[5]。本文就 NF-κB的特性及与甲状腺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后续甲状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宋玉玲(综述);刘长梅(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经皮胆道硬镜在治疗肝胆管结石近期、远期疗效的研究

    目的:研究经皮胆道硬镜在治疗肝胆管结石近期、远期疗效。方法:采集2004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们行手术治疗的17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纳入研究。经皮肝胆道硬镜碎石术(A组)83例,腹腔镜探查取石术(B组)8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 组和B 组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7.5±68.7)min,0 mL,(22.6±23.8)min,(201.7±195.7)mL和(223.2±51.4)min,(278.1±144.6)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的即刻结石残留率为2.4%、终结石残留率4.8%、复发胆管炎4.8%;B组分别为18.4%、23.0%、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结石复发率为12.0%与B组的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经皮肝胆道硬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安全、微创、有效,其短期疗效、远期疗效均优于腹腔镜探查取石术组。

    作者:王平;陈小伍;叶琛;周子萱;刘衍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Ligasure痔切除与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关于痔病手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其特点,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痔切除术自国外开展以来,其安全、省时、出血少、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正逐渐被肛肠外科界认识和接受[1]。我科于2013年3-9月开始应用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 痔切除术手术30例,与采用内注内扎外切术(改良Milligan-Morgan术)30例进行临床对比。为评价二者治疗效果,对这两种术式进行了前瞻、随机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袁和学;罗芳;陈丽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改良Sugiura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分析改良 Sugiura 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03月到2012年03月在我院接受改良Sugiura 手术患者资料,分为血栓组及非血栓组,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术前化验检查结果、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纳入标准97例患者,39例有门静脉血栓形成,58例无门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发生率为40.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提示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与术前白细胞水平、术前门静脉宽度、术前内镜治疗次数等因素相关。结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术前白细胞水平、术前门静脉宽度及术前内镜治疗次数等因素是改良Sugiura 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而单纯血小板水平与门静脉系统血栓无直接关系。对术前高危患者开展有针对性抗凝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李宝亮;张珂;赫嵘;黄容海;贾哲;鲁岩;丁振昊;李勤涛;郭立民;张维;蒋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本刊对如何鉴定重复发表论文的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闭环靶控输注下不同镇静麻醉深度对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镇静深度即脑电双频指数(bispeetral index, BIS)值为45和55时,对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患者31例,随机分为两组。使用闭环靶控输注技术, A 组的 BIS 为45,B组的BIS为55。记录围术期12个时间点即术前、气管插管后即刻、手术开始、手术开始后20、40、60、80、100、120 min、手术结束、拔出气管导管即刻、出手术室前的无创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平均动脉压两组间比较,B组T2、T11同A组相应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B组组内比较T2、T11比T1时点差异有显著性。心率两组间比较B组T5、T10时点比A组有显著升高;B组T5、T6时点同T1相比有显著性升高。结论:BIS 45同BIS 55的麻醉深度相比能更好地保持围术期血压和心率平稳。

    作者:王煜;赵军;张玲;于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急性心梗介入手术中反复室颤的发生与酒石酸美托洛尔干预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介入手术中反复室颤的发生因素,分析酒石酸美托洛尔干预结合护理的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所有患者都积极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配合使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组在围手术期配合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所有患者在介入期间给予积极的心理、认知与行为干预。结果:介入手术中发生反复室颤17例,发病率为9.44%。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心功能分级、美托洛尔应用与年龄是导致急性心梗介入手术中反复室颤的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干预后经过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LVEDD、LVESD、LVEF等心功能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上述值在干预后的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的焦虑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评分都明显下降,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梗介入手术中反复室颤的发生多与自身状况有关,酒石酸美托洛尔结合积极的行为、认知与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预后疗效,改善心功能,缓解焦虑症状,有利于自身疾病的恢复。

    作者:黄雪汝;王瑜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12例诊治体会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 DPN )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高血糖毒性及微血管病变,引起神经缺血、缺氧,氧化应激增强,终导致神经损伤有关[2]。持续性高血糖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展的重要因素,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其发生和发展[3-4]。 DPN中颅神经病变较为少见,多累及Ⅲ、Ⅳ、Ⅵ颅神经,其所致眼肌麻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积极治疗。我科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共收治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12例,经前列腺素 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rostaglandin E1, lipo-PGE1)联合甲钴胺及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后均获治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颖;陈建斌;钟美娣;李志琛;梅伟群;俞婷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广泛生物学作用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TRH)是下丘脑中第一个被发现的促垂体激素,其经典的功能是通过调节垂体中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SH)的分泌来维持甲状腺激素的稳态,此外也调节其他垂体激素的释放[1]。近年研究发现,TRH 的功能并不局限于脑的垂体,而是广泛分布在体内多个系统,发挥着多种多样的生理作用。

    作者:夏冰;王钢;王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创伤性脑出血研究新进展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致残率高的外伤性疾病,常常导致患者终身感觉、行为、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功能障碍[1-2]。流行病学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8.7%(约3.7亿)的人口发病,重型颅脑损伤约占20%,将近10%的发病患者死亡[3]。TBI 通过多种机制损伤脑组织,其中创伤性脑出血(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 TICH )是致死的重要原因[4]。本文将主要讨论TICH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王甲义;杨阳;赵宝成;屈延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阿托伐他汀钙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瘦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60位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组及安慰剂组,分别予阿托伐他汀钙及安慰剂治疗3个月,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血清瘦素、C反应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及血脂的影响。结果: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后,阿托伐他汀钙组血清瘦素、C 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显著降低(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P<0.01)。阿托伐他汀钙对于转铁蛋白、白蛋白没有影响。安慰剂组上述参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对瘦素的抑制作用证明阿托伐他汀钙对2型糖尿病肾病具有降血脂以外的益处。

    作者:万青松;谢红萍;杨波;欧继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