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陈建斌;钟美娣;李志琛;梅伟群;俞婷婷
目的:探讨特异性核基质蛋白-4(BLCA-4)、膀胱癌抗原(UBC)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56例膀胱癌患者、26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尿液BLCA-4、UBC 的含量,并行尿脱落细胞检查,分析评价BLCA-4、UBC 在膀胱癌诊断中的意义。结果:膀胱癌患者BLCA-4、UBC 检测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检查(P<0.05)。但 BLCA-4、UBC 两者之间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LCA-4、UBC在肿瘤不同分级和分期中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BLCA-4、UBC可提高膀胱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可操作性及重复性高,结果比较客观,在膀胱癌的诊断及随诊将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益恒;周念;徐勋;张湛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E2F1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446的凋亡调节作用。方法:构建转录因子E2F1的重组质粒,经脂质体导入H446细胞,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采用适时定量PCR法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转染前后细胞转录因子E2F1的mRNA与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E2F1干扰的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其E2F1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及未转染组明显降低。转染后的细胞株凋亡率较转染前及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 <0.05)。转染后的细胞株抗凋亡蛋白Bcl-2较空白对照组及未转染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转录因子E2F1在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446中起促进凋亡的作用,有可能通过影响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参与调控细胞凋亡过程。
作者:苏珊;黄惠怡;邹建军;岑文昌;张贤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Segond骨折是指胫骨平台外侧的撕脱骨折[1]主要为膝关节屈曲位受到过度内旋及内翻暴力造成的,此类骨折临床并不少见,因骨折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生机制与此基本一致,往往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若对该骨折认识不足而漏诊,通常发生膝关节不稳。2000年1月至2011年7月我科收治Segond 骨折23例采用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修复,获得满意的复位和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明;夏春明;何振华;胡阿威;汪平;刘胜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介入手术中反复室颤的发生因素,分析酒石酸美托洛尔干预结合护理的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所有患者都积极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配合使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组在围手术期配合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所有患者在介入期间给予积极的心理、认知与行为干预。结果:介入手术中发生反复室颤17例,发病率为9.44%。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心功能分级、美托洛尔应用与年龄是导致急性心梗介入手术中反复室颤的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干预后经过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LVEDD、LVESD、LVEF等心功能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上述值在干预后的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的焦虑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评分都明显下降,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梗介入手术中反复室颤的发生多与自身状况有关,酒石酸美托洛尔结合积极的行为、认知与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预后疗效,改善心功能,缓解焦虑症状,有利于自身疾病的恢复。
作者:黄雪汝;王瑜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分离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BV2小胶质细胞进行常规培养传代。实验分为 PBS 对照组(A 组)、PBS 联合MSCs处理组(B组)、LPS 刺激组(C组)、LPS 联合MSCs干预组(D组)。 BV2小胶质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培养过夜后,按上述实验分组处理,24 h后收集各组培养上清液用于后续实验检测。显微镜下观察BV2小胶质细胞形态变化,Griess法检测NO浓度,ELISA法检测TNF-α、IL-1β的含量。结果:MSCs可以改善活化小胶质细胞的细胞形态;C组中LPS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后,培养上清NO、IL-1β、TNF-α的含量明显上升(P<0.05);D组中予MSCs处理后NO、IL-β、TNF-α释放显著减少(P<0.05)。结论:MSCs明显降低活化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其可能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中MSCs通过非直接接触的方式作用于小胶质细胞,推测没有进入脑内的MSCs对活化小胶质细胞亦有抑制作用。
作者:周小琳;罗向阳;何展文;李栋方;李平甘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早发型子痫前期是指发生在孕34周以前的子痫前期[1],发病早,进展迅速,严重威胁着母婴的安全[2]。由于其病理生理改变早于临床症状发生,因此,如能够寻找一种早期预测子痫前期的方法,先于临床症状而进行有效干预,将对子痫前期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表明,胎盘缺血、血管内皮损伤与早发型子痫前期密切相关[3]。本文通过检测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可溶性内皮因子(sEng)水平在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中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两者与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发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丽萍;侯俊德;冯海芹;申自玮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性疾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主要由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引起,同时伴有显著的肺外效应。其高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医疗、经济负担。目前 COPD常规药物治疗主要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或)长效β受体激动剂,但是由于 COPD 患者存在着典型的肺外效应(全身性异常炎症反应),所以单纯针对肺局部的吸入性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我们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途径。胆固醇及其合成途径中间产物(甲羟戊酸、异戊二烯、牻牛儿焦磷酸等)是多种蛋白表达、酶类活化、细胞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细胞骨架稳定、细胞膜结构和流动性、线粒体功能、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有着重要作用[1]。近期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胆胆固醇及其合成途径中间产物的生成,在降脂以外还有抗蛋白酶、抗炎、抗氧化、等多重功效,在治疗肺部疾患的同时,对其肺外效应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为COPD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目前他汀类药物在 COPD 及其并发症中的潜在效用做一综述。
作者:杨凯;刘跃建;郭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患者,女,16岁。自述6 d 前无意中发现左侧腰部脊柱旁有约拳头大小包块,久坐左下肢有麻木、抽筋感。检查示左侧腰背部脊柱旁触及一约10 cm ×10 cm 大小包块,质硬,边界不清,压痛,活动度差,无波动感,表面皮肤颜色正常,无溃破,听诊无血管杂音。双下肢肌力5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Babinski征(-),足趾感觉、运动可,末梢循环可,髋关节活动可,托马斯征(-)。手术中见腰4、5骶1左侧椎板外肿块,大小约15 cm ×10 cm ,形态不规则,质硬,远端局部呈囊性,边界尚清楚,完整切除肿块。
作者:宋浩;刘琳;谭光喜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sB7-H3(可溶性B7-H3)对早期判断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AP患者75例(轻度MAP 30例、中度MSAP 20例、重度SAP 25例),对照组为健康(HC)组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腹痛开始24 h血浆sB7-H3值,评价与胰腺炎严重程度关联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及与临床检测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腹痛24 h 血浆sB7-H3值,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3.925, P=0.0002),MAP 组与 HC 相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MSAP 组和 SAP 组均显著高于 HC 组(P<0.05和 P<0.01)和MAP组(P<0.05和P<0.01);SAP组显著高于MSAP组(P<0.01)。 sB7-H3与 LDH、hs-CRP、WBC 呈线性正相关,与ALB、Ca(S)呈线性负相关(均 P<0.05);sB7-H3对判断中度以上胰腺炎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83.3%,判断SAP的敏感度为96%,特异度96%。结论:sB7-H3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早期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同时有很高的敏感度、特异度,与临床判断严重程度指标呈线性相关。
作者:黄坚;张光波;何广胜;沈佳庆;孔小明;沈月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是眼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理过程,多见于视网膜血管阻塞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疾病。炎症反应学说参与RIRI 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视网膜缺血和血流再灌通时发生随血流聚集的TNF-α、IL-6、ICAM-1等炎性介质增多,产生炎症级联反应引起视网膜损伤。业已证实,TNF-α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促炎因子参与 RIRI ,综述如下。
作者:宋庆磊;张海江;霍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观察PDA早产儿治疗临床资料,72例经心脏彩超诊断有临床表现的 PDA 的早产儿分为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组(18例)和口服布洛芬对照组(54例),观察两组 PDA 关闭率、副作用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关闭率分别为66.7%(12例)和70.4%(3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7,P=0.768)。除但治疗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外(P<0.05),两组患儿在少尿、NEC、肾功能异常、IVH3-4级发生率寄消化道出血等药物副作用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酰氨基酚在治疗PDA方面的疗效与布洛芬接近,且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适合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捷;杨传忠;张谦慎;连朝辉;董国庆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比较单相与双相抑郁患者执行功能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释放功能的差异。方法:对32例单相与31例双相抑郁患者于0、4和8周进行连线测验(TMT)、彩色文字阅读测验(Stroop-C、Stroop-CW ),同步测定24 h 尿17-羟皮质醇、24 h 尿游离皮质酮、血浆皮质醇,进行组间比较,并与28例健康者对照。结果:0和4周抑郁组的TMT-A、TMT-B、Stroop-C、Stroop-CW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血浆皮质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周单相组TMT-B、Stroop-C均显著长于双相组(P<0.01)。单相组和双相组0周血浆皮质醇低谷浓度不出现于12:00 AM ,午夜低谷现象消失,至4周午夜分泌低谷现象恢复。结论:在执行功能和HPA轴释放功能方面,单相与双相抑郁存在差异,需加以关注。
作者:李宏伟;高镇松;吴强;黄佩珊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常规 CT 扫描诊断视神经管骨折比较困难,容易漏诊,我们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间对42例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视神经管薄层 CT 扫描及图像重建,探讨其在视神经管骨折诊断中应用,报告如下。
作者:陈汉民;陈少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导致婴幼儿出现腹泻的主要因素,其能够致使婴幼儿水电解质受到影响,情况严重者,甚至还会对生命造成威胁[1]。尽管近两年加大了轮状病毒肠炎的免疫机制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力度,但至今仍未得到统一定论,当根据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在该病的发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异常变化可以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10(IL-10)与白细胞介素-2(IL-2)起到了主要的作用[2]。在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治疗中,布拉酵母菌的应用非常广泛,根据多项研究数据显示,其治疗效果都非常的理想。本次研究对轮状病毒肠炎治疗中布拉酵母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旨在为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张敏;陈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找出危重症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探明预防胃肠功能障碍的措施。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PICU住院的危重症患儿,对胃肠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28例中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患儿766例,抗生素、循环不良及卧床时间是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的前三位因素。卧床时间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呈正相关,卧床3、7、14 d以上发生率分别为30.3%、62.0%、90.0%(P<0.05);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儿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2.2%,未使用抗生素的患儿发生率为32.8%,未使用抗生素组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广谱抗生素组(P<0.05);其中使用红霉素的患儿发生率为32.1%,与未使用抗生素组患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抗生素使用、循环障碍及卧床时间是危重症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红霉素可能对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作者:刘军;代东伶;蔡华波;曾祥士;周少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显像仪和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观察肝硬化患者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肝脏弹性成像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小飞;梁雄波;熊晓青;唐永丽;陈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方法:89例诊断为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 TACE 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仅给予TACE治疗,随访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3及6个月后的肝功能、凝血功能、HBV DNA水平和治疗3、6、12及24个月后的生存例数。结果: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治疗组AL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TA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HBV DN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24个月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 TACE 基础上给予抗病毒治疗可明显降低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的 ALT水平,改善PTA水平,降低HBV DNA含量,提高其生存率。
作者:王满;赵立群;徐峰;朱豫萌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研究经皮胆道硬镜在治疗肝胆管结石近期、远期疗效。方法:采集2004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们行手术治疗的17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纳入研究。经皮肝胆道硬镜碎石术(A组)83例,腹腔镜探查取石术(B组)8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 组和B 组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7.5±68.7)min,0 mL,(22.6±23.8)min,(201.7±195.7)mL和(223.2±51.4)min,(278.1±144.6)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的即刻结石残留率为2.4%、终结石残留率4.8%、复发胆管炎4.8%;B组分别为18.4%、23.0%、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结石复发率为12.0%与B组的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经皮肝胆道硬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安全、微创、有效,其短期疗效、远期疗效均优于腹腔镜探查取石术组。
作者:王平;陈小伍;叶琛;周子萱;刘衍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疏肝理肺方对慢性应激条件下哮喘大鼠肺组织TGF-β1和Smad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应激哮喘组、地塞米松组、疏肝理肺组。采用卵蛋白(OVA)致敏激发哮喘,同时加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法(CUMS)复制慢性应激条件下哮喘大鼠模型,第15天开始,治疗组每天以地塞米松及疏肝理肺方灌胃。 HE染色作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肺组织TGF-β1及Smad3的表达水平。结果:应激哮喘组大鼠支气管壁面积和气道平滑肌面积较正常对照组增厚;与其相比,地塞米松组及疏肝理肺组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应激哮喘组大鼠肺组织 TGF-β1及 Smad3的蛋白和 mRNA 表达均明显升高(P <0.05);地塞米松及疏肝理肺组TGF-β1及Smad3的蛋白和mRNA表达较应激哮喘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疏肝理肺法具有改善慢性应激条件下哮喘大鼠模型气道重塑的作用,此作用可能通过减少TGF-β1及Smad3的表达而实现。
作者:孙天寿;易桂生;郑红;刘凯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婴儿听力的影响及治疗后的转归。方法:选择87例 CMV感染婴儿,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前常规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对BAEP异常的患儿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在治疗后3个月复查BAEP。结果:BAEP异常者35例(占40.2%),其中双耳异常14例(16.1%),单耳异常21例(24.1%)。BAEP异常表现以Ⅰ波、Ⅲ波波形分化差为主要特点,其次为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延长。对BAEP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月龄与BAEP异常呈负相关关系(r=-0.324, P<0.05);性别与 BAEP 结果行字2检验(字2=5.131,P<0.05),提示男患儿多于女患儿;黄疸指数与 BAEP异常无相关性;BAEP异常婴儿CMV-DNA载量高于BAEP正常婴儿(字2=17.57,P<0.05)。随访结果:35例听力异常患儿中32例复查BAEP ,治愈17例,有效12例,无效3例。结论:CMV 感染可引起婴儿不同程度的听力受损, BAEP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应给予早期干预。
作者:梁丽俊;李文静;白华;田玲玲;孙海峰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