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普勒超声测定肝硬化患者肝动脉血流参数与Fibroscan测值的相关性分析

程小飞;梁雄波;熊晓青;唐永丽;陈萍

关键词:超声多普勒, 超声测定, 肝硬化, 患者, 肝动脉, 血流参数, 测值, 瞬时弹性成像, 血流动力学改变, 现报告如下, 显像仪, 技术观, 应用, 肝脏, 彩色
摘要: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显像仪和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观察肝硬化患者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肝脏弹性成像情况,现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4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在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35例和健康人2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被研究者外周血TLR4的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CTLA-4的表达情况。结果:高血压患者的外周血TLR4表达率为(8.63±1.16)%,显著高于对照组(5.27±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6,P<0.05);高血压患者的外周血 CTLA-4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高血压患者 CTLA-4阳性率与 TC、LDL-C 呈正相关(P <0.05);TLR4与CTLA-4值呈正相关(r=0.886,P<0.05)。结论:TLR4及CTLA-4在高血压患者中高表达,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作者:陈思;周忠;景胜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可溶性B7-H3在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sB7-H3(可溶性B7-H3)对早期判断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AP患者75例(轻度MAP 30例、中度MSAP 20例、重度SAP 25例),对照组为健康(HC)组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腹痛开始24 h血浆sB7-H3值,评价与胰腺炎严重程度关联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及与临床检测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腹痛24 h 血浆sB7-H3值,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3.925, P=0.0002),MAP 组与 HC 相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MSAP 组和 SAP 组均显著高于 HC 组(P<0.05和 P<0.01)和MAP组(P<0.05和P<0.01);SAP组显著高于MSAP组(P<0.01)。 sB7-H3与 LDH、hs-CRP、WBC 呈线性正相关,与ALB、Ca(S)呈线性负相关(均 P<0.05);sB7-H3对判断中度以上胰腺炎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83.3%,判断SAP的敏感度为96%,特异度96%。结论:sB7-H3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早期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同时有很高的敏感度、特异度,与临床判断严重程度指标呈线性相关。

    作者:黄坚;张光波;何广胜;沈佳庆;孔小明;沈月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干细胞移植对视神经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视神经损伤是许多眼部疾病导致视功能损害的共同作用环节,其病理改变均为RGCs 的不可逆丢失,严重时造成患者视神经萎缩和视功能丧失。视神经损伤后其轴突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轴浆运输阻滞导致营养因子缺乏,多方面因素使神经元生存的微环境发生改变,引起RGCs 的继发性变性死亡[1]。目前临床上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行视神经管减压术及给予神经营养物质,但视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一样再生能力极弱。干细胞因其具备自我更新、强大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为视神经损伤的治疗开辟了新道路。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各类干细胞在视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琪瑶;曹霞;马林昆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丙酮酸乙酯对TDI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上皮细胞黏附连接蛋白E-cadherin的影响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上皮细胞黏附连接蛋白E-cadherin 表达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哮喘组第1天、第8天予0.3%TDI耳背致敏,第15、18、21天予3%TDI激发,每次激发前1 h按100 mg/kg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第1天、第8天予AOO(丙酮和橄榄油)致敏,余同哮喘组。 EP治疗组,同哮喘组,但在激发前1 h按100 mg/kg 腹腔注射EP。第22天检测各组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淋巴上清IL-4、IFN-γ及血清IgE ,用免疫组化及WB测定肺组织E-cadherin。结果:哮喘组气道高反应性、淋巴上清IL-4、IFN-γ及血清IgE均高于对照组,EP干预后显著降低。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结果示,对照组E-cadherin 均匀致密分布于气道上皮细胞连接处,哮喘组 E-cadherin分布混乱、减少,EP干预能显著减少E-cadherin 的破坏。结论:EP可以减少TDI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上皮细胞E-cadherin 的破坏。

    作者:梁俊杰;唐海雄;赵海金;宋甲富;姚利红;董航明;蔡绍曦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价盆底表面肌电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ROC曲线评价盆底表面肌电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对90例盆底失弛缓患者(盆底失弛缓组)和101例无症状人群(无症状组)采集表面肌电值,检测指标包括波幅、变异系数、反应时间和中值频率,并绘制ROC曲线。结果:盆底失弛缓组患者前基线静息波幅大于无症状组(P<0.05);快速收缩和持续收缩阶段收缩波幅小于无症状组(P<0.05);持续收缩和耐久收缩阶段变异系数明显大于无症状组(P<0.05);持续收缩阶段变异系数ROC 曲线下面积为0.883,临界值为0.35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4%和71.1%;耐久收缩阶段变异系数ROC 曲线下面积为0.825,临界值为0.30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9%和67.8%。结论:持续收缩和耐久收缩阶段的变异系数可以作为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有价值的临床诊断指标。

    作者:薛雅红;丁曙晴;丁义江;王静;李敏;曹建葆;倪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危重症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找出危重症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探明预防胃肠功能障碍的措施。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PICU住院的危重症患儿,对胃肠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28例中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患儿766例,抗生素、循环不良及卧床时间是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的前三位因素。卧床时间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呈正相关,卧床3、7、14 d以上发生率分别为30.3%、62.0%、90.0%(P<0.05);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儿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2.2%,未使用抗生素的患儿发生率为32.8%,未使用抗生素组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广谱抗生素组(P<0.05);其中使用红霉素的患儿发生率为32.1%,与未使用抗生素组患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抗生素使用、循环障碍及卧床时间是危重症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红霉素可能对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作者:刘军;代东伶;蔡华波;曾祥士;周少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疏肝理肺方对慢性应激条件下哮喘大鼠肺组织中TGF-β1和Smad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疏肝理肺方对慢性应激条件下哮喘大鼠肺组织TGF-β1和Smad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应激哮喘组、地塞米松组、疏肝理肺组。采用卵蛋白(OVA)致敏激发哮喘,同时加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法(CUMS)复制慢性应激条件下哮喘大鼠模型,第15天开始,治疗组每天以地塞米松及疏肝理肺方灌胃。 HE染色作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肺组织TGF-β1及Smad3的表达水平。结果:应激哮喘组大鼠支气管壁面积和气道平滑肌面积较正常对照组增厚;与其相比,地塞米松组及疏肝理肺组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应激哮喘组大鼠肺组织 TGF-β1及 Smad3的蛋白和 mRNA 表达均明显升高(P <0.05);地塞米松及疏肝理肺组TGF-β1及Smad3的蛋白和mRNA表达较应激哮喘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疏肝理肺法具有改善慢性应激条件下哮喘大鼠模型气道重塑的作用,此作用可能通过减少TGF-β1及Smad3的表达而实现。

    作者:孙天寿;易桂生;郑红;刘凯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150例胃肠息肉患者应用内镜治疗的效果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胃肠息肉是由胃肠黏膜慢性炎症引起的局部黏膜增生肥厚,进而形成的黏膜隆起样病变或腺瘤、错构瘤等[1]。胃肠息肉具有癌变倾向,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一旦发现,需及时治疗。传统治疗方式疗效低,风险大,预后差,目前多采用内镜下治疗。我院特纳入150例胃肠息肉患者应用内镜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艳;郭锋;戴一青;金革;黄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艾滋病和非艾滋病患者并发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与非艾滋病患者并发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艾滋病与非艾滋病并P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实验室指标及病理资料。结果: AIDS并发PC组全身症状较非AIDS组多(P<0.05);两组呼吸系统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结果示 AIDS 组 CD3+T 淋巴细胞数和 CD4+T 细胞数显著低于非 AIDS 组(P <0.05)。AIDS组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阳性率明显低于非AIDS组(P<0.05)。两组病理类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示AIDS组更容易出现混合性病变,而非AIDS组则更容易出现结节影。经过治疗,恶化和死亡的患者在 AIDS 组有14例(33.3%),显著高于非 AIDS 组(3例,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 并PC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缺乏特异性表现,病理活检为主要确诊手段,转归过程中出现恶化、死亡的患者明显高于非AIDS患者。

    作者:彭平;余成秀;蔡卫平;罗洁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多因素对于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影响,为其合理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15例。回顾期间的5个相关影响因素:致病原因、年龄、骨折类型、手术时机、术后康复。采用Harri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价术后疗效。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等级分组资料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后P<0.05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2.2±4.6)个月]。末次Harris功能评分:52~98分,平均(73.6±10.4)分,依据评判标准结果:优72例,良28例,一般15例,差0例,优良率86.95%。单因素分析,术后疗效不受年龄、致病原因影响。 Logistic 回归分析:骨折类型系数值=-1.508,P=0.003;手术时机系数值=-1.419,P=0.009;术后康复系数值1.351,P=0.000。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InterTAN治疗,临床疗效满意。建议尽早行手术治疗,并进行术后康复锻炼。

    作者:高冲;徐静;宫福良;李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在小鼠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中的作用。方法:取体质量20~25 g的昆明鼠,腹腔注射 Resiniferatoxin(RTX),建造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模型;通过免疫荧光观察星胶的活化情况;通过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观察小鼠机械痛和热痛变化;观察腹腔和鞘内分别给予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抑制剂(氟代柠檬酸)对MWT、TWL 的影响。结果:与溶剂组相比,RTX组星形胶质细胞明显活化,机械痛阈值显著下调,热痛阈显著上调;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氟代柠檬酸明显抑制机械痛阈下调,对热痛阈无明显影响。结论: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介导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作者:吕靖;刘辉梅;庾俊雄;张睿;向萍;孟磊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三种不同材料支架义齿对临床修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材料支架义齿在修复牙列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来我院牙列缺损并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患者570例,根据患者选择的支架材料不同分为Vitallium2000组、纯钛支架组和钴铬合金铸造组,比较患者修复效果。结果:三组就位率(χ2=10.283,P<0.05)和2W 调整率(χ2=16.262,P <0.0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义齿性口炎发生率(χ2=12.773,P<0.05)、咀嚼效率(t=8.194,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χ2=6.028,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支架义齿美观满意度(χ2=2.191,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舒适满意度(χ2=6.827,P<0.05)、语言功能满意度(χ2=6.002,P<0.05)、咀嚼功能满意度(χ2=5.838,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itallium2000支架义齿较纯钛和钴铬合金支架义齿小而轻、强度好、义齿稳固,且其不致敏、不变色、无异味,确保了义齿的美观性、舒适度和提高咀嚼效率,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苏勤;徐萍;金松;韩前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单管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认识不断加深、更新,乳腺癌的治疗趋势由可耐受的大治疗向有效的小治疗发展,保乳手术成为Ⅰ、Ⅱ期乳腺癌的首选,但改良根治术这一基本术式,在不具备保乳条件的患者以及基层医院,仍然常规开展。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容易出现皮下积液、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0%~20%,甚至可高达35%以上[1]。

    作者:周奇峰;贾华;杨国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咪达唑仑-地佐辛-丙泊酚复合麻醉在胃食管反流病微量射频治疗中的应用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反酸、胃灼热、反食等,常伴有“哮喘”或仅以“哮喘”样症状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内镜下微量射频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方法,放置内镜及微量射频管时常诱发恶心、呕吐、呛咳甚至躁动。

    作者:何庆标;王育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Discoscope内窥镜于声门显露困难患者气管插管术后吞咽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Disposcope 内窥镜与Macintosh 喉镜对用于声门显露困难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吞咽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经气管插管全麻患者36例,Macintosh喉镜显露Cormach-Lehane 分级Ⅲ或Ⅳ级,随机分为两组(n=18),Disposcope 内窥镜组(D组)和Macintosh喉镜(M组)。记录声门显露率、插管成功情况和拔管后30 min、1、3 d吞咽痛VAS评分。结果:与M组相比,D组声门成功显露率与1次插管成功率明显增加(P<0.05);拔管后1 d,M组患者吞咽痛VAS评分高于D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acintosh喉镜相比,Disposcope 内窥镜用于声门显露困难患者气管插管可减少插管时间,提高1次插管成功率,有效降低术后患者吞咽痛的发生。

    作者:李秀华;何亮亮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宁夏地区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听力筛查及药物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婴儿听力的影响及治疗后的转归。方法:选择87例 CMV感染婴儿,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前常规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对BAEP异常的患儿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在治疗后3个月复查BAEP。结果:BAEP异常者35例(占40.2%),其中双耳异常14例(16.1%),单耳异常21例(24.1%)。BAEP异常表现以Ⅰ波、Ⅲ波波形分化差为主要特点,其次为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延长。对BAEP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月龄与BAEP异常呈负相关关系(r=-0.324, P<0.05);性别与 BAEP 结果行字2检验(字2=5.131,P<0.05),提示男患儿多于女患儿;黄疸指数与 BAEP异常无相关性;BAEP异常婴儿CMV-DNA载量高于BAEP正常婴儿(字2=17.57,P<0.05)。随访结果:35例听力异常患儿中32例复查BAEP ,治愈17例,有效12例,无效3例。结论:CMV 感染可引起婴儿不同程度的听力受损, BAEP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应给予早期干预。

    作者:梁丽俊;李文静;白华;田玲玲;孙海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本刊对如何鉴定重复发表论文的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广泛生物学作用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TRH)是下丘脑中第一个被发现的促垂体激素,其经典的功能是通过调节垂体中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SH)的分泌来维持甲状腺激素的稳态,此外也调节其他垂体激素的释放[1]。近年研究发现,TRH 的功能并不局限于脑的垂体,而是广泛分布在体内多个系统,发挥着多种多样的生理作用。

    作者:夏冰;王钢;王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联合检测特异性核基质蛋白-4、膀胱癌抗原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特异性核基质蛋白-4(BLCA-4)、膀胱癌抗原(UBC)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56例膀胱癌患者、26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尿液BLCA-4、UBC 的含量,并行尿脱落细胞检查,分析评价BLCA-4、UBC 在膀胱癌诊断中的意义。结果:膀胱癌患者BLCA-4、UBC 检测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检查(P<0.05)。但 BLCA-4、UBC 两者之间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LCA-4、UBC在肿瘤不同分级和分期中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BLCA-4、UBC可提高膀胱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可操作性及重复性高,结果比较客观,在膀胱癌的诊断及随诊将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益恒;周念;徐勋;张湛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作者校对稿校对注意事项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