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排卵颗粒联合克罗米芬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

高善霞;刘玉才;伊西娟

关键词:排卵障碍, 中药颗粒, 克罗米芬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促排卵颗粒联合克罗米芬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1例排卵障碍患者分为中药组42例,克罗米芬(CC)组53例,中药+CC组76例。超声观察患者子宫内膜、卵泡发育和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测定用药前后E2、LH、P值,并随访患者妊娠情况。结果:中药+CC组和CC组的排卵率高于中药组(P<0.05);中药+CC组妊娠率高于中药组和CC组(P<0.05)。中药+CC组和中药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及A型内膜率高于CC组(P<0.05)。治疗后HCG日3组PI值比较,中药+CC组和中药组低于CC组(P<0.05)。3组的E2值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中药+CC组及CC组的E2、LH治疗前后的差值明显高于中药组(P<0.05);排卵后7 d中药+CC组和中药组的P值治疗前后的差值高于CC组(P<0.05)。结论:中药与克罗米芬联用可以促进卵泡的发育,改善 CC 的抗雌激素作用,调节子宫内膜血流及内分泌,提高排卵率,降低流产率,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优于单独使用CC和中药治疗。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疏肝理肺方对慢性应激条件下哮喘大鼠肺组织中TGF-β1和Smad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疏肝理肺方对慢性应激条件下哮喘大鼠肺组织TGF-β1和Smad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应激哮喘组、地塞米松组、疏肝理肺组。采用卵蛋白(OVA)致敏激发哮喘,同时加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法(CUMS)复制慢性应激条件下哮喘大鼠模型,第15天开始,治疗组每天以地塞米松及疏肝理肺方灌胃。 HE染色作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肺组织TGF-β1及Smad3的表达水平。结果:应激哮喘组大鼠支气管壁面积和气道平滑肌面积较正常对照组增厚;与其相比,地塞米松组及疏肝理肺组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应激哮喘组大鼠肺组织 TGF-β1及 Smad3的蛋白和 mRNA 表达均明显升高(P <0.05);地塞米松及疏肝理肺组TGF-β1及Smad3的蛋白和mRNA表达较应激哮喘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疏肝理肺法具有改善慢性应激条件下哮喘大鼠模型气道重塑的作用,此作用可能通过减少TGF-β1及Smad3的表达而实现。

    作者:孙天寿;易桂生;郑红;刘凯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急性心梗介入手术中反复室颤的发生与酒石酸美托洛尔干预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介入手术中反复室颤的发生因素,分析酒石酸美托洛尔干预结合护理的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所有患者都积极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配合使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组在围手术期配合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所有患者在介入期间给予积极的心理、认知与行为干预。结果:介入手术中发生反复室颤17例,发病率为9.44%。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心功能分级、美托洛尔应用与年龄是导致急性心梗介入手术中反复室颤的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干预后经过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LVEDD、LVESD、LVEF等心功能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上述值在干预后的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的焦虑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评分都明显下降,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梗介入手术中反复室颤的发生多与自身状况有关,酒石酸美托洛尔结合积极的行为、认知与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预后疗效,改善心功能,缓解焦虑症状,有利于自身疾病的恢复。

    作者:黄雪汝;王瑜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转录因子E2F1调控小细胞肺癌凋亡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E2F1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446的凋亡调节作用。方法:构建转录因子E2F1的重组质粒,经脂质体导入H446细胞,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采用适时定量PCR法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转染前后细胞转录因子E2F1的mRNA与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E2F1干扰的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其E2F1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及未转染组明显降低。转染后的细胞株凋亡率较转染前及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 <0.05)。转染后的细胞株抗凋亡蛋白Bcl-2较空白对照组及未转染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转录因子E2F1在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446中起促进凋亡的作用,有可能通过影响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参与调控细胞凋亡过程。

    作者:苏珊;黄惠怡;邹建军;岑文昌;张贤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MSCT灌注成像在多部位淋巴结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多部位淋巴结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颈部、腋窝、腹部、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患者行 CT 灌注成像,其中54例(良性18例,恶性36例)有完整的临床手术及病理资料。分析、比较不同病变淋巴结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通透性(Per),Patlak 血容量(PBV)、强化峰值(PE)、达峰时间(TTP)、相对强化值(REV. REV=峰值-平扫CT值)。结果:(1)不同部位恶性淋巴结Per值高于良性淋巴结,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淋巴结 TTP 值长于恶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灌注参数BF、BV、PBV、P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间恶性淋巴结灌注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恶性淋巴结病变间灌注参数比较。恶性淋巴结中,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 BF 值[(160.5±33.5)mL/(100 mL·min)]、BV 值[(153.4±6.9)mL/1000 mL]及P-BV 值[(132.4±27.7)mL/1000 mL]、PE 值(100.2±32.4)HU 明显高于淋巴瘤及其他癌(鳞癌、腺癌)转移淋巴结,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中淋巴结炎与淋巴结结核灌注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良、恶性淋巴结的TDC曲线形态进行比较,良性(炎性、结核)淋巴结TDC曲线以低平型及速升缓降型为主;淋巴瘤TDC曲线以低平型为主;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TDC以速升速降型为主;其他癌(鳞癌、腺癌)转移淋巴结TDC以速升缓降型为主。结论:CT灌注成像参数结合TDC曲线形态分析有助于鉴别淋巴结病变的良、恶性。

    作者:宋金玉;杨亚英;杨洁;陈渝晖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联合检测特异性核基质蛋白-4、膀胱癌抗原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特异性核基质蛋白-4(BLCA-4)、膀胱癌抗原(UBC)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56例膀胱癌患者、26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尿液BLCA-4、UBC 的含量,并行尿脱落细胞检查,分析评价BLCA-4、UBC 在膀胱癌诊断中的意义。结果:膀胱癌患者BLCA-4、UBC 检测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检查(P<0.05)。但 BLCA-4、UBC 两者之间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LCA-4、UBC在肿瘤不同分级和分期中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BLCA-4、UBC可提高膀胱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可操作性及重复性高,结果比较客观,在膀胱癌的诊断及随诊将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益恒;周念;徐勋;张湛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单相与双相抑郁患者执行功能及HPA轴释放功能的比较

    目的:比较单相与双相抑郁患者执行功能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释放功能的差异。方法:对32例单相与31例双相抑郁患者于0、4和8周进行连线测验(TMT)、彩色文字阅读测验(Stroop-C、Stroop-CW ),同步测定24 h 尿17-羟皮质醇、24 h 尿游离皮质酮、血浆皮质醇,进行组间比较,并与28例健康者对照。结果:0和4周抑郁组的TMT-A、TMT-B、Stroop-C、Stroop-CW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血浆皮质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周单相组TMT-B、Stroop-C均显著长于双相组(P<0.01)。单相组和双相组0周血浆皮质醇低谷浓度不出现于12:00 AM ,午夜低谷现象消失,至4周午夜分泌低谷现象恢复。结论:在执行功能和HPA轴释放功能方面,单相与双相抑郁存在差异,需加以关注。

    作者:李宏伟;高镇松;吴强;黄佩珊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2014年《实用医学杂志》协办单位及理事名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干细胞移植对视神经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视神经损伤是许多眼部疾病导致视功能损害的共同作用环节,其病理改变均为RGCs 的不可逆丢失,严重时造成患者视神经萎缩和视功能丧失。视神经损伤后其轴突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轴浆运输阻滞导致营养因子缺乏,多方面因素使神经元生存的微环境发生改变,引起RGCs 的继发性变性死亡[1]。目前临床上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行视神经管减压术及给予神经营养物质,但视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一样再生能力极弱。干细胞因其具备自我更新、强大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为视神经损伤的治疗开辟了新道路。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各类干细胞在视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琪瑶;曹霞;马林昆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不能再手术的复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与 TACE 治疗不能再手术的复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并评价索拉非尼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47例不能再手术切除的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其中21例接受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联合组),26例接受单用TACE治疗(单用组),每2个月根据RECIST标准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和中位生存时间(OS),并观察服用索拉非尼后的毒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0.3和6.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OS分别为17.2和9.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索拉非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大多数经对症处理后得到缓解。结论: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不能再手术的复发性肝细胞癌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和疾病稳定状态,安全性较好。

    作者:叶新平;尚丽明;苏智雄;李佳梅;彭宁;朱广志;苏浩;覃晓;彭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咪达唑仑-地佐辛-丙泊酚复合麻醉在胃食管反流病微量射频治疗中的应用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反酸、胃灼热、反食等,常伴有“哮喘”或仅以“哮喘”样症状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内镜下微量射频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方法,放置内镜及微量射频管时常诱发恶心、呕吐、呛咳甚至躁动。

    作者:何庆标;王育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三种不同材料支架义齿对临床修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材料支架义齿在修复牙列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来我院牙列缺损并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患者570例,根据患者选择的支架材料不同分为Vitallium2000组、纯钛支架组和钴铬合金铸造组,比较患者修复效果。结果:三组就位率(χ2=10.283,P<0.05)和2W 调整率(χ2=16.262,P <0.0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义齿性口炎发生率(χ2=12.773,P<0.05)、咀嚼效率(t=8.194,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χ2=6.028,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支架义齿美观满意度(χ2=2.191,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舒适满意度(χ2=6.827,P<0.05)、语言功能满意度(χ2=6.002,P<0.05)、咀嚼功能满意度(χ2=5.838,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itallium2000支架义齿较纯钛和钴铬合金支架义齿小而轻、强度好、义齿稳固,且其不致敏、不变色、无异味,确保了义齿的美观性、舒适度和提高咀嚼效率,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苏勤;徐萍;金松;韩前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解剖式脾段血管结扎止血术治疗脾挫裂伤3例体会

    外伤性脾破裂是常见的急腹症。2000年9月在天津召开的第六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将脾破裂分四级:Ⅰ级:脾被膜下破裂或被膜及实质轻度损伤,手术所见脾损伤长度<5.0 cm,宽度<1.0 cm;Ⅱ级:脾裂伤≥5.0 cm,深度≥1.0 cm,但脾门未累及,或脾段血管受损;Ⅲ级:脾破裂伤及脾门或脾脏部分离断,或脾叶血管受损;Ⅳ极:脾广泛破裂,或脾蒂、脾动静脉主干受损。脾破裂出血凶猛,不及时手术会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以往主要手术方式为脾切除。近年来,随着脾脏诸多重要功能被发现而逐渐被重视。大限度地保留脾脏功能已经成为治疗脾良性疾病的共识[1-2]。我们发现:对合适的病例,采用解剖式脾段血管结扎止血术,方法简单,又能保留脾功能,易于推广。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研;黄东方;祁付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不同手术入路对SiewertⅡ型胃食管结合部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SiewertⅡ型胃食管结合部癌(AEG)的合理手术入路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 SiewertⅡ型 AEG 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手术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清除淋巴结数、阳性淋巴结数、术后1、3、5年生存率。结果:胸腹联合入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长,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多(P<0.05);左胸入路和胸腹联合入路组术后肺不张、胸腔积液发生率较高;胸腹联合入路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经腹食管裂孔入路组腹水发生率较高(均P<0.05)。清除淋巴结数、阳性淋巴结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5年生存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SiewertⅡ型AEG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首选经腹食管裂孔入路。

    作者:谢永铮;方珂;史朝晖;任学群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直接低渗和秋水仙素同时处理在浆膜腔积液检查中的应用

    浆膜腔积液中染色体检查是临床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恶性积液的有效方法。受林梓家等[1]的启示,对各种浆膜腔积液采用直接低渗和秋水仙素同时处理的方法,反复摸索处理时间及用量,得到满意的结果,应用于149例积液染色体制备,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振霞;陈良玺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宁夏地区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听力筛查及药物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婴儿听力的影响及治疗后的转归。方法:选择87例 CMV感染婴儿,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前常规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对BAEP异常的患儿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在治疗后3个月复查BAEP。结果:BAEP异常者35例(占40.2%),其中双耳异常14例(16.1%),单耳异常21例(24.1%)。BAEP异常表现以Ⅰ波、Ⅲ波波形分化差为主要特点,其次为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延长。对BAEP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月龄与BAEP异常呈负相关关系(r=-0.324, P<0.05);性别与 BAEP 结果行字2检验(字2=5.131,P<0.05),提示男患儿多于女患儿;黄疸指数与 BAEP异常无相关性;BAEP异常婴儿CMV-DNA载量高于BAEP正常婴儿(字2=17.57,P<0.05)。随访结果:35例听力异常患儿中32例复查BAEP ,治愈17例,有效12例,无效3例。结论:CMV 感染可引起婴儿不同程度的听力受损, BAEP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应给予早期干预。

    作者:梁丽俊;李文静;白华;田玲玲;孙海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作者校对稿校对注意事项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多普勒超声测定肝硬化患者肝动脉血流参数与Fibroscan测值的相关性分析

    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显像仪和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观察肝硬化患者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肝脏弹性成像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小飞;梁雄波;熊晓青;唐永丽;陈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创伤性脑出血研究新进展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致残率高的外伤性疾病,常常导致患者终身感觉、行为、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功能障碍[1-2]。流行病学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8.7%(约3.7亿)的人口发病,重型颅脑损伤约占20%,将近10%的发病患者死亡[3]。TBI 通过多种机制损伤脑组织,其中创伤性脑出血(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 TICH )是致死的重要原因[4]。本文将主要讨论TICH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王甲义;杨阳;赵宝成;屈延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12例诊治体会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 DPN )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高血糖毒性及微血管病变,引起神经缺血、缺氧,氧化应激增强,终导致神经损伤有关[2]。持续性高血糖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展的重要因素,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其发生和发展[3-4]。 DPN中颅神经病变较为少见,多累及Ⅲ、Ⅳ、Ⅵ颅神经,其所致眼肌麻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积极治疗。我科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共收治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12例,经前列腺素 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rostaglandin E1, lipo-PGE1)联合甲钴胺及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后均获治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颖;陈建斌;钟美娣;李志琛;梅伟群;俞婷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16层螺旋CT横截面与多平面影像重建在肿瘤细胞侵犯颈部血管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在肿瘤细胞侵犯颈部血管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4例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16层螺旋CT横截面与多平面影像重建的图像资料,手术切除肿物的经病理检查记录其是否侵犯颈部血管。比较以不同角度为诊断标准下的诊断结果与诊断价值。结果:74例患者中共有35例经病理检查结果证实颈部血管受侵,在横截面图像结果方面,肿瘤包绕颈部血管角度越大,颈部血管受侵的比例就越大。在多平面图像重建结果的表现上,肿瘤的大纵径与肿瘤与血管交界平面的长径所形成的角度越大,血管受侵的比例越大。在诊断标准上,联合使用横截面角度≥135°和多平面重建图像角度≥90°为诊断标准能够获得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77.14%,89.74%,83.78%)。结论:联合使用16层螺旋CT横截面与多平面影像重建的资料能够提高对颈部肿瘤是否侵犯颈部血管的诊断价值。

    作者:胡海霞;张永海;王树民;张明;张志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