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发性纵隔气肿21例临床分析

江明君;葛建军;石世青;戚赛春

关键词:纵隔气肿, 自发性纵隔气肿
摘要:目的:评估自发性纵隔气肿(SPM)疾病的特点,得出一个更加合理的治疗建议.方法:对我院从2007年3月到2011年6月收治的21例SPM患者的临床经验进行分析,其中男18例(85.7%),女3例;中位年龄18岁(15 ~ 61岁),其中≤20岁14例.结果:在21例患者中,胸痛、胸闷气促是常见的,同时有12例(57.1%)出现皮下气肿.合并气胸者2例,其中l例行胸腔引流术,有3例患者行胸骨上凹皮肤切开引流,所有病例症状经治疗后自行好转,平均住院时间为(7.4±3.3)d,有1例1个月后复发,再次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SPM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且并发症少、罕见复发对于临床诊断的SPM患者,考虑到自限性的特点,缩短为2d的住院观察时间是合理的,而无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饮食限制及其他有创的检查.而对于症状严重、感染明显或病情进展的患者,需要立即行包括食管造影在内的检查来明确原因.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影响的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LRCL)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84例术前胆囊收缩率≥30%的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LC和LRCL,分别于术后3、12、24个月进行随访,B超测量胆总管内径,统计腹痛、腹泻、脂肪泻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个月LC组胆总管内径(7.6±0.4)mm,显著大于术前的(5.3±0.7)mm(P< 0.05);而LRCL组术前与术后比较胆总管内径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3个月LC组腹痛的发生率57.6%,高于LRCL组的15.2%(P<0.01).LC组术前无腹泻和脂肪泻,术后3个月腹泻发生率为34.8%,脂肪泻发生率为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LRCL组腹泻及脂肪泻的发生率术前及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腹泻、脂肪泻的发生率差异为显著,LC组显著高于LRCL组(P< 0.01);LC组在术后24个月仍有少数患者存在腹泻(4.3%)、脂肪泻(6.5%),与LRC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前胆囊收缩功能良好的胆囊结石患者,LC后胆囊功能缺失,术后2年内包括腹痛、腹泻及脂肪泻在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LRCL保留了胆囊亦保留了胆囊功能,术后2年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石玉宝;刘斌;鲁蓓;董万斌;孙太冉;王新波;郭为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膝关节交叉韧带囊肿的MRI诊断

    目的:分析交叉韧带囊肿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资料完整经关节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交叉韧带囊肿MRI影像资料.结果:23例患者MRI明确诊断为交叉韧带囊肿22例,1例误诊为关节腔囊内积液,MRI图像表现为类圆形、类椭圆形、条带状、片状或多房形水样信号.结论:MRI能清晰显示交叉韧带囊肿的部位、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及手术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是目前诊断交叉韧带囊肿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作者:张振勇;王海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外周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关系的探讨

    慢性心力衰竭(CHF)作为各类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具有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双重特点.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疾病之一.据美国流行病学报道,目前美国心衰患者已高达550万,并以每年50余万的速度递增[1];而我国35~75岁成年人中约有400多万的心衰患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据统计:心衰患者五年存活率与肺癌或乳腺癌相仿,而严重心衰患者仅为50%,约20%心衰患者出院后将在1个月内再住院治疗[3].由于目前心衰难以治愈,却可以预防,并延缓其进展速度,因此对心衰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已证明血清B型钠尿肽(BNP)浓度与心衰严重程度呈正相关[4],近年来较多报道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浓度变化与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临床症状有关.本文就CA125在CHF患者浓度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马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宫颈癌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系统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抑郁情绪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Ⅱ期及以下宫颈癌并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及在其基础上进行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动思维问卷(ATQ)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后患者的SDS评分及ATQ评分明显降低,且均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可明显改善宫颈癌患者的抑郁情绪,减少其负性自动思维,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疾病诊疗的顺利进行以及患者病情的康复.

    作者:陈胜英;易小青;周爱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将57例(67耳)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每周行1次鼓膜穿刺抽液后注入盐酸氨溴索与曲安奈德注射液的混合液,且每日行鼻腔冲洗1次;B组行鼓膜切开鼓室置管术.对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率A组为88.23%,B组为63.6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11.76%,B组为36.3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鼓膜切开置管术相比较,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采用鼓膜穿刺抽液及鼓室注药加鼻腔冲洗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周毅波;于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Ⅲ、Ⅳa期鼻咽癌调强放疗联合三种含铂方案同期化疗的比较

    目的:比较调强适形放疗(IMRT)联合顺铂+氟尿嘧啶(PF)、紫杉醇+顺铂(TP)、每周顺铂(DDP)方案同期治疗Ⅲ、Ⅳa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138例Ⅲ、Ⅳa期初治鼻咽癌患者分别行PF、TP、每周顺铂方案同期放化疗.均采用IMRT放疗技术.结果:中位随访28(5~37)个月,三组无瘤生存曲线和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DDP组与PF组优于TP组.三组Ⅲ~Ⅳ度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炎分别为34.78%vs 30.43% vs 8.70%(P<0.05)、23.91% vs21.74% vs 34.78%(P< 0.05)、60.87% vs 65.22% vs 52.17%(P> 0.05).结论:IMRT同期联合PF、TP、DDP方案治疗Ⅲ、Ⅳa期鼻咽癌,综合近期疗效与毒副反应,DDP方案优,PF方案次之,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比较.

    作者:许明君;叶建明;郭海亮;黄莉;王祥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分级与病理活检结果的对应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分级与病理活检结果的对应关系,提高临床诊治的针对性方法:对340例可疑宫颈癌或癌前变患者行TCT和病理活检,简单对应分析结果:不同TCT分级的病理活检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8.666,P=0.000 TCT的正常范围(WNL)及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的点集合与病理活检的正常或宫颈炎(N/C)的点集合近;低级别鳞状上皮病变(L-SIL)的点集合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及Ⅱ级的点集合近;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H-SIL)的点集合与CINⅢ级的点集合近;鳞状细胞癌或腺癌(SCC/AC)的点集合与宫颈癌(CC)的点集合近.结论:宫颈脱落细胞的TCT分级与病理活检结果有明显的对应关系,WNL、ASC以N/C为主,L-SIL以CIN Ⅰ级、CIN Ⅱ级为主,H-SIL以CIN Ⅲ级为主,SCC/AC以CC为主.

    作者:刘军防;王娜;尚延慧;张巧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TLR4在肾移植受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改变及其与急性排异反应的关系.方法:首次接受肾移植手术受者60例,流式细胞术测定受者肾移植术前及术后第7、14、21天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CD80表达的百分率;根据肾移植术后两周内发生排斥与否将患者分为排斥组(13例)和非排异组(47例).2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标本为正常对照组.急性排异反应诊断标准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超声及移植肾穿刺活检等综合判断.结果:术前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4、CD80即有表达,TLR4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两者表达到达顶峰,其后逐渐下降,排斥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CD80表达峰值较肾功能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且持续时间较长.结论:TLR4、CD80在肾移植术后早期表达升高,并可增加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风险.

    作者:赵国志;刘阳;赖永通;陈志勇;郭雪坤;黄先恩;孟凡航;蔡瑞明;林民专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角膜营养剂对HSK治疗促进作用的临床观察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keratitis,HSK)是眼科常见的感染性角膜炎之一,是眼科主要的致盲性眼病[1],因其具有起病急,病程长,易于复发,病情顽固,且长时间应用抗病毒药物后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可致角膜混浊和基质变薄,对视力损害较大,临床上治疗比较棘手,所以缩短病程、加快角膜修复是减轻角膜损害和挽救有用视力降低致盲性的有效方法.为探讨角膜营养剂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对HSK的治疗促进作用,我们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住院治疗的HSK患者39例40眼进行分析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9例20眼,对照组20例20眼,观察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纯静脉滴注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两组局部点眼用药相同,将两组的治疗起效时间及药物治愈患者的治疗时间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兆芹;宋金鑫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Bcl-2抑制剂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是维护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及维护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生理过程,细胞凋亡受阻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eukemia/lymphoma 2,Bcl-2)家族蛋白是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的调节器,Bcl-2蛋白的过表达使得肿瘤细胞能够逃避凋亡以及对多种抗肿瘤药物耐药.Bcl-2抑制剂是针对凋亡机制开发的促进细胞凋亡的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本文将对Bcl-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曾文;田俊波;肖建华;董自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VSD配合碘伏溶液灌洗在感染创面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对感染创面患者采用VSD配合碘伏溶液持续滴注灌洗及护理对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62例实施VSD治疗的感染创面患者,男41例,女21例,年龄18~ 63岁,平均42.7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采用VSD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1 500 mg/L碘伏溶液持续滴注灌洗并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观察两组的堵管发生率、细菌培养转阴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堵管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细菌培养转阴率、感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感染创面患者采用VSD配合碘伏溶液灌洗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提高引流效果,能较好地控制感染,并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方祝英;汪仁焕;畅英才;陈立萍;林永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1-磷酸鞘氨醇和溶血磷脂酸对三维胶原中肺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l-磷酸鞘氨醇(S1P)和溶血磷脂酸(LPA)对三维培养肺纤维细胞HFL-1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Ⅰ型鼠尾胶原制作含有HFL-1细胞的三维培养系统,分别把不同浓度的S1P (10-6 ~ 10-8 mol/L)和LPA(10-5 ~ 10-7 mol/L)加入培养液中,待胶原收缩5d后,测量胶的面积并加热使胶原溶解,采用TUNEL染色细胞核计算肺纤维细胞凋亡的百分数.结果:S1P和LPA剂量依赖性地引起含有肺纤维细胞的胶原显著收缩,并抑制细胞凋亡.结论:SIP和LPA有引起组织收缩和抑制其内的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提示S1P和LPA可能参与肺组织重构,与肺纤维化形成有关.

    作者:毛丽君;陈明;丁丽华;李树强;方秋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定植的相关性

    目的:通过研究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TREM-1)在铜绿假单胞菌呼吸系统感染和定植不同状态下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TREM-1与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及呼吸道定植的相关性.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肺部感染组、口咽部定植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并分别在3、9、24h运用ELISA法检测血清sTREM-1、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浓度;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各组肺部炎症改变.结果:感染组3、9、24 h血清sTREM-1、CRP及PCT的水平较定植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均P< 0.05),定植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组血清sTREM-1浓度与CRP、PCT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75,均P<0.01);肺组织病理改变在感染组9h为严重.结论:TREM-l的检测有助于铜绿假单胞茵感染与定植的鉴别;TREM-1对感染性疾病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血清sTREM-1与炎症指标CRP,PCT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作者:高晓岚;艾中平;湛晓勤;雷贤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二尼曼匹克病家系NPC1和NPC2基因突变检测分析

    目的:二C型尼曼匹克病患者家系,对其进行NPC1和NPC2基因测序分析基因型与表型关系.方法:采患者及家系外周血基因组DNA,根据人类基因组数据库NC_000018 (NPCl)及NG_007117 (NPC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别扩增25个外显子和5个外显子区域,产物经过回收纯化,采用直接测序进行突变检测,测序结果应用DNAman等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对于异常片段进行重新扩增测序,验证结果可靠性.结果:二例患者均在NPC1基因发现杂合子位点A644G (H215R),导致第215位氨基酸由His突变为Arg;18号外显子发现一个杂合位点N931N (C2793T),氨基酸编码没有改变,家系成员未发现上述基因位点突变.结论:二尼曼匹克患者具有典型尼曼匹克临床特征,在基因水平上也发现相关基因突变位点,但在遗传上与家系成员相关不大.因此对于尼曼匹克患者或存在其他致病因素.

    作者:杨忠伟;冯秀丽;范新平;曹旭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ALLERG-O-LIQ系统检测TIgE和sIgE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2797例患者标本血清TIgE(总IgE)和sIgE(特异性IgE)检测结果,评价ALLERG-O-LIQ过敏原检测系统对以上两检测项目的符合性及其对临床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对我院近三年过敏性反应疾病患者2 797例血清标本进行TIgE和sIgE检测.结果:1 683例(60.04%)TIgE升高的患者中,至少有一项sIgE为阳性者83.90%,患者TIgE正常,年龄越小的患者,出现含至少一项sIgE为阳性的比例越高;<3岁、3~6岁的TIgE升高和TIgE正常的患者,sIgE阳性的过敏原种类和前三位排序都是牛奶(F2)、鸡蛋黄/蛋白(F252)和屋尘(H2),6~ 20岁、>20岁的TIgE升高和TIgE正常的患者,sIgE阳性的过敏原种类和前三位排序都是屋尘(H2)、屋尘螨(D1)和粉尘螨(D2).结论:ALLERG-O-LIQ过敏原系统对检测TIgE和sIgE两指标,结果具良好符合性,对过敏性疾病具良好诊断价值.

    作者:彭洁雅;孙宝清;郑佩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吸入布地耐德混悬液对全麻术后患者气道的保护作用

    气管痉挛、喉头水肿等是全麻手术气管插管拔管后常见的并发症.通常我们在拔管前常规予以地塞米松以减少并发症[1].近年来,随着局部雾化激素吸人布地奈德混悬液适应证的不断扩大,其对全麻手术气管插管拔管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优势逐渐得到认可.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探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全麻术后患者气道的保护作用.

    作者:程爱斌;尚秀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和肽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血浆和肽素(Copeptin)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0例AOPP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清胆碱酯酶(AChE)水平分成轻度、中度、重度中毒组3组,另选取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Copeptin含量.对比分析AOPP后患者血浆Copeptin水平与APACHEⅡ评分、血胆碱酯酶(AChE、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血生化等指标的关系.结果:随着中毒程度的加重,Copeptin水平逐步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血浆copeptin水平数倍高于非死亡组,差异显著(26.43±3.65VS7.28±1.53,P<0.01).重度组有机磷中毒患者APACHEⅡ评分高于轻度、中度组(P<0.05),但中度组和轻度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32±4.63VS9.56±3.27,P<0.01).血浆Copeptin水平与APACHEⅡ评分、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呈正相关(P< 0.01或0.05);与AChE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随着AOPP中毒程度的加重,血浆Copeptin含量逐渐上升,血浆Copeptin的检测可作为判断AOPP患者病情轻重、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浩;任国庆;尹江宁;孙文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灯盏花素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肝损伤的作用.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预适应组、灯盏花素组及灯盏花素预适应五组.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灯盏花素和预适应组均明显降低大鼠血清ALT、AST活性,灯盏花素预适应组较灯盏花素组更明显.预适应、灯盏花素和灯盏花素预适应组均明显降低肝匀浆MDA的含量,提高肝匀浆SOD的活性.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灯盏花素预适应组明显减轻肝损伤.结论:与灯盏花素组比较,灯盏花素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安英;杨宁江;李强;王爽;钟秀宏;张以忠;赵丽微;张雷;杨淑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疼痛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神经根靶点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疼痛(DLBP)的临床效果.方法:L4-5或L5-Sl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A组:脉冲射频+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B组:单纯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结果:术前两组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l、3和6个月A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A组优的病例数和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结论:脉冲射频神经根靶点治疗DLBP疗效显著.

    作者:黄乐天;和晓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海带多糖对人鼻咽癌HONE1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

    目的:观察海带多糖(laminaria japonica polysaccharides,LJP)对人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HONE1细胞移植瘤生长抑制及凋亡相关基因调控效应,探讨其抗癌机制.方法:以人NPC细胞株HONE1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及LJP行体内抑瘤实验,并以RT-PCR检测移植瘤Bax,Bcl-2,Caspase-3,8,9 mRNA表达.结果:LJP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3.7%和47.0%,具有明显抑瘤作用;RTPCR检测结果显示,Bax mRNA表达随着LJP浓度的增加而增高(P< 0.05);Bcl-2mRNA表达随着LJP浓度增加而降低(P<0.05).Caspase-3mRNA表达随着LJP浓度增加而增高(P< 0.05);LJP组Caspase-8,9mRNA表达无差异,且Caspase-9mRNA表达均低于顺铂(cisplatin,DDP)组.结论:LJP具有抑制NPCHONE1细胞生长的作用,其机制是促进癌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作者:孙文忠;魏媛媛;曾曼丽;郑实兴;徐志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