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延迟断脐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沈军;沈尧娟;生启芳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延迟断脐, 高胆红素血症
摘要:目的:探讨延迟断脐与快速断脐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对纳入研究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延迟断脐组和快速断脐组,延迟断脐组180 s以上断脐,快速断脐组10s以内断脐.对两组新生儿的经皮胆红素、产后第3天胆红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无显著差异(P>0.05);延迟断脐组新生儿第3天HCT、Hb平均水平均较快速断脐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延迟断脐不增加新生儿黄疸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几率,同时还能增加新生儿血红蛋白含量.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床边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床边检测NT-proBNP对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行床边NT-proBNP检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LVEF及诊断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79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42例,NT-proBNP平均值分别为(5 720.41±2 912.15) pg/mL、(818.88±851.65)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T-proBNP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的AUCROC为0.952±0.018 (95%CI 0.918 ~ 0.987),截点值为l 776.0 pg/mL,敏感性为91.1%,特异性为90.5%.结论:床边检测NT-proBNP对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诊断敏感性强、特异性高,可作为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胡北;叶珩;孙诚;何楷然;曾红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加温CO2气腹对腹腔镜肠道手术患者恢复的影响

    腹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外科的各个领域,也包括肠道手术,同时CO2气腹对手术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也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拟采用CO2气体加温至生理体温37℃来建立气腹与未加温CO2建立气腹进行比较,观察CO2气体温度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2012年间,我院腹腔镜肠道肿瘤患者70例,年龄40~65岁,体重50~70 kg,随机分为加温组和对照组,两种患者疾病种类完全相同,所有患者术前无发热,心、肝、肾功能正常,无心、肺、神经系统重大疾患和代谢紊乱;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操作,术前准备、麻醉方法、术中气腹压力、术后处理和手术操作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贾占辉;冉战玲;罗新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风湿性心脏病致急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1例

    患者女,42岁,2012年5月3日下午3时许突感呼吸困难、心慌、胸闷,送医院途中死亡.尸表检验:尸长162.0 cm,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尸斑浅淡,指压不褪色.头颈部、躯干部及四肢未检见明显外伤,颅骨、胸骨、肋骨及四肢长骨未触及骨擦感.口唇部皮肤发绀,双手十指甲床及双足十趾甲床青紫.余未见异常.解剖检验:双肺淤血、水肿.心脏大小为11.5 cm×10.0 cm×6.5 cm,重330.0 g,心包完整,心包腔内检见10 mL淡黄色清亮液体,心脏背面左、右心交界处心外膜下检见三个斑点状出血.二尖瓣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开口面积约1.5 cm×1.3 cm.左心室壁厚1.3 cm,右心室壁厚0.4 cm,室间隔厚1.3 cm,各部心肌肉眼未检见梗死、出血等异常.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直径均为0.3 cm,各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未检见动脉粥样硬化、管壁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等异常.余无特殊.

    作者:汪瑞林;左毅能;李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在烧伤外科的临床应用

    目的:对重组人生长素(rhGH)在烧伤科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研究.方法:将80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和B组(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A组给予皮下注射0.1 mg/(kg·d) rhGH治疗,B组每日注射等量的等渗的盐水.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蛋白质代谢,还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蛋白水平与TNF-α与IL-6水平会下降,与对照组相比,rhGH治疗组血红蛋白减少较小,同时血浆总蛋白提高显著,TNF-α与IL-6水平降低明显(P<0.05).结论:rhGH的治疗可以有效的调整机体的代谢能力,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炎症反应,促进了患者伤口的愈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庞淑光;叶胜捷;张文振;李泳焱;方声教;陈如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口腔癌合并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13例治疗体会

    口腔癌在早期易发生周围组织的侵犯,所以手术治疗是口腔癌综合序列治疗中重要的方式[1].但是在临床病例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合并冠心病的口腔癌的患者,给临床治疗口腔癌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并且取得好的疗效和预后,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当今支架置入术已成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首选方法,它完全可以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从而延长寿命和改善预后[2].现今分析我院口腔科2006年1月至2011年9月手术治疗伴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口腔癌1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我院口腔科住院的13名口腔癌患者,均经过X线片和活检确诊.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都经过64排心脏CTA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男9例,女4例;年龄57 ~ 70岁,平均年龄65岁.病理分型:唇癌2例,舌癌5例,腮腺癌3例,口底癌2例,磨牙后区癌1例.肿瘤病程1~10月,平均病程7个月.13例患者,冠心病病史2~9年,平均病程7年.

    作者:张智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宫腔内人工授精手术操作对周期妊娠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影响妊娠率的手术操作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 359个人工授精周期,分析手术操作中宫颈黏液清除、宫腔出血、精液漏出等因素对周期妊娠率的影响.结果:术中清除宫颈黏液434个周期,妊娠率13.14%,未清除者925个周期,周期妊娠率11.46%,两组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术中宫腔出血周期299个,妊娠者37个,无出血周期1 060个,妊娠者126个,两组临床妊娠率无差异(12.37%,11.89%,P>0.05).术中存在精液漏出周期450个,妊娠者41个,无漏出周期909个,妊娠者122个,存在精液漏出周期临床率显著低于无漏出周期(9.11% 13.42%,P<0.05).结论:人工周期手术操作中宫颈黏液清除、宫腔出血对周期妊娠率无明显影响,精液漏出显著降低周期妊娠率.

    作者:陈秀敏;朱文杰;张晓霞;石嵩;张婉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胎头深定剖宫产两种取胎方法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胎头深入盆且固定时(简称胎头深定)剖宫产的两种取胎方法,指导临床选用一种更合理安全的取胎方法,从而使胎头深定剖宫产对母儿的危害降到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胎头深定剖宫产的孕妇45例,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剖宫产术中用牵引胎足臀位取胎法(观察组),一组剖宫产术中取胎用阴道上推胎头头位取出法(对照组),对两种不同取胎方法进行临床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子宫切口裂伤、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产褥病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损伤、窒息、胎儿娩出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胎头深定时剖宫产选用牵引胎足臀位取胎法相对较安全,在我们临床可以选用.

    作者:赵婉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意外骨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通过对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意外骨折的原因分析,寻找预防策略,并力求确立此类手术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7月至2010年9月在广东省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治疗的颌骨畸形患者402例,其中发育畸形368例,外伤所致的颌骨畸形34例,除其他颌骨术式外,所有患者均施行了一侧或双侧的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共施行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785侧.结果:在785侧下颌骨中发生意外骨折的为15侧,占总数的1.91%,所有患者均在意外骨折发生后进行了合理的处理,对手术效果无影响.结论: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并注意临床操作技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是治疗颌骨畸形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会喜;艾伟健;刘曙光;刘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无创呼吸机在腹腔镜术后腹腔高压合并呼吸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随着腹腔镜手术在外科的广泛应用,腹腔镜术后腹腔高压发病率逐年升高,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很容易被忽视,本文旨在研究无创呼吸机对于改善腹腔镜术后腹腔高压患者预后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住院外科腹腔镜术后腹腔高压合并呼吸困难患者56例,男32例,女24例,平均年龄(62.3±4.8)岁,除外心肺功能异常及代谢性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的病例.

    作者:钱利华;江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东病区神经内科于2009年1月至201 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2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其中合并肺部感染有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肺部感染与既往病史、吸烟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侵入性操作之间相关关系.结果: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有饮水呛咳(OR=8.646,P<0.01)及意识障碍(OR=4.249,P< 0.05),既往病史、吸烟史、吞咽困难、侵入性操作与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感染后痰培养以革兰氏阳性茵为主.结论:对于存在饮水呛咳和(或)意识障碍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及早预防肺部感染.

    作者:徐书雯;罗姝旖;王宝萍;杨帆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TpoAb阳性甲状腺肿患者血清细胞因子随免疫抑制治疗的变化

    目的:探讨血IL-2、IL-10水平的变化能否作为TpoAb阳性的甲状腺肿患者免疫抑制治疗疗效观察指标.方法:选取甲状腺功能正常、TpoAb阳性的甲状腺肿患者48例,予雷公藤治疗6个月,分别测定治疗前、治疗1月时、6月时各研究对象血清IL-2、IL-10、TpoAb、FT3、FT4、TSH.比较上述指标在治疗1个月、6个月时分别较治疗前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血IL-2与TpoAb正相关,IL-10与TrpoAb负相关.治疗1个月时IL-2下降25.5%,IL-10升高17.7%,TpoAb无明显变化;治疗6个月时IL-2下降46.1%,IL-10升高38.7%,TpoAb下降15.8%.且治疗6个月时TpoAb下降>5%的组与下降<5%的组相比较,前者在治疗1月时IL-2、IL-10的变化也较显著.结论:TpoAb阳性的甲状腺肿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血IL-2、IL-10水平的变化较TpoAb的变化更早更显著.

    作者:蒋小红;黄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舒芬太尼或(和)泮托拉唑预处理对浸水束缚应激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或(和)泮托拉唑预处理浸水束缚应激(WIRS)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重180~ 200 9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NC组);应激对照组(WC组);泮托拉唑预处理组(PP组);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P组);舒芬+泮托拉唑预处理组(SPP组)每组6只,采用WIRS模型.WIRS 6 h后,切除全胃,检测胃液pH值、大体观察胃黏膜损伤程度、胃黏膜溃疡指数(CI)及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和H+-K+-ATP酶活性变化.结果:WC组WIRS 6 h后大鼠的胃腔内见有大量咖啡色液体,黏膜明显的充血水肿,表面附有大量暗红色血痂,拭去血痂后可见点线状出血、甚至糜烂坏死;光镜下大鼠胃黏膜镜下细胞间隙增大,毛细血管扩张,上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有明显的中性粒细胞浸润SP、PP和SPPWIRS光镜下损伤显著减轻,PP和SPP较SP组显著,SPP组更明显;与NC组比,WIRS 6 h后,WC组大鼠胃黏膜GI显著增高,大鼠胃组织pH值和组织干湿比显著下降,H+-K+-ATP酶活性明显增高(P< 0.01);SP、PP和SPP预处理可使GI显著下降,可抑制H+-K+-ATP酶活性,升高pH值,但PP和SPP更显著(P<0.01).结论:舒芬太尼联合泮托拉唑比单独的舒芬太尼或单用泮托拉唑能更有效地预防应激状态下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其联合应用没有排斥作用.

    作者:刘晓艳;屠伟峰;曹明;陈茜;郄文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乌司他丁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脑氧供需平衡与乳酸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测乌司他丁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脑氧供需平衡与乳酸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4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U组切皮时予2 ku/kg乌司他丁,随后以1 ku/(kg·h)泵注至术毕.A组于相同时点子等量0.9%生理盐水.分别于全麻诱导前(T1)、切皮前(T2)、切硬脑膜后1 h(T3)、缝硬脑膜时(T4)、手术结束(T5)及术后24 h(T6)6个时点采集颈内静脉球部和足背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测血氧饱和度(SjvO2)、氧分压(PjvO2),动脉乳酸(aLac)、颈内静脉球乳酸(jvLac),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球血氧含量(Cjv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乳酸生成率(LacPR),乳酸氧指数(LOI).结果:(1)组内比较:与T1比较,两组CaO2、CjvO2于T2~T6时点均降低(P<0.05),而aLac及jvLac在T5、T6时点均较T1升高(P<0.05);余时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不同时点Ca-jvO2、SjvO2、CERO2、LacPR及LO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余时点SjvO2、PjvO2、CaO2、CjvO2、Ca-jvO2、CERO2、aLac、jvLac、LacPR及LOI组间及组内均无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不能改善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脑氧供需平衡及术后早期乳酸代谢障碍.

    作者:刘世乐;李凤仙;袁柳青;许平;邢祖民;徐世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异丙酚-氯胺酮用于夹层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麻醉的体会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不插管静脉全身麻醉用于夹层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DeBakeyⅢ型夹层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异丙酚复合氯胺酮不插管全身麻醉配合术中控制性降压技术用于夹层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临床效果和经验.结果:239例患者(男214例,女25例)均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呼吸抑制轻微,术中一过性呼吸抑制发生率4.6%、重度舌后坠发生率3.8%,简单处理均好转.术中血流动力学控制良好;术后苏醒迅速、无麻醉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不插管静脉全身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主动脉夹层瘤动脉腔内隔绝术的麻醉处理,但应注意术中呼吸管理.

    作者:曾志文;柴云飞;俞润英;罗沙;王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ERCP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管结石嵌顿合并胆总管结石

    随着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技术逐渐发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趋于微创化.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我科通常采用先ERCP取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部分病例,结石嵌顿于胆囊管,处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遗漏结石或损伤肝胆管等严重的并发症[1].但我们均予以有效处理,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现总结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ERCP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管结石嵌顿合并胆总管结石39例,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9例,男18例,女21例.年龄28 ~ 73岁,平均45岁.术前B超、上腹部CT、MRCP、ERCP等检查提示胆囊管结石29例,余均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探查发现.患者均有胆囊炎急性发作病史.合并胰腺炎5例.合并Mirizzi综合征3例,其中2例为Ⅰ型,1例为Ⅱ型.

    作者:李振宇;季一鸣;徐文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唾液中胃蛋白酶原的浓度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测定唾液中胃蛋白酶原的浓度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7例(GERD组),慢性胃炎患者29例(慢性胃炎组),健康者20例(健康对照组),晨起空腹收集唾液3~5mL,以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唾液中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浓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GERD组PG Ⅰ浓度、PG总浓度均较高(PⅠ=0.00,P总=0.01);与慢性胃炎组比较,GERD组PG Ⅰ浓度较高(P=0.02).GERD组患者的GerdQ表评分与PG Ⅰ浓度存在正相关关系,ROC分析显示,PG Ⅰ临界值取2.5 μg/L时,对GERD的诊断敏感度为70.4%,特异度为71.4%.结论:唾液中的PG Ⅰ浓度是提示反流症状的一个敏感指标,唾液中PG Ⅰ浓度与胃食管反流病存在相关性.

    作者:毛华;丘文丹;唐银丽;卢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在鉴别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和抑郁性假性痴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在鉴别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抑郁性假性痴呆(DPD)中的价值.方法:对可疑的AD、DPD患者及对照组各20例,采用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和17项版本Hamilton抑郁量表(HAMD17)进行MMSE评分和HAMD17评分;分别进行fVEP检测,分别测量闪光刺激诱发电位的P2、N2、P3、N3渡的潜伏期.结果:AD组的MMSE评分均低于DP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PD组的HAMD17评分均明显高于A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AD组、DPD组的P2、N2、P3、N3波的潜伏期均较NC组延长,AD组、DPD组及NC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而AD组与DPD组相比,P2、N2、P3、N3波的潜伏期也延长,两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AD组的fVEP各波潜伏期与MMSE评分有关,DPD组的fVEP各波潜伏期与HAMD17评分有关.结论:AD患者和DPD患者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参数不同,fVEP可作为对两者鉴别诊断的辅助方法,具有简便、经济的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吕高萍;陈春莲;苏涵;蒋丽丽;陆慧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气管切开时机对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目的:研究人工气道方式的选择以及气管切开的时机对并发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的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1月至2012年6月间转入中心ICU需机械通气的确诊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比较仅行气管插管组和气管切开组在初始状况、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的不同.并将气管切开组分为早期(<2周)和延迟(>2周)气管切开组,比较两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剔除死亡病例后,仅行气管插管组的APACH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均低于气管切开组(均P<0.05).而早期气管切开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均<延迟气管切开组(P=0.04、0.03),APACHⅡ评分及ICU停留时间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首选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发病急性期行气管插管.若自主呼吸及咳痰能力短期内不能恢复,建议早期行气管切开,时机可考虑2周内.

    作者:李敏;刘建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钢丝辅助定位乳腺癌阴性切缘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开发和应用超声引导钢丝辅助定位乳腺癌阴性切缘的临床技术.方法:入组病例随机分入试验组(超声引导钢丝辅助定位组)和对照组(术中经验定位组),并实施手术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组病例癌灶切缘定位的准确性、首次切缘阴性率、试验组的技术优势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各纳入60例患者,术后病理测量并计算上、下、内、外各切缘距离与预定切缘之差,试验组中其绝对值均数为(0.18±0.13)cm,而对照组为(0.63±0.29)cm,t'=21.673,P<0.01,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首次切缘阴性率分别为96.7%(58/60)和88.3%(53/60),x2=1.922,P=0.166,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平均切除癌灶时间较对照组减少约1/3,为(8.6±1.7)min vs (12.8±1.9)min,t=12.682,P<0.01.试验组针道未见癌细胞,全部患者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钢丝辅助定位切缘技术可精确地指导原发癌灶切除,稳定性高,切除正常腺体少,缩短手术时间,安全简捷.

    作者:周颉;王恩礼;张雁瑞;刘敏;陈少君;丘禹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骨折愈合过程中DAG、PKC在大鼠脑干神经元的表达

    目的:探讨DAG和PKC在大鼠骨折愈合病理过程中加速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将SD大鼠制成骨折模型,并设置假手术组作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骨折愈合过程中DAG和PKC的表达.结果:在实验组的脑干内,术后第3、第7、14 d可见DAG阳性神经元,阳性反应位于胞浆内,至术后第24、42天,细胞呈DAG反应阴性;PKC阳性神经元亦出现于术后第3、7、14天,阳性反应位于胞浆,脑干内可见DAG、PKC双阳性神经元.结论:骨折愈合的早期和中期是DAG-PKC信号途径参与骨折愈合病理过程的关键时期;DAG-PKC信号途径通过脑干内的神经元加速骨折愈合.

    作者:王焱;贾卫斗;刘宣毅;侯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