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林径;王飞宇;胡祥翔;刘俊
目的:探讨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对术后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4例胆道手术患者男女各自按手术先后奇(观察组,n=67)偶(对照组,n=67)分组,分别给予观察组患者麻醉前留置导尿管,对照组于麻醉后留置.观察两组苏醒期第1次排尿时间、排尿异常(排尿困难、尿潴留)和尿道刺激反应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苏醒期排尿时间分别为(4.16±3.61)h和(11.72±9.78)h,两者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排尿异常及尿道刺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6%和25.37%,13.43%和20.90%,两者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麻胆道手术患者麻醉前导尿可促苏醒期排尿功能的恢复,减少排尿困难、尿潴留、尿道刺激症状的发生率.
作者:周燕;陈金春;姚智姑;朱小舟;薛晓燕;吴安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卵泡发育障碍是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常见类型之一,是指下丘脑一垂体—卵巢轴(HPOA)及卵巢的旁/自分泌功能失常,致使卵泡不发育、发育停滞、闭锁、未成熟卵泡排卵等,从而导致不孕症的发生.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影响女性生育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将近年来对卵泡发育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1 卵泡的生长发育1.1西医认识女性在性成熟期每月发育一批卵泡,其中一般只有一个优势卵泡可以完全成熟并排出卵子,其余的卵泡在发育不同阶段通过细胞凋亡机制而自行退化,称为卵泡闭锁.卵泡生长过程分为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状卵泡和排卵前卵泡4阶段[1].
作者:徐颖;许小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年龄≥8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高龄组和56例非高龄组(年龄< 80岁)发病<3h颈内动脉系统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的并发症和预后.结果:高龄组与非高龄组患者溶栓治疗后合并颅内出血转化率分别为10%(3/30)和10.7%(6/56)(P=1.000),其中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分别为6.7%(2/30)和3.6%(2/56)(P=0.910).3个月时预后良好(mRS 0~2分)的比例分别为46.7% (14/30)和69.6%(39/56)(P=0.037),病死率分别为16.7%(5/30)和7.1%(4/56) (P=0.315).结论: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并发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和死亡率并没有明显增加,而且依然可以从溶栓治疗中受益,可以筛选合适的高龄患者给予溶栓治疗.
作者:付睿;贺茂林;黄栋;赵星辉;张彤;戴威;席春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Beclin1基因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BT-549增殖及多柔比星作用于癌细胞的影响.方法:脂质体法分别将质粒pDsRed-C1、pDsRed-C 1-Beclin1转染于人三阴性乳腺癌BT-549细胞株.转染后一组用多柔比星处理,另一组不做处理.MTT法分析Beclin1过表达对BT-54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多柔比星处理前后,Beclin1组细胞增殖均慢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细胞(各P<0.01);细胞凋亡的变化:多柔比星处理前转染pDsRed-C1-Beclin1的BT-549细胞凋亡率为(8.81±1.45)%,高于转染pDsRed-C1细胞组和空白组(P<0.05),多柔比星处理后,Beclin1组细胞的凋亡率为(14.3±1.09)%,亦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0).结论:Beclin1基因过表达抑制BT-549细胞的增殖,增强癌细胞对多柔比星的敏感性.
作者:王日玮;吴爱国;王梦川;原红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对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DS组,n=20)和舒芬太尼组(S组,n=20).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行镇痛效果评价;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12 h(T2)、24 h(T3)、48 h(T4)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o时比较,T1~ T4时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T1~T3时两组患者NK细胞水平低于麻醉前(P<0.05).两组各时点CD8+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组相比,DS组在术后24 h 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增高(P<0.05);术后48 h DS组NK细胞水平已恢复到麻醉前水平,而S组仍处于较低水平(P< 0.05).结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更有利于肿瘤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作者:靳红绪;李凤丹;张同军;孙学飞;王忠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不插管静脉全身麻醉用于夹层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DeBakeyⅢ型夹层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异丙酚复合氯胺酮不插管全身麻醉配合术中控制性降压技术用于夹层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临床效果和经验.结果:239例患者(男214例,女25例)均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呼吸抑制轻微,术中一过性呼吸抑制发生率4.6%、重度舌后坠发生率3.8%,简单处理均好转.术中血流动力学控制良好;术后苏醒迅速、无麻醉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不插管静脉全身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主动脉夹层瘤动脉腔内隔绝术的麻醉处理,但应注意术中呼吸管理.
作者:曾志文;柴云飞;俞润英;罗沙;王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随着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技术逐渐发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趋于微创化.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我科通常采用先ERCP取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部分病例,结石嵌顿于胆囊管,处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遗漏结石或损伤肝胆管等严重的并发症[1].但我们均予以有效处理,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现总结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ERCP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管结石嵌顿合并胆总管结石39例,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9例,男18例,女21例.年龄28 ~ 73岁,平均45岁.术前B超、上腹部CT、MRCP、ERCP等检查提示胆囊管结石29例,余均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探查发现.患者均有胆囊炎急性发作病史.合并胰腺炎5例.合并Mirizzi综合征3例,其中2例为Ⅰ型,1例为Ⅱ型.
作者:李振宇;季一鸣;徐文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或(和)泮托拉唑预处理浸水束缚应激(WIRS)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重180~ 200 9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NC组);应激对照组(WC组);泮托拉唑预处理组(PP组);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P组);舒芬+泮托拉唑预处理组(SPP组)每组6只,采用WIRS模型.WIRS 6 h后,切除全胃,检测胃液pH值、大体观察胃黏膜损伤程度、胃黏膜溃疡指数(CI)及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和H+-K+-ATP酶活性变化.结果:WC组WIRS 6 h后大鼠的胃腔内见有大量咖啡色液体,黏膜明显的充血水肿,表面附有大量暗红色血痂,拭去血痂后可见点线状出血、甚至糜烂坏死;光镜下大鼠胃黏膜镜下细胞间隙增大,毛细血管扩张,上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有明显的中性粒细胞浸润SP、PP和SPPWIRS光镜下损伤显著减轻,PP和SPP较SP组显著,SPP组更明显;与NC组比,WIRS 6 h后,WC组大鼠胃黏膜GI显著增高,大鼠胃组织pH值和组织干湿比显著下降,H+-K+-ATP酶活性明显增高(P< 0.01);SP、PP和SPP预处理可使GI显著下降,可抑制H+-K+-ATP酶活性,升高pH值,但PP和SPP更显著(P<0.01).结论:舒芬太尼联合泮托拉唑比单独的舒芬太尼或单用泮托拉唑能更有效地预防应激状态下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其联合应用没有排斥作用.
作者:刘晓艳;屠伟峰;曹明;陈茜;郄文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七氟醚联合小剂量地佐辛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方法:200例育龄妇女随机均分为四组,A组:单纯吸入七氟醚;B组:七氟醚+芬太尼0.001 mg/kg;C组:七氟醚+地佐辛0.1 mg/kg;D组:七氟醚+地佐辛0.2 mg/kg.诱导时氧流量6 L/min,维持期降至2 L/min,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BIS值降至50时开始手术.术中依据BIS值调整吸入七氟醚浓度,术毕停用七氟醚.观察麻醉前后呼吸、循环变化,镇痛效果,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吸入七氟醚浓度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 0.01);各组均出现一定程度循环抑制,以B组为显著(P<0.01);呼吸抑制发生率B组高于其余三组(P< 0.01),C组呼吸抑制明显少于B、D两组;术中镇痛不全和术后腹痛发生率A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苏醒时间D组显著长于其余各组(P<0.01).结论:七氟醚联合地佐辛0.1mg/kg用于人工流产术镇静镇痛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抑制不良反应少,苏醒快而完全,可供临床选择.
作者:孙艳平;吕国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评价SilverHawk斑块切除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 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4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共44条肢体.术后采用CTA或彩超对管腔通畅情况进行评估随访.结果:43条肢体经腔内开通成功,1例因术中动脉破裂置入覆膜支架,技术成功率(97.7%).1例术后行小腿截肢术.随访1~6个月,动脉管腔通畅.结论:SilverHawk斑块切除技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近期效果满意.
作者:张晔青;李晓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AD患者特异性微小RNA(mniRNA)表达谱,为深入研究miRNA与AD发生和发展的关系以及寻找新的AD分子标志物奠定基础.方法:利用miRNA芯片就10例AD患者和认知正常老年人脑脊液的miRNA表达谱进行检测和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Real-Time PCR验证miRNA芯片检测结果.结果:miRNA芯片检测发现,在AD患者和认知正常老年人脑脊液中共有128个差异表达miRNA,其中63个上调,下调65个.另外,应用Real-Time PCR对miR-125b和miR-132这2个上调miRNA进行了验证,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AD患者脑脊液具有特异性的miRNA表达谱,提示可能在嘣RNA表达环节找到新的AD分子标志物.
作者:胡国艳;李萍;何柯新;徐鹏;罗新妮;钟笑梅;侯乐;宁玉萍;刘学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开发和应用超声引导钢丝辅助定位乳腺癌阴性切缘的临床技术.方法:入组病例随机分入试验组(超声引导钢丝辅助定位组)和对照组(术中经验定位组),并实施手术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组病例癌灶切缘定位的准确性、首次切缘阴性率、试验组的技术优势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各纳入60例患者,术后病理测量并计算上、下、内、外各切缘距离与预定切缘之差,试验组中其绝对值均数为(0.18±0.13)cm,而对照组为(0.63±0.29)cm,t'=21.673,P<0.01,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首次切缘阴性率分别为96.7%(58/60)和88.3%(53/60),x2=1.922,P=0.166,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平均切除癌灶时间较对照组减少约1/3,为(8.6±1.7)min vs (12.8±1.9)min,t=12.682,P<0.01.试验组针道未见癌细胞,全部患者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钢丝辅助定位切缘技术可精确地指导原发癌灶切除,稳定性高,切除正常腺体少,缩短手术时间,安全简捷.
作者:周颉;王恩礼;张雁瑞;刘敏;陈少君;丘禹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颅内后交通宽颈动脉瘤的类型、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策略及长期随访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6年5月至2011年11月经支架辅助栓塞的82例83个后交通宽颈动脉瘤.分析动脉瘤形态和大小、支架种类选择、患者预后及随访疗效等资料.结果:82例患者中,男37例,女45例 .后交通宽颈动脉瘤形态主要有囊状、柱状、锥型和不规则型四种形态,分别为26、23、18和16个,其中1例为双侧后交通镜像宽颈动脉瘤.所选用支架包括Winspan、Enterprise、Neuroform及Solitaire支架.支架植入及弹簧圈填塞技术成功率100%,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中出血3例,死亡1例,均为锥型宽颈动脉瘤,术后肢体偏瘫1例,另1例恢复良好.GOS预后评分:5级73例,4级4例,3级和2级各2例,1级1例.随访57例,随访时间1月4.5年,动脉瘤复发5例,3例给予补充填塞治疗,2例继续观察.结论:根据后交通宽颈动脉瘤不同类型,并采取恰当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策略治疗后交通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作者:陈光忠;詹升全;刘茂才;曾少建;唐凯;周东;林晓风;周德祥;舒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对青春期甲亢患者骨龄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检测60例青春期甲亢患者及50例健康受试者的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GH)、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PG)及骨龄测定.结果:甲亢组骨龄明显落后于对照组,GH明显低于对照组,骨代谢指标高于对照组;甲亢组FT3与骨龄落后差值呈正相关,与GH呈负相关;甲亢病程≤1年组骨龄落后差值及ALP均明显低于病程>1年组,GH高于病程>1年组.结论:青春期甲亢患者骨龄发育落后;FT3与骨龄落后关系更为密切;甲亢病程越长,骨龄落后程度越明显;骨代谢增高及GH减少可能是引起骨龄落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廖珂华;李妮;卢桂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紫杉醇+顺铂方案(TP)同步放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ⅢA~ⅢB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不能手术的ⅢA~ⅢB非小细胞肺癌60例,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同步组)与序贯放化疗组(序贯组)各30例,化疗方案均采用紫杉醇+顺铂,放疗均采用常规适形放射治疗(3D-CRT).结果:全部病例均完成治疗计划,近期有效率同步组为66.7%,序贯组为70.0%(P=0.78).第1、2、3年生存率同步组为64.3%、43.3%、28.1%,序贯组为52.0%、25.2%、20.1%,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8个月和11.5个月.结论:同步组与序贯组在治疗不能手术的ⅢA~ⅢB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两者近期疗效相似,1、2、3年生存率同步组优于序贯组,两组在化疗及急性放射毒副反应均可以耐受.
作者:杨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为X-连锁隐性遗传[1].其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2-3],常见的为血友病甲(凝血因子Ⅷ因子缺乏)和血友病乙(凝血因子Ⅸ因子缺乏)[4].近20年来血友病的发展突飞猛进.在生理-心理-社会相结合的现代医学模式下,我们不仅需要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更需要提高患者总体健康水平,提高其生存质量.本文旨在总结国内外近年血友病患者口腔方面临床资料,对于血友病与口腔疾病间的关系作一综述,为今后开展中国血友病口腔临床工作提供建议.
作者:舒林径;王飞宇;胡祥翔;刘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高风险患者单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不孕患者资料,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风险患者行单胚胎移植113个周期(A组),行双胚胎移植173个周期(B组),行全胚冷冻首次冻融胚胎移植122个周期(C组),比较三组之间一般情况、促排情况、胚胎发育情况及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多胎率、中重OHSS发生率.结果:三组不孕患者体重指数、基础FSH、Gn使用量、Gn使用时间、HCG注射日E2水平、获卵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种植率低于A组和B组(P<0.05),但三组之间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OHSS发生率A组(0.88%)和C组(0.82%)明显小于B组(5.78%),多胎率A组(0%)明显<B组(30.38%)和C组(23.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高风险患者行单胚胎移植可以减小OHSS及多胎妊娠的发生,且不影响临床妊娠率.
作者:单丹;葛红山;陈华;黄永刚;侯晓红;肖宇;吕杰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海水干预对人肺泡上皮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及TNF-α、IL-6表达的影响.方法:肺泡上皮细胞来源的A549细胞系,分为正常对照组(C)和海水处理组(S).C组用新鲜培养基常规培养,S组经灭菌配方海水孵育0.5、1、2、4、8、16h,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HIF-1α蛋白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6的含量.结果:(1)HIF-1α在海水干预1h后开始升高,4h达高峰(P<0.01),此后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TNF-α与IL-6在海水干预1h后开始升高,2h达高峰(P<0.01),4h及8h组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海水干预可诱导肺泡上皮细胞HIF-1α蛋白及炎性因子TNF-α、IL-6的表达;HIF-1α在海水干预致肺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庆;冯华松;华静;黄友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心尖长轴切面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正常人及高血压患者升主动脉瓣环处、根部、距离瓣环处5 cm远端三个节段弹性特征.方法:收集高血压81例,及正常对照组72例,取心尖长轴切面,显示升主动脉切面,将取样点置于主动脉瓣环处、主动脉根部、距主动脉瓣环5 em处远端处的升主动脉前壁,得到升主动脉前壁的收缩期S峰、舒张早期A峰、舒张晚期A峰速度曲线.并计算出E/A值.结果:正常组与高血压组升主动脉前壁S峰、E峰,主动脉根部运动速度高,瓣环处次之,远端低(P<0.05);正常组与高血压组舒张晚期A峰主动脉根部速度高,明显高于瓣环处与动脉根部(P<0.05),但瓣环处与远端之间运动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升主动脉三个节段(瓣环处、根部、远端),高血压组收缩期S峰值、舒张早期E峰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舒张晚期A峰值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E/A值比较有显著差异,高血压组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主动脉前壁各节段运动速度是有规律性的,主动脉根部运动速度高,瓣环处次之,远端低.高血压患者的升主动脉弹性功能降低.通过心尖长轴切面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方法测量主动脉壁运动速度具有简单、直接、干扰因素相对较少、可操作性强的优点.
作者:汤跃跃;金有靓;荆治;张静秋;杨薇;陆永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腹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外科的各个领域,也包括肠道手术,同时CO2气腹对手术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也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拟采用CO2气体加温至生理体温37℃来建立气腹与未加温CO2建立气腹进行比较,观察CO2气体温度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2012年间,我院腹腔镜肠道肿瘤患者70例,年龄40~65岁,体重50~70 kg,随机分为加温组和对照组,两种患者疾病种类完全相同,所有患者术前无发热,心、肝、肾功能正常,无心、肺、神经系统重大疾患和代谢紊乱;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操作,术前准备、麻醉方法、术中气腹压力、术后处理和手术操作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贾占辉;冉战玲;罗新书 刊期: 2013年第06期